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八髎穴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伴发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临床用药等情况完全一致,治疗组在基础康复治疗上加用针刺八髎穴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膀胱功能积分、排尿功能指标测定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排尿功能指标测定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联合盆底肌训练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八髎穴电针刺激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即骶神经起搏法)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2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在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进行骶神经起搏法治疗(八髎穴电针刺激法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膀胱训练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即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自主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平均控尿费用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自主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平均控尿费用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功能指标及平均控尿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电针刺激结合膀胱体表投影区神经电刺激法能较好地促进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9)
目的分析针刺联合中药热敷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针刺联合中药热敷。比较2组尿急、尿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水平、排尿次数、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尿急、尿痛等症状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水平、排尿次数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P 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热敷辅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频尿急症状,并减少残余尿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烧山火针刺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积、膀胱功能平衡状态评分和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烧山火针刺手法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病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交叉电针八髎穴结合头针足运感区配合盆底肌训练法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结合盆底肌训练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交叉电针八髎穴结合头针足运感区配合盆底肌训练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2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叉电针八髎穴结合头针足运感区配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有效,能改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减少残余尿量,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效果。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分为对穴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饮水计划、清洁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对穴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对穴治疗。在治疗前一天以及治疗后第2、4和第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排尿主观症状、尿流动力学及肾功能指标。结果:对穴组患者膀胱初感觉容量、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肾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结论:电针对穴可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星期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68.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济生肾气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膀胱残余尿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以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八髎穴联合膀胱体表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SC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0例SCI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功能训练加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八髎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LUTS评分明显减少,最大尿流率、平均单次尿量明显增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电针组各项目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八髎穴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八髂穴合耳豆压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穴取:八髂穴;耳穴压豆穴取:肾、膀胱、三焦、神门、皮质下、交感、尿道。两种疗法结合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89.1%。结论:针刺八髂穴合耳豆压穴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弥可保250μg,隔日1次肌肉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弥可保250μg,隔日1次肌肉注射加针刺关元、中极、肾俞、次、会阳穴,每日治疗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残余尿量;同时对两组症状改善有效率进行比较,并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等护理。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尿急、尿频、小便淋沥不尽、尿失禁及排尿困难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但排尿时间延长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其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弥可保加穴位针刺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效果优于单纯弥可保治疗,在治疗的同时注意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80例SCI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对照组予八髎穴单纯针刺法,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漏尿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方面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4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髎穴烧山火针法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电针八髎穴配合穴位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SCI后NB尿潴留型患者,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两组,普通电针刺组(对照组)及电针联合穴位注射mNGF组(观察组);两组同时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膀胱功能积分、排尿情况、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宇 《针刺研究》2007,32(2):132-135
目的:探讨针灸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学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64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7d膀胱功能恢复不良患者,随机分成3组:留置尿管组19例、针刺三阴交组23例、针刺八髎穴组22例。重新置管,治疗5d后,拔除尿管,比较3组间尿动力学的改变及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d,留置尿管组有16例膀胱功能未恢复,占84.21%;三阴交组有18例膀胱功能未恢复,占78.26%;八髎穴组有7例膀胱功能未恢复,占31.82%。八髎穴组膀胱功能恢复评价与留置尿管组、三阴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留置尿管组残余尿(218.0±17.6)mL,膀胱容量(476.1±11.3)mL,平均尿流率(6.5±2.1)mL/s;三阴交组三项分别为(184.1±10.6)mL,(434.9±12.7)mL,(8.6±1.1)mL/s;八髎穴组三项分别为(47.6±13.6)mL,(475.6±14.3)mL,(9.5±0.8)mL/s。三阴交组和八髎穴组残余尿均显著低于留置尿管组(P<0.05),两针刺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阴交组和八髎穴组平均尿流率均显著高于留置尿管组(P<0.05),两针刺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组间膀胱容量比较差异不显著。术后12d尿路感染发生率(24例,37.5%)高于术后7d(5例,7.81%),差异显著。结论:针灸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尿动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八髎穴的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针药并用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及中药治疗。治疗前后测定膀胱残存尿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残存尿比较,P〈0.05,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中西药治疗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运用温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变43例,设对照组43例,共治疗30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每日排尿次数、每次尿量、膀胱残余尿量.观察结果表明温针灸疗法能够减少每日排尿次数,提高每次尿量,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N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腹针治疗。2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变化;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膀胱容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6.7%,对照组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排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日平均排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单次最大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NB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39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采用艾灸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弥可保注射液500μg,肌肉注射。疗程结束观察膀胱残余尿量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1个疗程后,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3.77,P<0.05)。膀胱残余尿均有不同程度较少,两组比较,治疗组尤为显著;同时,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确切,不但可以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且能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5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膀胱功能积分及残余尿量,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可显著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B12注射液肌肉注射。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改善膀胱残余尿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能明显的改善症状,改善膀胱残余尿量,比注射维生素B1、B12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