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按照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我国水污染的总体态势已经趋稳。环保行业已经采取了区域限批等一系列措施,但减少重度水体污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认为,造成我国水污染程度不能逐渐降低的体制成因是没有建立类似莱茵河那样的全流域相互制约机制,我国至今还没有成立一个由最下游地区牵头的水污染  相似文献   

2.
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较之1996年修订的内容,第二次修订虽然尚未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给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最终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蒲继东 《四川水利》1997,18(6):15-17
我国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将面临一场深刻的水危机,纵观发达国家无不以法律为武器,强化治水机构,加大环保透明度,倡导公众参与以维护水环境,本文拟通过治水机构,公众参与,排污标准和收费治水执法等四个方面同发达国家对比,提出强化我国水污染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相似文献   

5.
我国小流域水污染情况较严重,主要发生在工业地区,很多企业没有配套的污水处理净化设备,直接将污水排放在附近的河流中,导致了小流域水污染。从工程治理、生态治理和管理措施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流域水资源保护看《水污染防治法》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泊  汪洁 《人民长江》2008,39(23):29-31
〗《水污染防治法》的两次修订都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较之1996年的修订内容,2008年的修订虽然尚未确定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管理体制,但通过与《水法》相协调而部分认可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同时通过明确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的职责,实际上赋予了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及流域管理机构对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权,从而影响和促进了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城市工业、生活废污水是造成江河、湖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本文论述了入河排污造成的严重水污染及多龙治水、法制不全、污水处理水平低等问题。针对入河排污管理现状,建立以总量控制为基础的入河排污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双重领导的流域保护机构和地方保护机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为有效地防治水污染,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水平,基于建立的预警应急管理体系,采用适合松辽流域的应急处理方案,以全面提高流域机构对水污染事故的处理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松辽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现状,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来对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构建松辽流域水污染事故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水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更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开展,我国围绕农村水污染防治问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现阶段我国针对农村水污染的立法仍有不足之处,文章根据我国立法现状,提出了农村水污染防治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控制我国水污染加剧为主线,较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我国在法制建设、工业废水治理、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以及流域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初步取得的成绩。并分析了我国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指出了今后准备采用的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11.
黄河突发水污染事件与黄委应急分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工作中,流域机构不同于一般行政管理机关,具有自身特殊的职能。根据黄委在应急工作中的职责,针对黄河水污染事件应急需要,参考国家和行业应急分级情况,建议将黄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分为特别重大水污染事件、重大水污染事件和较大水污染事件三级;对应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也分为特别紧急、紧急、较急三级。根据水污染事件调查和事件发展的情况,可以对响应级别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2.
陈晓景 《人民黄河》2006,28(4):39-40,78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流域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的规定存在着诸多缺陷,表现在:法律法规问规定相互冲突,防治机构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公众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规制政府的责任机制等。监督管理机制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成立独立的权威的综合性流域管理机构;二是完善流域水污染防治司法审查制度;三是确立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自我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水资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不仅需要完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水事法规建设,也需要强化《刑法》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现行《刑法》仅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没有单独设置水污染罪,不利于维护良好水事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目前,国外已有水污染犯罪立法例,我国《刑法》也对土地、矿产等资源作了比较详细的刑事保护立法.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水资源需要与土地、矿产等资源一样需要强化《刑法》的保护.因此,在《刑法》中增设水污染罪,对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的举行倍受关注.会议以2744票赞成,117票反对,99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中国第六次行政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调整变动机构15个,减少正部级机构4个.其中,环境保护部等5个新部门的组建尤为引人注目.而在此前不久的2月28日,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刚刚获得通过.治污新法出台、环保机构升格,如此大手笔的连续动作彰显出国家重拳治理水污染的决心,也从法律和体制上为环保、水利两家联手治理水污染做了铺垫.  相似文献   

15.
水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期资讯为配合“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专题,从水生态修复与水污染治理实用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特别组织了这组内容,旨在为相关部门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持。作为“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重中之重,“太湖水污染控制与水体修复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并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这些成果对我国大多数流域的综合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应用基础。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十五”时期我国环境保护的指标并没有完成,“十一五”时期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治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为了让读者对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的技术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本栏目特别邀请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专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莱茵河、五大湖、多瑙河等跨国界河流以及美国田纳西河、英国泰晤士河、意大利波河等跨省界河流的水污染治理机制,分析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发展趋势:从整体上把握水污染治理,建立一种跨界综合管理模式;进行以流域为单位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注重流域水环境容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设立流域水资源管理协调与咨询机构,鼓励公众参与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从4方面为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①水污染治理机构组成的多元化;②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多层次;③消费者协会参与水资源管理;④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建议中国的跨界水污染治理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建立统一管理、垂直领导的流域管理体制;②加快流域立法进程;③流域投资运行机制市场化;④建立流域企业化管理体制;⑤优化流域管理机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现状,依照《水污染防治法》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处置规定,结合黄河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及突发水污染事件的应对处置,对应急准备及预案制定、应急处置、应急终止善后总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邹渝  刘旭  杨胜勇 《四川水利》2016,(4):7-8,1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流域跨界水污染的研究成果,重点阐述了跨界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的机理,以及在我国各条流域的实证分析。通过对比转移税协调模型和指令配额模型在我国多条流域应用的实证分析,论证了税收手段来解决我国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的优势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已进入水污染事故的高发期.应急监测体系作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具有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研究,将监测体系分为应急监测预案、装备体系、技术体系、能力体系、信息体系五个部分,为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监测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不仅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在充分分析水污染来源与危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我国水污染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水污染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