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天然林年龄结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3种林型华北落叶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灌木落叶松林为稳定的群落林下更新良好;苔草落叶松林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但林下干扰更新不良;云落混交林华北落叶松表现为衰退种群,林下更新多为云杉。其中,林冠干扰是影响华北落叶松群落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笔者介绍了山西省关帝林局双家寨林场概况,根据树种组成,将采伐对象划分为华北落叶松纯林、轻度混交的华北落叶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根据不同类型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制定了不同的采伐策略,确定采伐目标树种、采伐株数和强度。采伐后,林分结构趋于合理,混交比例适宜,林冠透光性明显提高,林下光照充足,有利于林下更新和植被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冀北山地退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52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林分的林隙特征和实施封禁后林隙开敞度对林下更新的影响。研究区域林隙分布广泛,且大多数林隙的开敞度较小。封禁3年后,天然更新密度显著提高,树种多样性增加;但更新密度仍然很低,更新群落主要由华北落叶松和山杨组成。总体上,封禁后林隙内更新密度高于林冠下,在开敞度为0.5~0.6的林隙内更新密度最大,华北落叶松和山杨分别在开敞度0.4~0.5和0.7~0.8的林隙内生长状况最好。人工栽植的油松和樟子松分别在开敞度0.4~0.6的林隙中央和开敞度0.6~0.8的林隙边缘生长最好。随时间延长林隙和林隙内位置对人工更新高生长的存进作用趋于明显。单纯封禁促进了天然更新,但作用有限,因此人工更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更新林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 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 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4)乔木层和下木层的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原始林>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5)优势种群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原始林群落主要优势种群大部分表现为增长或稳定趋势,天然更新林群落上层阳性树种表现为衰退或稳定趋势,下木层的优势种则表现为增长趋势,人工促进更新林的栽培种和一些偏阳性树种表现出衰退或稳定趋势,林下一些优势度稍低的种群表现出逐渐增长趋势.因此,虽然天然更新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所在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其种类组成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仍处在由前期阳性树种向后期耐荫树种转变的演替进程中.  相似文献   

5.
兴安落叶松落叶量和幼苗发生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化成  杜亚娟 《林业科学》1993,29(4):298-306
采用野外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下兴安落叶松的更新条件。在所研究的四种林型的兴安落叶松原始老龄林之间,更新差别表现在下种、发芽和存活三方面。种子年时,老龄林下种量每平方米达到300-1000粒,各林型落种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赤杨落叶松林→丛桦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一年中的幼苗发生过程可分为四个时期,种子萌发主要在6月,幼苗死亡主要在7月,而8月份幼苗种群变化较小。从有利于落叶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存活的方面来说,各林型的顺序是:丛桦落叶松林>杜香落叶松林>赤杨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这个顺序主要取决于土壤表层的湿度,即土壤湿度越大,发芽数和存活数越多。  相似文献   

6.
火干扰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兴安岭地区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群落调查方法,分析不同火强度对大兴安岭地区落叶松林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度火干扰对兴安落叶松林物种组成影响较大,火烧迹地的演替从喜光、耐旱的草本及灌木开始,形成以草本层占主要优势的白桦灌草林群落;中度火干扰保留了少量的兴安落叶松,白桦萌条形成更新层和演替层,促进森林群落由针叶林向针阔混交林演替的过程;轻度火干扰不能改变原有的树种组成,林分群落结构变化只是在灌木层和草本层中一些物种的更替。随着火干扰强度的增加,落叶松林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而呈现线性下降趋势,优势度呈现乘幂性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空间结构特征,从林分树种组成、直径分布特征以及垂直结构特征3方面对河北省北沟林场的华北落叶松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分中落叶松为绝对优势树种,树种结构单一;落叶松人工林的直径大致符合正态分布情况,林下更新较差,处于不良的发育阶段;树高分布呈现双峰分布情况,落叶松上层分层较为明显。以林分树种组成,直径及树高分布为依据,提出林分结构调整的几种方法,使林分结构更加接近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8.
木兰围场林管局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木兰围场林管局北沟林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中,35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丰富度较高,有利于林下植被发育和群落结构改善;灌木层的多花胡枝子和土庄绣线菊,草本层的繁缕、糙苏、升麻和歪头菜在不同的群落演替阶段占据重要地位;灌木层Simpson指数和不均匀度指数在林龄梯度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23年生林分稍大。  相似文献   

9.
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渐伐更新林、皆伐更新林3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天然更新幼苗的大小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林与渐伐更新林的更新幼苗大小级结构均属于稳定型种群,有利于种群的连续更新;而皆伐更新林幼苗大小级结构属于下降型种群,不利于种群的连续更新。3种森林类型的幼苗分布格局均呈聚集分布,聚集程度等级由强到弱顺序为:原始林>皆伐更新林>渐伐更新林。并提出了兴安落叶松合理经营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与油松天然次生林群落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海拔样地比较,落叶松林土壤肥力高于油松林;除坡顶样地外,落叶松林同海拔样地内植被生长状况优于油松林;除坡中样地外,油松林同海拔样地内林下草本物种多样性优于落叶松林;除坡顶样地外,落叶松林综合稳定性评价优于油松林。  相似文献   

11.
选取山东典型山地(泰山、蒙山和昆嵛山)的11个样方,研究火炬松群落和日本落叶松群落的生长和更新,从种群特征、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3方面评价适应性。结果表明:火炬松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分别为15种、29种和27种,植株密度分别为(15.38±1.84)株/dam2、(51.50±13.00)株/dam2和(14.38±3.80)株/m2;日本落叶松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分别为26种、49种和49种,植株密度分别为(10.55±0.97)株/dam2,(37.07±7.99)株/dam2和(25.45±11.35)株/m2。火炬松群落中主要乔木火炬松种群为稳定型、栓皮栎种群为显著增长型、麻栎种群和赤松种群为增长型;日本落叶松群落中主要乔木日本落叶松种群、花楸种群和椴树种群为稳定型,栓皮栎种群为显著增长型。火炬松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日本落叶松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火炬松群落演替趋势为火炬松林→针阔混交林→麻栎林或栓皮栎林,日本落叶松群落演替趋势为日本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栓皮栎林或杂木林。  相似文献   

12.
选取在相同立地条件下造林40年的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和白桦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重要值等群落生态学统计方法,对其林下植被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被具有最高的盖度、单位面积个体数和地上生物量,且灌木株高和冠幅最大;另外,油松林的林下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也高于白桦林。②油松林和华北落叶松林林下植物科属数目均多于白桦林,并且油松林和另外2种人工林分布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最多。③3种人工林灌木层重要值最大的分别是虎榛子、耧斗叶绣线菊和铁杆蒿;草本层重要值最大的均是黄囊苔草。④3种人工林灌木层的丰富度均较差,仅为5、4和4;而草本层各指数均是油松林〉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山杨混交林植物物种数均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3种类型群落优势种有很大差异。2)3种类型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种华北落叶松混交林α多样性指数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3)华北落叶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比例最高,达到99.33%,高于两种混交林;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且所占比例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世代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景观火干扰历史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原始林兴安落叶松种群的世代结构及其与火干扰、立地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世代数的世代结构类型丰富 ,从 1代型到6代型都有 ,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以 3代型与 4代型为主要类型 ,空间分布集中 ,其它类型的世代结构空间异质性较高。世代数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相对来说以火干扰强度的影响更为显著。低频或高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种群的世代数减少 ;高频或低强类的火干扰易造成世代数增多。世代数还随林型组类型而变化 ,溪旁林组 >赤杨林组 >杜香林组。兴安落叶松种群基于火干扰的世代结构类型也很丰富 ,存在 3大类、6亚类和 12小类 ,空间分布呈斑块镶嵌状。其中以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和火前优势更新劣势型为主要类型 ,空间分布较聚集 ,其它类型的空间异质性较高。这种世代结构也受火干扰频率、火干扰强度及两者的综合影响 ,其中火干扰频率主要对种群的优势世代起着扶持作用 ,而火干扰强度则主要对劣势世代起着制约作用。低频或高强火烧地上 ,世代结构为更新优势火前劣势型 ,中频或中强类火烧地上为更新优势火后劣势型 ,高频或低强火烧地上为火前优势火后劣势型。世代结构还随立地条件而变化。溪旁林组  相似文献   

15.
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自我繁衍、恢复的手段和基础,对种群的增殖、扩散、延续和群落稳定及演替具有重要的作用。落叶松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用材树种,分布面积较广,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良种选育、抚育经营及木材加工利用等方面,其更新机制尚不明确。因此,该文通过对落叶松林种子雨和种子库、林分条件和生境因素对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阐明落叶松林天然更新机制及制约因素,为人工促进落叶松更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G re ig-Sm ith的等级方差分析方法,结合野外样带调查法,在山西文峪河流域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设置了5条典型样带,对华北落叶松林三个群落类型的优势树种立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数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等级方差分析法可较方便地分析林木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格局规模尺度,定性地比较分析聚集强度;样带宽度影响分析结果,实际研究中需进行必要的试验,以便确定适当的宽度;研究地区的三个华北落叶松林类型在16 m和64 m两个尺度上,都表现为明显的聚集分布格局,三者的差异反映了局部小尺度干扰和资源环境异质性分布的影响控制作用;研究地区三个类型的华北落叶松林中,在64 m斑块尺度上的聚集强度,灌木落叶松林>云杉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在16 m尺度上的聚集强度云杉落叶松林>灌木落叶松林>苔草落叶松林。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择伐面积以及人工更新不同树种对华北落叶松低效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的影响,为低效林的改造提供参考。2007年在华北落叶松低效林内进行3种不同面积的择伐,即0.02、0.03和0.05 hm2,并在择伐孔内人工更新白桦和华北落叶松2种树种,2012年测其土壤有机含碳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同一择伐面积下,人工更新华北落叶松的土壤含碳量和碳密度均比白桦高,即异龄纯林比针阔混交林高;人工更新白桦的各择伐孔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表现为0.02 hm2>0.03 hm2>0.05 hm2,栽植华北落叶松时表现为0.05hm2>0.02 hm2>0.03 hm2;同一择伐孔内,土壤含碳量和碳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0~30cm土层来讲,更新树种的影响比择伐面积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8.
《林业资源管理》2016,(6):64-70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研究方法,分析比较了不同火烧强度、不同林型、不同更新方式下兴安落叶松林群落恢复过程中乔木更新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火干扰对乔木的天然更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恢复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白桦更新苗的年龄、高度、基径等指标在群落中都处于优势地位;3种不同更新方式下,乔木更新密度均大于对照样地,并呈现出天然更新人工更新人工促进更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不同林龄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层植物种类较少,珍珠梅种群在群落中居于优势地位.草本层物种较为丰富,水金凤在幼龄林、中龄林中优势性显著,成熟林的优势种为林茜草.冰砬山落叶松人工林以地下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地面芽和高位芽,1年生草本植物和地上芽植物较少,林间具有藤本植物,其草本层植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随着林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方式,对林分空间格局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林业生产提供宝贵资料和实践指导,同时科学地制定抚育经营措施是提高森林质量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了更新采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种群的格局强度随研究尺度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更新采伐使得原先呈聚集分布的种群空间格局变为随机分布或者使得其聚集强度明显降低。因此在华北落叶松种群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更新采伐,伐除林分中生长落后的林木和有害木,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结构,保证林分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实现林分的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