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泽宁 《中国针灸》1996,16(11):26-26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农泽宁(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院针灸科,南宁530023)主题词义针疗法火针又叫燔针、粹针,采用特制针具在灯焰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而温经散寒、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去后生肌的一种古老疗法。火针疗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  相似文献   

2.
火针疗法是将特制针的针尖烧红,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腧穴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火针疗法始载于《内经》,称其为燔针、卒针,主要用于治疗筋骨痹痛之证。后来又称为烧针、火针,逐步发展开始被应用于治疗各科疾病。使用火针治疗外科疾病早有记载,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使用火针治疗外科疮疡,清代王清任在《外科正宗》中记载使用火针治疗瘰疬。火针又分单头火针和多头火针,单头火针即只有一根针组成,直径为0.5 mm~1.1 mm,可用于刺破囊壁及深层组织;多头火针是由5~8根0.5mm的钨钢针绑在一起组成,可用于烧灼表面组织。笔者在临床应用火针的过程中发现,使用火针治疗中医外科疾病具有极大的优势,现将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濒湖博士诊疗室临床治疗中应用火针的案例部分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3.
火针疗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或电火针将其加热,烧红至白亮,瞬即刺入腧穴或病变部位,以祛病止痛的一种方法。火针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皮肤病应用最早,效果令人满意。笔者就火针在皮肤病方面的治疗作一简单介绍。1 寻常疣,扁平疣 此类病是由乳头瘤病毒所引起的表皮新生物。寻常疣,中医又称为“瘊子”,其特点是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表面粗糙、灰褐色。扁平疣青年人多  相似文献   

4.
火针治疗皮外科疾患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岩  周震 《天津中医药》2003,20(2):40-41
火针疗法是指特制的针具经加热、烧红后 ,采用特定的手法 ,刺入身体的腧穴或部位 ,达到祛除病邪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 ,源远流长 ,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九针中之大针 ,笔者曾考证为火针的误书 ,此不赘 ) ,又经过历代医家的努力 ,使之更加完善 ,成为针灸学中的一朵奇葩。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已经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火针疗法 ,并且谈到在皮肤科及外科的应用 ,如 :“破痈坚积结瘤等 ,皆以火针猛热可用。”“若风寒湿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 ,宜用火针 ,以外发其邪。”本书中总结了火针的行气与发散的两大功效 ,把…  相似文献   

5.
火针烧针方法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勇 《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1):56-57
关于火针的烧针,历代医家共通的认识则是如《针灸聚英》所言“烧针至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反损于人,不能去病。”但对于具体的烧针方式即便是在《针灸聚英》中也仅提到“烧时令针头低下”之一简短论述。笔者认为,在火针操作过程所要达到的“红、稳、准、快”的条件中,“红”与“快”均与烧针的方式密切相关。要保证达到这两项要求,则应根据不同的体位而采用不同的烧针方式。  由于病情不同,对进针的深度要求有异,相应的决定着需烧红针体的长度,也就是说,要令进入穴位组织部份的针体达到“红”的标准。火针按深度的不同可分为…  相似文献   

6.
火针疗法因其针具较粗,施治时疼痛较著,遗留针孔较大,局部易感染,多人畏之,临床难以推广,但其疗效确切,往往是针到病除.因此对于医患双方来说,毫火针的替代是迫不及待的事.毫火针是将普通毫针烧红,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的部位并立即退出的一种治疗方法.此疗法是在火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火针疗法的延续与创新.笔者在临床运用中,认为毫火针操作简便,疗效突出,为治疗多种疾病的较好疗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壮医“毒论”思想是以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四位一体为应用体系,倡导“内去外引”解毒法。火针作为一种传统的针灸疗法,在治病防病中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从壮医“毒论”思想概要、基于“毒论”视角下壮医对乳腺癌的认识、火针疗法在乳腺癌中的应用进展、火针疗法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四个方面,系统探讨火针疗法防治乳腺癌的价值,为乳腺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火针疗法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是针灸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灵枢·官针》有云:“淬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也有“烧针令其汗”的论述;到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正式称为“火针”;明《针灸大成》云:“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说明当时火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社会的发展,火针得以继承和不断创新,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1火针的作用原理①助阳化气补虚,逐瘀通络除痹。借助火热,经过加热的针体,通过腧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人体,引阳达络,直接激发经气,鼓…  相似文献   

9.
火针是用火烧红的针尖迅速刺入机体,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灵枢·寿妖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有"烧针令其汗","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正式定名为"火针".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记述最详:"频以麻油蘸其针,针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明代高武《针灸聚英》曰:"人身诸处皆可行针,面上忌之.凡季夏,大经血盛皆下流两脚,切忌妄行火针于两脚两足……火针者,宜破痈毒发背,溃脓在内,外皮无头者,但按肿软不坚者以溃脓."说明火针在明代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在解放前夕,却濒临消亡.20世纪60年代,经过诸多针灸名家的探索,才逐步丰富了火针病机学说,规范了火针操作方法,扩大了火针适应症,总结了火针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火针有机结合了针刺与艾灸疗法,见效快,适应症广,疗效显著,现将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创建“贺氏三通法”,将火针疗法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临床治疗中,不仅用火针治疗传统的寒证、经筋病,还将其用于热证的治疗,并突破古人“面上忌火针”的局限。导师李岩主任医师为贺普仁教授学术传承人,继承与发展了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改良了传统火针针具,使用烙刺火针治疗血管瘤和扁平疣等疾病,扩大了火针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将火针灵活运用于儿科疾患的治疗中。本文选取4种临床常见儿科疾病,介绍李岩主任医师的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1.
火针疗法,古称"粹针"、"燔针",是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随着火针疗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其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治疗的疾病谱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采用主题词检索法检索近3年火针疗法临床研究期刊文献,获得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相关临床研究期刊文献242篇,统计火针治疗皮肤疾病病种23种。本文就火针疗法在感染性皮肤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火针疗法是把特制的针具加热、烧红后刺入身体的腧穴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中医对火针的记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蒙医五疗法中也有火针。本文试就两者的历史沿革、治疗范围、针具、刺法、禁忌等进行对照,为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关节炎,蒙医称“关节黄水病”主要是由于血“希日”热和“巴达干”“郝依”的寒引起的综合性反应,应用火针,温针治疗该病,在蒙医《四部医典》中有着广泛的记载,《四部医典》曰:“可施火疗法之疾症,胆寒头部,四肢之黄水”。  电热针是根据经络学说和针灸“淬刺”(火针)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电子技术而研制成的一种针灸仪器,根据电热针温度可调的特点,按其温度由低到高的不同分为三个阶段,可将电热针模拟为火针,温针,暖针的不同功能,笔者根据蒙医理论结合电热针这一特性,应用电热针模拟“火针”“温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取…  相似文献   

14.
火针疗法是将针具烧红后,迅速刺入穴位或者病患局部,并迅速出针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扶正助阳,温通经络,祛邪引热的功效。笔者对1998~2007年火针疗法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发现火针被广泛用于治疗运动、皮肤、神经、内分泌、消化、妇产科等多个系统及科室137种不同疾病,说明火针现代应用广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选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5.
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针疗法,古称“刺”、“烧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一定部位,而达到温经散寒,补益阳气,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去腐生肌的一种古老疗法。1简述火针疗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寿夭刚柔》篇,“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亦有“烧针令...  相似文献   

16.
火针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有效的疗法。《内经·灵枢》称之为“燔针”;《伤寒论》称之为“烧针”。历代医家通过实践又扩大了它的治疗范围。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有火针治疗痈疽的记载:“针唯令极热,热极便不痛。”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描述火针疗法更详细:“火针即焠针,频以麻油蘸其针,灯上烧,令其通红……宜破痈疽发背,溃脓在内,外面无头者,但按毒上软处,是已溃脓……决破出脓一针。”国内五十、六十年代曾有报导,火针疗法治疗淋巴结结核取得很好的疗效。一、临床应用七十年代初,我科已开始采用火针治疗脓疡,并  相似文献   

17.
火针疗法是指将特制的针具用火烧红后,快速灼刺人体一定的腧穴或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火针疗法源远流长,第一次明确记载火针疗法的医籍为<黄帝内经>,其中称火针为燔针、焠针,称火针疗法为埠刺.如<灵枢·官针>有云:"九日焠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1]唐代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用针略例第五>中正式提出了"火针"这一名称[2].火针疗法延续至今,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近年来,对于火针在皮肤科的应用研究甚多,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皮肤病的火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火针疗法是将一种特殊材质制成的针具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的一定穴位和部位的治疗方法.古代又称之为燔针、焠针、白针、烧针.国医大师贺普仁研究火针数十年,首先发起和倡导火针的临床应用,在其适应证及发病机理方向进行挖掘、应用,拓展了这一传统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火针疗法与毫针、火罐等治法相结合,治疗痹症45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火针焠刺治疗关节痹痛526060广东省肇庆华佗医院黄柳和火针粹刺治痹痛,最早见载于《灵枢·官能》:"粹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其操于关键是将针烧红,趁针尖尚红之际速刺于穴位,如《针灸大成·火针》所云:"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  相似文献   

20.
火针疗法在外科临床运用举隅肖日,刘百生(江西中医学院330006)(江西省余江县中医院335200)关键词疗毒,乳痈,痄腮,瘰疬,胶瘤,纤维瘤,血管瘤,火针治疗火针古称之为“燔针”、“刺”、“白针”、“烧针”。它的特点是将针体烧红然后刺入人体的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