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向预应力平板中无粘结预应力钢筋应力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立 《工业建筑》1989,(8):9-13
目前,无粘结预应力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屋盖、楼面这类平板结构中,设计中需要对板内无粘结预应力筋各受力阶段的应力进行准确计算。无粘结筋的应力与板的挠曲变形密切相关,而目前在设计中使用的经验方法均为借用有粘结预应力结构做法,仅根据截面上的配筋情况,在比较单一试验条件下由试验值的统计规律确定无粘结筋的实际应力。这不但在理论上有较大的近似性,在设计中也会影响到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内力的计算精度。本文给出了无粘结双向预应力平板中无粘结筋应力与板跨中挠度之间的理论函数,为这类平板结构中无粘结筋各受力阶段的应力计算提供了合理、实用、简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柱结构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柱结构的适用范围,板柱截面尺寸、砼强度等级、钢筋品种的选择方法和在竖向荷截、侧向力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板柱结构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和配筋构造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省高层建筑设计中大面积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楼板结构的金龙大厦为例,简要介绍了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楼的设计,并与首先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的广州国际金龙大厦作了经济技术指标比较。  相似文献   

4.
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大规模预应力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主体砼结构部分为双向多跨超长大跨度肋梁板结构体系,且使用荷载较大。我们在结构中充分应用现代预应力砼技术,并根据结构中各主、次要结构构件的功能使用要求,把有粘结预应力砼技术和无粘结预应力砼技术结合应用,在不同的部位发挥各自的长处,很好地满足了设计及使用要求,且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无粘结预应力砼楼板设计卢盛澄(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81)1概况1.1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的特点1)无粘结预应力砼楼板在施工时是将无粘结预应力筋按设计要求铺放在模板内,待砼浇灌井达到强度后,立即进行张拉锚固。因此,这种工艺与有粘结预应力砼工艺...  相似文献   

6.
陈芳平 《砖瓦》2023,(11):131-133+136
进入21世纪以来,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房屋建筑楼面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其存在用钢量高、造价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的角度优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方案迫在眉睫。基于此,分析了结构截面尺寸对结构内部配筋量的影响,以及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密肋板工程造价变化率随荷载、跨度及截面尺寸变化率的演变规律,并基于经济效益给出了平板及密肋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兴建的实验楼为减少结构层高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中楼面框架梁采用无粘结框架大梁,楼面板采用160mm厚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连续双向板,屋面板采用180mm厚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单向板,屋面大梁采用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大梁。在设计中,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计算的文献较多,在规范及有关规程中也有所体现。但对于预应力砼结构的使用性能特别是有粘结及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的挠度计算方法,国内很少有文献涉及到。为了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挠度计算方法有深入的了解,作者在东南大学预应力工程研究所做国内访问学者期间.在吕志涛教授及孟少平副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三根无粘结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在多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混凝土楼盖中不同类型的预应力平板结构性能的分析比较 ,建议在多层建筑中采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 ,在高层建筑中采用有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这两种常用的预应力做法 ,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筋结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苏少文 《福建建筑》2010,(1):66-67,70
与有粘结预应力相比,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需要预留孔道、穿筋、灌浆等复杂、繁琐的工序,施工方便,且容易弯成多跨、曲线形状等,适用于各种预应力的结构形式,特别适宜无粘结预应力平板结构体系。本文通过工程实践,对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施工技术作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截面设计中的几个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钢筋数量的确定方法,它可统一有效地解决截面承载力,抗裂和裂缝控制等关键问题,可供无粘结预应力砼平板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潘立 《工业建筑》1989,(8):15-23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混合配筋的做法在工程上早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到目前为止,各国在设计上对这类构件中普通钢筋的最小配筋量仍基本从构造措施的角度凭经验确定,使普通钢筋的配筋很难做到经济合理。本文运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推导出了这类构件中普通钢筋最小配筋量的计算式,并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普通钢筋的最佳配筋范围的计算方法。运用本文方法,设计者可以方便地确定普通钢筋配筋量,使这类构件既能满足抗弯强度、裂缝宽度限值的要求,又能保证无粘结预应力钢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钢材的强度,使设计结果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3.
南京广电大厦工程自±0.00平板开始 ,至二十六层采用了多种预应力施工技术。其中包括多跨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无粘结预应力扁梁及悬挑结构 ,大跨度有粘结预应力梁等。本文着重结合工程实践 ,介绍五层24.3m跨有粘结预应力梁的施工。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青岛中银大厦部分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的预应力工程施工工艺以及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对快速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原 《山西建筑》2001,27(2):20-20
介绍了后张无粘接预应力砼技术在榆园停车库设计中的应用情况,从工程概况、结构方案、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设计、抗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同时对预应力筋布筋形式与数量进行了调整和计算,设计中还应用了荷载平衡法,并提出在延性抗震设计中应控制混凝土压区高度、配筋比例和预应力度。  相似文献   

16.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可靠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粘结预应力(包括体内无粘结和体外无粘结)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逐步广泛起来,分析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主要困难在于构件的截面强度和构件整体变形耦合;另外,结构采用无粘结配筋后,其可能的失效截面增多,从而影响到构件的整体可靠度。论文利用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极值理论,分析了无粘结配筋对梁式构件可靠度的影响问题。结果表明,考虑无粘结预应力筋截面积沿长度方向的分布特性而引起的可靠指标的降低比较明显,可靠指标随着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数目的增大而减小。工程设计实践中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安全贮备比有粘结预应力的计算结果提高15%有一定的合理性。分析还表明,严格控制预应力筋质量,减小预应力筋截面积的变异系数,能有效改善因采用无粘结配筋而引起的可靠指标降低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详细介绍了大跨度无粘结预应力砼板施工技术,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砼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同时,对无粘结预应力筋的选用、无粘结预应力楼板砼强度及配合比以及锚固系统的选用都提出了要求,对现场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国内外无粘结预应力砼板柱结构的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认为有必要进行无粘结预应力砼板柱结构的动力性能实验研究 ;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砼板柱结构抗震设计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19.
1.工程概况 云浮市府前路综合办公楼,裙楼天面部分梁的跨度较大达26m,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砼梁结构。本工程预应力分项工程特点:预应力部分跨度大,结构的重要性高.对施工质量要求很高.并且预应力筋为主要受力钢筋.当其他工种的管线铺设与预应力筋有冲突时,必须以预应力筋为主;在施工中要协调好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的位置关系;本工程采用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砼,其中无粘结预应力砼优点是布置容易,施工方便,  相似文献   

20.
潘立 《工业建筑》1989,(8):23-24,39
<正> 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有两个普通钢筋的最大配筋限值。第一个为经济最大配筋限值,当普通钢筋配筋不大于此限值时,无粘结预应力筋和普通钢筋都能充分发挥钢材的强度;但这一限值只适用于梁而不适用于板,因为粱内的无粘结筋力臂较大,当截面配筋较少时可充分发挥钢材强度,而板内的无粘结筋力臂小均不能充分发挥钢材强度。第二个是强度最大配筋限值,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