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16.3(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heat shock proteins 16.3,MTB Hsp16.3)在体外细胞水平对小鼠骨髓来源M1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作用。方法:从BALB/c小鼠的胫股骨中取骨髓细胞,与GM-CSF共培养获取骨髓来源的M0型巨噬细胞,流式检测CD11b和F4/80的表达;分别用IFN-γ、IL-4诱导M0型巨噬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荧光定量PCR、ELISA检测各组细胞IL-12、TNF-α、i NOS、IL-10、TGF-β、Arg-1的表达情况,构建小鼠骨髓来源M1/M2型巨噬细胞的技术平台;用MTB Hsp16.3刺激M0、M1型巨噬细胞,分别孵育24、48、72、96 h,采用ELISA、q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液上清和细胞内的IL-12、TNF-α、i NOS、IL-10、IL-4、TGF-β、Arg-1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观察M0型巨噬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伪足较短;M1型巨噬细胞形状呈长梭形,并有伪足伸出现,突触很长;M2型巨噬细胞伪足较短,细胞整体形态较为收拢。FCM检测有90%以上的骨髓细胞细胞具有CD11b和F4/80双阳性的特征。ELISA和qRT-PCR检测发现,M1型巨噬细胞高表达IL-12、TNF-α、i NOS;M2型巨噬细胞高表达IL-4、TGF-β、IL-10、Arg-1。MTB Hsp16.3刺激巨噬细胞后,M0和M1型巨噬细胞均高表达IL-10、TGF-β,低表达TNF-α、i NOS,且在48-72 h增加或降低的水平达到峰值。结论:成功诱导了小鼠骨髓来源的M1、M2型巨噬细胞;MTB Hsp16.3促进M1型巨噬细胞高表达M2型相关的细胞因子,可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样巨噬细胞转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IFN-γ/LPS刺激的小鼠髓源性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取6~8周龄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经100 ng/m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体外诱导分化为骨髓巨噬细胞(BMDM),加入50 ng/ml干扰素γ(IFN-γ)和1μg/ml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并同时暴露于12.5~50μmol/L EGCG处理48 h,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巨噬细胞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 NOS的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结果:IFN-γ和LPS处理可刺激巨噬细胞IL-1β、TNF-α和i NOS表达显著上调,而EGCG则能抑制IFN-γ和LPS刺激的IL-1β、TNF-α和i NOS表达,且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EGCG能够减弱IFN-γ和LPS刺激的髓源性巨噬细胞的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参碱抑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Toll样受体4(TLR4)、c-Jun表达的影响。方法:购买并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株,分成四组,即空白对照组、苦参碱组、LPS组、苦参碱干预组,通过浓度为100μg/L的LPS DMEM孵育1 h,之后将LPS弃去,然后加入不含血清的DMEM或125.25 mg/L苦参碱DMEM继续培养。分别收集上述四组细胞处理完毕后5、30、60、120min的细胞及培养液。通过PCR法检测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TLR4及c-Jun mRNA的表达,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c-Jun蛋白的表达;通过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中TNF-α、IL-1β的分泌。结果:苦参碱诱导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TLR4 mRNA、c-Jun mRNA及c-Jun蛋白的表达量和TNF-α及IL-1β分泌量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各个时间点TLR4 mRNA、c-Jun mRNA及c-Jun蛋白的表达量和TNF-α及IL-1β分泌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且高水平能够维持2 h以上(P0.05);苦参碱干预组能够有效的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TLR4 mRNA、c-Jun mRNA及c-Jun蛋白的表达量,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量。结论:苦参碱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上TLR4、c-Jun的过表达从而有效的降低终末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释放,进而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内毒素炎症反应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XR激动剂GW406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MCP-1和NO的分泌及IL-1β、TNF-α的表达,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和Griess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MCP-1和NO分泌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NOS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NOS及NF-κB蛋白的表达的水平。结果:GW4064能抑制LPS诱导的细胞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iNOS的mRNA的表达(P0.05),同时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胞上清中TNF-α,MCP-1中的分泌量(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NO的释放(P0.05);除此之外,GW4064(10、20μmol/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NOS蛋白的产生(P0.01),经过GW4064处理后,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F-κB的活性也显著下调(P0.01)。结论:FXR激动剂GW4064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抑制iNOS的表达及下调NF-κB的活性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将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ADSC共培养24 h后,收集巨噬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D86、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CD206(MR/CD206)、IL-10、炎症区分子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即Ym-1)的变化。结果 ADSC使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CL2、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使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FIZZ-1、Ym-1、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结论 ADSC抑制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并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Acyl-CoA dehydrogenase,long chain,ACADL)对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在体外诱导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中加入脂多糖(LPS)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分别诱导M1和M2极化,在极化0、12、24、36、48 h时用Western blot检测ACADL在M1和M2极化中的蛋白表达量。构建ACADL-pEGFP-N1质粒,使用G418筛选和鉴定过表达ACADL的RAW264.7细胞稳定株。LPS刺激过表达ACADL稳定株和对照组细胞4 h后,通过ELISA和qRTPCR检测TNF-α、IL-6、IL-10的表达情况。在RAW264.7细胞中加入beta氧化抑制因子etomoxir预处理,ELISA检测TNF-α、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ACADL蛋白量先减少再增加;过表达ACADL的细胞中,IL-6和IL-10分泌量及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beta氧化抑制因子etomoxir能够减少RAW264.7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结论 ACADL能增强巨噬细胞IL-6和IL-10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beta氧化影响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通痹灵(TBL)的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对LPS(脂多糖)刺激后的巨噬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影响。方法:培养人类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在PMA(Phorbol 12-mmstate 13-acetate)作用下分化为巨噬细胞。体外用LPS(Lipopolysaccharide)刺激分化的巨噬细胞,以MTX(甲氨喋呤)作为对照,培养有药物作用的细胞24小时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并用PR-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半定量测定IL—1β mRNA、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LPS刺激PMA分化后的THP—1细胞,其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不同浓度的通痹灵总碱(200、100、50、25mg/L)及MTX明显抑制IL—1β、TNF-α的产生(P〈0.01),并下调IL-1β mRNA、TNF-α mRNA的表达。结论:通痹灵总碱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进而抑制了一系列免疫炎症反应造成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诱导构建M1型巨噬细胞模型研究猪苓多糖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0 mRNA的表达影响,探讨猪苓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模型组、猪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浓度分别为200μg/mL、100μg/mL、50μg/mL。用IFN-γ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1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指标CD16/CD32、CD8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1β、IL-10、iNOS、TNF-α、TGF-β的mRNA表达,观察不同剂量猪苓多糖对M1型巨噬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IFN-γ的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分化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CD16/CD32、CD86的表达明显升高。100μg/mL猪苓多糖组在3、6、9、12、24 h,IL-1β、iNOS、IL-10、TGF-β、TNF-α的mRNA表达升高,不同剂量猪苓多糖给药6 h后各因子的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 IFN-γ单独作用于巨噬细胞,可以有效的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为M1型巨噬细胞;猪苓多糖促进M1型巨噬细胞IL-1β、iNOS、IL-10、TNF-α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脂多糖(LPS)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5μg/ml的LPS刺激巨噬细胞24 h后用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20、40、80、160μmol/L)处理细胞3 h,MTT法测细胞活性,荧光定量PCR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相对表达量,ELISA测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测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5μg/ml的LPS和不同浓度的NF-κB抑制剂PDTC(1、5、10μg/ml)共同处理巨噬细胞24 h,Western blot测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荧光定量PCR、ELISA测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比较LPS+PDTC组和LPS+PDTC+β-胡萝卜素组炎症因子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的变化。结果: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的β-胡萝卜素对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的细胞活性有提升作用,对炎症因子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抑制NF-κB蛋白的表达可以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分泌;LPS+PDTC+β-胡萝卜素组对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比LPS+PDTC组明显,且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对NF-κB p65蛋白的表达不明显。结论:β-胡萝卜素可以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分泌,且此通路不是唯一相关的通路。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人单核细胞系THP-1中大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 BKca)蛋白的表达及其对THP-1细胞活性、极化及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使其成为具有贴壁能力的巨噬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Kca蛋白的表达,先后应用LPS和BKca特异性抑制剂影响巨噬细胞上BKca的活性,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巨噬细胞表型极化情况,qRT-PCR检测细胞因子mRNA(TNF-α、IL-1β、IL-6、IL-10)的表达。结果显示,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人单核细胞系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上存在BKca的表达,随着BKca特异性抑制剂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应用LPS和BKca特异性抑制剂,可抑制BKca的表达,降低M1标志物CD80的表达,促进M2标志物CD206的表达(P0.05),同时降低其分泌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的水平,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P0.05)。该研究提示,BKca参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的早期活化及M2/M1亚型的极化,介导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抗炎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脂多糖(LPS)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M1、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以LPS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M1型极化,IL-4刺激RAW264.7细胞诱导M2型极化;青藤碱作用于LPS或IL-4诱导的巨噬细胞后: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不同诱导状态下RAW264.7细胞TNF-α和IL-10的分泌量;荧光定量PCR检测与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的精氨酸酶-1(Arg-1)、一氧化氮合酶(i NOS)、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2(SOCS2)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青藤碱能抑制LPS诱导下细胞TNF-α的分泌量,抑制细胞i NOS和SOCS3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青藤碱能抑制IL-4诱导下细胞IL-10的分泌量和Arg1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对IL-4诱导下细胞SOCS2的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没有明显影响。结论:青藤碱对LPS诱导下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具有抑制作用;对IL-4诱导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具有抑制作用。青藤碱对M1/M2亚型的失衡具有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其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endothelial overexpressed lipopolysaccharide-associated factor1,EOLA1)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培养小鼠巨噬细胞,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激活炎症信号通路,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和EOLA1转录水平变化,采用化学阻断剂在不同位点阻断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再检测TNF-α、IL-6和EOLA1转录变化。巨噬细胞过表达mEOLA1,RT-qPCR检测细胞M1、M2极化类型标志基因mRNA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型改变,Western blot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记物iNOS表达。结果 LPS刺激后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TNF-α、IL-6增加,而EOLA1表达下调;不同位点阻断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后炎症介质的表达明显受抑制,而EOLA1的表达上升;在巨噬细胞中高表达EOLA1,再行LPS刺激,检测到TNF-α、IL-6增加并不明显,流式细胞检测显示高表达EOLA1的巨噬细胞在LPS刺激后仍保持非...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电磁脉冲(EMP)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方法:小鼠小胶质细胞来源的N9细胞分为Control组、DHA组和EMP组和DHA+EMP组,N9细胞根据分组接受DHA孵育或EMP辐照处理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利用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基中LDH的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 NOS的表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各组培养基中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EMP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下降(P 0. 05),LDH浓度增高(P 0. 05),而与EMP组相比,DHA+EMP组小胶质细胞存活率增高(P 0. 05),LDH浓度下降(P 0. 05);与Control组和DHA组相比,EMP组小胶质细胞i NOS蛋白表达上调(P 0. 05),而与EMP组相比,DHA+EMP组小胶质细胞i NOS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 0. 05);与Control组和DHA组相比,EMP组N9小胶质细胞TNF-α、IL-1β和IL-6释放量增加(P 0. 05),而与EMP组相比,DHA+EMP组N9小胶质细胞TNF-α、IL-1β和IL-6释放量减少(P 0. 05)。结论:DHA减轻EMP所致细胞损伤,抑制N9细胞过度活化,并且减少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鉴定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的功能表型,从而研究巨噬细胞功能极化的可塑性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诱导分化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纯度;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由RAW264.7极化的M1、M2巨噬细胞中M1、M2特定标记基因的表达来鉴定RAW264.7的功能状态;小鼠BMDM极化为M1、M2巨噬细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1、M2中特定标记基因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的表达,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 A(TSA)、DNA去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Aza)刺激M1、M2巨噬细胞后,检测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 RAW264.7细胞经LPS刺激8 h极化为M1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经IL-4体外刺激24 h极化为M2巨噬细胞。小鼠BMDM在LPS、IL-4刺激下,分别极化为M1、M2巨噬细胞,改变体外刺激条件,M1巨噬细胞可重分化为M2样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可重分化为M1样巨噬细胞,M1样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是介于M1、M2中间状态的2种巨噬细胞;药物TSA、Aza的加入使M1、M2中特定标记基因TNF-α、IL-6、Arginase、Fizz-1 mRNA水平表达增加。结论巨噬细胞的功能极化具有可塑性,巨噬细胞的极化可能与染色质状态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5.
陈刚  何爱萍 《免疫学杂志》2020,36(7):592-598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分离大鼠原代肺泡巨噬细胞(AMs),并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常规培养AMs),脂多糖组(LPS组:加入终质量浓度为1 000 ng/L脂多糖),异丙酚组(P组:加入终浓度为25μmol/L异丙酚),脂多糖+异丙酚组(LPS+P组:加终质量浓度为1 000 ng/L的LPS和25μmol/L异丙酚)。4组细胞常规培养24 h后,应用ELISA检测4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10、TNF-α的含量;细胞流式实验检测4组细胞表面F4/80、CD16/32、CD206分子表型所占比例;免疫磁珠分选F4/80+细胞,并利用RT-PCR检测细胞中iNOS、CD206的mRNA表达变化;最后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4组细胞中NLRP3/IL-1β信号通路中NLRP3、IL-1β及Caspase-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ELISA实验显示,异丙酚能够明显抑制LPS所诱导的AMs对促炎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且促进细胞对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细胞流式及RT-PCR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能够明显抑制LPS所诱导的AMs向M1型巨噬细胞分化,并促进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RT-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异丙酚能够明显抑制LPS所诱导的AMs中NLRP3/IL-1β信号通路中NLRP3、IL-1β及Caspase-1的m RNA及蛋白表达。结论异丙酚能够通过下调NLRP3/IL-1β信号通路抑制LPS所诱导的AMs向M1表型的分化,并促进细胞向M2表型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否以外分泌的方式调节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表型,并且探讨其机制。方法:提取原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制备含有hUC-MSCs分泌的全部营养因子的条件培养基(hUC-MSCs-CM)。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LPS刺激组,单纯hUC-MSCs-CM刺激组,LPS、hUC-MSCs-CM共刺激组,刺激24 h后收集上清和蛋白。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TNF-α、IL-6浓度,Western blot检测CD86、精氨酸酶1(Arg1)、PI3K的蛋白表达量。结果:①LPS诱导BV2细胞分泌TNF-α、IL-6因子增多,LPS、hUC-MSCs-CM共刺激组与LPS组相比,TNF-α、IL-6表达明显降低(P 0. 05);②LPS刺激组BV2细胞M1型标志物CD86表达明显增多,hUC-MSCs-CM共刺激组与LPS组相比CD86表达降低(P 0. 05)。LPS、hUC-MSCs-CM共刺激组M2型标志物Arg1表达增多(P 0. 05);③LPS、hUC-MSCs-CM共刺激组上调PI3K磷酸化水平(P 0. 05)。结论:①hUC-MSCs以外分泌的方式抑制小胶质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②hUC-MSCs促进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百棒醇提物(TAA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极化趋向以及其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IL-10)的水平;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分泌情况;荧光染色双标法观察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定位及表达;Transwell检测TAAE对RAW264.7细胞迁移和趋化性的影响;RT-qPCR检测TNF-α、IL-1β、IL-6、IL-10、Arg-1、NF-κB和TLR4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iNOS、COX-2、TLR4、NF-κB、p-NF-κB、IκBα和p-IκBα蛋白水平。使用TLR4通路抑制剂TAK-242进一步验证TAAE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TAAE降低LPS诱导的炎症模型RAW264.7细胞中M1型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及NO水平,促使M2型抑炎因子(IL-10和Arg-1)分泌...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DNA羟甲基化酶10-11转位蛋白2(TET2)在巨噬细胞活化和极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并以100 ng/m L脂多糖(LPS)刺激0、1、2、4、6 h,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ET2 m RNA表达水平;利用小干扰RNA(si RNA)敲低TET2表达,并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涉效率;利用si RNA下调TET2表达48 h后,LPS刺激活化4 h,通过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的m RNA水平;下调TET2后,用LPS和γ干扰素(IFN-γ)或IL-4刺激巨噬细胞发生M1型极化或M2型极化,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极化标志物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IL-12和M2型极化标志物甘露糖受体(MR)、精氨酸酶1(Arg-1)、类几丁质酶3样分子1(Ym1)的m RNA水平。结果 LPS刺激巨噬细胞后,TET2 m RNA增加,并在2 h达到峰值;特定si RNA能有效降低TET2的表达;敲低TET2后,LPS诱导活化的巨噬细胞TNF-α、IL-6和IL-12的m RNA水平均升高;敲低TET2后,TNF-α、i NOS、IL-12和MR、Arg-1、Ym1的m RNA水平在相应刺激后均发生上调。结论 TET2具有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活化的作用,并在巨噬细胞M1型和M2型极化中发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C(PP2Ac)去甲基化在巨噬细胞M1型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为M0型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48 h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在M1型巨噬细胞模型上,分别加入0. 5μmol/L ABL127和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48 h。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1型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物环加氧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的mRNA水平,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PP2Ac去甲基化水平。结果 M0型巨噬细胞分化为M1型巨噬细胞,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呈梭形,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吞噬功能增强,PP2Ac去甲基化表达下降;处理组加入0. 5μmol/L ABL127,与溶剂对照组相比,PP2Ac去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梭形细胞增多,分化标志物COX-2、TNF-α、IL-6和CXCL10明显增高,吞噬功能增强。结论降低PP2Ac去甲基化能促进M1型巨噬细胞分化,并增强巨噬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吞噬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佛波酯诱导人THP-1细胞分化为成熟的巨噬细胞,IFN-γ/LPS刺激诱导M1型极化,IL-4刺激诱导M2型极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ALAT1的表达。si RNA干扰巨噬细胞MALAT1表达,加入IL-4继续诱导M2型极化,RT-q PCR检测极化相关基因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α、IL-12、CCL22、IL-10的水平。si RNA干扰M2型巨噬细胞MALAT1表达,研究其对M2极化表型的影响。结果 MALAT1在M2型巨噬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M1向M2极化改变MALAT1表达升高,而M2向M1极化改变MALAT1表达降低。MALAT1干扰后,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TNF-α、IL-12分泌升高,CCL22、IL-10分泌降低;CXCL10、CXCL11、HLA-DR表达升高,CCL17、CCL18、CD163表达降低。M2型巨噬细胞MALAT1干扰后,TNF-α、IL-12分泌升高,CCL22、IL-10分泌降低。结论 MALAT1参与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干扰MALAT1表达有效抑制M2型巨噬细胞极化,促进M1型巨噬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