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东莞市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周、8周及12周时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及摄食-吞咽功能等级评定结果。结果:干预8周、12周时,实验组改良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反复唾液吞咽次数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摄食-吞咽功能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摄食训练结合改良康复护理吞咽操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柯丽  张凤平  朱业智 《护理研究》2014,(14):1737-1739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中医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按住院号单双号将53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护理规范进行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艾灸、中药咽刺激等中医康复护理。4周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饮水试验、吞咽能力评定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4周后两组病人吞咽功能较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病人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吞咽能力评价得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减少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中医康复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脑卒中后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穴位按摩、艾灸疗法、中药冷刺激和情志疏导等中医康复干预。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的康复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法)、治疗效果、吞咽能力:洼田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康复干预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的Barthel评分、吞咽能力评定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个月的康复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为74.6%;观察组患者饮水试验功能评级为(1.62±0.39)级,对照组为(2.38±0.61)级;观察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为(4.58±1.64)次,对照组为(4.09±1.23)次。以上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24.1%。结论早期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康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吞咽能力,还能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于标准吞咽评估(SSA)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基于SSA评估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sF)水平]、吞咽功能[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和吞咽障碍筛查量表(Burke)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b、血清ALB和sF水平高于对照组,VESS评分高于、Burke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SA评估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高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水平,通过患者自身误吸风险等级制定相应干预措施,从而有效改善吞咽功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采用中医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吞咽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吸入性肺炎、窒息、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护理前,2组饮水试验功能评级、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 05);干预后,研究组饮水试验功能评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冷热口腔刷洗的口腔护理方法,对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患者防止误吸发生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4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常规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口腔护理法,试验组采用冷热口腔刷洗的方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误吸的发生数及吞咽障碍改变的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口腔清洁度4.35±0.5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护理前误吸发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口腔溃疡和肺部感染发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吞咽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冷热口腔刷洗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促进舌和咀嚼肌的运动,防止误吸的发生,提高摄食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和洼田饮水试验方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3周后,试验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低频电刺激、吞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低频电制激疗法,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联合吞咽训练。比较两组吞咽障碍等级,吞咽障碍评分。结果:干预组吞咽障碍等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干预组较常规组高(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吞咽训练配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有较好效果,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的生物反馈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吞咽障碍患者8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磁刺激组、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 每组20例。每组均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 磁刺激组给予患侧大脑半球rTMS, 生物反馈组接受虚拟设备中的生物反馈训练, 联合治疗组接受生物反馈训练和rTMS, 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 采用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对患者口腔期、咽期及误吸状况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治疗后, 4组患者FOIS、SSA评分及口腔期、咽期、误吸VFSS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 联合治疗组治疗后FOIS[(6.10±1.07)分]、SSA[(21.00±5.15)分]评分及口腔期VFSS[(2.70±0.73)分]、咽期VFSS[(2.85±0.49)分]、误吸VFSS[(3.55±0.51)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磁刺激组和生物反馈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运用表面肌电图(s EMG)分析单侧脑卒中患者30s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状态下的肌电信号特征,探讨表面肌电在单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侧脑卒中后吞咽正常患者、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各15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测定两组患者在30s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状态下健患两侧舌骨上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对比分析二者间的异同。结果:在30s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状态下,同组舌骨上肌群健患两侧波形平均值、峰值、波形面积之间相比较,对照组健患两侧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试验组健侧以上指标数值均明显大于患侧(P0.05)。上述指标组间相互比较,试验组健侧略大于对照组健侧,但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患侧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侧,有明显差异性(P0.05)。单个吞咽波两组组间吞咽时限相比较,试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0s内吞咽次数相比较,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的检测发现,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健患两侧AEMG、峰值、IEMG值存在明显差异性,而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正常患者健患两侧不存在;且两人群中吞咽时间、吞咽次数及患侧单侧AEMG、峰值、IEMG值亦同样有差异,这对运用表面肌电图诊断单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可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六字诀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福州市某医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六字诀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每餐摄食时间及呛咳次数、干预期间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并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及吞咽生存质量问卷(SWAL-QOL)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每餐摄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呛咳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干预期间的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8.75%及6.25%,低于对照组的43.75%及15.62%;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两组患者SWAL-QOL总分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六字诀能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缩短每餐摄食时间,减少呛咳次数,降低误吸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经络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并配合经络穴位电刺激。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45%,P<0.01),误吸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25%,P<0.01)。结论:间歇口腔胃管营养法结合经络穴位电刺激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降低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为期4周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入院3d内及康复治疗4周后采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判定患者吞咽障碍状况,康复训练4周后判定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康复治疗4周后吞咽障碍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观察组10.00%、对照组3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可以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治疗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评级在Ⅲ级及以上进行鼻饲的患者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即在鼻饲的同时进行咽部冰刺激,口腔肌群功能锻炼等,对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胃管拔除率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胃管拔除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在鼻饲的同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锻炼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缩短胃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9例)。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相同时间的风景视频,每周5次,每次10 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及渗透-误吸评估(PAS)。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的吞咽动作视频刺激任务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分别为(18.44±3.71)分、(5.44±0.88)级、(2.44±1.01)级,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行fMRI检查时观看吞咽动作时,治疗组的大脑的楔前叶、顶叶、中央后回、BA7区、BA5区、额叶、中央旁小叶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且可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的脑区激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护理联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留置胃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bid,仪器治疗、摄食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整体评估及口腔情况评估,实施个性化口腔护理并联合冰刺激治疗,观察4周后,对口咽部细菌菌株定植、肺感染发生例数、吞咽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口咽部细菌培养菌株定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肺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功能改善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口腔护理结合冰刺激能有效提高口腔清洁度,减少口咽部细菌定植,改善口腔健康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吞咽功能及误吸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营养状况各指标均有所升高,吞咽功能各指标评分明显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营养状况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吞咽功能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鼻饲联合冰刺激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提升患者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9.
黄冬和  刘天翔   《护理与康复》2021,20(6):59-61
目的 观察吞咽镜像视频训练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5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普通风景视频观看,观察组增加吞咽镜像视频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训练4周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7%,高于对照组的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镜像视频训练可有效促进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王晓丹  朱琦敏  储金妹 《全科护理》2021,19(11):1500-1502
目的:探讨案例警示教育联合酸冷电刺激对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能力及意外事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以案例警示教育联合酸冷电刺激,干预2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两组病人的吞咽能力。比较两组病人吞咽能力及吞咽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警示教育联合酸冷电刺激在老年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能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吞咽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