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胃炎,是指胃粘膜遭到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如胃粘膜损伤因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因素,十二指肠液反流,胃窦内容物潴留,细菌和病毒等,导致胃粘膜发生持续性炎症。临床上病人出现胃脘疼痛或胀闷不舒,嗳气吞酸,或食后胀满,或自觉心下痞塞,如有物梗,恶心呕吐,胃脘部灼热疼痛。  相似文献   

2.
张茂礼 《山西中医》2004,20(1):39-39
四神丸出自《证治准绳·类方泄泻门》,主治脾胃虚弱 ,大便不实 ,不思饮食或泄泻腹痛等症。临床中 ,笔者应用该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取得了一定疗效 ,介绍如下。1 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一种反复发作以胃脘部疼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治疗上多采用温中散寒 ,疏肝理气为主要大法。然而部分患者经上法治疗效不佳 ,临床上以胃脘部反复疼痛 ,以子夜发作为甚者 ,采用四神丸温肾阳达到补脾阳的治疗方法 ,常能收到较好疗效。刘某 ,男 ,4 0岁 ,1998年 3月 12日初诊。胃脘部疼痛反复发作已 4年 ,常在凌晨 4时左右发作。以胃脘近心窝部持续隐痛阵发性…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或胃脘疼痛、饥而不欲食、嗳气反酸、恶心欲吐等,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我院采用子午流注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同时配以中医特色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粘膜腺体萎缩变薄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胃脘痞胀疼痛、不适,常伴消化不良症状如暖气、泛酸、嘈杂、食欲不振,或伴呕吐、腹泻,或有反复上消化道出血等。  相似文献   

5.
陈多义 《新中医》1994,26(3):55-56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治陈多义慢性胃炎是指各种慢性胃粘膜的炎症病变。临床上以慢性胃痛为主要症状,常有进食后胃脘部胀闷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暖气泛酸。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而萎缩性胃炎则以40岁以上为多见。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6.
周磊  曾升海 《河南中医》2007,27(10):65-66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其实质是胃粘膜上皮受到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的特异再生能力,以致粘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有些慢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但大多数患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临床上十分常见,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纳食减少、嗳腐吞酸、呃逆嗳气等,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颗粒剂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慢性胃炎系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粘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是一种常见病,其病程迁延,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临床可见无规律的上复部隐痛、腹胀、嗳气,饮食不当时尤为明显,或伴反酸、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有明显厌食、  相似文献   

9.
刘冬兴 《光明中医》2006,21(10):25-2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之一,系指胃粘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胃腺体的萎缩,或伴有幽门腺化和肠腺化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以胃脘疼、胀满、嗳气、纳呆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胃脘痛"、"痞证"、"嘈杂"、"虚劳"等范畴.现就目前中医临床诊治本病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的护理体会李向兰甘肃省中医院(730050)胃脘痛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可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胆囊炎,胆石症。本症主要是由...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多见于急性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和胃神经官能症。确诊需采取胃镜检查或病理检查,结合临床综合分析。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病则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据《中医内科学》第七版教材,胃脘痛分型为:(1)寒邪客胃;(2)饮食停滞;(3)肝气犯胃;(4)肝胃郁热;(5)  相似文献   

12.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胃脘经常或阵发性疼痛为主症。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等疾病。患者大都有较长病史,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发病原因多因情志不调、气机升降失常,经气阻滞所导致。笔者从肝论治该病50例,临床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胃脘久痛证多错杂胃脘久痛之病,包括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癌、胃内憩室、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等。临证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因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其因多属虚实相兼,寒热错杂,其常见证为胃脘痛、痞胀、泛恶、呕吐、嗳气、吞酸、嘈杂等。慢性胃炎以胀为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痛为主。因其病程漫长,故医者治疗观察之时间需相应  相似文献   

14.
王国夫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1):478-478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从其反复胃脘疼痛、胀满不适的临床表现看,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笔者近三年来,采用自拟健脾化积汤治疗慢性胃炎10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54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病名〕胃脘痛,是指心窝以下、脐以上发生以经常性疼痛或突发性疼痛为主的胃脘部疾患。〔病因〕病邪犯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范围〕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胃神经官能症,胃粘膜脱垂,胃痉挛,……等等,在其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表现期,均可按胃脘痛辨证论治。一、诊断标淮 (一)病名诊断(略) (二)证候诊断 1.协作类 (1)气滞证主症:①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得嗳气或矢气舒;②遇恼怒复发或加重;③舌  相似文献   

16.
芍药牵石散治疗胆胃同病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兆山 《光明中医》1998,13(1):30-31
芍药牵石散治疗胆胃同病性胃炎58例疗效观察徐兆山黄福斌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224002)关键词芍药牵石散/胆胃同病/慢性胃炎胆胃同病性胃炎是指胆囊病变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而导致的慢性胃炎,临床以胃脘部饱胀疼痛或痛连右胁、嗳气、嘈杂、口苦等为主要症状,我...  相似文献   

17.
1 基本概念 胃痛双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以常发生疼痛为主症.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刺激、劳倦内伤等致使胃、脾、肝气机郁滞,升降失常,瘀血阻络,失其濡养致使胃脘部疼痛.现代医学按其病位所在病理变化而定病名,可分为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赵时雨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慢性胃炎口服半夏泻心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88.9%。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有效改善胃脘部痞满疼痛,嗳气或呃逆,食后饱胀等症状,是治疗慢性胃炎的良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医药辨证分型治疗,分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5型.对照组:口服替普瑞酮治疗,对以上腹饱胀、早饱,恶心或呕吐为主要症状者加服多潘立酮.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治疗后单项症状(胃脘疼痛、胃脘痞闷、饮食减少、嗳气呃逆)疗效以及中医证候总体疗效比较.结果:在单项症状疗效上,治疗组能显著改善胃脘痞闷(胃脘或脘腹胀满)、饮食减少症状(P<0.05),而对于胃脘疼痛、嗳气呃逆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医证候临床总体疗效上,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能显著改善胃脘痞闷(胃脘或脘腹胀满)、饮食减少症状,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特别是50岁以上的更为多见,男性高于女性,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它的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而慢性胃炎中以脾虚胃热型居多,且该证型病程较长又易反复发作。主要是由于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