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对一种含偶氮侧链聚合物介质的光致双折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聚合物具有大的光致双折射系数 (Δn=7.8× 10 - 3) ,并利用该样品实现了高衍射效率的偏振全息图像的记录 ,实验所得偏振全息图衍射效率为 η=19.3 %。  相似文献   

2.
光致聚合物材料中引发剂浓度的优化和全息存储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报道了一种新型的对绿光敏感的光致聚合物材料。该材料以丙烯酰胺为单体,由光引发剂、共引发剂、成膜物等组成。本材料记录的全息图衍射效率可达50%以上,对材料中染料浓度的优化实验发现其有一个最佳值。在光聚物介质上能够记录信噪比较高的图像。说明该材料适合于大容量体全息存储。  相似文献   

3.
邢敬婷 《光电子.激光》2009,(12):1610-1613
报道了一种新型、双染料共同敏化的非水溶性光致聚合物全息记录材料。该材料由复合单体、复合光敏剂、复合引发剂、链转移剂及成膜物等成分组成,具有防潮、后处理简单、分辨率高、体积收缩小及耐高温等特点。材料能够同时对红、绿光敏感,对两种光的衍射效率均不低于75%,灵敏度均不低于0.025cm2/mJ。存储结果显示,再现图像清晰明亮,信噪比高,说明该光致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存储性能,适合双波长复用全息存储。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制出一种新型兰敏的光致聚合物全息记录材料,并提出再聚合固定全息再现峰值波长的方法。这种记录材料由增感剂,引发剂,链转移剂,单体和成膜物组成。用本材料记录的全息图衍射效率可达95%以上,且防潮,耐高温等。  相似文献   

5.
李菊  李军 《激光杂志》2020,41(1):96-99
全息重建方法是全息成像技术和全息术的一个核心部分。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U_net网络的单幅全息图重建方法。首先使用基于马赫-增德尔干涉仪的光路结构全息实验成像系统记录全息图,将得到的全息图作为训练集,然后采用训练集对U_net网络进行训练,在经过训练后得到全息图的数学模型,用该数学模型便可以对全息图进行重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U_net网络的单幅全息图重建方法计算速度更快还只需要更少的测量数据,并且仅使用单幅全息图就可以重建图像,且重建图像没有直流项和孪生项的干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以丙烯酸和N,N'-亚甲基双丙稀酰胺共同作为单体的厚约180μm的光致聚合物材料的全息特性,采用记录透射型衍射光栅和进行数字全息存储实验的方法,获得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光致聚合物材料呈现出较高的衍射效率(大于40%)及较高的灵敏度(约0.01cm2/mJ),且衍射效率达最大后趋于稳定,说明所制的样品均匀性很好,在其中所记录的衍射光栅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未出现过调制现象及明显的噪音光栅。根据该光致聚合物材料的布喇格偏移,得出样品厚度缩皱百分比约为1.7%;并在所制的样品内进行了数字全息存储,再现图像清晰,误码率约为5.3×10-4。说明该光致聚合物适合数字全息存储。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在同一张全息图上记录多个三维物体菲涅耳衍射分布的数字化编解码方法。首先利用一次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计算三维物体全息面上的物光波复振幅分布;然后对物光波数据预处理以克服频谱面上各三维物体数字频谱的混叠问题;最后控制不同的载频系数制作计算全息干涉图。数字再现通过在全息图数字频谱面的特定位置提取有效频谱分量,再计算离散菲涅耳逆变换的方法实现各原始三维物体的数字重建。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不同制作参数的多个三维物体的同时记录,并且具有良好的数字再现质量,全息图制作参数如波长、再现距离、载频系数还可作为密钥,实现多个三维物体的加密存储。  相似文献   

8.
尽管有许多种全息照相用的记录介质,但卤化银全息记录材料具有更多的优点,目前仍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记录介质。其缺点是全息图的衍射效率低。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从全息干板的乳胶制备配方,乳剂的制备工艺以及显影剂配方和处理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一种新型双波长敏感的非水溶性光致聚合物材料.采用复合光敏增感和复合引发的方法反复对比实验,得到了高衍射效率下较高的灵敏度.材料能同时对红光和蓝光敏感,用红光和蓝光分别对材料曝光,测得两者的最大衍射效率分别为76%和83%,对应的灵敏度分别为0.018 cm2/M和0.017 cm2/mJ.根据耦合波理论,计算出相应的最大折射率调制度分别为0.002 5和0.002 1,说明该材料具有超高密度全息存储的潜力.全息存储实验表明,再现图像清晰明亮,图像间无串扰,适合双波长复用全息存储.稳定性验证表明,全息图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耐候性,因此该材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全息记录材料.  相似文献   

10.
全息存储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合适的存储材料。光致聚合物作为一种体全息存储材料,具有高的感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衍射效率及高信噪比,大的动态范围,可用完全干法处理及快速显影,最有可能成为数字全息存储的一次写入型材料。但这种材料受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湿度的影响。在普通实验条件下,材料的可重复性差。当环境湿度过大时,膜极易吸水,致使衍射效率较低,甚至没有衍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对普通照相所拍摄的彩色景物光栅编码黑白照片作一次单色激光全息曝光记录就得到景物的二维真彩色全息图。与一般的三次曝光法相比,本方法减少了对散射光的记录次数,提高了信噪比,可得到更清晰的全息像。记录中曝光次数的减少也提高了全息图的衍射效率,使再现像更明亮。最后,对图像的三基色信息的同时记录可使再现像颜色更趋于与原景物颜色一致。  相似文献   

12.
针对Ar+激光器、He-Ne激光器三基色波长,设计了一种有效的全色非水溶性光致聚合物体系;给出了该体系的研制流程.性能测试表明,该材料具有分辨率高、衍射效率高和感光光谱范围宽等优点,适合记录彩色反射全息图.  相似文献   

13.
数字全息应用于对透明材料表面特性测量研究。在本文中,建立了一个测量透明材料表面特性的数字全息图记录系统,可以获得高质量的透明物体的数字全息图。经过对全息图进行后处理和最小二乘法解包裹算法获得透明物体的相位重建图。可以测定材料的表面特性,并对其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利用NanoMap500Ls作为验证试验,验证试验的结果表明数字全息在测量透明材料方面是一个可行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次滤波技术的单次曝光三维物体数字全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冯少彤  聂守平  黄飞 《激光技术》2007,31(4):354-357
为了改善数字全息重构像质量以达到可实际利用的目的,首先采用以马赫-曾德尔干涉仪为基础的三维物体全息实验光路,运用单次曝光的方法,记录了真实三维物体的数字全息图。由于对该全息图直接计算得到的重构像,受零级衍射光斑和散斑噪声的影响较大,使得重构像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为此采用了一套独特的多重滤波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即综合运用小波分析与收缩加权平均滤波对实验获得的数字全息图及其数字重构像进行滤波处理,成功地消除了数字重构像中的零级衍射光斑、减小了散斑噪声的影响,得到逼真的三维物体重构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实用,可显著提高三维物体重构像的质量。由于采用单次曝光,无需记录多幅图像,此方法便于在实时图像分析处理等领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绿敏聚乙烯醇/丙烯酰胺体系的光致聚合物材料开展了光敏剂浓度、单脉冲能量密度、脉冲重复频率、非相干光预曝光等参数优化及脉冲全息记录性能增强研究,发现曙红Y染料浓度为3×10-5w/v时需要310mJ/cm2的曝光量可达到79%的衍射效率,单脉冲能量密度为0.35mJ/cm2时仅需122.5mJ/cm2的曝光量即可获得92%的衍射效率,提高脉冲激光重复频率及采用非相干预曝光对材料的最大衍射效率无明显提高,但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感光灵敏度,预曝光量为50mJ/cm2时可将光致聚合物材料的感光灵敏度从105nd/cm2提高到52.5mJ/cm2。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电子地图不能同时多视角、直观、真实地显示三维地形地貌信息,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需求的问题,研究了一种运用全息显示技术的3D城市光子地图系统设计,提出了一种采用逆向衍射纯相位计算全息算法。首先运用SfM(Structure from Motion)理论获取3D地形点云数据,然后从衍射结果出发,将重构的3D地形信息作为衍射目标图像,逆向求取需要的衍射条纹;再通过分配衍射单元的查表算法转化为全息干涉条纹,写入银盐干板记录材料,在白光照射下再现为真三维光子地图。3D全息图在自行搭建的实验平台得到了显示,并借助外协设备将校园局部全息图打印在银盐板上。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方案可行,算法的运算效率和准确度较高,全息图的显示效果体现出了光子地图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7.
全色光致聚合物全息记录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设计全色光致聚合物体系原则。介绍了对该体系感光性能的要求,采用卤化银-染料光引发系做为光聚合反应的高效引发体系,使用涂布法制作厚膜版。实验表明,该版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衍射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色光致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18.
何飞  黄明举 《激光技术》2011,35(4):461-467
在聚合物中掺杂无机纳米粒子制备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光聚物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光聚物全息记录材料。介绍了光致聚合物从传统的纯有机型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型的发展状况,讨论了掺杂对纯有机光聚物全息存储性能的改善,展望了掺杂光聚物的潜在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