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5·12地震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5·12地震后8个月,采用Scl-90抑郁分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灾区的70名老年组被试和139名青年对照组被试进行施测.结果 灾区老年人的抑郁得分略高于青年人(t=1.68,P=0.09),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3.198,P<0.01),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6.20,P<0.001),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也显著高于青年人(t=3.11,P<0.01),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t=-3.29,P<0.01);心理韧性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4,P<0.001),而与抑郁、躯体化无关,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33,P<0.001),同时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β=0.19,P<0.001)和韧性(β=0.22,P<0.001).结论 与灾区青年人相比,灾区老年人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情绪、躯体化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这与老年人拥有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韧性有关,但心理韧性并不能帮助他们缓解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甚至还受到社会支持减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曲靖市独居老人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曲靖市独居老人进行调查。结果独居老人社会支持在不同性别、年龄、有无宗教信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文化程度越高,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P0.05)。社会支持随月经济收入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1)。有照料人员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显著高于无照料人员(P0.01),在客观支持和社会支持利用度2个维度上同样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曲靖市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总体偏低,健全独居老人社会支持体系,提高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水平,将有利于促进独居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和家庭功能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孤独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内蒙古赤峰市三个城区的665例空巢及非空巢老年人的人口学资料、孤独感、家庭功能及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空巢老年人(P0.01),空巢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空巢老年人(P0.01)。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家庭功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经济收入、婚姻状况、情感反应、沟通、情感介入、问题解决、总的功能是影响空巢及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主要因素,而主观支持也是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利用度也是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建设和完善老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需要发挥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多个主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西安市城区老年人432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病分为慢性病组(306例),非慢性病组(126例),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测量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结果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等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慢性病组比较,慢性病组主观幸福感总分及正性情感、正性体验、正性9因子总分均显著较低(均P0.01),负性情感,负性体验、负性因子总分均显著较高(均P0.01)。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2个子维度得分、自我效能得分均与主观幸福感得分呈正相关(r=0.17~0.38,均P0.01)。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通径分析显示,主观支持和一般自我效能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7、0.33),客观支持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预测作用(β=0.07)。结论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社会支持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2个子维度、一般自我效能均与主观幸福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5·12地震灾区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生活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方法5·12地震后8个月,采用Sel-90抑郁分量表、躯体化分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心理韧性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灾区的70名老年组被试和139名青年对照组被试进行施测。结果灾区老年人的抑郁得分略高于青年人(t=1.68,P=0.09),躯体化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3.198,P〈0.01),生活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青年人(t=6.20,P〈0.001),老年人的心理韧性得分也显著高于青年人(t=3.11,P〈0.01),而社会支持得分显著低于青年人(t=-3.29,P〈0.01);心理韧性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34,P〈0.001),而与抑郁、躯体化无关,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抑郁情绪(β=-0.33,P〈0.001),同时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β=0.19,P〈0.001)和韧性(β=0.22,P〈0.001)。结论与灾区青年人相比,灾区老年人同时表现出较高的抑郁情绪、躯体化和较高的生活满意度,这与老年人拥有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韧性有关,但心理韧性并不能帮助他们缓解抑郁情绪和躯体化,甚至还受到社会支持减少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社区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曲靖市麒麟区218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组社会支持差异显著(P<0.05),男女之间、子女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文化程度高、月经济收入高、户口在城市、在婚、与配偶同住、有照料人员及有宗教信仰的空巢老人社会支持水平较高(P<0.01)。结论加强社会支持对提高空巢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北京市老年人居住安排与成年子女赡养老年父母的关系。方法利用描述统计分析和Probit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老年人居住安排与成年子女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经济支持的相关关系。结果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同住,不但会提高需要时得到照料的概率,同时也有助于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与成年子女同住、不同住的老年人获得日常生活照料的比例分别为79.85%和47.31%(P0.001),获得经济支持的比例分别为32.69%和26.66%(P0.001)。如果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与不同住相比,与成年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得到日常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的概率将会分别提高32.2%(P0.01)和3.2%(P0.05)。结论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同住是家庭养老在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方面的集中体现,也是目前对老年人最有利的一种居住安排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苏州市沧浪区115名老年人进行逐一面对面逐题访谈式调查。结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P<0.01);与自我满足感正相关(P<0.01),与生活满足感正相关(P<0.01),主观支持度高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婚姻状况影响总体幸福感(P<0.01),在婚的老年人幸福感水平〔(87.4±13.97)分〕高于独身〔(69.38±20.435)分〕(P<0.01);男女在总体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家庭适意感上男性略高于女性。结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显著相关,社会支持是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预测和干预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高龄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水平。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45名8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户口、文化程度、宗教信仰、子女个数、社会支持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婚姻状况差异显著(P<0.01),与配偶同住的得分高于独居的(P<0.01),社会支持随月收入的增加而增高(P<0.01),有照料人员的社会支持高于无照料人员(P<0.01)。结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水平低,加强对独居老人的支持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既往研究显示,早期负性生活事件(EALs)与IBS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国内相关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初步探讨儿童期虐待这一EALs对成人IBS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确诊IBS患者56例(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人群的EALs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并进一步采用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SF-36、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对经历与未经历儿童期虐待IBS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病例组CTQ总分和儿童期受虐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SF-36躯体疼痛、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经历儿童期虐待IBS患者的IBS-SSS评分显著高于未经历儿童期虐待者(P 0. 05),SF-36生理机能、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评分、IBS-QOL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健康忧虑、社会反应、性行为、人际关系维度评分显著差于未经历儿童期虐待者(P 0. 05)。结论:EALs与成人IBS发病有明显联系,并对发病后的症状严重程度、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龄老人家庭虐待倾向、照顾负担、照顾者心境的关系。方法选取高龄老人及其主要家庭照顾者各147名,采用照顾者虐待老人评估量表、照顾负担量表、简明心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龄老人家庭虐待倾向得分(3.43±0.23)分,存在虐待倾向。照顾者的负担总分、心境状态总分分别是(32.29±1.74)分、(114.76±2.44)分,均属于中度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虐待倾向、照顾负担、心境状态两两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回归分析显示照顾负担、心境状态是家庭虐待倾向有效预测因子。结论高龄老人存在受虐问题,应给予重视。可通过心理干预、社会支持等途径减轻照顾者负担、调整照顾者心境情绪,从而降低高龄老人受虐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结合照料者心理健康二因素模型和自我效能感探究照料者抑郁情绪产生途径。方法使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社会支持问卷、修订版负担指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对185名失能老年人照料者进行调查。结果 (1)照料者抑郁程度与被照料者年龄,照料者负担指数,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显著相关;(2)照料者的自我效能感在其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照料者的负担指数在被照料者功能独立性和照料者抑郁情绪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照料者抑郁情绪受到积极消极因素的共同影响,且照料者自我效能感在抑郁产生过程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延边地区居家主要老年照料者的照料负担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便利抽样法,对于延吉市3个街道16个社区符合条件的52对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及其主要老年照料者,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对于需要照料老年人调查一般状况、日常生活能力( ADL)及问题行为等;对于主要老年照料者调查一般状况、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每日照料时间、夜间睡眠状况、社会支持资源及Zarit护理负担量表(Zarit caregiver Burden Interview:ZBI)等.结果 主要老年照料者的ZBI得分为34.19±16.59,影响照料负担的因素分别为主要照料者的夜间睡眠情况、照料烦恼时咨询对象及需要照料老年人的年龄.结论 朝鲜族主要老年照料者的照料负担显著高于同期进行的共通研究中的日本老年照料者的照料负担(28.2±16.9),应采取措施改善其夜间睡眠,积极调动家庭成员和社会工作者主动提供咨询服务,及时消除照料烦恼;尤其对于照料70岁以下的老年照料者,更应予以支持以减轻负担而提高照料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男男性行为者(MSM)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精神病性体验的影响。方法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和8条目社区心理体验评估问卷(CAPE-8)对长沙市191例MSM的HIV感染者进行调查。结果 191例MSM的HIV感染者中,78.5%曾经历过至少一次精神病性体验,19.9%报告精神病性体验的频繁发生;相对低频精神病性体验组,高频组的教育年限更低(P 0.01),情感虐待、性虐待和情感忽视得分更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比值比(OR)=0.80, P 0.01]、情感虐待(OR=1.42,P 0.001)、性虐待(OR=1.23, P 0.05)和情感忽视(OR=1.15, P 0.05)对MSM的HIV感染者精神病性体验的高发存在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学历、儿童期情感虐待、性虐待和情感忽视可能是MSM的HIV感染者精神病性体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四川省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与抑郁相关性。方法使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总分与抑郁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四川省城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受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社会支持总分能显著预测老年抑郁得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大连市冠心病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运用一般资料问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大连市20家不同等级医院在院冠心病患者共618例进行调查。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9.51±11.55)分,处于低等水平;社会支持总分为(36.23±7.74)分,处于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住院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总分与患者文化程度、月收入有关(P0.05,P0.001),运动锻炼维度得分与患者年龄、月收入、居住状况、主要经济来源有关(P0.05,P0.001),医生沟通维度得分与婚姻状况有关(P0.05);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大连市冠心病住院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亟待提高,在指导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中,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和独居人群,应重视社会支持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理资本与其主观幸福感(SWB)的关系。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基本信息调查表对207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①老年人心理资本总分、各因子分与其SWB总分、正性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r=0.3500.606,P﹤0.001),而与其负性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2760.606,P﹤0.001),而与其负性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r=-0.276-0.619,P﹤0.001);心理资本水平越高的老年人,其SWB得分越高。②心理资本对老年人的SWB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P﹤0.001);但各因子对老年人SWB的预测作用不尽相同,对老年人SWB贡献最大的因子是希望,其次是乐观,韧性仅对SWB的正性因子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自我效能感(自信)不仅对老年人SWB(总分、正负因子分)贡献不明显(P﹥0.05),而且还会起消极的负向作用,所以老年人的"不争强好胜"或"无为而治",反而更有利于其SWB的提升。③心理资本在对老年人SWB的增益过程中起主效应作用(33.1%),老年人的孤独、年龄、睡眠状况、社会支持状况、与邻里关系等因素对其SWB也有显著的增益作用,但与心理资本相比较其贡献要小的多。结论开发和提升老年人的心理资本(希望、乐观、坚韧性)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SWB。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老年人压力知觉和复原力的关系。方法采用压力知觉量表(PSS)、复原力量表对186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1在压力知觉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2在复原力的积极认知和社会支持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3压力知觉和复原力各维度的相关上,除了社会支持与失控感之间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4复原力水平、社会支持和积极认知能够有效预测压力知觉。结论老年的心理复原力能够影响压力知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与人格、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108例老年癌症患者应用事件冲击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癌症患者存在中等程度的创伤后应激症状;老年癌症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在性别上差异显著(P0.05);主观支持与闯入性再体验症状呈负相关(r=-0.211,P0.05);神经质对于创伤后应激症状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客观支持可以预测老年癌症患者的回避反应(P0.01)。结论对于老年癌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应注意关注其性别和人格特征,同时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关注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成都市社区老年人与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方法采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RSS)调查成都市386名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并与养老机构组380名老年人进行比较,分析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其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成都市社区与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总分差异不显著(P0.05);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明显高于养老机构老年人(P0.05);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239,P0.01)。结论成都市社区老年人与养老机构老年人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现状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的生活质量水平均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