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不仅评定了日本古河电工开发的引入光缆,还评定了对PBO—FRP加强件进行的所有试验,包括环境试验和机械试验。评定的结果是,PBO-FRP加强件在长期老化之前和之后均保持高的抗拉强度,采用PBO—FRP的引入光缆的抗拉强度比采用芳纶.FRP的光缆高2.5倍,且几乎与采用单根钢丝的光缆的抗拉强度一样。此外还对PBO—FRP引入光缆进行了其它试验,包括弯曲硬度、光学、机械、环境试验和可燃性,也得出良好的结果。 日本古河电工的研究结果是开发出一种引入光缆,它结合了等于或优于采用金属加强件的传统引入光缆的高抗拉强度以及像非金属引入光缆一样好的加工性能这两个优点。  相似文献   

2.
日本古河电工已开发出用于12000m深海的无疲劳脐带光缆。通过独特的加强件,结合完全平衡水压结构,该缆可以在世界海洋中最大水压的恶劣条件下轻松使用。 古河电工采用新型FRP(纤维增强塑料)棒作为专用加强件。这种FRP棒的特性如下所述。它可使最小弯曲半径比玻璃FRP和芳纶FRP等其它FRP棒的小。同时,这种新型FRP棒的抗拉强度几乎不会降低光缆的反复侧压力、反复弯曲和反复扭绞。不仅在气压环境下,而且在大于120MPa的水压环境下,都可以获得对光缆疲劳测定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日本古河电工已经开发出0.5mm带缓冲层光纤及其室内光缆、引入光缆和8芯架空接入光缆。最新开发的带缓冲层光纤具有易操作和良好的光纤识别性等特点。而且,通过剥离缓冲涂层,可与0.25mm着色光纤完全兼容,因此,常规机械式接续工具、熔融接续工具以及其它连接工具都适用。评价了采用0.5mm带缓冲层光纤的室内光缆、引入光缆和8芯架空接入光缆,其性能同常规光缆一样优异。  相似文献   

4.
近来,FTTx的使用日益增多。作为F1Tx网络建设的一种有效方案。光缆吹送和中跨距接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总结了日本住友电工最新开发的微管光缆进行中跨距分支和光缆吹送的评定结果,证实了其杰出的机械和环境性能以及500m以上的吹送性能。此外还证实了10Gbps传输情况下中跨距分支过程中稳定的衰减。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比分析PBO纤维和芳纶纤维对耐高低温光缆的强度影响,分别制作了两种加强材料的光缆,实时监测了光缆断裂前拉伸负荷下1550nm波长光透射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PBO纤维加强光缆对光纤的保护方面更具有优势,而在抗拉强度工作时,芳纶加强光缆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东京电力公司很早以来就注视着电力通信用的光纤通信方式,并在一九七八年三月完成了第一条光通信系统。可是,光缆和金属电缆相比,使用时需要细心操作,所以为了推进光纤通信,认为这是应该改进的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本公司和古河电工、日立电线、住友电工以及藤仓电线公司一起共同采用了纤维增强塑料代替以前的尼龙作二次被复(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FRP),成功地研制了和吊线绞合在一起的自承型(SSS)架空光缆(图1略)。  相似文献   

7.
1概述 随着光通信需求的增长,光缆安装到用户家庭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此类光缆的安装,目前采用引入光缆或室内光缆的光纤元件部分。采用金属加强件的常规光缆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它们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却传导闪电电流且不易弯曲,由此导致成缆困难。相反,非金属光缆则具有不传导冲击电流和弯曲刚性低的优点,但与金属光缆相比,它们的抗拉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蝶形引入光缆外护多采用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护套料,金属加强件一般采用镀铜钢丝和磷化钢丝。在生产过程中,加强件抽拔松将会影响蝶形引入光缆的整体性能,本文通过对比试验对挤塑温度、水槽温度、护套料类型、加强件类型等多方面分析论证加强件抽拔力松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全介质自承式(ADSS)光缆的重要和直径是非常重要的特性,因为它们直接影响支撑结构(电杆或塔)上产生的机械张力。在考虑冰或风的情况下,由于光缆直径对张力的二次影响,直径必须尽可能的小。目前的设计技术采用聚芳基酰胺作为光缆加强元件,但在超长跨距或极恶劣环境条件下,这些技术存在着局限性。介绍了一种ADSS光缆设计新技术的开发和结果,该缆的重量减轻且直径减小,并采用聚对亚苯基苯并Wu唑(PBO)纤维代替了传统的聚芳基酰胺。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光纤到户(FTTH)业务已深入普及,未来有可能增长得更快。因此,在采用光纤服务用户家庭以提供光互联接入的过程中,缩短工作时间、降低对安装人员专业技术要求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接续过程中,不管是机械式接续还是熔融接续,都必须处理接续后留下的多余长度的光纤。而这一直是一项耗费时间的工作。另一个问题是由于改变或中断业务.需要切割光纤然后重复安装。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日本古河电工开发出根据其使用场所以几种方式直接与引入光缆和室内光缆连接的光连接器,可以在从架空接头盒至用户住宅内部的任何位置进行连接。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传输》2011,(2):37-37
产品描述 ADSS非金属加强件、松套层绞填充式、聚乙烯护套、白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 此结构光缆是将光纤套JXPBT松套管中并填充触变型化合物,缆芯的中心加强件为FRP(大芯数结构光缆需挤包一层PE垫层),松套管和可能有的填充绳采用SZ绞合方式绞合于中心加强件四周,缆芯内的缝隙填充阻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产品描述ADSS非金属加强件、松套层绞填充式、聚乙烯护套、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此结构光缆是将光纤套入PBT松套管中并填充触变型化合物,缆芯的中心加强件为FRP(大芯数结构光缆需挤包一层PE垫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传输》2011,(6):32-32
产品性能特点:光纤传输衰减小、色散低。合理的设计及精确的控制松套管中光纤的余长及成缆方式.使光缆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环境性能。光缆结构紧凑.采用SZ屡绞结构,易分支.保证光缆在恶劣的环境下。光纤不受到应力。加强件外和缆芯内充满阻水油膏.确保了缆芯阻水性能。PE内护层和复合钢带间采用阻水措施保证光缆全截面阻水。钢带搭缝用热熔胶粘为一体。涂塑钢带与PE外护套紧密粘结,保证光缆的径向防潮,又提高了光缆机械抗压。确保了光缆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光机电信息》2007,24(2):50-50
日本古河机械金属公司与千叶大学工学系信息图像专业讲师尾松孝茂合作.开发了高输出功率的全固体黄色激光器.其波长为590nm.有望用于显示器、气体测量、生物医疗仪器等领域。据称所有组成元件均为固体.非常便于维护。  相似文献   

15.
7月22日,日本古河电工集团在上海举办了"2011古河创新展",全面展示了古河电工集团旗下的信息通信、电子、新材料、汽车等技术与产品领域,并介绍了集团的最新发展情况及在中国的最新计划。古河电工社长吉田政雄表示,中国将是该公司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到2012年集团将在全球发展"传输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当把附加光缆安装到现有多住户单元(MDU)中时,有些情况下是把室内光缆插入管道线路中。然而,已经安装的管道线路大多数填满了其它通信光缆,几乎没有空间可以安装附加光缆。由于这种情况,在现有MDU中另外安装室内光缆的可操作性没有像在私人住宅中那样得到有效的提高。为了研发出优于常规室内光缆、具有良好光缆安装性能的室内光缆进入管道线路,日本古河电工的科研人员研究了室内光缆的尺寸缩减、较低表面摩擦性能以及弯曲硬度优化。对低摩擦室内光缆的研究显示,安装到管道线路中的光缆具有优异的性能,其机械性能和室内光缆的相同。此外,为了充分利用其性能,还研发出用于现有现场装配光学连接器的新型夹持部件以及Reelex包装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光通信在普通家庭中的广泛使用,应使光缆到用户端的安装费用更低,并且需要对包括光纤在内的布线材料以及安装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人们认为.将光纤与DV线(PVC绝缘引入线)结合起来对电力布线的广泛应用到各用户十分有利,因为DV线可以对光纤起到张力加强件的作用,并由此减少需要安装的光缆部件的数量。在开发引入光缆的过程中研究了适合与DV线结合的光纤单元的结构,之后评价了其与DV线集成后的特性,从而开发出具有满意性能的PVC、绝缘光电综合引入线。希望这些光缆能促进光缆到用户端的安装。  相似文献   

18.
业已开发出一种金属管中具有独特4芯光纤带单元的简单的24芯自承式架空光缆。该单元具有6个4芯光纤带和紫外固化树脂护套,在铝管成型过程中将单元引入铝管内,在加强件周围绞合带有聚乙烯护套的铝管。这种最新开发的光缆具有直径小、重量轻和机械强度极好的优点。此外,由于该光缆具有预绞合结构且带状光缆接头效率高,故安装容易。  相似文献   

19.
蝶形光缆     
产品描述蝶形光缆是将光通信单元处于中心,两侧放置两根平行加强元件(FRP或加强钢丝),最后,挤制低烟无卤护套或PVC护套成缆。此缆大规模应用于光纤到户(FTTH)网络中用户引入段的光缆,也适用于其他光纤接入的FTTO和FTTB等网络的用户引入段的光缆。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传输》2011,(1):30-30
产品描述ADSS非金属加强件、松套层绞填充式、聚乙烯护套、自承式通信用室外光缆此结构光缆是将光纤套入PBT松套管中并填充触变型化合物,缆芯的中心加强件为FRP(大芯数结构光缆需挤包一层PE垫层),松套管和可能有的填充绳采用SZ绞合方式绞合于中心加强件四周,缆芯内的缝隙填充阻水化合物,缆芯外挤包一层聚乙烯内护套,内护套外绕包芳纶纱后挤包一层聚乙烯(或耐电痕)外护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