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中脑动眼神经核的表达情况,探讨SYN表达与动眼神经核发育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因故终止妊娠的胎儿32例,胎龄为16~39周,按周龄大小分为5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YN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中脑动眼神经核的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技术测量SYN在动眼神经核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16~39周各组动眼神经核区域均可见SYN免疫反应产物表达,SYN表达量在16~24周增加迅速,25~29周增加减慢,30~39周又迅速增加。SYN表达量随周龄的增大而增强,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SYN免疫反应产物于16~24周间在神经元胞体和周围突起部位均有表达,24~39周主要分布在神经元突起周围,神经元胞体表达不明显。SYN免疫反应产物呈棕黄色的点状或颗粒状,随着周龄的增大反应产物的量和颜色均增加。结论:SYN在动眼神经核表达的情况可以反映胎儿中脑神经元的发育程度,SYN的表达与动眼神经核的发育是一致的。SYN在动眼神经核发育过程中表达变化可能与中脑发育的规律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中脑红核的表达及其与红核突触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因故终止妊娠的胎儿32例,胎龄为16~39周,按周龄大小分为5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红核的表达情况,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突触素在不同周龄阶段胎儿红核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同时中脑取材,常规透射电镜技术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暴露对仔鼠大脑额叶皮质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孕鼠随机分为4组,自怀孕第6 d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和(50,100,200)μg/ml ACR饮水,直至仔鼠出生21 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仔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情况。结果:ACR实验组和对照组额叶皮质神经元均有DCX和SYN的表达。DCX和SYN免疫阳性产物均为棕黄色颗粒状,表达于胞浆内。与对照组相比,ACR染毒高剂量组(200μg/ml)DCX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低、中剂量组(50μg/ml和100μg/ml)的减少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CR实验组SYN的表达显著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ACR染毒可能是通过降低DCX和SYN的表达,干扰神经元的迁移分化和突触的形成,从而影响额叶皮质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大鼠海马突触素(SYN)蛋白质表达及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苯丙胺组。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表达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①苯丙胺组大鼠28d、42d的SYN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组42d的SYN相对表达量较14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发现苯丙胺组大鼠较对照组的突触结构模糊、突触前后膜增厚,边界模糊,髓鞘出现松散分离样变。结论每天给大鼠肌注0.5mg/kg苯丙胺,28d出现海马结构突触素表达明显减少、海马CA3区突触结构明显损害;42d上述各项损害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6.
突触体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突触体素 (synaptophysin ,SYN)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突触小泡膜蛋白 ,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进程反映了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的特殊表达模式。作为突触的标记物和突触密度的检测物 ,SYN对突触发育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SYN与轴突及某些神经递质系统的发育关系密切 ,至于胆碱能纤维的发育与SYN表达的关系 ,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 (PD)额叶皮质内突触素 (SYN)与神经丝蛋白 (NF6 0、NF2 0 0 )的表达变化。 方法 大鼠分为模型组 10只和对照组 4只。模型组于 6 羟基多巴 (6 OHDA)毁损后 3~ 5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的染色情况 ,并借助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模型组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内NF阳性纤维明显减少 ,着色浅淡 ,纤维变短、变细 ,SYN免疫反应物也明显减少 ,分布不均 ,同时两者免疫反应物校正光密度值 (CA)值 )均明显低于对侧和对照组同侧 (P <0 0 1)。 结论 PD大鼠损毁侧额叶皮质内突触素与神经丝蛋白表达显著降低 ,这可能是帕金森病人额叶皮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学红  张泳 《解剖学报》2015,46(3):405-409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丝蛋白(NF)、神经烯醇化酶(NSE)和突触素(SYN)在人胚胎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特征。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4个月胎龄段共16份人胚胎舌组织内NF、NSE和SY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规律。 结果 第2~4个月龄段,NF、NSE和SYN蛋白在人胚舌组织内均有阳性表达。随着胎龄的增大,NF、NSE和SYN在舌组织内阳性表达数量增多,表达强度逐渐增强。第2个月龄时,NF、NSE和SYN蛋白呈少量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强度值分别是135.83±24.62、136.57±15.23和139.84±21.40。第3个月龄时,NF、NSE和SYN阳性表达强度值分别是96.04±23.37、94.89±22.52和90.65±21.08。第4个月胎龄时,NF、NSE和SYN阳性表达强度值分别是79.02±20.90、76.78±21.27和83.43±25.90。应用 One-Way ANOVA和 LSD-t统计学方法,分析第2~4个月龄段人胚胎舌组织内NF、NSE和SYN蛋白的各自阳性表达强度值,P<0.01。 结论 第2~4个月龄段,人胚胎舌组织内NF、NSE和SYN的表达强度值随胎龄增大而降低,它们均参与调控人胚胎舌内神经系统和舌肌的分化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解释围绝经期的精神、神经症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去卵巢雌性大鼠下丘脑视前内侧区(MPA)和视前外侧区(LPA)内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以及突触素表达。结果:(1)去卵巢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视前内、外区内可见大量NOS阳性神经元;(2)去卵巢动物的下丘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突起长度比对照组的明显变短,分支明显变少;(3)去卵巢组动物下丘脑内突触素表达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结论:大鼠去卵巢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了NOS阳性神经元的突起减少和突触减少,结果NO介导的神经元信号传导失常,这些变化可能是引发围绝经期的精神、神经症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体外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脑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的神经元在不同条件下及不同时间内表达突触素的动态变化。方法:使用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条件液培养中脑NSCs,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状态。结果:在NSCs分化后的12d,可观察到神经元能够表达突触素,但水平较低;18d,NSCs分化的神经元表达突触素的水平接近体外培养3d的海马神经元,并且也呈现典型的串珠样分布。结论:中脑NSCs分化而来的神经元在体外能够表达突触素,但与原代海马神经元相比,则需要更长的体外培养时间,提示NSCs分化的神经元发育成熟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对20例胎龄为16~36周的人胎儿海马进行了观察。证明人胎海马存在着生长抑素和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神经元,两者均散在分布于海马皮质的深层,为多极神经元;免疫反应阳性颗粒均匀地分布于神经元胞质中,生长抑素阳性细胞中的颗粒比神经生长因子阳性细胞中的颗粒粗大。本文结果提示:人胎海马中存在的上述两类阳性神经元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SCN2b mRNA在快速老化小鼠额叶和海马中的表达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目的在于探讨SCN2bmRNA在快速老化小鼠SAMP8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海马和额叶中的表达及变化。按月龄将SAMP8小鼠分为3组:2周龄组、8月龄组和13月龄组,每组5只;并分别以8月龄和13月龄SAMR1小鼠为对照组,每组5只。运用RT-PCR技术,观察SCN2bmRNA在各组额叶和海马内的表达及变化。结果显示:SCN2bmRNA在各组小鼠海马和额叶中均有表达,但仅额叶内SCN2bmRNA的表达在SAMP8小鼠2周龄组分别与8月龄组和13月龄组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SCN2b参与了海马和额叶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其在额叶随月龄增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衰老、认知记忆功能的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3.
人胚胎视皮质神经元发育的体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取自14例产后死亡的胎儿,胎龄12~40周,对其视皮质神经元进行电镜观察及立体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视皮质神经元在发育早期(12周胎龄)时,可依细胞大小、核及胞质中的细胞器鉴别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2)视皮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核质比例逐渐减小,细胞核体密度逐渐减少,核仁与胞质的体密度呈上升趋势(3)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的体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溶酶体的体密度也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相似文献   

14.
背景:天然细胞外基质对成体干细胞神经发育的影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多侧重于神经标志物表达的研究,针对突触发育的研究较少。 目的:观察羊膜脱细胞基质对脐血间质干细胞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组将第3代人脐血间质干细胞接种在包被膜样基质盖玻片的24孔板中,以接种时开始计时,细胞以基础培养基培养4 d。对照组无膜样基质,余同实验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接种第2、4天细胞突触素相关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接种前和接种后第2、4天细胞突触素相关蛋白Ⅰ、Ⅱ、Ⅲ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呈成纤维细胞形态,实验组细胞突起延伸,相互连接;第2、4天实验组突触素相关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接种前及对照组第2、4天细胞突触素相关蛋白Ⅰ、Ⅱ、Ⅲ基因转录水平无表达,实验组第2,4天细胞突触素相关蛋白Ⅱ基因转录水平低表达,突触素相关蛋白Ⅲ弱表达,突触素相关蛋白Ⅰ不表达。结果提示羊膜脱细胞基质可以促使人脐血间质干细胞突起的产生、延伸并部分相互连接,表达突触素相关蛋白,为脐血间质干细胞神经分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胶体金法研究胎儿胸腺上皮网状细胞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胎儿胸腺上皮网状细胞发育过程的结构特点,用胶体金免疫组化法及电镜观察60例胎龄12~42周胸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上皮网状细胞中间丝有多寡之别并含有不同类型角蛋白;中间丝多者细胞器相对减少。角蛋白阳性反应细胞体积随胎龄增长而增大,但阳性细胞出现率与胎龄关系不大。角蛋白阴性反应细胞电镜下可见丰富的内质网、线粒体及核糖体,提示该细胞主要有分泌胸腺激素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genistein(GST)对离体培养的Parkinson病模型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突触素的影响,取孕14~16d SD大鼠胚胎中脑腹侧部,常规体外培养。将培养的中脑腹侧细胞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雌二醇(E2)+MPP+组、GST+MPP+组、MPP+组。进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和代谢状态。采用TH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各组TH阳性神经元的生长状况以及突触数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E2+MPP+组以及GST+MPP+组相比,MPP+组TH阳性神经元数量少,SYN免疫活性产物表达亦减少,细胞活力差。而E2+MPP+组、GST+MPP+组中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提示Genistein对体外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