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本组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患者占糖尿病患者69.8%.两组患者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1。P〈0.05);本组患者H反射潜伏期异常率为69%,与正常值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本组内神经传导与糖尿病病程正相关。结论(1)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2)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可无临床症状;(3)上肢神经总异常率低于下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别对175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的糖尿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及末梢感觉定量检查(QST)检测,并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75例糖尿病患者中,NCV异常率为7%(13,175),QST异常率为45%(79/1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比较运动传导速度、感觉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QST阈值中的冷觉、温觉、热痛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QST较NCV的诊断敏感性高,提示其早期以小神经纤维受损更常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基于局部热充血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测模型性能,为临床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纳入1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局部加热至44℃并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血流变化率。同时进行临床5项筛查、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和神经传导检查,根据各自的诊断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以神经传导检查为“金标准”,筛选最优模型构建 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3种检测方法均提示,血流变化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均P<0.05)。根据临床5项筛查结果建立的logit模型性能最好,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osmer Lemeshow检验χ2=11.147,P>0.05)和区分度(AUC=0.872)。 结论血流变化率、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因素。以临床5项筛查结果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为临床筛选、识别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通量透析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HFHD)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13例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n=7)及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组(n=6),进行为期3月的研究,测定两组患者透析前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比较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的高通量透析(HFHD)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HFHD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改变,而MHD组较前降低,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HD对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进展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性神经病(DPN)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比较符合WHO诊断标准的8例Ⅰ型糖尿病、4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程的关系、血糖的高低、电生理检测的异常.结果:41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只肢体疼痛、麻木为主,发病率与病程的延长呈正比关系,神经电生理检测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SCV比MCV异常丰更高.经治疗后病情痊愈17例(40.5%),好转25例(59.5%)结论DPN的发病机理较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神经电生理检测中SCV比MCV更敏感,治疗应是包括隆糖、降脂为主的多途径治疗.  相似文献   

6.
前臂尺神经干动作电位在轻度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求诊断肘管综合征的最敏感的电生理指标。方法2005年10月-2006年3月,对32例轻度肘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系统的电生理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2例中肘段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减低阳性率占50%,小指-腕感觉传导速度(SNCV)减慢及感觉电位波幅(AMP)降低的阳性率占40.6%,前臂尺神经干动作电位(NAP)波幅降低的阳性率占87.5%,肘段尺神经短段微移测定(SSCT)异常占59.4%,肌电图检测(EMG)阳性率占3.1%。结论前臂段(腕-肘)的尺神经NAP波幅较健侧下降〉50%,是诊断早期肘管综合征较敏感的电生理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马蹄内翻足患儿神经功能以明确病因和评估预后。方法:应用SSEP、NCV及H反射等电生理检测方法,对48例(63足)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神经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共有43足出现神经电生理异常(68.3%)。其中显示SSEP异常27足(42.9%)NCV异常15足(23.8%),H反射异常10足(15.9%)。重度畸形中(88.2%),中度畸形(74.2)仔在神经电生理异常;合并SSEP和H-反射均异常者6足。病变位点位腰骶脊髓者21足(48.8%)。结论:先天性马蹄足患者多存在神经电生理异常且病变位点多位于胺骶脊髓节段。神经电生理异常与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损害的肌电图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男33例,女15例;年龄23-65岁,平均47.6岁;病史1周-1年;发病部位:L_4-5 29例,L_5-S_1 8例,L_4-5并L_5-S_1 1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周围神经传导、F波、H反射及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观察电生理检查对神经根受损程度和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48例患者的周围神经感觉传导均正常;周围神经运动传导检查除5例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降低外,其余基本正常。F波异常3例,H反射异常12例。病程超过2周的40例患者的相应神经根前支支配肌肉的EMG出现异常表现,其中15例腰部椎旁肌EMG异常。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根定位和神经功能状态,是辅助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和判断神经损害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判定颈神经根受损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方法:对两组共70例患者颈椎旁肌及上肢5大神经支配的肌肉进行针极肌电图(EMG)检查,其中30例临床确诊为颈椎病(神经根型),40例临床确诊为臂丛神经损伤。结果:两组患者颈椎旁肌EMG异常者分别为25例和23例,异常率分别为83%和58%,其中臂丛神经完全损伤14例,颈椎旁肌EMG异常14例,异常率高达100%。结论:颈椎旁肌EMG检查是判定神经根性受损的一项客观、简单、易行的电生理诊断指标。结合周围神经EMG检查对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规范的降血糖治疗,控制血糖达标,同时配合活血化淤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足部护理.教育指导,时间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双侧腓神经和胫后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双下肢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足部护理有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恢复及症状改善,有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80例处于慢性肾脏病(CKD)不同阶段的患者感觉定量检测(QST)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观察分析,探讨QST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周神经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依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别收集了CKD2期,CKD3期,CKD4期,CKD5期各20例CKD的患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QST和SCV测定,然后进行分析。结果1.QST四个温度觉(TT)及振动觉(VT)阈值比较:CKD3期,CKD4期,CKD5期的患者分别较CKD2期患者、正常人闽值显著增大(P〈0.05),且前三组患者各阈值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O.05)。2.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KD4期,CKD5期患者分别较CKD2期,CKD3期,正常人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减慢(P〈0.05);前两组患者传导速度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性(P〈0.05);3.SCV与QST异常率比较:在CKD4期,CKD5期的患者SCV异常率为55.O%,QST异常率高达80%;在CKD3期SCV异常率为15.0%,而QST异常率为55.0%,两者异常率在这三组患者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ST在诊断早期慢性肾脏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较敏感,CKD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最先累及小神经纤维。  相似文献   

12.
赵忠红 《护理学杂志》2004,19(21):37-38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刺五加浸液经皮肤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 6 0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分为治疗组 31例 ,对照组 2 9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在病患神经分布区行刺五加离子导入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电生理观察 ,治疗组正中、尺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运动末端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均P <0 .0 5 )。结论刺五加浸液经皮肤离子导入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配合有效护理可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3例PDPN患者,按DELLON术式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中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随访0.5~1年。术前及术后0.5年均行肌电图检查及VAS疼痛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DPN患者行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后0.5年,肌电图检查所松解神经,显示所检测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较术前明显增快(P<0.05)。术后VAS评分(4.6±1.8)分,较术前(8.3±2.6)明显减低(P<0.05)。结论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对PDPN有良好治疗效果,术中电生理监测可有效避免医源性神经损伤。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作为明确诊断及评价手术疗效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超声治疗。入院时、治疗15d后分别临床评分并测定肌电图。结果治疗组临床评分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疗法有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的改善和神经功能的恢复,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病例介绍例1,男,37岁。糖尿病史7年,出现尿失禁、四肢麻木、视物模糊症状1年入院。入院后诊断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源性膀胱、视网膜病变、胃肠植物神经病变。住院期间给予普通胰岛素(RI)及长效胰岛素(PZI)控制血糖。经过1个月的调整,胰岛素用量维持为RI早18U、中12U、晚14U(晚加PZI4U),于餐前30min皮下注射,并给予山莨菪碱静脉滴注等治疗。患者病情稳定,血糖和尿糖控制良好。住院2个月时,患者食欲欠佳,在其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后自行减少进食量,并入睡。于午夜零时醒后,觉心慌、饥饿…  相似文献   

16.
108例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析108例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传导测定结果,以求最敏感的电诊断指标。比较108例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肘至腕的运动传导速度测定及指至腕部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三项。指标异常检测率,表明拇指至腕段的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是最敏感的电诊断参量。108例中伴有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的占10.5%。同组病例无症状上肢出现电生理异常者为20%,指示有亚临床的腕管部神经卡压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无明确外伤史足趾背屈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6例(77侧)无明确外伤史且以足趾背屈功能障碍为主诉的患者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内容包括:腓肠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胫神经、腓总神经、闭孔神经、臀上神经、臀下神经支配肌及椎旁肌的肌电图(electromyogram,EMG).结果 66例中30例(30侧)腓骨小头处腓总神经卡压,2例(2侧)梨状肌出口处坐骨神经卡压,18例(18侧)神经根处受到腰椎间盘压迫,6例(11侧)累及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6例(10侧)为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4例(6侧)所检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神经电生理检测所得结果阳性率为93.9%.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为无明确外伤史引起的足趾背屈功能障碍提供客观的检测指标,对该病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中医护理干预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方法将140例有DPN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饮食和降血糖治疗,同时配合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由具有中医护理资质的糖尿病专科护士行中医辨证施膳、情志调适、中药足浴、足部推拿、运动康复及健康教育,为期3个月。结果中医症状积分、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评分、焦虑、抑郁评分、踝肱指数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两组干预主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改善糖尿病患者DPN症状,调节患者情绪,提高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析52例尿检异常和(或)Scr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肾活检,32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占61.5%,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余20例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占38.5%.肾活检前后诊断符合率46.15%,误诊率19.23%.两组间除BUN、Scr、糖尿病病程和是否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常难以鉴别,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检查对腕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临床检查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术前高频超声检查、肌电生理检查、X线检查及术中探查,并将上述结果进行比对。正中神经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文献报道的正常声像特点比较。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阳性率为94.7%,假阴性率为5.2%。肌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阳性率为76.2%,假阴性率为23.8%。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可显示腕部被卡压的正中神经形态,对早期诊断腕管综合征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