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提高我国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以多中心研究的方式,选取全国9个省及直辖市17所三级甲等医院,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手卫生调查方法,每月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调查。2013年10月1日—2014年3月31日为干预前;2014年4月1日—9月30日采取及时反馈与强化培训等干预措施,即为干预后。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为80.29%,干预后为80.8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模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20张、20~30张床位的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30张床位的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低于干预前(P0.001)。保洁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8.82%提高至干预后的6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卫生指征中除清洁或无菌操作前,其他手卫生指征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我国N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处于较高水平,采取强化培训、及时反馈等干预措施对不同规模NICU、不同岗位医务人员、不同手卫生指征的手卫生依从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方法,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择某院外科作为干预科室,2013年1—2月对干预科室进行基线调查,2013年3月—2014年4月对干预科室采取多模式干预措施,2014年5—6月采用与基线调查相同的方法进行干预后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情况。结果经过干预,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均明显升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53.32%上升至干预后的6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9,P0.001)。直接接触患者前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方式:干预前以皂液+流动水为主(67.02%),干预后以速干手消毒剂为主(61.08%);直接接触患者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方式:干预前后均以皂液+流动水为主(分别为86.40%和70.41%)。干预前,医务人员直接接触患者前后的手卫生干手方式均以工作服擦干为主,干预后,均以干手纸巾干手为主。干预科室的医院感染率由干预前的3.08%下降至干预后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P=0.005)。结论对干预科室采取多模式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生情况,评价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CRBSI的影响,为进一步降低CRBSI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4年实施卫生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情况,分析入住ICU的61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CRBSI发生率,比较患者CRBSI的发生率变化。结果干预前医务人员手消毒剂使用量为10.65 ml/床日,手卫生依从率为28.32%,正确洗手率为56.79%,患者CRBSI发生率为4.08‰;干预后医务人员手消毒剂使用量为30.25 ml/床日,手卫生依从率为62.25%,正确洗手率为90.57%,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1.11‰。干预前后CRBS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76 9,P0.01)。结论医务人员手卫生持续质量改进能降低CRBS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系统调查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探讨信息化手段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自2015年起采用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系统对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2014年采用普通观察法,对比采用信息化监测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消毒剂消耗情况。结果 2014、2015年各观察医务人员应执行手卫生为2 016、3 275次,实际执行手卫生1 139、2 297次,依从率分别为56.50%、70.14%,2015年手卫生依从性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1,P0.05)。2015年护士依从率最高(85.30%),工勤员最低(54.34%)。手卫生依从性较差人群(工勤员)第一季度手卫生依从率为50.00%,对其加强重点培训后,第二季度手卫生依从率提升至52.17%,第三季度持续提高,第四季度手卫生依从率达60.32%。2015年全院手消毒剂人均日消耗量与2014年相比明显增加,其中2015年每月人均日消耗量平稳上升。结论采用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问题,明确手卫生依从性较弱的人群,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提高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利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为基础的手卫生综合干预措施对儿科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某院儿科29名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2015年4—6月为手卫生本底调查时间,采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查找影响儿科手卫生依从率的各方面因素,2015年6月开始采取干预措施,与2015年7月—2016年3月手卫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比较2014年7月—2015年3月与2015年7月—2016年3月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2015年4—6月为30.86%,2016年1—3月上升至81.94%;手卫生正确率则从68.14%上升至93.75%;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及正确率均呈逐渐上升趋势(χ~2值分别为2 608.626、630.798,均P0.001)。手卫生采样合格率由2015年4—6月的20.69%上升至2016年1—3月的89.66%(χ~2=31.957,P0.001)。医院感染发病率由2014年7月—2015年3月的7.74%下降至2015年7月—2016年3月的3.62%(χ~2=46.717,P0.001)。结论采用5M1E质量分析工具对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和综合干预,提升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了儿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现状。方法 2017年1—6月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法,使用统一的WHO手卫生观察表格,每周一次对某院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37名医务人员,共观察应执行手卫生次数380次,实际执行次数86次,手卫生依从率22.63%,正确率53.49%。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80)。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1,P=0.038);医生手卫生正确率最高为88.89%,护工最低为0。在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中,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手卫生正确率最高,为100%。不同指征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2,P=0.005);接触血液、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27.27%,无菌操作前的依从率最低为9.91%。不同指征手卫生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150,P=0.128)。不同时间段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和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揉搓时间不足(19次,占47.50%)及揉搓方法不对(21次,占52.50%)。结论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正确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采取相应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提升重症监护病房(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的效果。方法选取12个省市47所医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手卫生调查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9月采用直接观察法,对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进行调查,并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的变化。结果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从干预前的73.70%(11 155/15 135)提升至干预后的78.70%(18 206/23 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16,P0.01);干预后,不同地区中,除东北地区外,其他地区/系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综合ICU、呼吸ICU、急诊ICU和外科ICU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干预后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均P0.05);直接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直接接触患者后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均较干预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IC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2022年,某三甲医院感染控制团队对全院医务人员实施多模式手卫生干预,回顾性分析手卫生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相关性。结果 病房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手卫生依从率从2014年64.98%提高到2022年85.01%(P<0.001),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从1.21%下降至0.83%(P<0.05),手卫生依从率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之间存在负相关(r=-0.369,P=0.027)。各季度不同区域及不同岗位的手卫生依从率均有所提高(P<0.001)。各季度5个时刻手卫生依从率中,无菌操作前与接触患者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小幅波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呈上升趋势;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体液后的手卫生依从率在2020年之后有所下降(P<0.001)。结论 多模式手卫生干预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级综合医院实施五步法综合干预措施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和降低医院多药耐药菌分离率的有效性。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为干预前组,2014年9月-2015年8月为干预后组,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手卫生依从率,在获取了依从性的基线水平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通过χ~2检验进行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多药耐药菌分离率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为54.0%,逐步提高至干预后的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RSA临床标本分离率从干预前的54.6%,下降至干预后的35.9%,VRE的临床标本分离率从干预前的30.1%,下降至干预后的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五步法综合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有效降低医院多药耐药菌的分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多中心研究评价多模式干预措施对提升新生儿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3个省5所医院5个新生儿病房,按照WHO推荐的手卫生调查方法,采用直接观察法,对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调查,2013年10月-2014年3月为手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干预前),2014年4-9月为实施手卫生干预措施时期(干预后),并比较多模式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干预前76.62%提升至干预后的8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1,P<0.01);医师、护士、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均显著提升(P<0.05);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省手卫生依从性较干预前显著提升(P<0.01)。结论多模式干预措施对提升新生儿病房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