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是语言中的精华,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结构组合较为固定的一种形式。俄语中源于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成语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因此,对圣经成语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圣经语言对俄语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基督教对俄罗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球化浪潮的驱动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发展,传统工艺作为一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的民间技艺也由此得以复苏,民间的乡土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文化探寻的重点。布贴在民间传统中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工艺美术中一个独特的存在。由尹关山作者编著的《阳新布贴》(湖北  相似文献   

3.
郑毅 《茶苑》2004,(4):27-27
“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茶业、茶业工作者、学者无不皆受其惠。他把人类的饮茶从一种生理需要、生理现象,提高到了一种文化需要、文化现象,从而使茶文化成为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后,茶著作者代有人出。如今徽州茶人胡武林先生撰写的《徽州茶经》一书,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我以为一是令人惊叹徽州茶文化渊源悠久;二是使人赞叹徽州茶类之多、品质之好;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咖啡语茶》杂志!它继承了意大利咖啡的光荣的传统。Lavazza、Morganti、Illy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咖啡语茶》杂志它代表了咖啡文化鼻祖意大利和茶的原产国也是茶文化之源的中国的悠久  相似文献   

5.
<正>通常来说,茶与药,一个为香茗,一个为苦物,二者似乎不搭界。殊不知,茶是由药而来,这在《神农本草经》和陆羽的《茶经》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可以得到佐证。在古代,许多植物的药用价值都高于食用价值。在那时,并没有现在所谓的西药可供使用。为了治病救命,取之予之,辨证施治。作为一种智慧的象征,中医药文化在中华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古今茶话会     
茶话会,是一种以清茶或茶点接待客人的集会,源于古代的茶宴、茶会。茶宴,即以茶来宴请宾客。茶会,是旧时文人约见朋友吟诗作赋、切磋技艺的一种集会。“茶之饮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饮茶,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渊远流长的茶文化,奇葩朵朵,精采纷呈。在唐代,茶宴、茶会成为一时风尚。文人学士相聚庭院,举行茶宴、茶会,饮茶赋诗作文。据《茶事拾遗》载:“钱起,字仲久,与赵莒为茶宴,又尝过长孙宅与郎上人作茶会”。钱起,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写过不少有关茶宴、茶会的诗。其中“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  相似文献   

7.
“生在山中,一色相同。泡在水里,有绿有红。”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道生动有趣的茶谜。谜,是古今盛行不衰的传统文化;茶,是中国人的“国饮”。早在秦汉时的《神农本草》中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事,得茶而解之”的记载。可见,自古以来茶叶就具有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白忠懋 《美食》2008,(2):59-59
明代《五杂组·卷之十一·物部三》之:“今茶之上者。松萝也,虎丘也。罗芥也。阳羡也。天地也。”上述诸茶在明代人心目中都是上品.就像今日之碧螺春、黄山雀舌、四川竹叶青和南京雨花茶。其中只有龙井,如今依然风光无限。我早就瞩目于松萝。源于是茶又是药,至今。京津及济南一带中医在开方子时仍把它当药来使。  相似文献   

9.
<正> “白族三道茶”是大理白族人民的一种茶文化,历史悠久。其饮茶的历史是从唐代开始的,早在南诏时期(公元649至902年),唐代樊绰著《蛮书·云南馆内物产第七》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出,散收无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它告诉我们茶源于银行城诸山,蒙舍蛮(南诏王室)等饮茶时加配料椒、姜、桂的饮茶方法。一直到明代,《徐霞客游记》记有“一清、二甜、三蜜茶”的记载。我国文字巨著《红楼梦》里  相似文献   

10.
    
《缤纷家居》2014,(4):188
正茶事,从来都是中国文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趣元素。赏花之茶、吟诗之茶、一期一会之茶……茶已经从一种单纯的物质存在变成了某种精神的寄托。从大唐陆羽的《茶经》到清代程雨亭的《整饬皖茶文牍》,在茶从"物"到"神"的几千年演变过程中,有超过百余种的专著研究此事:茶法、茶谱、茶录、茶经、茶史、茶集、茶辩、茶事、  相似文献   

11.
《茶经·六之饮》中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乎鲁周公。"阅之可见中国早在神农氏时期就发现了茶并且有其相应的食饮方式。随着时间的磨砺,历朝代文化也不断变革,茶艺、茶道及茶人精神其今已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中国茶文化。有品饮之人自然需要泡注之人,时至今日我们称这些茶品泡注者为茶艺师。茶艺中的技艺和文化重于平时练习积累,在此基础上茶艺师素质形象可通过茶服进行二次升华,提高整个过程的艺术性。近现代常见的茶服款式、色彩等都是集合了历代茶俗和茶文化的特征所形成。  相似文献   

12.
贝太信箱     
《中外食品工业》2007,(2):14-14
伟大的《咖啡语茶》杂志!它继承了意大利咖啡的光荣的传统。Lavazza、Morganti、Illy在这一刻灵魂附体,《咖啡语茶》杂志它代表了咖啡文化鼻祖意大利和茶的原产国也是茶文化之源的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传统,这一刻它作为中国惟一的咖啡和茶领域的专业而又时尚的杂志在战斗!它就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13.
茶语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孕育茶树的国家。古往今来,茶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之一。中国人是与生俱来的爱茶,离不开茶。清代查为仁《莲坡诗话》中有一首诗:"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没见过茶树,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只在电视里看过女子采茶的模样,美极了!陆羽说:"茶者,南方之嘉木者也。"美丽的南方女子,在风光秀丽  相似文献   

14.
爱茶、爱红楼的雅士做过这样的考证: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中有273处写到了茶,全书提到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其中,涉及到的茶名就有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龙井茶、枫露茶、女儿茶、漱口茶等多种,还有多处涉及到了饮茶器皿与烹茶用水.曹雪芹将茶的知识、茶的功用、茶的情趣全部熔铸到《红楼梦》中.不夸张地说,在读每回章节中都能闻到茶的清香,尝到茶的甘醇,可谓是"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所以,民间有谚语说:"读了红楼想喝茶",这样的描写一点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15.
喝茶治百病     
我国盛产茶叶,根据记载,茶叶很可能是最早作为药用植物被人们发现的。汉代司马迁《史记》中《三皇本纪》中提到:“神农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这里提到的“赭鞭鞭草”,人们认为便是茶叶。可见茶叶在一开始便与医药联系在一起了。战国早期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东汉的《增广本草》进一步指出:“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充分说明了茶的医疗保健作用。唐代陈藏器在巨著《本草拾遗》中极力推崇茶是“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宋代淳照年间日本学者荣西禅师,在他的《养生记》中曾说:“茶乃养生之仙学也,延年之妙方也。” 《美国健康基金会》主席约翰·温斯伯格医生领导的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后发现:茶内所含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水与成语     
正我的朋友们都知道我爱水、爱书如宝,所以他们凡是看到有关于水的书籍都会多买一本送给我。2016年6月9日(端午节),我在深圳的一个朋友苏奕操先生送我一套《中华成语典故》,而且我也一直在关注水与成语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汉语成语,由习用的固定成语组成,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它不但文简意丰、寓理精  相似文献   

17.
夏季里,赏荷自然是人的一大乐事,而食荷也是其传统的嗜好。 炸荷花 荷花味甘,性温,有消淤止血,收敛去湿之功,主治血崩、脓疱疮等。《日华于本草》中记载:“荷花还能镇心、益色驻颜。”老济南人做得一款好菜——炸荷花。此菜源于民间,后为菜馆采用,成为具有泉城地方特色的名菜。  相似文献   

18.
绞股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绞股蓝,双子叶纲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攀援植物。世界上已鉴别的有13种之多,我国有11种。 我国绞股蓝分布于秦岭以南与长江以南各省区,陕南、江浙、闽赣、两广等出产较多。 我国最先记载绞股蓝的当是明朝的《救荒本草》一书(1406年),其对绞股蓝的描述是:“生田野中,延蔓而生,叶喷水甜,救饥。”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绞股蓝味苦、性寒、无毒,可大量服务。民间多用以当茶冲泡饮用,可消炎解毒、止咳祛痰,夏季采其茎叶煎水可作清凉饮料,是一种可广泛利用的非茶之茶。 绞股蓝鲜叶从每年入春萌发放叶开始到秋季停止生长的整个…  相似文献   

19.
《动画中的抽象造型视觉语言研究》这个科研项目的灵感源于一个故事和一次尝试,从2009年6月至今两年的时间,我们结合动画短片《拉德尔之歌》的创作展开了这次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很多意外的发现和收获,实验的范围和思考的内容也从最初设定的"抽象造型视觉语言"拓展得更宽、更深。抽象,不仅仅是一种视觉形式的表现,它首先是一种思维和创作方式,动画中的抽象首先取决于剧本的思维和叙事形式,然后是对这种思维形式和内容选取恰当的视听表现形式,从而达成一个整体,完成一种表述。在此把我们在科研和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体会与发现做一整理和总结,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0.
茶保健食品的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作为世界上三大消费量最大的无酒精饮料,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不衰,除了它诱人的清香之外,其无与伦比的保健功能也是令人折服的。其实,茶的药效早为古代医学家们所发现,四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茶能解毒的记载,唐代陈藏器撰《本草拾遗》甚至记载了“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论述,表明了茶叶所具有的广泛的医药保健功能。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为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业已发现茶叶中具有300余种化学成分,其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有茶多酚、茶色素、茶叶咖啡碱、茶多糖等。许多研究结果已表明了这些物质在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