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机体内炎症性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分析1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观察组(LC治疗)和对照组(OC治疗)两组,每组6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各炎性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相比,LC可有效降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汁性腹膜炎患者的炎性反应,有助于患者快速建立免疫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2.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将兰州新区中川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及生命体征检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均给予相同护理干预方案。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腔感染、胆汁渗漏、胆管损伤、腹腔出血、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总发生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胆囊炎治疗中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改善手术相关各项指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镜手术时机选择及胆囊结石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37例,分为早期手术组(发病48h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6例,延迟手术组(胰腺炎治愈后3~5周)21例,记录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血液学指标和手术情况.收集术中切取的胆囊组织(胆固醇结石17例,胆色素结石13例,胆囊息肉7例),RT-PCR检测不同胆囊组织中Cacna1c mRNA的表达量.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手术组患者总住院时间短于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淀粉酶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早期手术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淀粉酶均恢复到正常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延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色素结石和胆囊息肉组织中Cacna1c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胆固醇结石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色素结石组织与胆囊息肉组织Cacna1c mRNA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48 h内行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且疗效理想;Cacna1c基因为钙离子通道在不同胆囊结石组织中分布差异的分子基础,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作用。研究对象为7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诊疗时间均为2017年5月~2019年5月,依据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n=36)均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研究组(n=38)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统计手术相关情况,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且术后研究组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在胃肠功能恢复、术后下床活动、体温恢复正常、维生素使用、住院时间等方面时间更少,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更好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及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依据发病后手术时间分为A组(<48h)、B组(48~72h)、C组(>72h)、D组(控制感染后择期手术),分析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中转开腹的影响因素.结果 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引流量、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肿大、体温≥38℃、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15×109/L、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胆囊壁厚度≥6mm与中转开腹率相关(P<0.05);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胆囊壁厚度及右上腹肌紧张是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后48h是较为理想的腹腔镜手术时机,术前应考虑胆囊颈部结石嵌顿、白细胞计数等影响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永明 《甘肃科技》2016,(5):129-130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的疗效。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乌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样变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中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转开腹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术后恢复情况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手术时间,术后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选择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卓尼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与柴胡疏肝散辨证加减,每日1剂,分两次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右胁胀痛、心烦易怒、脘腹满闷、嗳气、厌油腻、饭后呕吐等中医证候积分变化;彩超检测胆囊及胆道壁厚度、毛燥及胆囊积液变化。对比两组影像学及综合疗效。随访3月,观察两组复发率。与治疗前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影像学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影像学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有效率95.45%,对照组综合有效率7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试验组复发率2.33%(1/43);对照组复发率15.91%(7/44),两组比较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胡疏肝散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肝胆气滞证慢性胆囊炎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对T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0例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术后恢复以及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T淋巴细胞亚群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腹组术后CD3+,CD4+,CD8+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72 h时回升,但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比较,对照组患者的CD3+,CD4+,CD8+降低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快,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性包块患者在开腹手术后会出现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腹腔镜手术对T细胞亚群影响较小,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小,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时与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在疗效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206例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椎间孔镜技术)和对照组(行后路开放椎间盘融合术),每组10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围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切口疼痛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的VAS评分与时间点(0.5,1,2 d)呈负相关,而观察组VAS评分下降趋势更明显,两组交互作用比较(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腰腿疼VAS评分与各自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的ODI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能够取得与骨科开放手术基本一致的临床效果,且可减轻术中对患者的创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恢复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2.
探究纤维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240例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经腹腔镜下切开胆囊后应用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消化、腹泻情况、生活质量,并随访观察组1年内复发情况、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9.17%(P0.05);观察组饱食后腹胀、腹部不适及腹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FACT-G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内无复发,胆囊收缩功能及胆囊壁厚度优于术前(P0.05)。纤维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较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复发率低,且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患者的实际疗效,探讨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收治的120例胆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例数相等的观察组(n=60)及对照组(n=60),其中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大出血,术后未出现需要再次手术的并发症,出院前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用于胆结石的手术治疗,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整体治疗效果更好,且缩短的住院时间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手术费用较高的不足,值得作为胆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永林 《甘肃科技》2022,(18):136-138
探究在不同手术时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使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所取得的应用效果。选取于2018年4月—2021年4月在高原地区基层医院中接受治疗的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47例。对照组在急性发作24 h后实施手术,观察组在病情发作24 h内实施手术。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中,在急性发作24 h实施手术者手术效果明显好于在急性发作24 h后实施手术者,疾病恢复效果好,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观察腹针配合足三里治疗胆囊结石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将60例接受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术后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及基础治疗加腹针配合足三里穴针刺,每日针刺2次,每次30min。运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对胃肠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治疗组在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上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腹针配合足三里穴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分析吉林市妇产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输卵管妊娠患者96例,4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手术,48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在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妊娠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比开腹手术具有优越性,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盆腔脓肿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70例盆腔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联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观察症状(腹痛、发热)好转和肿块消退时间,门诊随访12个月观察盆腔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症状好转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块均全部消退,对照组肿块消退率为8.6%,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紊乱发病率、痛经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内无盆腔炎复发,对照组有20例盆腔炎复发,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盆腔脓肿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住院天数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经本院治疗的7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各项手术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4%,观察组疗效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手术指标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微创手术在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可以增强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终至排气时间以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肝癌外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时间段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肝功能各项指标参数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a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创伤及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