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直肠癌病人不愿在腹部造肛的迫切要求,从1985年6月,我院对直肠下段癌27例患者采用腹会阴切除、股薄肌肌瓣转移肛门括约肌成形术代替腹部永久性假肛。为了解代括约肌(股薄肌)术后的存活与功能恢复情况,我们对这组病例在定期测压,加强肛门排控功能训练的同时还作了股薄肌的肌电图(EMG)观察。临床资料本组27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5岁,平均48岁。男14例,女13例,术后随访时间最长2年半,最短10个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6例直肠癌扩大根治手术后利用股薄肌肛门成形,以达到肛门具有节制力的目的。介绍了移植股薄肌的具体方法,由于本手术既保证了根治的彻底性又保留了肛门,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肛门节制力尚属满意,而且对于拒绝腹部造肛的患者也十分适宜,出院3个月经随诊肛门功能I级者10例,Ⅱ级者3例,Ⅲ级者2例,只有1例围手术期死亡,其余均健康出院。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术式的趋势为在根治基础上,尽可能保留由肛门排便的功能。我科自1988年10月至1995年3月,对43例低位直肠癌病人采用经腹会阴肛门括约肌间根治性全直肠切除术,保留了肛门外括约肌与肛提肌,同时人工成形结肠半环瓣。现将护理体会介招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科人员对直肠癌病人在保证肿瘤根治的情况下,对癌肿位置较低的病人,尽量为其行保肛术或原位肛门再造术,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起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我科自2000年以来施行直肠癌手术共46例,其中施行腹部会阴联合切除、球海绵体肌原位肛门重建术18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科人员对直肠癌病人在保证肿瘤根治的情况下.对癌肿位置较低的病人,尽量为其行保肛术或原位肛门再造术,减轻了病人的心理负担,起到了积极的治疗效果。我科自1990年以来施行直肠癌手术共46例,其中施行腹部会阴联合切除、球海绵体肌原位肛门重建术18例。现将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8年至1992年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股薄肌移植肛门括约肌形成术”治疗直肠癌。解除病人长期带粪兜的痛苦,手术后病人的收肛功能近似正常人。在53例病人中.肛门在原位重建的就有51例。成功率为98%。其中.直肠大段腺癌49例.鳞癌4例.1991年此项成果又获国家发明专利奖.这种新型手术  相似文献   

7.
传统直肠癌手术不但要切除肛门,还荽在腹部做人工肛门,终生带粪兜,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也给病人生活上和社交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科设计了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直肠癌,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该保肛手术既保证癌切除的彻底性,又保留了肛门正常排便功能,同时又避免了在腹部做人工肛门带粪兜之痛苦,显著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对肛周神经、肌肉组织的牵拉损伤及术后直肠、肛管容量的减少,病人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目前缺少系统的排便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8.
过去对直肠癌的治疗采取经腹会阴直肠切除,人工肛门的方法。1983年以来我院对10例直肠癌患者施行经腹会阴直肠切除,将乙状结肠由会阴部拖出,再移植一侧股薄肌行肛门成形术。取得了成功。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就是在左或右股内侧沿股薄肌纵行切开三条7—8厘米长的切口,分段游离股薄肌,至其抵止点处切断,  相似文献   

9.
肛门括约肌重建术,目前仍不失为改善人工肛门功能的较好术式之一。常利用的有股薄肌、臀大肌、会阴深浅横肌等。从而使直肠癌根治术后先天性肛门括约肌发育不良,以及因创伤和手术等造成肛门括约肌损伤而大便失禁的患者,解除“肛门口”终日潮湿,粪便外溢等精神及生活上的痛苦。为此,我院近年来开展了利用股薄肌行肛门括约肌重建术,效果较为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1.男女各1例,均为低位直肠癌。两年前在我院已行miles氏手术会阴部造瘘(即原位人工肛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根治中原位肛门再造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熠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12):918-92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直肠癌病理、解剖认识的提高,以及手术操作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出现各种保肛术式。然在直肠下1/3癌和胆管癌治疗中,为了达到根治目的,目前仍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腹部入工肛门的Miles手术,但是该术式肠造口对病人精神、肉体均是一个打击,并带来生活不便,为了避免腹部入工肛门,国内外学者采取多种方法重建括约肌,做原位人工肛门,给患者带来便利,减少精神痛苦。现就近年的研究手术进展综述如下。1“外括约肌”重建1.1移植股薄肌代替肛门括约肌成形术:张庆荣等[1]在完成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后,将乙状结肠沿骶骨…  相似文献   

11.
罗宝嘉  郑美春  丘雪  覃惠英 《全科护理》2021,19(25):3570-357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14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恢复肛门排便1个月及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仪检测病人的肛门直肠生理功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的LARS的发生率为76.71%(112/146),重度LARS发生率为35.62%(52/14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病人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普遍存在排便功能失调,LARS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越低,术后排便功能越受影响.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低的病人尽早干预,可通过指导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症状自我管理尽可能降低排便功能失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肛门的方法及功能的维持。方法:首先行低位直肠癌根治,将乙状结肠残端切齐,在结肠残端将结肠浆肌层向上翻卷,用1号丝线将向内上翻卷的肌层固定在结肠浆肌层内数针,形成一个相对紧缩环,残留带蒂结肠粘膜约2.0cm,将制作后带蒂结肠粘及结肠自盆腔内拖至原肛门口处,用4号丝线在紧缩环处固定在肛周肌肉上,可防止结肠回缩,又能增加肛门肌肉的收缩功能,最后用3-0铬制肠线将带蒂结肠粘膜与肛周皮缘全层间断吻合一周,将再造肛门送回原位。结果16例病之中,1例发生肛门失禁,半年后恢复正常。1例由于结肠游离不充分,长度不足,造成吻合口处张力过大,术后发生移植粘膜坏死,形成紧缩环处狭窄,14例排便功能良好。结论:此方法操作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结肠粘膜直接贴敷在肛门括约肌上,增加了括约肌对直肠腔内压力的软感性,可保持肛门的正常的功能,深受病人欢迎。  相似文献   

13.
偏瘫病人的表情肌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利芬  毕胜 《现代康复》2001,5(2):74-75
在康复训练中,偏瘫病人表情肌训练多被忽视。我们往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病人受累肢体的功能恢复上,即使发现病人面部表情存在问题也很少对其做出系统的治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感到表情肌有着巨大的自然恢复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规、集中的康复训练,还是会在面部遗留一些中风后的痕迹,表情肌功能障碍同时也会影响吞咽、咀嚼、言语等多方面的功能活动。使病人在交流和社交往中感到自卑与难为情。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得到整体的康复治疗,我们建议在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也应重视面部表情肌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经腹直肠癌切除保留肛门拉出术的疗效。方法 清除淋巴结方法、范围及游离直肠同Miles手术,但向下游离到肛提肌上面,在齿状线上方1-2cm处切断远端直肠,将近端结肠自肛门拉出,肛外保留肠管5cm。术后10-12天,在齿状线上端水平切断拉出之肠管。结果 肛门功能恢复快而且良好。结论 经腹直肠癌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为保肛手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葛永瑾 《全科护理》2016,(5):538-539
正肛门失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或后天损伤所致,是一种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疾病,对患儿的心理、生长发育以及社会人格的发展造成极大干扰~([1])。随着小儿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股薄肌移植肛门括约肌成形术为治疗肛门失禁提供了新的途径。将股薄肌移植到腹部人工肛门,起到括约肌作用,控制排便,有效改善了肛门失禁患儿的肛门节制~([2])。我科近期为1例肛门失禁患儿成功地实施了一期回肠肠造瘘术、二  相似文献   

16.
肛提肌综合征(Levator ani symdrom,LAS)亦称肛提肌痉挛,慢性直肠痛.发病率为6.6%,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肛周及肛门深部疼痛,并明显影响工作和学习.传统的治疗方法有肛提肌按摩、温水坐浴、药物、电刺激、生物反馈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因治疗时病人较痛苦,不易接受,常不能坚持治疗.笔者自2003年5月至2005年4月,应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对骶2、3、4神经照射联合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肛提肌综合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康复训练中,偏瘫病人表情肌训练多被忽视。人们往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病人受累肢体的功能恢复上,即使发现病人面部表情存在问题也很少对其做出系统的治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确实感到表情肌有着巨大的自然恢复因素,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规、集中的康复训练,还是会在面部遗留一些中风后的痕迹,表情肌功能障碍同时也会影响吞咽、咀嚼、言语等多方面的功能活动。使病人在交流和社交往中感到自卑与难为情。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使病人得到整体的康复治疗,我们建议在肢体功能训练的同时,也应重视面部表情肌的训练。 1 …  相似文献   

18.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病人排便功能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颖  杨洁  张鹏 《护理研究》2008,22(33):3058-3058
传统直肠癌手术不但要切除肛门,还要在腹部做人工肛门,终生带粪兜,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也给病人生活上和社交上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科设计了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直肠癌,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式.该保肛手术既保证癌切除的彻底性,又保留了肛门正常排便功能,同时又避免了在腹部做人工肛门带粪兜之痛苦,显著提高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对肛周神经、肌肉组织的牵拉损伤及术后直肠、肛管容量的减少,病人可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目前缺少系统的排便训练方法[1].排便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神经系统、排便感受器管以及多组肌肉的共同参与、互相协作才能完成.2005年1月-2007年3月,我们对11例经腹、肛门根治性切除直肠癌,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保肛术后病人进行系统的排便训练,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股薄肌移植肛门括约肌成形术是将股薄肌完全游离,由股上部切口牵出,在股上部切口与肛门一侧切口之间,做一能通过2指的隧道,将牵出的股薄肌通过隧道到肛门前方,绕过肛管预先做好的隧道,到达肛门后方至另一侧,将股薄肌肌腱固定于耻骨结节骨膜。我科近期为1例肛门外伤患者,成功地实施了一期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肛管直肠周围肌组织脓肿长期被临床忽视的原因,并总结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恢复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肛门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提肌脓肿患者的MRI表现,并随访术后患者控便及排便能力。  结果  18例为单一肌组织脓肿,21例并发两组以上肌组织脓肿,其中存在肛门外括约肌深部脓肿28例,浅部脓肿26例,耻骨直肠肌脓肿9例,肛提肌脓肿4例,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脓肿1例;感染肌组织肿胀增粗,基本保持解剖形态,其中外括约肌深部呈典型“U”形,肛提肌呈对称“蝴蝶翅膀样”表现;肛周脂肪间隙清晰34例,脂肪间隙结构不清5例,术中触及内口26例。35例未累及肛提肌患者术后控便和排便良好,3例肛提肌脓肿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控便不良及排便无力,另1例失联。  结论  肛门外括约肌和/或耻骨直肠肌、肛提肌有时不能阻挡肛周感染的传播,甚至肌组织内部形成脓肿,肛门外括约肌及耻骨直肠肌脓肿术后患者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很可能不受影响,肛提肌脓肿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肛门控便及排便功能不同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