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乙型脑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脑炎(JE)是一种蚊传的乙脑病毒所致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在亚洲流行,约10亿亚洲儿童受本病感染的威胁,发病率高达10/10万;每年报告的发病人数都在16,000以上。引起约5,000人死亡。由于漏报的广泛存在,实际发病人数高于此数。尽管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特别是疫苗接种的推广,本病发病率有所下降(其中在日本、韩国、中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病学特点,提供防制参考。方法收集全省乙脑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6—2007年云南省共报告乙脑发病29693例,死亡3326例,年均发病率为2.4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9/10万,病死率为11.2%。发病率和病死率在20世纪70,80年代较高,90年代以来逐步下降,2007年发病率略有上升;发病地区主要集中在德宏、大理、保山、文山、红河、曲靖、昭通和西双版纳州(市);全年均有发病,主要流行季节为7~10月,其中8月为高峰;报告病例中80.33%为≤15岁儿童。结论乙脑在云南省广泛分布,但主要流行地区为滇中、滇西和滇南地区;防制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应加强高发地区儿童的预防接种和蚊虫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秋梅  王磊 《山东医药》1997,37(8):40-40
流行性乙型脑炎山东医科大学(250012)李秋梅王磊王艳华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传染源为家畜、家禽,蚊虫为传播媒介。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以儿童多见。1发病机理人被携带乙脑病毒的蚊...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type B encephalitis),又称日本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乙脑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猪是乙脑的重要传染源,蚊虫叮咬了带乙脑病毒的猪后,病毒在蚊体内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进行全基因测序,并与疫苗原始种子序列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某厂家生产的3批乙脑减毒活疫苗,提取病毒全基因组RNA,逆转录为cDNA后分段PCR扩增并测序。序列拼接后利用MegAlign软件与GenBank中乙脑减毒活疫苗原始种子全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基因组全长10 977个核苷酸,与乙脑减毒活疫苗原始种子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三批次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遗传特性高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验,确定被SA14—14—2乙脑减毒活疫苗免疫的宿主动物和人在被媒介蚊虫叮咬后,是否存在感染和传播的可能。方法建立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的实验室种群,用乙型脑炎SA14—14—2疫苗株病毒和乙脑野毒株经口感染两种库蚊,感染后不同时间取一定数量的蚊,研磨制成悬液,应用空斑试验方法检测感染后不同时间蚊体内的病毒存在情况和病毒滴度。结果在用6.0610gPFU/ml SA14~14—2病毒经口感染的两种库蚊中,没有检测到病毒空斑,即没发现蚊虫的感染;在用较高的6.1810gPFU/ml病毒经口感染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中,分别有一组蚊虫出现低滴度感染,空斑形成单位分别是1.24和1.11log10PFU/ml;在用野毒株经口感染的两种库蚊,共计19组蚊虫中,有14组发生感染,空斑形成单位在3.18~4.7910g10PFU/ml。结论作为乙脑主要传播媒介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对SA14—14—2疫苗株病毒的经口感染和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严重受限,当叮咬接种疫苗的人后,不具备发生乙脑病毒感染和传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与临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行性乙型脑炎 (简称乙脑 )为最常见的病毒性脑炎 ,由日本脑炎病毒 (JEV)引起。乙型脑炎的命名最初是用于区别昏睡性脑炎 ,即甲型脑炎 (后者现已非常少见 )。据估计 ,目前乙脑每年发病约有 5万例 ,其中约 1/ 3的病例死亡 ,且有一半的幸存者可发生严重的神经精神后遗症。中国、东南亚、印度的发病率较高。蚊虫传播的其他嗜神经性黄病毒还包括 :澳大利亚的墨累谷脑炎、北美的圣路易脑炎、以及在非洲、中东和部分欧洲地区发现的西尼罗病毒。JEV与其他的嗜神经性黄病毒具有许多相同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特性 ,所致疾病也有相似的临床特征。1 …  相似文献   

8.
乙型脑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引起的常见的病毒性脑炎,全球每年病死人数超过1万人^[1]。主要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流行。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CDC报告的病死率约为25%,存活者约半数留下永久性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对乙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日本脑炎是亚洲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原因,是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感染。年发病约5万例。主要分布在中国、印第安次大陆和泰国。高峰发病季节为雨季。最近几年乙脑的分布和类型发生了变化。中国、日本和南朝鲜的病人数下降,而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尼泊尔、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的病人数增加。在乙脑分布区的蚊虫病毒感染率是1~  相似文献   

10.
急性病毒性脑炎济南市传染病医院(250021)费筠华王耀宗据报道,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脑炎见于世界各地,其年发病率为3.5~7.4/10万,儿童常超过16/10万。迄今,对病毒性脑炎尚无较完善的分类方法。按病毒不同可分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乙型脑炎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6 5年 ,广东梅州市曾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发病率为 4 6 .2 / 10万 ,病死率为 13.8%。 1972年至 1985年 ,全市乙脑疫苗接种率达 93.7% ,发病率降至 0 .0 6 / 10万 ,无死亡病例。自 1986年后 ,全市再无乙脑疫情报告。 2 0 0 3年 5月 2 7日至 6月 9日 ,梅州市五华县发现了 2 4例以发热、抽搐、昏迷为主要症状的“病毒性脑炎” ,波及全县 15个镇。经市人民医院和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会诊 ,高度怀疑为乙脑 ,将血样送广东省流行病研究所证实为乙脑。现将五华县从 5月 2 7日至 7月 30日梅州市医院及五华县医院收治的 4 4例乙脑患者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血清IgG抗体对乙脑病毒蛋白的识别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各蛋白成分在刺激机体免疫应答方面所起的作用,给亚单位疫苗研制提供理论依据,进行该项研究。方法:建立乙脑病毒免疫转印方法,应用该法检查乙脑病人血清IgG抗体对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情况,分析正常人群中筛选出的乙脑病毒隐性感染者血清IgG对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性,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经检测,绝大部分病人血清IgG可识别E蛋白,部分病人尚可识别NS5,NS3,NS1蛋白,而隐性感染者血清IgG对98kd(NS5)乙脑病毒蛋白的反应性显著低于乙脑患者。结论:研究结果显示,E蛋白是乙脑病人血清IgG识别的主要蛋白,在免疫保护方面起着主要作用。隐性感染者对NS5蛋白的反应机率明显低于显性感染者,提示NS5蛋白在乙脑病毒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浙江嘉兴地区采集的猪血清进行乙型脑炎病毒分离鉴定以及了解该地区猪感染乙型脑炎病毒的状况。方法在浙江省嘉兴地区采集猪血清标本,利用病毒分离方法检测猪血清是否携带乙脑病毒,利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猪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应用荧光定量RT PCR方法对新分离病毒进行鉴定;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 PCR方法扩增新分离乙脑病毒PrM-E基因,并对新分离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和E基因的分析。结果共采集240份猪血清标本,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1.6%。其中6月中旬50%以上的猪乙脑病毒抗体呈阳性。分离出3株病毒。经荧光定量RT PCR鉴定3株病毒均为乙脑病毒,基因分析表明3株病毒均属于基因I型乙脑病毒。对这2株乙脑病毒的E基因区段进行分析,它们之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为100%。与疫苗株SA14 14 2相比,核苷酸同源性在87.7%,氨基酸同源在97.0%以上。结论浙江省嘉兴地区猪群中存着乙脑病毒的隐性感染或曾经感染过,提示在该地区自然界中存在着乙脑病毒。  相似文献   

14.
云南景东县乙型脑炎流行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云南省景东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现状。方法媒介蚊虫调查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方法,蚊虫乙脑病毒检测采取RT-PCR方法,健康人群血清乙脑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结果共采集到蚊虫4属15种6653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属于当地的优势种群,分别占总捕获蚊数的82.07%和10.46%。RT-PCR检测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共16批1310只,各有1株感染乙脑病毒;ELISA检测当地健康人群血清乙脑病毒抗体阳性率为72.96%,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病毒抗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9,P0.01)。结论云南景东县蚊虫种类较多,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有传播乙型脑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三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对湖北省近6万名1—10岁健康儿童进行大面积接种反应观察,发生反应21例,反应率为3.5/万,其中轻度发热率为3.0/万,局部过敏性皮疹率为0.5/万。未发现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及脑炎或疑似脑炎症状者。对其中1946名1—6岁儿童进行了体温反应和局部红润反应观察3周,体温反应率为0.62—4.4%,以弱反应为主,22例体温中反应者和1例强反应者均为一过性升高,无其它不适,不影响儿童正常活动。观察3天的局部红润反应率为0.96—5.14%,1天时最高,3天时降至正常,以弱反应为主;28例局部中反应者无淋巴结肿大及其它不适,仅1例伴体温弱反应。1例强反应者系过敏所致。本次观察发现此疫苗接种局部反应似与儿童曾接种乙脑疫苗针次有关,接种的针次越多,局部反应率越高。此次观察证明了乙脑减毒活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且所有儿童只需接种一针,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猪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流行性乙型脑炎 (以下简称乙脑 )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乙脑病毒传播的主要宿主 ,在乙脑的流行环节上起重要作用〔1〕。因此 ,对猪感染乙脑病毒时间的血清学监测可反映乙脑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情况 ,预测人群乙脑的流行趋势。猪感染乙脑病毒的情况可通过乙脑抗体阳转时间和乙脑抗体阳转率来反映。上海市分别在 1975年 4~ 10月、1985年 6月~ 1986年 8月和 1987年 6~ 12月对猪感染乙脑作了血清学监测。间断十几年后 ,我们于 1999年 4~11月对上海市猪感染乙脑的情况进行血清学监测 ,以了解目前乙脑病…  相似文献   

17.
81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关"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华 《传染病信息》2005,18(1):42-43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重症者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病死率高达20%-50%。在抢救过程中护理的好坏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院1999年7-9月收治的81例乙脑患者“三关”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人们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长期宿主和流行预测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为进一步阐明乙脑病毒如何在自然界长期保存,我们于1986和1988年7~8月在本省捕捉蝙蝠进行病毒分离及血清抗体检查,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对人群有较大危害的传染病。朝阳市发病率最高年份为1969年,发病率达26.86/10万。近20年发病率明显下降,每年发病率很少超过1/10万,处在散发状态。为探讨气象因素与乙脑发病率关系,将有关月份气温、雨量与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人兽共患的急性病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其主要传染源为猪尤其是幼猪,观察猪的自然感染动态可作为预测乙脑流行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市每年都有乙脑病例发生,为了解我市乙脑病毒在猪中感染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分析动物传染源感染状况与乙脑流行的关系,为乙脑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在郊县地区选点开展猪感染乙脑病毒的动态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