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 1 0年中 ,印度发生了 5次大地震 ,最严重的是 2 0 0 1年 1月 2 6日普杰破坏性地震。这次地震特别提醒人们注意没有按抗御明显可能发生的大震来设计的建筑物所造成的危险性。这次地震还将公众的关注从印度一个预计会造成更严重破坏和生命损失的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弧形区 (图 1 ,略 )转移开来。一些证据表明 ,在喜马拉雅山脉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发生一次或多次大地震 ,威胁着这一地区的数百万人口。大量的地球物理证据表明 ,喜马拉雅山脉的南部作为印度基岩的顶表面 ,在喜马拉雅山脉下面折曲并滑动 (在大地震时是不稳定而倾斜的 )。…  相似文献   

2.
3.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震危险性刍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日恒 《华南地震》1998,18(1):64-69
根据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壳形变和地震活动资料,综合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认为,东莞-广州-肇庆一带是一个地震危险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全球地震危险性评估计划 ( GSHAP)在 0°~ 40°N和 65°~1 0 0°E范围内的印度及其毗邻地区的实施情况。通过对包括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 ( NOAA)汇编的地震目录在内的地方目录进行筛选 ,删除重复的 ,余震和没有震级的地震 ,将主要地震汇编成地震目录。根据主要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性趋势 ,勾画出 86个潜在震源区。运用GSHAP所采用的 Mc Guire概率性地震评估法 ,计算出今后 50年内由 0 .5°× 0 .5°的网格确定的位置上、超越概率为 1 0 %的峰值地面加速度 ( PGA)。由于目前还没有适用于印度地区对衰减值估算的可靠的方法 ,所以我们还是采用乔伊纳和布尔( Joyner and Boore,1 981 )的衰减关系式。将格点上的 PGA值制成等值图来得到地震危险性图。危险性图反映出印度板块边界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危险性水平是0 .2 5g量级 ,在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 ,如印度东北部、兴都库什地区和缅甸地区 ,此危险性水平是 0 .3 5~ 0 .4g量级。在印度地盾 ,在大部分地区的区域地震危险性量级大约是 0 .0 5~ 0 .1 g,而有些地区 ,如科伊纳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水平是0 .2 g量级。该图还可改绘成分别标有因子 0 .1 g、 0 .2 g、 0 .3 g和 0 .4g四个地带的常规地震区划图  相似文献   

5.
尼泊尔地震后喜马拉雅地区地震风险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S8.1地震,中国西藏、印度等周边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影响。此次地震是1934年1月15日尼泊尔Bihar 8级大地震后,尼泊尔遭受的最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风险再度引起关注,在此,我们对相关研究做一简要梳理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三角网统一平差和跨断层测量资料,利用位错理论的反演方法,计算了唐山和北京,怀来地区几条主要断层滑动速率和滑动方向,其结果与我们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的断层应力场配套。并获得三点结果:(1)断层滑动速率大,则断层上庆力高,反之亦然;(2)断层滑动方向与断层应力场方向配套;(3)当跨断层短线大度年变化持续出现线笥关系时,断层浅部与深部滑动一致,而且断层浅部滑速率大,此却表示有发生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辽宁岫岩地区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地球物理场及深部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对岫岩地区的地震地质背景和地震危险性作了分析和研究。认为在岫岩西北部的偏岭地区属海城地震的余震区,地震活动受北西向海城河断裂的控制,这里具备发生5-6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其它地区属中、小地震活动区。在有旋扭构造发育的地区,当外区有强震发生时有可能出现震害加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钟贻军 《华南地震》1994,14(2):37-43
海丰梅陇地区在1971、1981和1991年间曾先后发生3次小震群活动,前后两次小震群活动相隔10年。根据该地区的基岩、震源体、断裂规模以及新构造运动等特征,指出该区具有每隔一定时段便会出现周期性小震活动的规律,但发生大于5.5级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地震学、地球物理学资料及地壳深部构造信息,对北天山地震危险性进行评价。作为研究的数学基础采用了对正交归一函数系统进行多维随机抽样的定量分析方法。最后对分析结果的成因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川滇地区地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南段,近百年来地震活动性持续较高,该地区未来强震预测研究备受关注.本文根据该区域百年时间内发生的30次MS>6.5历史地震,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GPS观测数据等,建立区域有限元准三维弹性模型,通过反演给定区域特定时刻合理的初始应力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地震孕育阶段和震后调整阶段的动力学过程,以库仑-摩尔破裂准则作为判断地震发生的条件,模拟单次地震过程和历史地震序列的发展过程.同时,对于数值模拟中的不确定性成分,通过大量Monte Carlo随机试验得到5000种初始应力场模型,确保所有模型均能重现历史地震的发震过程,最终得到现今应力场状态,并据此计算地震危险性系数,将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概率统计,初步得到研究区域2017年九寨沟地震后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布.结果显示历史地震破裂区的危险性概率大幅降低,相对安全;而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发震概率高达30%,主要是受2008年汶川地震震后应力扰动的影响;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包括汶川地震破裂区与芦山地震破裂区的中间区域)与鲜水河断裂带交界处发震概率约为15%~20%;另外滇西南龙陵瑞丽断裂带及澜沧江断裂带附近发震概率约为10%~15%,近年来滇西南地区小震频发,该地区地震危险性同样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12.
应力降、滑动类型、震级和地震危险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易发区有工业设施和众多民用建筑的大城市中,大地震易于产生巨大的生命和经济损失,因此,必须注意提供可靠的抗震设防。抗震设防不仅需要考虑地面振动,而且也需要考虑地基失效,尤其是地表断裂活动危险。土耳其和中国台湾最近的地震惨痛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文目的是对震源参数,如矩震级(M,M_w)、面波震级(M_s)、地震矩(M_o)、应力降(△σ)、破裂长度(L)和断层位移(D)之间理论关系的认识现状进行调查.利用简单的破裂模型,提出了M_s与L和△σ相联系的一个关系:M_s=2logL+1.33log△σ+1.66。利用世界范围的破裂长度、断层宽度(W)、断层位移和面波震级等地震数据,并且结合地质观察(△σ_1)和前面提出的公式(△σ_2),可以计算出每个地震的应力降值。结果表明:直到大约15km深度处(相当于脆塑性的边界处),应力降随着断层宽度(深度)增加而增加。在逆断层情况下,应力降的增加比走滑和正断层的情况下更加显著。用公式△σ=kW~n拟合了这些数据,初步给出了3种滑动类型的k和n值。断层深度超过15km,△σ_1、△σ_2没有显示太大的波动(△σ<100bar)。上述结果和大陆岩石层的一些实验模型所得的结果相一致。虽然需要更多的数据,特别是大地震的数据,来确定是W模型还是L模型能较好符合地震的标度定律,然而应力降的大小似乎不依赖于断层长度,故支持乙模型。地表断裂活动的危险依赖于断层所处的动力环境,即应力降、破裂长度和断层宽度。尽管统计表明,很多情况下出现地表断裂活动的最小震级是6.1,但有时5.5级的超浅地震就伴有地表断裂活动,这说明了标度律有变化。因此可以看到,产生地表断裂活动的临界震级依赖于断层区域材料的流变性以及应力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非线性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89年以来的地震活动图像,认为1989年至1994年吉林省内发生的一系列4.0级左右的地震,显示出时间和空间上的有序性,而这种有序的地震活动图象,很可能是未来中强地震的中期背景。1994年后,省内再没有发生4.0级以上地震,而小震频度开始上升,1996年则高达40余次,其中可定位的2.0级以上地震28次。与此同时,多项地学指标出现同步异常。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吉林  相似文献   

14.
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活动与近期地壳运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穿越条件的限制,用地面地质方法研究喜马拉雅地区的近期地壳运动有许多困难,但是地震活动与地震波特点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对1897年以来80年间喜马拉雅地区的地震,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1.根据地震活动与震源机制资料研究断层的现代活动方式。2.用零矢量方法确定地块运动位移矢量的方向。3.根据地震矩估算地壳滑动速率。最后,根据这三方面的工作成果,对这一地区的近期地壳运动模式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17.
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地区自1800年以来7级以上地球地震发生时间间隔以及1900年以来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与中国大陆地区巨大地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自1800年以来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的时间间隔平均约为16年,最长为34年,最短为3年,时间间隔在23年以下的占83%。自1900年以来,四川地区7级以上地震平均时间间隔为11年,最长为19年,最短为3年。自1900年以来四川地区发生的7次7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中国大陆地区都发生过7.7级以上的巨大地震。从1976年以来四川地区已经26年没有发生7级以上地震,远远超出平均时间间隔。在这种背景下,2001年11月14日在青海-新疆交界发生了8.1级巨大地震,很可能指示在未来1-2年内,四川地区将发生7级以上地震。从2003年起就应该警惕四川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研究了(GFS)系统的势预测原理,提出并研究了势元、势期、势周等概念和势元、势期的盍元、盍率及其性质,进而提出了势期拓扑空间、势周拓扑空间和势预测的公理系统。最后给出了我国及华北地震区地震活动阶段性及危险性估计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