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自然环境条件下健康人的睡眠觉醒、静息活动昼夜周期和唾液松果体素昼夜节律随着衰老产生的生理性改变 ,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方法  6 5例健康志愿者分为青年、中年、老年和高龄老年组。静息 -活动监测仪 (Actig raphy)连续 5d在体监测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睡眠 -觉醒 ,静息 -活动昼夜周期。 2 4h内采集 12个唾液样本 ,使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唾液松果体素水平 ,余弦公式拟合松果体素分泌的 2 4h曲线 ,获得松果体素分泌昼夜节律的参数。多因素方差分析 (MANOVA)检验年龄对于睡眠 -觉醒、静息 -活动昼夜周期和唾液松果体素昼夜节律的影响。部分相关分析控制年龄、性别分析了睡眠 -觉醒、静息 -活动昼夜周期与唾液松果体素昼夜节律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次研究发现睡眠 -觉醒昼夜节律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静息 -活动监测仪记录显示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的实际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益明显降低 ,但睡眠潜伏期、节律破碎指数、夜间觉醒次数和日间打盹次数显著增加。在静息活动节律中 ,4个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日间稳定性在 4个年龄组中基本相同 ,但老年组和高龄老年组比青年组和中年组的昼夜变异性增加、夜间活动增多、静息-活动节律振幅降低。性别对睡眠 -觉醒和静息 -活动昼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患者昼夜变化是句型、非勺型不同节律的动态血压特征。方法:将不同昼夜节律的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做统计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4h动态血压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日间血压负荷、夜间血压负荷、波动范围、夜间血压下降率较正常血压参照值明显异常,且以非勺型者为著。结论:非勺型与勺型高血压病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对0-3个月婴儿睡眠质量影响,为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6例0-3个月健康婴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3)和观察组(n=73).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婴幼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婴幼儿护理前后各临床生理指标(入睡时间、每次睡眠持续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比较两组婴幼儿护理后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每次睡眠持续时间、总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幼儿睡眠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9%VS69.9%,x^2=17.4,P=0.000).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延长0-3个月婴幼儿睡眠持续时间、总睡眠时间,降低其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提高其睡眠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长期氧疗指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的日间预测指标。方法在日间静息状态下测定COPD稳定期门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筛选出48例无长期氧疗指征且日间静息SaO2≥90%的患者行肺功能检查,并采用便携式初筛诊断仪进行夜间睡眠监测。结果无氧疗指征的COPD患者中,日间静息SaO2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呈明显正相关(r=0.79,P〈0.0001),与夜间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间(TB90)呈明显负相关(r=-0.75,P〈0.0001);肺功能指标与夜间SaO2无明显相关性。与日间SaO2≥98%的COPD患者相比,日间SaO2在90%~95%间的患者夜间MSaO2更低,TB90更长(P〈0.05)。结论日间静息SaO2可作为无长期氧疗指征的COPD患者预测夜间低氧血症发生的一个有效指标。临床上90%≤日间SaO2≤95%且经睡眠监测确诊有夜间低氧血症的患者可作为长期氧疗的相对适应证,以减少COPD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OSAHS与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相关性,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具体机制仍未完全阐明。相关证据表明,Tp-e间期、QT间期和Tp-e/QT等心室复极参数可能与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有关。然而截止到目前,对OSAHS相关心律失常及心电参数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研究OSAHS患者昼夜心室复极参数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多导睡眠监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OSAHS患者159例,并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分为轻-中度OSAHS组(78例)与重度OSAHS组(81例);选取51例未患疾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量并计算所有参与者的日间和夜间Tp-e间期、QT间期、Tp-e/QT。结果对照组与轻-中度OSAHS组、重度OSAHS组之间的日间Tp-e间期、夜间Tp-e间期、日间Tp-e/QT、夜间Tp-e/Q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间Tp-e间期、夜间Tp-e间期、日间Tp-e/QT、夜间Tp-e/QT在三组间有逐渐延长的趋势(P<0.05);三组日间及夜间QT间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日间静息状态及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的Tp-e间期、QT间期、Tp-e/Q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的Tp-e间期、QT间期、Tp-e/QT均较日间静息状态有所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患者夜间Tp-e间期(rs=0.221,P=0.005)、夜间Tp-e/QT(rs=0.298,P<0.001)均与AHI呈正相关。结论OSAHS患者夜间阻塞性呼吸暂停期心室复极参数较日间静息状态下延长,昼夜变化显著,为今后OSAHS合并心律失常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OSAHS患者夜间多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夜间多尿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的OSAHS患者(伴夜间多尿23例、不伴夜间多尿25例)和健康者(15例),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记录24小时尿量、夜尿量及夜尿次数,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RA、AⅡ、ALD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血浆PRA、AⅡ、ALD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夜尿量及夜尿次数与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氧减指数(ODI4)及微觉醒指数(MAI)呈正相关(r=0.5430、.6490、.598,均P〈0.01)。结论 OSAHS患者睡眠间歇低氧、微觉醒是夜间多尿发生的主要原因,与OSAHS患者血浆PRA、AⅡ、ALD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酸枣仁单方注射液对猫多导睡眠图描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酸枣仁单方对猫觉醒-睡眠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方法,以脑电图(EEG)、肌电图(EMG)、眼电图(EOG)不同变化为睡眠分期的区分指标,观察酸枣仁注射液对猫睡眠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酸枣仁单方注射液后,睡眠时间在注射药物后第1个小时段即延长,并逐渐增加,第4个小时段增加达最大,之后缓慢降低。猫在睡眠过程中,与对照组相比,觉醒期缩短(P<0.01),慢波睡眠期延长(P<0.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杏仁核内微量注射环磷酸腺苷和腺苷三磷酸(ATP)的睡眠和觉醒的影响。方法:多导睡眠描记。结果:cAMP可减少觉醒(W),缩短入睡潜伏期(SWS1),增加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ATP对睡眠无显著影响。结果:外源性cAMP可促进睡眠,抑制觉醒,杏仁核是睡眠-觉醒周期调节的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性痛性勃起(SRPE)患者夜间阴茎勃起功能和正常男性之间的差异。【方法】从2019年7月1起至2022年12月15日,对来我院泌尿男科就诊的29例SRPE患者(实验组)及58例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通过Rigiscan分别监测两组受试者监测当晚总的睡眠监测时间、夜间勃起次数及在阴茎勃起达到60%~79%和80%~100%时勃起平均硬度、持续时间、平均周径增长;嘱咐患者与志愿者觉醒时自行作书面记录醒来的时间及次数,然后结合勃起监测数据,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总觉醒次数及阴茎勃起达到60%~79%和80%~100%硬度时觉醒次数。【结果】通过匹配的方式消除了年龄的影响。两组夜间总睡眠监测时间、勃起次数和阴茎勃起达到60%~79%及80%~100%时的平均硬度、平均周径增长、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睡眠方面,夜间总觉醒次数[3(2~4) vs 0(0~0)],阴茎勃起达到60%~79%硬度时的觉醒次数[1(0~1) vs 0(0~0)]及阴茎勃起达到80%~100%硬度时的觉醒次数[2(1~3) vs 0(0~0)],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均有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0.
徐宝华 《当代医学》2014,(14):77-78
目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征(OSAS)患者,探讨该方法对睡眠呼吸监测参数及血压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高血压合OSAS患者(n=44),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4),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降压药物、抗动脉硬化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NPPV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间、夜间及平均血压水平、ESS评分(epworth嗜睡量表)、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Z)、最低血氧饱合度(LSaO 2)、总呼吸暂停次数、总低通气次数等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上述各指标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24 h SBP(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 h D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dSBP(日间平均收缩压)、dDBP(日间平均舒张压)、n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DBP(夜间平均舒张压)、ESS评分、AHZ、总呼吸暂停次数、总低通气次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下降,最低血氧饱和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经NPPV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压和改善睡眠中低通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多导睡眠图(PSG)参数与夜间及日间血压增高的相关性。方法  将223例受试者分为3组:单纯OSAHS组(无高血压的OSAHS患者)96例,OSAHS合并高血压组66例,对照组(PSG监测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均正常的健康人)61例。所有受试者于检测当日上午7:00至次日上午7:00行ABPM监测,当日21:00至次日7:00行PSG监测,比较3组患者PSG参数及ABPM参数结果,并分析OSAHS合并高血压组患者PSG参数与ABPM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纯OSAHS组和OSAHS合并高血压组患者PSG参数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微觉醒指数、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和氧减指数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合并高血压组患者AHI、微觉醒指数、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和氧减指数水平与单纯OSAH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OSAHS并高血压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DABPS)水平与各PSG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微觉醒指数被引入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0.55249,P=0.0001);日间平均舒张压(DABPD)水平与各PSG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仅有氧减指数被引入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0.34201,P=0.0293);夜间平均收缩压(NABPS)水平与各PSG参数之间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微觉醒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总时间和氧减指数被引入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0.34216,P=0.0287;偏回归系数=0.46876,P=0.0308;偏回归系数=0.40204,P=0.0249);夜间平均舒张压(NABPD)水平与各PSG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显示,呼吸暂停+低通气总时间、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和氧减指数被引入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0.39443,P=0.0390;偏回归系数=0.39142,P=0.0399;偏回归系数=0.40360,P=0.0246)。结论  OSAHS患者的血压失去了正常的昼夜节律变化,表现为非“杓”状血压变异;OSAHS患者睡眠呼吸紊乱与高血压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睡眠呼吸紊乱程度愈高,愈易形成高血压;OSAHS合并高血压组患者日间收缩压与微觉醒指数呈正相关,日间舒张压与氧减指数呈正相关,夜间收缩压与微觉醒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总时间和氧减指数呈正相关,夜间舒张压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总时间、90%以下氧减饱和度指数和氧减指数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老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死亡的日周期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死亡的日周期分布特征。方法:运用X^2检验和圆形分布,分析了1980年-1999年间123例老龄慢性呼吸衰竭病人的死亡时间。结果:(1)所分析的病例中有87例死于夜间,占70.73%,在性别间和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呼吸衰竭类别间则否;(2)全体样本死亡时间的集中趋势为夜间3点41分,而夜间死亡病例的集中趋势为3点9分,在这二者间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而在呼吸衰竭类别间和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慢性老龄呼吸衰竭病人死亡时间的日周期分布确定存在夜间集中趋势,这揭示我们必须及时地采取相应的诊疗和急救措施才能使患者安度“魔鬼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20例经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确诊为重度OSA,未服用血管活性药物,20名经PSG监测为正常且无高血压者为对照组,进行nCPAP治疗7d,治疗前后实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患者24h周期血压及其节律的变化。结果:OSAS患者的昼间平均收缩血压(dMSP)、昼间平均舒张血压(d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均高于正常人(P<0.05)。而昼夜平均收缩压差(△SBP)及昼夜平均舒张压差(△DBP)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重度OSAS患者经CPAP治疗后dMSP、dMDP、nMSP、nMDP与治疗前比明显降低(P<0.05),△SBP、△DBP与治疗前比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正常对照者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nCPAP可以有效地降低OSAS患者的血压,改善24h血压的节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患者咳嗽程度的异同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进行病因诊断,收集单一病因慢性咳嗽患者150例,通过咳嗽积分评价,比较不同病因患者日间及夜间咳嗽程度的差异及其与年龄、性别、病程的关系。结果纳入患者包括鼻后滴流综合征24例,咳嗽变异型哮喘26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20例,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31例,变应性咳嗽30例及感染后咳嗽19例。各组间的日间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变异型哮喘组的夜间秋分明显高于鼻后滴流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及感染后咳嗽组(均P〈0.01)。分别对日间咳嗽积分和夜间咳嗽积分进行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日间咳嗽积分有关(P〈0.05),性别与夜间咳嗽积分有关(P〈0.01)。结论不同病凶慢性咳嗽的日间咳嗽程度类似,但咳嗽变异型哮喘夜间咳嗽程度显著高于其他病因的咳嗽。  相似文献   

15.
于佳岚  高国伟 《医学综述》2013,(22):4205-4208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监测(ABPM)过程中夜间频繁测量血压是否会对老年受查者睡眠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干扰夜间血压的真实变化,使血压昼夜节律曲线产生偏移等结果。方法选择解放军第210医院干部病房于2010年3月至2012午3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患者入院后行两次ABPM检查:第一次行ABPM检查夜眠前不予药物干预睡眠(干预前组),第二次行ABPM检查于睡眠前给予阿普唑仑O.8mg口服(干预后组)以模拟不受夜间ABPM干扰的睡眠情况。记录干预前后两次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干预前后血压昼夜形态(杓型、非杓型、反杓型、深杓型),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SBPRR),夜间舒张压下降率(NDBPRR),晨峰血压(MBPS),起床后2h内收缩压平均值,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BP.SD),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BPL),舒张压负荷值(nDB.PL)。结果患者两次行ABPM检查,干预前组与干预后组在睡眠时间及觉醒次数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NSBPRR、NDBPRR、晨问收缩压均值、nSBP—SD、nSBPL、nDBP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PM检查过程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从而造成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少、昼夜血压形态出现偏差、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增大、夜间血压负荷值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6.
何真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3):12-12
目的:时间治疗学在老年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93例,观察运用时间治疗学的方法,治疗前后的24小时动态血压,白昼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及其血压负荷,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白蛋白(mALB)。结果:能有效降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动态变化及白昼与夜间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尿β2-MG、血β2-MG、尿-mALB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65例(69%),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呈非杓型24例(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昼夜血压变化节律,较治疗前有非常显著改变(P〈0.01)。结论:应用时间治疗学,血压能够控制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24小时血压的昼夜节律,降低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治疗,评价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CPAP组(n=46)和圣通平组(n=40),分别于治疗前、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圣通平)1周后、使用CPAP治疗1周后,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观察CPAP、圣通平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PAP、圣通平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水平(P〈0.05),对降低夜间血压水平、改善昼夜血压节律(杓形血压比例),CPAP显著优于圣通平(p〈0.05),白天血压改善两者则相近(P〉0.05)。结论 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CPAP通过改善通气,降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提高血氧饱和度,既能有效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亦能显著改善高血压。说明除去病因,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觉醒和低氧血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相关性及两者在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测定63例OSAHS、70例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清晨血压、睡眠构成比、微觉醒指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SLT90%)及氧减饱和度指数。并将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分别与年龄、性别、体块指数(BMI)、AHI、微觉醒指数、SLT90%、清醒时间、快动眼睡眠时间、1期睡眠时间、2期睡眠时间、深睡眠期时间(3+4期)和氧减饱和度指数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SLT90%、氧减饱和度指数、微觉醒指数较OSAHS患者显著增加(均P〈0.05)。导致OSAHS患者合并高血压的第一重要因索为微觉醒指数(SBP:r=0.54。P〈0.01;DBP:r=0.42,P〈0.05)。第二重要因素为SLT90%(SBP:r=0.45,P〈0.05;DBP:r=0.35,P〈0.05)。结论OSAHS患者存在着明显的睡眠结构紊乱,合并发生高血压时,发病机制中首要的是微觉醒,其次是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9.
刘奕姝  谭慧文  曾尹  肖莉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40-1345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睡眠呼吸障碍疾病,患者长期出现夜间间 歇性低氧血症和睡眠片段化,影响睡眠质量及情绪调节,这与患者认知功能有密切关联。目的 探讨OSAHS 患者认 知功能与情绪和睡眠结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9 月至2020 年12 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睡 眠医学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 的11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患者多导睡眠监测的数据、睡眠监测前填 写的调查表〔包括焦虑筛查量表(GAD-7)、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记忆 与执行筛查量表(ME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Epworth 嗜睡量表(ESS)〕资料。根据MoCA 总分将OSAHS 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MoCA 总分≥ 26 分,n=79)和认知异常组(MoCA 总分<26 分,n=37),应用Pearson 相关分 析及Spearman 秩相关分析探究认知功能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OSAHS 患者认知功能的影 响因素。结果 认知正常组与认知异常组GAD-7、PHQ-9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 MES 总分、微觉醒总次数、非快眼动睡眠(NREM)期微觉醒总次数、快眼动睡眠(REM)期微觉醒总次数、总睡眠 时间(TST)、睡眠后觉醒时间(WASO)、睡眠效率、N3 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N3/TST%)和REM 期占总睡眠 时间的百分比(REM/T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son 相关分析/Spearman 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MoCA 总分与年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WASO 呈负相关(P<0.05),与TST、睡眠效率、REM/TST%,微 觉醒总次数和REM 期微觉醒总次数呈正相关(P<0.05);MoCA 中延迟回忆得分与年龄、WASO 呈负相关(P<0.05), 与睡眠效率、REM/TST%、微觉醒总次数和REM 期微觉醒总次数呈正相关(P<0.05);MES 总分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 与REM/TST%、微觉醒总次数、NREM 期和REM 期微觉醒总次数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 AHI 和REM/TST% 为MoCA 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是延迟回忆得分及MES 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再 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出最终的回归模型,发现MoCA 总分与年龄和REM/TST% 相关性更强,MoCA 总分与年龄 呈负相关(P<0.05),与REM/TST% 呈正相关(P<0.05)。结论 OSAHS 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与REM 期减少相关,未 发现OSAHS 合并认知障碍患者的情绪有明显异常。未来可进一步明确OSAHS 患者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EH)患者昼夜血压节律与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28例年龄≥60岁的EH患者均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记录其昼夜血压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两组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非杓型组24h收缩压(SBP)、24h脉压(PP)、夜间SBP、夜间PP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夜间SBP下降率、夜间DBP下降率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组LVMI和IMT比杓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老年EH患者非杓型血压节律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更容易出现异常,且非杓型血压节律者的左室肥厚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