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胜军 《煤炭工程》2014,46(5):119-122
文章对淮北袁店二井煤矿72煤层7个煤样和3个岩浆岩样品中主量元素、稀土元素(REE)的含量和矿物成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通过对样品中稀土元素的研究,探讨了72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特征、分布模式及岩浆侵入对稀土元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中国煤中稀土元素的丰度相比,袁店二井煤矿72煤的稀土元素分布呈正常质量分数水平;72煤和天然焦中ΣREE平均值分别为88.87μg/g、94.58μg/g,LREE/HREE平均值分别为8.58、6.80,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分布特征;72煤层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为天然焦后,REE主要赋存的粘土矿物种类发生改变,轻稀土元素(LREE)的富集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河南新密煤田芦沟煤矿二1 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XRD、XRF、ICP-MS等分析技术研 究了在低温灰化条件下稀土元素的含量及赋存特征。 结果表明,芦沟煤矿二1 煤层中稀土元素总 含量范围为21.85~287.62μg/g,均值为96.20μg/g;本煤层中稀土元素呈现明显的轻稀土富 集、重稀土亏损的现象,判断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煤中稀土元素含量与煤中黏土矿物含量有关, 且与伊利石的含量最为紧密;中、新生代的构造运动虽然破坏了煤层的结构,但对煤中稀土元素 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无明显影响;部分分层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已达到工业开采要求,具有一定的开 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织纳地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20个岩石样品中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探讨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测试样品稀土元素含量为186.386~549.835 μg/g,平均值为436.061 3μg/g,远大于北美页岩组合样;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介于3.82~11.05之间,均值为9.41,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总体上一致,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各样品8Eu为0.31-0.90,平均为0.64,总体上为轻微负异常到无异常,只在龙潭组中段出现少数明显负异常,根据Eu异常及总的元素组合特点,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可以判定上二叠统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即西缘康滇古陆的峨眉山玄武岩;δCe为0.79~1.00,平均为0.94,表现为Ce的轻微负异常,指示沉积物受到海水进退影响,氧化还原条件变化较为频繁,符合其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阳泉矿区太原组、山西组的沉积环境、物源及源区构造背景,对该区泥岩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亲石元素较为富集,高场强元素Ti、Zr、Hf、Th丰度高于上地壳,Rb、Sr、Nb、Ta等元素有所亏损;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及(La/Yb)N比值显示轻、重稀土分异明显,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Eu明显负异常、Ce微弱负异常的分布模式.对Sr/Cu、V/(V+Ni)、Sr/Ba、δCe和Ceanom等特征参数的分析,显示该矿区泥岩属于过渡相-陆相沉积,处于还原、厌氧、半咸水沉积环境.据泥岩微量、稀土元素组合及其判别图解,该矿区源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与太原组相比,山西组物源明显受花岗岩的影响,物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河北平原区二叠纪泥岩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河北平原区32个泥岩样品的稀土及微量元素进行测试,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河北平原区泥岩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太原组泥岩中的稀土元素明显低于山西组;稀土元素与Be,Sc,Ti,V,Co,Zn,Nb,Th,Hf,Ta等亲石元素相关性好,反映了研究区泥岩稀土元素主要来自于陆源碎屑;沉积速率、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比值(∑REE,(La/Yb)_N,La/Sm等)在太原组-山西组分界层面上存在较明显的突变现象,是太原组沉积后华北板块构造抬升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6.
张跃跃  李俊  周堂波 《中国矿业》2021,30(S1):260-265
本文对希望、竹山下矿床外围铀矿化较好的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进行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硅化碎裂岩、碎裂花岗岩富集Rb、La、Ce元素,明显亏损Ba、Sr和轻微亏损Nb、Zr,具有较高的Rb/Sr比值,硅化碎裂岩型矿石Zr亏损明显,反映矿石形成过程中有地壳物质混染;稀土总量ΣREE、Sm-Nd图解反映出矿石稀土元素主要继承了围岩中稀土元素特征,,成矿流体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围岩中易被迁移的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陕西省子长县枣林永胜煤矿的晚三叠世5号煤层剖面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报道了我国北方晚三叠世陆相环境形成的煤层的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和钇(yttrium)(简称REY)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显示,5号煤层(9个煤分层)的稀土元素和钇的总含量(REY)为51.8~172.6μg/g,平均103μg/g,略低于中国一般煤的稀土元素和钇的含量。在5号煤层的下部分层,稀土元素富集类型以重稀土类型为主,而在煤层上部的煤分层则以轻稀土类型为主。以上地壳(简称UCC)中的稀土元素和钇含量作为标准,对子长5号煤层的稀土元素和钇含量作标准化比值的处理(即以5号煤层的稀土元素和钇的含量除以上地壳中相应的元素含量)后,显示5号煤层的大多数煤分层中存在明显的铕负异常(Eu/Eu*=0.67~0.76,平均0.71),反映聚煤时期曾有较多的Eu+2从Eu+3中分馏丢失,从而造成铕的亏损。  相似文献   

8.
《煤炭技术》2019,(10):52-54
借助电感耦合(ICP~MS)现代分析方法,对遵义吴家寨背斜煤层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煤中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呈明显的左高右低(或)右近于水平的的宽缓的"V"字形,且存在明显的Eu负异常,说明煤中稀土元素主要来自陆源物质的供应。该区轻、重稀土有明显的分离,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煤中稀土元素ΣREE平均值明显高于全国煤中ΣREE平均值,有可能成为稀土矿产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区内下庄岩体、白水寨岩体及各类型铀矿石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发现:白水寨岩体及下庄岩体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显示它们具有共同的陆壳沉积物源区,并且二者与矿石有大体类似的LREE富集及Eu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表明它们之间稀土元素特征具有继承性,矿石中稀土元素主要继承了赋矿花岗岩的特征;根据铀及稀土元素的迁移形式,可以得出区内铀源主要为就近的花岗岩体,各类型矿石的Y/Ho值范围狭窄,在26.19~33.66之间,也显示它们具有共同的源区;而碱交代岩型铀矿石具有相对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平均254.86×10-6),并且LREE/HREE及(La/Yb)N比值较其他类型样品岩明显降低,说明碱交代岩型矿石中重稀土元素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10.
煤对应力、应变和温度十分敏感,在多期次、多层次的构造-热运动下必然会留下各种应力作用(静压力和构造应力)痕迹。采用工业分析、元素分析、XRD,SEM及ICP-MS等方法,探讨了新化中生代天龙山岩体侵位对煤系变形变质、煤结构变化的构造效应以及元素迁移富集的应力-应变环境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天龙山岩体侵位引起的岩浆热及构造应力作用,促进煤化程度升高逐渐转变为隐晶质石墨,煤及围岩出现大量热变质矿物;岩体侵位施加放射状挤压应力集中带,节理与岩组主压应力轴方位与岩体边界近于垂直,靠近岩体构造变形增强;构造应力与岩浆热变质叠加作用对煤的大分子结构影响显著,d_(002)值、L_a/L_c分别随变质程度降低及远离岩体而减小。岩体附近煤层受岩浆热作用显著,岩浆侵位的构造效应(机械能、热能及化学能)造成煤岩结构破坏、变质程度升高以及元素富集、迁移,煤中REE含量增加;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曲线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A型与C_1型靠近岩体叠加了岩浆热变质作用,与泥盆纪灰岩及硅化灰岩稀土元素分配模式曲线相似,岩浆热液使围岩矿化,但局限于蚀变带。岩浆热变质作用驱使稀土元素向富轻稀土方向演化,构造应力驱使稀土元素向着富重稀土的方向演化,导致ΣL/ΣH比值偏低。  相似文献   

11.
水尾山萤石矿赋存于印支期复式花岗岩体的断裂带中,是赣南地区的一个大型萤石矿床。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围岩花岗岩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和重稀土含量远高于矿石,萤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为轻稀土富集型,围岩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萤石矿石的Ce无异常,Eu呈弱负异常。围岩花岗岩的F、Ca含量较高,分析认为萤石中的F、Ca主要来自于围岩花岗岩。综合分析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萤石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元素土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2.
杨柳  张文山 《矿业快报》2008,24(3):40-44
研究了石湖金矿床岩浆岩、近矿围岩及金矿床矿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和麻棚岩体在稀土元素总量、轻稀土富集程度、轻重稀土分离程度、铕异常以及元素配分模式方面都较相似,反映两者在岩浆物源上具同源性;近矿围岩中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最高,反映了麻棚岩体和石英闪长玢岩具同源性,矿石同近矿围岩具同源性.  相似文献   

13.
水尾山萤石矿赋存于印支期复式花岗岩体的断裂带中,是赣南地区的一个大型萤石矿床。萤石矿石和围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表明,围岩花岗岩的稀土总量、轻稀土和重稀土含量远高于矿石,萤石矿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要为轻稀土富集型,围岩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萤石矿石的Ce无异常,Eu呈弱负异常。围岩花岗岩的F、Ca含量较高,分析认为萤石中的F、Ca主要来自于围岩花岗岩。综合分析萤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和萤石矿石与围岩的稀土元素土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低温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14.
锂和稀土元素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战略性矿产资源,沉积型锂矿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具有成为新型锂矿床的潜力。以广西上林县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炭质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反光显微镜、带能谱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炭质泥岩的矿物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的赋存状态和物质来源,讨论了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元素富集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上林上二叠统合山组底部炭质泥岩中重稀土(重稀土氧化物质量分数为0.024%)接近了我国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的边界品位,部分样品中锂(Li的质量分数大于1 000μg/g)达到了国外黏土型锂矿边界品位,找矿潜力巨大;高锂的炭质泥岩中高岭石是锂的主要载体矿物,低锂的炭质泥岩中锂可能主要赋存在伊蒙混层中,稀土元素可能以离子吸附形式存在于黏土矿物(尤其是高岭石)中;炭质泥岩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哀牢山—松马缝合带的二叠纪酸性岩浆岩,部分来自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酸性岩浆岩,其中酸性岩浆岩中的云母是锂的主要来源,副矿物(独居石、磷灰石等)是稀土的主要来源;物源区强烈化学风化,是炭质泥岩中锂和稀土富集的主要因素,还原的浅...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石湖金矿床岩浆岩、近矿围岩及金矿床矿石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和麻棚岩体在稀土元素总量、轻稀土富集程度、轻重稀土分离程度、铕异常以及元素配分模式方面都较相似,反映两者在岩浆物源上具同源性;近矿围岩中斜长片麻岩和黑云斜长片麻岩稀土元素总量最高,反映了麻棚岩体和石英闪长玢岩具同源性,矿石同近矿围岩具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新疆博格达山中段大有沟一带辉绿岩主量元素以低硅、高铝、富镁、低钾、贫磷,显示幔源特征,稀土元素具低稀土总量、分异不强、铕正异常的特征,微量元素不相容元素Rb、K、Ba、Th强富集,高场强元素Nb、Zr、Hf弱富集,Ta、P、Ti具一定亏损,Sr元素显示峰值,轻稀土、重稀土均基本不亏损。在研究区内采集辉绿岩锆石U-Pb同位素测试样1件,获得同位素年龄(307.4±3.2)Ma,为晚石炭晚期。  相似文献   

17.
冶正阳 《西部探矿工程》2021,(3):176-177,18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宁东地区煤样品进行分析。宁东地区煤微量元素中Li、Sc、Th、Ga、Sr、In元素含量较高。20种微量元素总量在纵向上存在差异,但总体差异不大。稀土元素中Dy、Y、Er含量较高,15个样品LaN/LuN值都比1大,且LaN/SmN>1,为富轻稀土型,且Eu、Ce呈负异常。分配模式在轻稀土段变化较大,中、重稀土段平缓,构造沉积背景为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8.
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中发育的颜色丰富的萤石与成矿关系密切,其中紫红色萤石与香花石密切共生,绿色萤石与绿泥石、云母等共生。为研究该地区绿色萤石中的稀土元素及其特征,对采自湖南香花岭地区矽卡岩中的5件绿色萤石样品,使用LA-ICP-MS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①该地区绿色萤石稀土元素含量丰富,w(ΣREE)为(298.95~3 135.42)×10~(-6),并且REE含量变化大,但却有相同的REE分配模式,即轻重稀土分馏相对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②绿色萤石表现出强烈的Eu负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绿色萤石是在富含稀土元素的还原环境中成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稀土金属在医疗、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为了探究豫西晚二叠世煤中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赋存状态以及沉积环境,以河南西部慧祥矿区二1煤的20个煤分层样品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的方法对研究区煤分层样品中稀土元素与常量元素进行测试,探讨了研究区煤中稀土元素的含量特征和富集程度;利用相关性分析和特征参数对样品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以及沉积环境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慧祥矿区二1煤中,稀土元素的质量浓度为35.29~133.61μg/g,平均浓度为79.14μg/g,略高于世界煤中稀土元素的平均浓度,但明显低于中国煤中稀土元素的平均浓度,稀土元素含量偏低,且以轻稀土富集为主;慧祥矿区二1煤中稀土元素与灰分(Ad)以及SiO2、Al2O3等主要氧化物呈现明显的正相关,表明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黏土矿物中;研究区样品中Ce元素和Eu元素负异常,(Gd/Gd)N*的轻微正异常,说明研究区主要受陆源的影响,成煤环境为弱酸性的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20.
皖北任楼煤矿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和荣  孙林华 《煤炭学报》2011,36(2):210-216
为深入理解深层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对皖北任楼煤矿深部3个含水层(四含、煤系和太灰水)的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任楼煤矿3个含水层均以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为特征,且均具有明显的Eu正异常以及普遍的负Ce异常,但三者在稀土分异、Eu和Ce异常程度上存在区别。其中,Ce异常主要与氧化还原程度有关,正Eu异常除与测试中BaO的干扰有关外,还原环境下Eu2+和Sr2+之间的交换、氧化状态下Eu3+的存在形态可能分别对太灰水和四含水存在影响,但煤系水中最高的正Eu异常可能主要与斜长石的溶解有关。除围岩成分、温度及酸碱度之外,稀土元素无机形态可能对地下水稀土分异程度存在重要影响。含水层之间稀土元素特征的差异为水源识别提供了可行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待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