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1].长期以来依靠家属或使用呼叫器现象十分普遍,由此带来很多的弊端,为了保证患者输液安全,减轻患者因输液导致的担忧心理及家属负担,真正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本科特制作了静脉输液巡视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受到患者和护士的欢迎,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5号静脉输液针在家庭病床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对90例家庭病床患者进行静脉输液,2 d内单日用5.5号静脉输液针输液设为观察组,双日用7号静脉输液针输液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渗出率、穿刺时疼痛程度、最快滴速等.结果:观察组平均最快输液滴速较对照组慢(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P<0.05),渗出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使用5.5号静脉输液针对家庭病床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3.
武苏 《当代护士》2021,28(10):181-182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补液和给药途径,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和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1].目前住院的患者中绝大多数会进行输液治疗,输液完毕拔针后需要进行按压,而使穿刺部位不出血.在临床上由于护理人员的不足、家属无法随时陪护和精神病专科医院封闭病区不需要家属留陪等原因,导致患者静脉输液完毕后需要自行按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治疗小组(简称静疗小组)在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5月400例输液患者设为对照组,无静疗小组干预;将2013年6~10月400例输液患者设为观察组,由静疗小组全程干预输液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建立静疗小组后,患者输液的方式构成,输液患者静脉炎、静脉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率与建立静疗小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疗小组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静脉输液专业化水平,确保了静脉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2种型号静脉输液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36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2d内分别用7号和5.5号静脉输液针在患者双侧手背静脉进行输液操作,比较使用2种型号静脉输液针进行输液时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应用7号静脉输液针相比,应用5.5号静脉输液针进行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患者疼痛程度较轻(p均<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5.5号静脉输液针为老年患者输液,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由于输液造成的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靖江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900例,其中2016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30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1~12月和2018年1~12月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600例均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护理干预。比较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实施前(2016年)、后(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工具选择比例、护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以及用药错误、静脉炎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7年、2018年静脉留置针、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6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均显著低于2016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8年静脉留置针使用比例均显著高于2017年,一次性钢针使用比例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00%、3.67%,均显著低于2016年的15.00%,2018年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7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2016年,2018年护士士静脉输液质量考核评分显著高于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输液治疗小组模式在综合医院中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了静脉输液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以及护士静脉输液治疗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前,医院所使用的静脉输液穿刺操作台多为普通桌,有的设有抽屉.由于门诊输液室每天连续静脉穿刺操作,需完成1次静脉穿刺操作所需要的物品较多,包括无菌物品和处理废弃物物品,为方便操作,常在操作桌上放置一些无菌物品和静脉输液用的器具,输液操作时有很多不便,工作效率低,无法保证无菌操作,操作桌面上不规范,易造成污染.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静脉输液穿刺操作台,经临床上使用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起,我院设计制作了输液巡回卡执行签名单,我病区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改进、规范,现介绍如下。 设计格式见表1。 1.方法 输液前一天在医生更改查房医嘱后,办公护士进行医嘱处理.处理后经核对确认无误,打印静脉输液单,再次核对的同时编上号码,方法为共几瓶第几瓶如4-1,表示该患者长期静脉输液共4瓶.当时补液的为第1瓶。护士输液时将输液巡回卡带至患者床边,挂于床尾,输液操作完毕后及时写上执行时间、补液内容,调节输液滴速并签名。  相似文献   

9.
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门急诊输液量逐年上升,因静脉输液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在调研中发现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方面:多种原因造成的输液量上升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输液室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及工作超负荷、输液室环境简陋、忽视患者的知情权等.医院为保证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要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管理是多方面的,可通过建立门急诊静脉输液委员会,采取科学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医师用药知识培训,达到合理应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输液量的目的 ;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加强与患者沟通;加强输液室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改善门急诊输液室条件等.总之,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隐患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作为医院的高管要认识静脉输液治疗的高风险性,要采取多部门合作,齐抓共管,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巡视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完善护理资料的方法,以确保输液全过程安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醒和防止患者或家属擅自加快或减慢滴数,警示医务人员注意患者的特殊用药反应和药量控制,有效地解决因输液引起的医患或护患纠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以病室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2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进行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并使用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静脉输液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要求加填“诊断”和单列“当日特殊药物及滴速要求”项目上60%~80%的患者表示赞同.结论静脉输液巡视单上加上诊断和单列当日特殊药物及滴速要求项目后,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输液安全性,并增加病人的满意度,使静脉输液巡视单成为更有效的护理资料和法律性文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门急诊输液量逐年上升,因静脉输液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在调研中发现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方面:多种原因造成的输液量上升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输液室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及工作超负荷、输液室环境简陋、忽视患者的知情权等.医院为保证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要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管理是多方面的,可通过建立门急诊静脉输液委员会,采取科学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医师用药知识培训,达到合理应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输液量的目的 ;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加强与患者沟通;加强输液室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改善门急诊输液室条件等.总之,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隐患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作为医院的高管要认识静脉输液治疗的高风险性,要采取多部门合作,齐抓共管,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门急诊输液量逐年上升,因静脉输液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在调研中发现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方面:多种原因造成的输液量上升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输液室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及工作超负荷、输液室环境简陋、忽视患者的知情权等.医院为保证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要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管理是多方面的,可通过建立门急诊静脉输液委员会,采取科学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医师用药知识培训,达到合理应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输液量的目的 ;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加强与患者沟通;加强输液室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改善门急诊输液室条件等.总之,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隐患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作为医院的高管要认识静脉输液治疗的高风险性,要采取多部门合作,齐抓共管,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门急诊输液量逐年上升,因静脉输液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在调研中发现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方面:多种原因造成的输液量上升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输液室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及工作超负荷、输液室环境简陋、忽视患者的知情权等.医院为保证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要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管理是多方面的,可通过建立门急诊静脉输液委员会,采取科学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医师用药知识培训,达到合理应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输液量的目的 ;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加强与患者沟通;加强输液室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改善门急诊输液室条件等.总之,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隐患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作为医院的高管要认识静脉输液治疗的高风险性,要采取多部门合作,齐抓共管,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状况及静脉输液通道使用情况,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及保护提供依据。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22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患者的外周静脉状况,了解患者静脉输液治疗的药物种类和静脉输液通道使用情况,对不同静脉输液通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周静脉充盈程度逐渐下降,尤其是手背静脉和前臂静脉的充盈程度下降明显。老年患者住院期间静脉输液治疗率高达94.59%,其中有64.89%的患者静脉输注过BCEG(即TPN、化疗药、脱水剂、血管活性药)中至少一类药物。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43.69%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49.10%的患者使用头皮针,36.48%患者使用中心静脉输液途径。结论:老年患者外周静脉充盈程度低,应根据患者的血管情况和治疗方案,合理选择静脉输液途径,减少输液对血管造成的损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提高临床静脉输液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门急诊输液量逐年上升,因静脉输液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在调研中发现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方面:多种原因造成的输液量上升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输液室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及工作超负荷、输液室环境简陋、忽视患者的知情权等.医院为保证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要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管理是多方面的,可通过建立门急诊静脉输液委员会,采取科学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医师用药知识培训,达到合理应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输液量的目的 ;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加强与患者沟通;加强输液室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改善门急诊输液室条件等.总之,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隐患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作为医院的高管要认识静脉输液治疗的高风险性,要采取多部门合作,齐抓共管,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善护理资料的方法,以确保输液全过程安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醒和防止患者或家属擅自加快或减慢滴数,警示医务人员注意患者的特殊用药反应和药量控制,有效地解决因输液引起的医患或护患纠纷.方法根据实际情况以病室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2组患者静脉输液过程进行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并使用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资料.结果静脉输液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要求加填"诊断"和单列"当日特殊药物及滴速要求"项目上60%~80%的患者表示赞同.结论静脉输液巡视单上加上诊断和单列当日特殊药物及滴速要求项目后,能够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及输液安全性,并增加病人的满意度,使静脉输液巡视单成为更有效的护理资料和法律性文件.  相似文献   

17.
总结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应用于临床个体化静脉输液的经验,由责任护士科学制订每例患者的输液计划,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时间和速度,注意医嘱中未明确的配伍禁忌,责任组长对计划进行检查修订,副主任护师审核把关,由责任护士具体实施,责任组长检查指导,保证输液质量.静脉输液监控系统在个体化静脉输液计划制定中的应用,规范了输液流程,确保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有利于护士科学安排工作时间,并能保证个体化静脉输液流程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8.
陈满燕  周晓鹏  张美萍 《护理与康复》2014,13(10):1015-1016
<正>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基本治疗手段之一[1-3]。门诊输液患者大多是坐在输液大厅里有扶手的输液椅上,成人大多采用手背静脉输液,儿童采用头皮、手背、足背静脉输液。在输液过程中,由于输入液体的温度明显低于体温,尤其在寒冷季节,输入液体的温度与体温相差20℃时,患者就会感到寒冷不适,肢体疼痛,血管痉挛甚至输液不畅[4]。虽然患者采用热水袋、电暖热手器、毛巾、衣服、小棉被等五花八门的保暖用具保暖,但存在热水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南京地区部分综合医院的门急诊输液量逐年上升,因静脉输液而产生的安全隐患不容小觑.在调研中发现静脉输液中的安全隐患表现在以下方面:多种原因造成的输液量上升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的机率、输液室护士素质参差不齐及工作超负荷、输液室环境简陋、忽视患者的知情权等.医院为保证医疗质量及患者安全,要加强对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管理.管理是多方面的,可通过建立门急诊静脉输液委员会,采取科学的监控手段,加强对医师用药知识培训,达到合理应用静脉输液治疗方法、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控制输液量的目的 ;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加强与患者沟通;加强输液室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改善门急诊输液室条件等.总之,门急诊静脉输液治疗安全隐患的产生是多方面的,作为医院的高管要认识静脉输液治疗的高风险性,要采取多部门合作,齐抓共管,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输液贴按压法应用于临床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效果.方法 将400例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0例,对照组输液完毕后采用干棉签按压针眼,试验组输液完毕后采用输液贴按压针眼,将这2种方法进行对比,比较2种方法在止血方面的效果.结果 在静脉输液拔针后试验组患者感觉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的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输液拔针后,采用输液贴按压法,在防止皮下淤血、针眼出血等方面优于棉签按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