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勇  帅杰  刘勇 《中国康复》2005,20(6):339-34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I)、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在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并与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比较。方法:对26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部血管听诊、CDI、TCD检查,其中175例加行DSA检查,对有手术指征49例患者行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并随访。结果:①CDI证实颅外段脑血管狭窄〉50%的患者血管杂音的阳性率高达82%。TCD提示颅内段脑血管狭窄患者血管杂音阳性率达50%。②CDI及TCD示颅外段颈、椎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DSA符合率达82%;TCD提示颈内动脉虹吸段或大脉中动脉狭窄〉50%的患者中DSA符合率达98%。③脑血管成形支架植入术后患者CDI可清楚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膜增生情况。CDI及TCD在术后监测发现狭窄段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而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则表现为血流速度的再度增快。结论:CDI、TCD联合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前的诊断及术后随访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无创性综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烟雾病患者行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前后颅内及颅外动脉血流变化的评估价值.方法 对23例烟雾病患者行EDAS,并于手术前后行TCD检查,检测手术前后患者颞浅动脉的频谱形态及各项血流参数的变化,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CD检测示术前患者的颞浅动脉呈典型颅外动脉频谱,频窗清晰;术后频谱明显颅内动脉化,血流速度明显增加,血供增加.术后患者颞浅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增加,搏动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DSA显示,良好13例,中等8例,差2例.复查TCD显示良好11例,中等7例,差3例,与DSA总符合率为86.95%(20/23).结论 TCD能够准确检测烟雾病患者行EDAS前后颞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为其手术疗效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SSS)手术和介入治疗中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行手术和介入治疗的SSS患者 3 6例 ,包括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 15例 ,颈总动脉 锁骨下动脉搭桥术 (搭桥 ) 18例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支架 ) 3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 ,2例PTA治疗患者行术中大脑后动脉 (PCA)血流监测。结果 ①术前TCD改变 :病变同侧椎动脉 (VA)完全反向 ( 2 0例 )或双向 ( 16例 ) ,无纯正向血流 ;11例基底动脉 (BA)、6例PCA呈双向或反向 ,其余均为正向血流 ;病变对侧VA呈收缩期血流速度增快的高阻力频谱。②术后TCD改变 :除失败的 1例VA为双向血流外 ,其余VA、BA和PCA均为正向 ,VA正向者中有 12例束臂试验后血流速度有部分下降 ,但不出现反向血流 ;病变对侧VA血流频谱恢复正常 ;2例PTA术中监测PCA ,随着球囊扩张次数的增加 ,残余狭窄程度的减轻 ,PCA血流由反向变为双向最后变成正向。③平均随诊 2 5个月 ,5例复发 ,TCD测到4例VA反向血流 ,1例治疗对侧VA双向血流。结论 TCD是观察SSS现象及窃血程度的敏感方法 ,且能判断颅内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受影响的情况 ,因此能准确地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通过对26例确诊为MCA狭窄的患者,经药物抗栓治疗期间仍有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及患者自愿做支架治疗的患者,行MC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应用TCD观察对比术前及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6例MCA狭窄患者均成功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前MCA平均血流速度为(184·4±15·57)cm/s,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MCA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下降为(77·6±7·8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TCD显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可缓解MCA狭窄程度,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而改善脑组织的功能,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MC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不宜MRA及DSA检查,TCD对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的原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例支架置入术后出现脑内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患者,各置入1个支架,术后4h后出现颅内出血,经积极救治仍死亡;另1例患者于右侧颈内动脉、右侧椎动脉颈段及起始部置入3个支架,术后6h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高龄患者,重度狭窄且侧支循环欠佳,血流量的储备能力或血管的反应性低下,对侧颈动脉闭塞,具有同侧慢性低灌注,术前及术后高血压等是高灌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术后TCD监测和严格的血压控制,是及早发现和预防术后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球囊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41支颅内狭窄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1处颅内动脉狭窄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共置入支架42枚,术后狭窄血管均得到明显改善,病变血管狭窄率由术前70%以上降至〈10%。其中,术中1例因微导丝弹跳刺破小血管导致出血,经治疗后有对侧肢体轻瘫。1例在球囊扩张时发生血管内膜撕裂,立即中和肝素并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后第2天死亡。1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过程中大脑中动脉撕裂,出血较凶造成颅内血肿后行颅内血肿清除,术中见支架将大脑中动脉刺破,夹闭大脑中动脉,患者术后12h死亡。术后无颅内出血、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患者均随访3~14个月,临床症状持续改善,无缺血性卒中发生,TCD复查未见病变血管再狭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创伤小、疗效好,但风险高,应注重术前评估、手术操作、并发症防治及围手术期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15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前后TCD的变化.[结果]15例患者进行大脑中动脉M1、M2段支架成形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TCD检查,发现3例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颅多普勒(TCD)在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后及再狭窄监测中的应用。方法85例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重度狭窄。在支架置入术前、术后3d及术后半年进行TCD检查,检测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1)、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流速(Vs)、声频等。结果85例患者术前术后DSA及TCD检查符合率为100%。3例术后半年TCD复查诊断为再狭窄,DSA检查3例患者支架内狭窄〉50%。与术前比较,85例患者术后3d MCA、ICA1、VA及BA的Vs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涡流、杂音消失。术后半年TCD复查,与术后3d比较,P值分别为:0.461、0.968、0.974及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D是理想判定颅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疗效及随访的首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TCCD)观察11例MCA狭窄患者术前狭窄及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形态,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局部狭窄处及狭窄后血流速度(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和平均流速)并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11例MCA狭窄患者术后10例支架形态良好,1例伸展未完全.②术前颅内动脉狭窄处局部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正常,狭窄后血流速度低于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狭窄处血流速度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90.9%流速恢复正常,1例伸展未完全者略增高,11例患者支架后流速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恢复正常.结论 TCCD可观察MCA狭窄及植入支架的形态,评价MCA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前、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ingspan支架置入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经颅多普勒(TCD)、CT血管造影(CTA)及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证实为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70%),行择期大脑中动脉血管内Wingspan支架置入术。分析患者术前与术后的CT灌注最大峰值时间(TTP)、狭窄程度及术前与术后1周的NIHSS评分的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86例患者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出现3例轻度脑血管痉挛,术后出现5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于术后3d出血性死亡。86例患者术前患侧TTP为(14.69±3.25)s,术后1d的TTP为(9.32±3.76)s,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前大脑中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为(81.27±10.43)%,术后即刻平均狭窄程度为(4.53±1.31)%,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85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术前(11.71±4.53)分,术后为(8.39±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29.45%。结论支架置入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狭窄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是治疗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成形术和介入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的MCA狭窄病例22例,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行TCD检查,平均随访4.6个月。结果:①术前TCD改变: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流速显著增高,频谱异常。14例患者病侧大脑前动脉(ACA)流速代偿性增快,6例患者病侧大脑后动脉(PCA)流速代偿性增快。②术后TCD改变:多数患者术后当天及3~14月后TCD示病侧MCA流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术后2天出现血管痉挛。③平均随诊4.6个月,1例术后11月出现支架内再狭窄,TCD与复查的血管造影结果相符。结论:TCD是观察MCA狭窄及介入治疗随访的敏感方法,能准确的评价治疗效果并可用于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观察桥脑小脑角区肿瘤供血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中的价值。方法应用TCD检查24例伴“盗血”现象的桥脑小脑角区肿瘤患者的主要供血动脉以及相关动脉,于术前、术后进行血流方向、血流速度、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频谱形态等血流动力学检查,分析比较各项参数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桥脑小脑角区主要供血动脉和相关动脉的血流方向、血流速度、PI、RI及频谱形态在手术前后有显著变化:血流方向由反向恢复顺向,术后各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较术前明显变缓,PI、RI降低,由术前紊流频谱恢复至层流频谱。结论TCD可观察桥脑小脑角区肿瘤的盗血现象,并对手术疗效进行间接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经颅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观察大脑中动脉(MCA)支架成形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3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行经颅超声检查,采用二维及频谱多普勒对比观察MCA支架成形术前、术中即刻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结果 30例MCA狭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成功显像.28例...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支架治疗脑内动脉狭窄是神经外科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报告82例脑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通过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而后将微导管插到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病灶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后76例病人临床症状消失,6例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护理上强调术前护理、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神经功能观察、心电监护及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短期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标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期间仍有症状发作的29例MCA中重度狭窄患者31条MCA实施支架成形术,应用TCD系统评价术前、术后1 h及3 d内的MCA狭窄段及狭窄下游段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支架成形术后MCA的残余狭窄率均<20%.与术前相比,术后1h及3 d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明显下降[(162±38)cm/s对(273±77)cm/s,P<0.01;(168±45)cm/s对(273±77)cm/s,P<0.01],术后1 h及3 d的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患者(3条动脉)术后第3 d TCD发现狭窄段又出现了狭窄样频谱,CT扫描显示2例颅内出血,1例无异常;至少28.6%(8/28)的患者狭窄下游段出现了PSV的成倍增加.对侧MCA支架成形术前后的P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MCA中重度狭窄患者狭窄段及狭窄下游段的血液动力学异常,但存在较高的过度灌注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对改善脑血液供应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 11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术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和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并观察Willis环和眼动脉的血流方向。结果 术后同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减慢 [术前 (2 91.70± 65 .2 5 )cm /s ,术后 (10 0 .85± 3 5 .68)cm /s ,P <0 .0 0 1] ,血流量显著增加 [术前(2 0 8.19± 49.94)ml/min ,术后 (3 83 .68± 3 7.2 6)ml/min ,P <0 .0 0 1] ;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略有增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术后侧支循环的反向血流转化为正向血流。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通过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及颅内侧支循环的观察 ,可有效评价手术对改善同侧脑血液供应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82例脑动脉狭窄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丹金秀 《现代护理》2003,9(6):466-467
血管内支架治疗脑内动脉狭窄是神经外科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报告82例脑动脉狭窄病人行支架治疗的护理,通过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狭窄的部位及程度,而后将微导管插到领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病灶处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术。术后76例病人临床症状消失,6例病人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护理上强调术前护理、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神经功能观察、心电监护及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护理。  相似文献   

18.
曲辉  张长青  董可辉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3):2217-2219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影响头颅CT灌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5例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在天坛医院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使用Alberta Stroke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量表对手术前后头颅CT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名入选者术前TTP与对侧比均明显延长,术后所有患者TTP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TTP术前ASPECTS评分为(2.32±1.31)分,术后ASPECT评分为(8.28±1.65)分,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术前ASPECT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5.78)。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改善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只有是否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3),术前罪犯血管狭窄率与CT灌注ASPECT评分改善程度正相关(r=1.137,P=0.001)。结论:TTP是评价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的一种敏感方法,使用ASPECT量表可以对手术前后的头颅TTP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对于狭窄严重或缺乏良好侧支循环的患者支架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 目的:研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前后影响头颅CT灌注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5例2004年1月1日至2007年3月1日在天坛医院行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使用Alberta Stroke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量表对手术前后头颅CT灌注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情况进行评分,并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名入选者术前TTP与对侧比均明显延长,术后所有患者TTP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TTP术前ASPECTS评分为(2.32±1.31)分,术后ASPECT评分为(8.28±1.65)分,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术前ASPECTS评分与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5.78)。对可能影响支架置入术前后CT灌注改善程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只有是否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3),术前罪犯血管狭窄率与CT灌注ASPECT评分改善程度正相关(r=1.137,P=0.001)。结论:TTP是评价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效果的一种敏感方法,使用ASPECT量表可以对手术前后的头颅TTP情况进行定量评价。对于狭窄严重或缺乏良好侧支循环的患者支架治疗的获益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19.
TCD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后脑血流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观察大脑中动脉(MCA)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STA-MCA)前后脑血流的变化。方法:对MCA主干狭窄及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闭塞影响MCA远端供血障碍的患者行STA-MCA术。采用TCD对5例成功实施STA-MCA术患者术前、术后MCA血流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术前4例MCA主干狭窄及1例ICA闭塞后MCA0远端血流明显减低,呈低搏动性改变。术后血流明显改变,吻合处血流方向逆转。结论:TCD可有效地检测脑血流变化,动态观察STA-MCA架桥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磊  谭莹  王华  郑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9):797-799,F0003
目的 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TCD)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经皮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一过性脑缺血(TIA)或脑梗死患者,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大脑中动脉狭窄,行血管成型并支架植入术(PTAS),对狭窄血管经PTAS治疗前后形态学及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平均流速Vm、收缩峰流速Vs、舒张峰流速Vd、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与DSA进行比较。结果 41例与术前比Vs、Vm、Vd下降,Pi值增高,Ri值变化不大,TCD及DSA随访所有例患者无再发狭窄;5例患者出现Vs、Vm、Vd增快,Pi值增高,但均未见反流信号;I例出现Vs增快,Vm增快,Vd降低。中、重度狭窄TCD与DSA相符率分别为75%、83%。结论 TCD能为血管内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前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其无创、便捷、廉价的优点,更有优势作为PTAS治疗中、重度MCA狭窄的初选、疗效评价和术后随访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