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眼外伤为临床常见病,由于儿童往往无明确主诉,除典型眼部开放性创伤诊断不难外,少数虽有外伤史,眼部却无明显创伤,症状不明显,检查诊断就有一定困难;既有细小异物或因异物致伤、其视力也不一定很快出现模糊或消失,往往造成误诊。本文二例误诊病例均在他院多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房积血并球内异物的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前房积血并球内异物漏诊并出现真菌性眼内炎及真菌性角膜溃疡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右眼外伤后视力下降2 h就诊。有糖尿病病史9年,血糖控制良好;左眼10余年前因外伤行球内异物取出术。入院后诊断为外伤性前房积血(右眼)并予相关治疗,后积血全部吸收,视力恢复至5.1,患者要求出院。出院3 d后再次出现视物模糊,视力迅速下降至光感,行眼部CT及B超检查发现眼球内异物,行眼内异位取出术及眼内渗出物培养示曲霉菌感染。行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并抗真菌处理,患者病情仍不能控制,发展为真菌性眼内炎及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要求转院治疗,后失访。结论眼部外伤后诊断前房积血同时要考虑到球内异物可能,并及时行眼部CT及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早期确诊及治疗,防止合并真菌感染,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眼内异物的B超诊断图像特征及漏诊情况.方法 应用Cine-Scan法国光太AB超声诊断仪对我院126例手术前眼内异物外伤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根据经手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金属异物占74.6%,非金属异物占25.4%;球内异物占81.8%、眼球壁异物占9.5%和眶内异物占7.1%;漏诊占1.6%.漏诊原因主要是B超未能发现微小异物和临床医生未对有眼内异物征象的外伤患者行B超检查.结论 B超检查对眼内异物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在眼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有眼外伤史尤其有眼内异物症状的患者,B超应列为常规检查,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开放性创伤患者创口内异物滞留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方法对2例颌面部外伤后因漏诊漏治致异物滞留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均有颌面部外伤史,1例因左颏下外伤后肿物15年伴表面皮肤溢脓2个月入院,1例因左耳前外伤3 d入院。创伤后均在外院进行了清创处理,入院后经CT等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异物滞留并明确了异物性质及所在部位,后行手术治疗成功取出。结论临床接诊开放性创伤患者应仔细进行清创处理,对于疑诊异物嵌入者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减少外伤后异物滞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的B超诊断图像特征及漏诊情况。方法应用Cine—Scan法国光太AB超声诊断仪对我院126例手术前眼内异物外伤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根据经手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属异物占74.6%,非金属异物占25.4%;球内异物占81.8%、眼球壁异物占9.5%和眶内异物占7.1%;漏诊占1.6%。漏诊原因主要是B超未能发现微小异物和临床医生未对有眼内异物征象的外伤患者行B超检查。结论B超检查对眼内异物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在眼科临床诊疗过程中,对有眼外伤史尤其有眼内异物症状的患者,B超应列为常规检查,以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6.
邬守和 《现代康复》1998,2(10):1157-1158
儿童眼外伤为临床常见病,由于儿童往往无明确主诉.除典型眼部开放性创伤诊断不难外.少数虽有外伤史.眼部却无明显创伤,症状不明显,检查谚断就有一定困难;既有细小异物或因异物致伤、其视力也不一定很快出现模糊或捎失.往往造成误诊。本二例误诊病例均在他院多次诊断为“眼外伤”.病情达年余。一位病人到我院门诊视物不见.一位病人眼睑近鼻侧已流脓伴肉芽组织增生。经详细询问病史,并用眼科仪器栓查.确诊为球内晶体金属异物及眶内竹刺非磁性异物存留。经及时确诊和治疗后,均获痊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易漏诊的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方法对因上消化道异物漏诊致延迟取出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有异物误吞病史,病程12 h~21 d,异物为鱼刺7例,鸡骨2例。入院后经食管钡剂造影、纤维喉镜、胃镜、硬性食管镜等检查均未发现异物,后经CT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异物位于梨状窝4例,进入椎前筋膜、甲状腺、颈部间隙、食管壁肌层、环后壁黏膜下各1例,其中3例并发颈部间隙感染。4例梨状窝异物在全麻下经硬性食管镜取出,余5例在全麻下行颈侧切口取出异物,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常规检查不能发现上消化道异物而有临床症状者,及时行CT检查不仅能够避免误漏诊及发现可疑的并发症,亦能帮助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的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眼内巨大异物长时间漏诊并发交感性眼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左眼爆震伤21年,发现眼内异物1周入院。21年前因外伤致左眼萎缩、视力丧失,2年后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及左眼眼球轻度发红及隐痛,外院以右眼交感性眼炎及左眼球后视神经炎进行治疗,效果不佳。入院前1周因额部拳击伤在我院行眼眶CT检查示左眼球内钙化样高密度影。以左眼全眼球炎并眼内异物、右眼交感性眼炎收入院。行左眼球摘除术,术中见球内有-12.0mm×5.5mm×5.0mm大小的钝角长方形异物,为表面钙化的大理石,术后10d右眼视力无改善,左眼伤口愈合出院,术后6个月左眼配带定制义眼。结论眼内异物作为一类严重危害视力的眼外伤,早期正确诊断意义重大,提示I临床接诊眼部外伤者,均应详细询问病史,结合症状、体征及有效检查手段以排除眼球异物可能,避免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咽食管憩室的发病因素及超声影像学特征,以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咽食管憩室误诊为颈部及甲状腺肿物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例男性,均因体检在外院或我院行甲状腺超声以颈部或甲状腺肿物收入我院。入院后1例经颈部增强CT扫描后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咽食管憩室,予切除术,术后痊愈出院;1例经颈部增强CT扫描及食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咽食管憩室,患者要求出院观察,失访。结论对可疑咽食管憩室者,应仔细查体并行甲状腺影像学检查,以减少误漏诊;确诊者应定期复查或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内异物误、漏诊原因。方法 :对 197例眼内异物误、漏诊的 15例病历进行了分析。结果 :15例均手术取出异物。结论 :临床医生询问病史和进行眼科检查不够详细、认真是造成眼内异物误诊、漏诊的重要原因。重视和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对眼内异物的诊断很重要。临床医生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眼眶内异物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1例眼眶内铅笔异物长期误诊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左下眼睑肿物5年入院,CT检查考虑眼眶异物,行左眼眶内异物取出术,手术证实为眼眶内铅笔异物,术后痊愈出院。结论眼眶异物眼部症状不明显时较难诊断,故对眼部异物感不明显、视力轻度下降者,应详细询问外伤史并进行必要的医技检查,以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腹部外伤的致伤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通过80例致伤情况、临床表现,结合B超、腹腔穿刺等,做出早期诊断,并实行手术治疗。结果:80例均行剖腹探查证实。75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死亡原因为术后再出血致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腹腔脏器多,致伤机制及外伤表现较复杂,尤其是闭合性腹外伤和复合伤容易延误诊断和漏诊,正确无误的诊断、认真的科学态度是减少合并症与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的关键。及时剖腹探查甚为重要。术式力求简单有效,其原则是缝合修补,充分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隐匿性肱骨头骨折的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隐匿性肱骨头骨折误漏诊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首发症状均为肩关节局部疼痛伴活动受限,病初X线检查肱骨头均无明显骨折征象,3例诊断为肩关节脱位伴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诊断为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及软组织伤各2例,均漏诊肱骨头骨折。误漏诊时间1 d~2周。7例均经肩关节CT检查确诊肱骨头骨折。确诊后,4例行手术内固定治疗,3例行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随访6~24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隐匿性肱骨头骨折极易误漏诊,对于高度怀疑隐匿性肱骨头骨折而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者应进一步行肩关节CT检查,防止误漏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球内异物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我院及外院误诊的儿童球内异物35例,对其病史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经过及误诊原因进行初步总结。结果:11例误诊为结膜炎,8例误诊为弱视,10例误诊为先天性白内障,3例误诊为葡萄膜炎,3例误诊为视网膜脱离。结论:儿童患者球内异物极易漏诊、误诊,应仔细进行眼部检查,结合部B超、CT、U BM等影像学手段,明确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金属类支气管异物x线确诊较易,而非金属者因其不显影以及我们对其检查方法及征象认识不深,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常常容易造成漏诊、误诊。本文收集了经支气管镜证实的非金属类异物107例,重点对X线检查方法、主要征象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非金属类支气管异物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典型急性白血病(AL)的误漏诊原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例以非典型临床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L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漏诊时间为(12.20±8.36)d,误诊为粒细胞缺乏症2例,败血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伴风湿性节炎各1例;漏诊4例,其中诊断为消化性溃疡伴荨麻疹2例,慢性胃炎伴荨麻疹、钩虫病伴继发性贫血各1例。所有患者均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3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2例行骨髓移植治疗,7例行化疗及对症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随访3年,病情平稳,未见复发。结论遇及以不典型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系统异常的患者时,要考虑到AL可能,及时行相关实验室检查,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降低误漏诊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高钙危象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高钙危象1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中6例曾误诊,8例曾漏诊,误漏诊率93. 3%。3例因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误诊为慢性胃炎、胆汁反流,1例因口干、多饮及多尿误诊为尿崩症,1例因肢体无力误诊为脑梗死,1例误诊为多发泌尿系结石,1例因恶心、呕吐及腹痛等症状诊断为单纯结石性胆囊炎;余7例初次就诊时均未关注高钙血症,导致漏诊。14例误漏诊时间20 d~2年(3. 8±6. 2)个月。误漏诊14例按最初诊断给予相应治疗病情均无好转或加重。后本组经血钙检测皆诊断为高钙危象,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后8例确诊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例确诊为肺癌骨转移,2例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1例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1例确诊为急性肾衰竭。给予降血钙及针对原发病治疗,7例病情逐渐好转,8例因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放弃治疗。结论高钙危象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易误漏诊。临床医生需加强对该病认识,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应及时行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检测,以减少该病误漏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门诊首诊误漏诊的老年CSDH 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2个月内有轻度头颅外伤史。31例分别首诊于普通内科、神经内科、骨科门诊。临床表现为头晕、步态不稳18例,半身麻木、乏力7例,近期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6例,误漏诊为脑梗死10例、高血压病9例、血管性痴呆及颈椎病各6例,误漏诊时间5~16周。复诊时经头颅CT及MRI检查确诊。18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3例术后恢复良好;13例予内科药物保守治疗,5例恢复良好。结论对老年人不明原因头晕、步态不稳、肢体麻木乏力及短期记忆力下降,应警惕CSDH的可能,常规行头颅CT及MRI检查以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鼓室球体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总结防范误漏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鼓室球体瘤误漏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均为单耳发病,听力下降10例,搏动性耳鸣7例,耳道新生物5例,耳道分泌物4例,耳道间断出血1例。术前11例误漏诊,误诊为胆脂瘤型中耳炎5例(41.7%),外耳道胆脂瘤2例(16.7%),外耳道肉芽肿、血管瘤各1例(8.3%),漏诊2例(16.7%),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仅1例术前经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1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鼓室球体瘤与中耳炎性疾病鉴别困难,充分的影像学检查并配合病理检查对减少本病误漏诊十分重要;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及误漏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遂宁市中心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诊治的曾误漏诊的股骨颈骨折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例因交通事故、跌倒、扭伤、高处跌落等原因导致髋关节疼痛就诊。2例误诊为左髋部挫伤,2例误诊为左膝部软组织挫伤,2例仅诊断左股骨中段横断骨折漏诊股骨颈骨折,1例仅诊断股骨中段横段无错位性骨折漏诊股骨颈骨折。误漏诊时间2~7 d。7例均经CT检查确诊股骨颈骨折,行钛质空心加压螺钉手术治疗。7例术后均随访1年,骨折均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0~4.5(3.75±0.54)个月。7例术后1年均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5.71%。结论股骨颈骨折由于各种原因在临床诊断中易误漏诊。临床上对髋部持续疼痛、压痛感明显但X线检查却未发现异常的患者应高度警惕股骨颈骨折,及早进行CT检查,以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