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蔺 《当代传播》2004,(4):102-103
一个消费者进入超市,想买奶粉,发现摆在架上的奶粉不下50种,她会选择哪一种呢?这时候品牌概念会左右她的决定。同样的情况也会在选择电视台、电视节目时发生。  相似文献   

2.
《艺术的童年》[法]艾姿碧塔著,林徽玲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不用等到变老,我们也会时不时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如果与童年的那个自己相逢,她会不会失望呢?她会不会说:"怎么走了那么久,你还在原地踏步呢?"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失去的早已失去?  相似文献   

3.
她累了,她想休息了。她不打算开煤气,万一楼上楼下有人抽烟呢?坊间常用的安眠药早已不致死,却会残余后遗症:她专门加了一个自杀未遂姐姐的QQ,听得汗毛都竖起来。  相似文献   

4.
周殿富 《出版参考》2004,(29):51-51
第一种人 "皇帝的女儿" 因为她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管你帮她什么,除了不稀罕,她还会以为你也是她的丫鬟侍女,应该为她服役.金玉珠宝、美味佳肴、衣锦服绣,什么没见过?既然她自以为"不愁嫁",就让她当"大龄女青年"好了.  相似文献   

5.
你会正确洗碗吗?听者多半会掩口而笑。洗碗谁不会?而且还各有各的方法呢!公司白领马小姐,平时工作忙,很少在家做饭。周末才买菜"犒劳"自己或招呼朋友一起吃饭。她  相似文献   

6.
如果汉娜·阿伦特(1906~1975)还活着,她会怎样看待今天这个世界?阿伦特的学生和传记作者伊丽莎白·扬-布鲁尔的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出版于2006年阿伦特百年诞辰之际,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阿伦特活着,并且目睹了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她会  相似文献   

7.
不久以前,加拿大《多伦多星球报》报道了一位妇女在一天晚上外出工作时被严重殴打及抢劫的消息。按照惯例,这篇报道提到了她的姓名、伤势、她居住的大街,以及凶手仍旧逍遥法外的事实。这篇文篇立刻使她的雇主向我们发出了抱怨,说我们发表这样的消息会使那位凶手追踪到她。报纸编辑最感难堪的就是他们不知道该发表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说确切吗?公平吗?公众需要了解得这么详细吗?你们根据我们的取舍来对我们作出判断。有时你会对自己说:“上帝,要是我是编辑的话,  相似文献   

8.
水乃生命之源。早在2500多年前,老子就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千百年来,七大流域孕育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然而伴随着现代化工业的日益兴起,不知从何时起,昔日清澈的母亲河在渐渐变得污浊不堪。一心埋头于经济增长的社会公众,究竟给她带来了什么?她的身上,究竟承受着怎样的不可承受之重?而她,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惩罚人类?  相似文献   

9.
崔岫闻的导师最初是这么劝她的:“你画点别的不行吗?干嘛画这个?这个东西在国内还不是很公开,有些人会把它当做性题材的。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0.
我与她相处不到一年,她朴实无华,却知识丰富;她,教我写作催我奋进,慷慨而又无私。我非常喜爱她!也许您会问:她一定是位聪明、善良的姑娘吧?哈哈,您猜错了,她,就是我订的那份《新闻爱好者》呀! 您先别急,听我慢慢讲来:我是1985年底才开始试着写新闻报道的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11.
胡长春 《新闻天地》2009,(12):39-40
其实地下出警队的现象,不仅仅是在湖南长沙,在全国许多她方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相似文献   

12.
剩女爱情PPT     
有人请我讲品牌,我说怎么讲?品牌可上天可入地,如同三国演义,你要听哪一段?他说具体就好。我说具体又如庖丁解牛,先开胸还是先解小衣?从何讲起?他说"反面案例+习题解析"效果最受落。嗯,我觉得这是个好方法。次日,朋友请我为她的爱情预卜——请原谅她依然活在风花雪月里,并久久停留在男人可以为心爱的女人去决斗去死的骑士年代。例如,刚刚认识一位摄影师朋友,她便开始痛苦:请问,做艺术家的妻子会  相似文献   

13.
青春无悔     
时间无论对谁都是公正的,也是无情的.她是一江春水,不舍昼夜,汩汩滔滔,东流到海不回头;她是一树春花,花开花落,却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就在这无尽无穷的流转之间,多少童年的欢笑、青春的向往、成年的辛劳,还有浩首的追思在展示、在传递、在碰撞、在交织……在这一幕一幕之中,有什么会是永恒?又有什么会永驻心田,让人铭记不忘?  相似文献   

14.
是谁制造了郑小琼?一个风云变化的病态的社会将她制造为一个符号,但是,她的意义却是用另一种纯正的写作解放了自己。所以,如果没有郑小琼,上帝也会制造一个郑小琼,因为她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异化与解放、象征与反象征的一个典型寓言。  相似文献   

15.
似乎还只有戏剧能将人提到一个另类的维度。《琥珀》应该是未来爱情的预演,一个老实人的心脏被植入到一个“唐璜”的身上,这是现代科技对爱情开的玩笑,一个纯情少女追随爱人的心跳扑到了唐璜的胸口上,她管这个叫“菊花之约”。这又是古典爱情对现代爱情开的玩笑。循规蹈矩的人会让花花公子的脾气性格由此改变吗?陌生胸膛的气息会否感染苦恋女孩,而使她移情别恋呢?  相似文献   

16.
用身体验才能用心体会中央电视台一名记者在"新春走基层"中,曾坐火车再转长途汽车跟拍一个小姑娘从北京回河南老家,她陪小姑娘聊了一路.第二天,那个小姑娘给她发短信说,"谢谢你陪了我一天,让旅途不那么孤单.我以为记者只会问问题不会聊天,原来你们也会聊天呀."这个例子挺让人感慨.记者会跟家里人、朋友、同事聊天,可为什么一拿起话筒就不会了呢?关键在于关注点放在哪儿?关心的是片子,还是采访对象?是把采访对象当作关心的主体,还是只当成报道中的论据?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点子,是记者进行采访与写作的点子。 何谓点子?俗话说:“百艺好学,一巧难得。”新闻报道亦是如此,下笔好说,立意难得。所谓立意就是点子。一个记者、通讯员会不会出点子,直接影响到他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成败。 许多有名望的记者,在新闻采写上取得的成就,都与他们会出点子密不可分,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就是其中的一位。1980年8月,她来我国访问邓小平同志取得的成功,就是她会出点子的结果。邓小平工作很忙,访问要受严格的时间限制,选择什么地方作为“突破口”呢?她在查阅邓小平的传记中了解到了邓小平的生日,而过去邓小平接受记者采访的资料,又没有记者向邓小平祝贺生日的。于是,她决定选择在邓小平生日前夕访问,访问从祝贺邓小平生日开始:  相似文献   

18.
如果汉娜·阿伦特(1906~1975)还活着,她会怎样看待今天这个世界?阿伦特的学生和传记作者伊丽莎白·扬-布鲁尔的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出版于2006年阿伦特百年诞辰之际,正是要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阿伦特活着,并且目睹了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袭击,“她会  相似文献   

19.
叶连娜·科索娃是一位迷人的女士。初次见面你绝 对想不到她是一名间谍——克格勃第一总局的工 作人员。你更想不到,这位女间谍会成为一名雕塑家和艺术家协会的会员。匈牙利著名雕塑家格兰特纳参观了她的第一次作品展后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感到惊喜。科索娃很有才华。对一名妇女来说,在这个年龄达到这样的水平,这是很少见的。我都有点嫉妒了。她还会做出许多成绩。”科索娃是如何开始学习雕塑的?她又是怎样进入克格勃的呢?前不久,她接受了笔者的采访,讲述了她的种种经历: 一切都是从我丈夫常驻匈牙利开始的。我丈夫常驻匈牙利18年。有一次,我们去作客,主人给我们看了贝多芬的石膏面膜。我要来了粘土和工具,复制了一个面膜。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女人会留在那些欺骗、虐待和利用她的男人身边?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坏小子们如鱼得水,而他们的女人们虽如坐针毡却仍不愿意弃之不顾?而这一切的关键又在于,究竟是什么驱使着女性对这些轻薄浪子投怀送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