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小柴胡汤治疗不明原因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治少阳病而设。本方临床除治疗伤寒少阳证外 ,还可用于治疗疟疾、感冒、黄疸及妇人产后 ,伤寒热入血室等病见有上述症状者。笔者临床运用本方治疗不明原因发热 ,获效满意 ,现举 3例介绍如下。案 1 :胡某 ,女 ,45岁。 1 986年 1 2月 1 0日始现恶寒发热 ,伴少许咳嗽 ,经西医用 APC、青霉素、链霉素治疗 3天未效 ,后加用激素治疗 ,病情仍不见好转。体温持续在 38.5℃~ 40℃左右。家属请一中医投柴胡桂枝汤 2剂 ,亦不见效。1 2月 1 8日邀余会诊。诊见 :发热已 8天 ,持续不退 ,伴有寒战约 2~3分钟 ,每日发作 5~ 6…  相似文献   

2.
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产后发热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发热主要表现为发热持续不退,或新产后突然高热寒战,恶露不绝或恶露不下,小腹疼痛、乏力、自汗、纳呆等为主症,严重影响了妇女产后康复.笔者自1994~2000年间,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本病,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7例中产后感染7例,产后淤血发热13例,产后气血不足发热27例;年龄21~37岁;体温38.5℃~39.0℃. 2 治疗方法 加味补中益气汤:由红参8g(另 ),黄芪30g,白术、归身、柴胡、青蒿(后下)、白薇、山楂、红枣各10g,陈皮、炙甘草各5g.有淤血加川芎、益母草;外感加桔梗;便溏加茯苓、扁豆花.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一般服2~5剂. 3疗效标准 恶寒、头晕乏力、纳呆等症消失,体温降至37℃为痊愈;发热减轻,体温降至37.5 ℃~37.8℃为有效;发热稍减,其它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相似文献   

3.
1 典型病例 例1:张某,女,25岁,1992年6月3日初诊。诉产后8天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之间。西医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药后热退,但发热如故。刻见:反复发热已6天、体温波动在38℃左右,伴头昏无力,汗出,气短懒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在产后病中的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木 《河北中医》2003,25(2):117-118
补中益气汤乃金元时代李东垣所创 ,主治脾气虚弱、饮食劳倦、内伤寒热等证。笔者据其方效用治疗产后病 ,收效颇佳 ,兹举数例。1 产后高热徐某 ,2 4岁。产后 1周 ,持续发热 ,体温38.5~ 39.1℃ ,经青霉素、中药抗感染治疗 5日 ,发热不退反剧。刻诊 :体温 39.5℃ ,精神不振 ,面色无华 ,头晕乏力 ,气短懒言 ,自汗绵绵 ,微恶寒 ,纳呆便溏 ,渴不思饮 ,舌质淡 ,苔薄微黄 ,脉来软数。证属气血虚弱 ,内伤发热。治宜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 :黄芪 2 0g ,党参1 5g ,白术 1 0g,当归 1 0g ,柴胡 1 0g ,升麻 6g,陈皮 6g ,生姜 3片 ,…  相似文献   

5.
少腹逐瘀汤原于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方由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十味药物组成 ,功能活血祛瘀 ,温经止痛。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 ,疗效满意 ,兹举验案如下。1 术后发热王某某 ,女 ,45岁 ,工人 ,2 0 0 0年 3月 1 5日初诊。因患子宫肌瘤于 1月前行子宫切除术 ,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但持续发热 ,午后为甚 ,体温波动在3 7.2~ 3 8.3℃之间 ,曾服抗生素和退热药无效。症见 :发热 ,口渴而不欲饮 ,肌肤甲错 ,有皮屑脱落 ,胸闷腹胀 ,小腹疼痛拒按 ,大便 3日未行 ,食纳尚可 ,舌质紫暗有瘀斑 ,…  相似文献   

6.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10月 ,笔者采用清开灵注射液保留灌肠 ,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发热 16 3例 ,取得较好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6 3例中 ,男 91例 ,女 72例 ;发病年龄 :6~ 12个月 31例 ,1~ 2岁 87例 ,3~ 6岁 2 9例 ,7~ 12岁 16例 ;病种 :流感10 5例 ,急性扁桃体炎 32例 ,急性咽峡炎 19例 ,腮腺炎 5例 ,麻疹 2例 ;体温 :38.5~ 39.0℃ 2 8例 ,39.1~ 39.5℃ 89例 ,39.6~ 4 0 .5℃ 4 6例 ;热型 :稽留热 92例 ,不规则热 71例 ;持续发热时间 :2~ 5天 114例 ,6~ 10天 4 9例。2 治疗方法根据患儿年龄大小 ,取清开灵注射液 [山西太…  相似文献   

7.
1 产后发热李某 ,女 ,2 6岁 ,1995年 8月 2日初诊。该患 10d前顺产一女婴 ,产后 4d开始发热 ,恶露腥臭 ,诊断为产后感染 ,经青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疗 5d ,仍发热 ,体温在 38℃~ 39 3℃之间。证见 :面色萎黄 ,少气懒言 ,倦怠乏力 ,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 ,脉细无力。证属中气下陷 ,气虚发热 ,治宜升举中气 ,甘温除热。处方 :黄芪 2 4g ,党参 15g ,白术 12g ,陈皮 8g ,升麻 6g ,柴胡 12g ,当归 10g ,金银花 15g ,连翘 6g ,甘草 6g。每日1剂 ,水煎服。服 3剂 ,体温降至 37 4℃。再进 3剂 ,体温恢复正常 ,饮食增加 ,余症均除病愈。2 崩漏王某 ,…  相似文献   

8.
陈子茂 《新中医》2005,37(1):81-81
覃某,女,30岁,产后高热不退4天。患者身体素健,2000年1月1日第2孕第2胎足月顺产。1月9日早餐后自感身体发热,服薄荷葱白生姜汤1碗,全身出汗、热退。旋即热起,T38.5℃,遂就诊于某农场医院,诊断及用药不详,住院治疗4天,发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8.9℃。39.2℃之间。于1月13日上午转我院治疗。血常规、大小便常规、X线胸部摄片、腹部B超等检查未见异常,恶露亦未闻臭味,  相似文献   

9.
黄连阿胶汤具有交通心肾、滋阴降火之功 ,笔者用其治疗产后发热、失眠、怔忡等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产后发热 薛立斋曰 :“新产妇人 ,阴血暴亡 ,阳无所附而外热。”此热非有余之邪热 ,乃阴虚生内热。故以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 ,反佐肉桂之温以入心肾 ,引火归源。应某 ,女 ,30岁 ,2 0 0 2年 5月 1 0日诊。素有贫血史 ,半个月前分娩时大量流血 ,产后发热不退( 37.9℃~ 38.8℃ ) ,曾用西药治疗 ,热仍不退。现体温 38.5℃ ,头晕目眩 ,面白少华 ,心悸自汗 ,耳鸣腰酸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红绛 ,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 ,治宜滋阴降火。予黄连…  相似文献   

10.
陈子茂 《新中医》2005,37(1):81-81
覃某,女,30岁,产后高热不退4天。患者身体素健,2000年1月1日第2孕第2胎足月顺产。1月9日早餐后自感身体发热,服薄荷葱白生姜汤1碗,全身出汗、热退。旋即热起,T38.5℃,遂就诊于某农场医院,诊断及用药不详,住院治疗4天,发热不退,体温波动在38.9℃。39.2℃之间。于1月13日上午转我院治疗。血常规、大小便常规、X线胸部摄片、腹部B超等检查未见异常,恶露亦未闻臭味,  相似文献   

11.
由于分娩所造成的疲劳及创伤出血等,致使产后气血亏损,正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稍有不慎,即易引起各种疾病。 常见的产后疾病可有产后发热、恶露不下、癃闭、尿失禁及大便难等。兹将验案数则整理于次,以供同道参考。 1.产后发热 沈某,28岁,工人。1982年2月1日初诊。 患者系第2胎第2产,产后已7天。于产后第2天开始低热,以后体温逐渐上升,高达39.7℃,伴恶寒及寒战,初拟为“上感”,予对症治疗,未见显效。于产后第7天凌晨体温高达41.3℃,并伴有昏迷、抽搐、喷射性呕吐。体检:颈部有抵抗,眼球向一侧凝视。血常规检查:WBC12×10~9/L,NO.9O,L0.10,Hb7.5g/L;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  相似文献   

12.
殷某,男,23岁,因慢性肾炎、尿毒症作肾移植术后5月,发热2月,胸闷、气急1月于1995年3月27日入院.予移植后常规抗排异治疗,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正常,巨细胞病毒阳性,胸片示肺实质与间质弥漫性病变,诊断为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经用先锋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大蒜素、阿苷洛韦等抗感染治疗,发热一直不退,4月7日起,停用上述抗感染治疗,改服中药治疗.诊见:持续发热(T36.8~38℃,有时高达39~40℃),伴恶寒,其程度与体温高低成正比,无寒战,午后则汗出身热自退,口渴不欲多饮,胃纳、二便基本正常,舌偏红苔白腻,脉沉细.证属气虚发热挟瘀,先予升阳益胃法甘温除热,佐以清热祛瘀,药用党参12g,白术12g,生黄芪15g,川连3g,姜半夏10g,生甘草5g,陈皮5g,泽泻12g,防风5g,柴胡5g,赤芍20g,红花10g.上药毕3剂,热日增,T39.4℃,轻微恶寒,无寒战,脉沉细,苔白腻不燥,考虑为经服甘温益气剂后,正气得助,正邪相争,以致热炽,但外邪未去,非单用甘温之法能除,改以祛邪为先.按伤寒论治,宗《内经》“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训,且患者无明显伤津耗液之象,无辛温发汗之忌,予大青龙汤发之,拟方:炙麻黄10g,炙桂枝6g,杏仁10g,生甘草5g,红枣15g,生姜2片,生石膏(先煎)50g.2剂后,仍发热不退,体温40℃,寒战,舌红苔黄燥而干,再次改方:连翘15g,炒黄芩2  相似文献   

13.
自 1994年以来 ,笔者应用中药自拟方治疗小儿感冒发热 5 6例 ,效果显著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5 6例中 ,住院患儿 32例 ,门诊患儿 2 4例 ,男2 9例 ,女 2 7例 ,年龄 3~ 7岁 ,病程 1~ 6d。均有发热 ,咳嗽 ,烦渴 ,脉数等主要症状。2 治疗方法自拟方 :人参 10g ,柴胡 6g ,黄芩 6g ,生石膏 15g ,白芷 3g ,陈皮 5g ,白芍 6g ,桔梗 5g ,甘草 6g。水煎取汁15 0ml,分 2次口服 ,每日 1剂。3 治疗结果本组 5 6例中 ,4 9例服药 1剂体温见降 ,2剂热势大减 ,3剂后体温恢复正常 ;7例服药 5剂热清病愈。4 体会小儿感冒极易高热 ,且往往持续高热…  相似文献   

14.
笔者于2006年3月~2007年2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6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8例患儿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6~12个月11例,1~2岁38例,3~6岁19例;急性咽峡炎31例.急性扁桃体炎29例,咽结合膜热8例;体温38.5~39.0℃26例,39.1~39.5℃33例,39.6~40.5℃9例;稽留热37例,不规则热31例;持续发热2~5d42例,6~9d26例。  相似文献   

15.
赵运华 《光明中医》2003,18(5):32-32
剖腹手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坏死 ,组织蛋白分解及坏死产物的吸收 ,术后 3日内病人发热、体温上升0 5~ 1℃属正常现象 ,但 3天后仍发热或体温上升超过 1℃则属异常。我们自 1 999年元月至 2 0 0 1年月 1 2月拟清热祛湿法治疗手术后发热 3 2例 ,获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   3 2例患者均为我院妇产科住院病人 ,其中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后 1 6例 ,6例伴有术中大出血 (出血量≥5 0 0ml) ;异位妊娠术后 8例 ,5例伴术前腹腔内出血及失血性休克 ;子宫肌瘤全切术后 5例 ,2便并术中大出血 ;卵巢肿瘤摘除术后 3例。年龄 2 1~ 5 0岁 ,平均 2 9岁 ;术…  相似文献   

16.
高热治验3则     
马恩雨  武家财 《新中医》2000,32(2):52-52
1 和解少阳治高热徐某 ,男 ,36岁 ,1 992年 2月 2 0日入院。缘患者剑突下及上腹剧痛 6小时急诊入院 ,即行胆囊摘除术。术后发热 ,T 39 1℃~ 39 5℃。血常规 :WBC 1 8× 1 0 9/L~ 30× 1 0 9/L ,N 0 79~ 0 90 ,治疗 5天 ,高热持续不退 ,故请中医会诊。2月 2 6日初诊 :持续高热伴畏寒 ,朝轻暮重 ,口苦呕恶 ,头晕乏力 ,小便微黄 ,大便通畅 ,舌红 ,脉细弦而数。证属少阳郁热 ,戕伤气阴。治以和解少阳。方用小柴胡汤加减。处方 :太子参、赤芍、白芍、柴胡、黄芩、知母、地骨皮、沙参各 1 0g ,茯苓、白花蛇舌草各 1 5g ,生姜 3片 ,…  相似文献   

17.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不同原因急性高热2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 3月~ 1999年 10月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高热 2 0 0例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  ( 1)临床特征为急性发热 ,腋下体温在 37.5℃以上 ;( 2 )发热时间≤ 3天 ;( 3)中医辨证含外感发热、肺胃热盛或心肺热盛 ,部分为内伤发热的气虚气郁发热及湿郁发热。1.2 一般资料 符合上述标准的急性高热患者2 0 0例。 2 0 0例患者中 ,男性 76例 ,女性 12 4例 ;年龄 15~ 60岁 ;轻度 (病情程度分级 ,以体温高低为分级标准 :属轻度≤ 38.5℃ )、中度 ( 38.6~39.5℃ )、重度 ( >39.5℃ )发热者分别为 32、68、10…  相似文献   

18.
王某 ,女 ,30岁 ,2 0 0 1年 9月 8日初诊。 2 0 0 0年6月出现发热恶寒 ,肢节酸痛 ,在当地按感冒治疗 ,体温时升时退缠绵不愈。 2 0 0 1年 2月病情加重 ,发热持续不退 ,并伴有心慌气短 ,心前区闷痛 ,食欲明显减退。病重后 ,曾先后到多家医院诊治 ,体温始终为 38℃~ 39℃。心电图示 V2 V3 T波较低平 ,V4V5倒置 ,诊为心肌炎。刻诊 :体温 39.5℃ ,汗出津津 ,面色苍白而暗滞 ,呼吸急促 ,心悸 ,气短 ,心前区时时作痛 ,两目呆滞 ,精神萎靡不振 ,大便稀溏 ,渴喜热饮 ,舌边尖有淤斑 ,舌质淡 ,脉细数无力。此为病久伤及脾胃 ,以致脾胃气虚 ,清阳下…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笔者运用甘温除热法在临床上治疗各种发热疾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例举如下:例1.胡某,女,20岁,农民。住院日期:1983年7月1日(住院号:833139)。患者20天前因故下井,双足沾井水,第2天即感全身恶寒发热,体温高达40℃以上,在村医疗站及乡医院多次诊治,予氯霉素、氢化可的松等治疗,每次都以大汗淋漓而热退,体温一度退至35.5℃,不久热势更为鸱张,均在40℃以上。如此多日不愈,日见病重。10天前来我院西医门诊求治,留观7天,热势未退,遂以“高热待查”、“结缔组织疾病?”收入院。入院后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3天,体温仍在40.4℃。查…  相似文献   

20.
产后外感发热段某 ,女性 ,2 5岁 ,2 0 0 0年 2月 1日初诊。患者产后 1 1日 ,因起居不慎感冒风寒发热 ,体温 38℃ ,经青霉素、病毒唑及氟美松治疗 2日无效 ,并有阴道出血约 1 0 0 ml,体温升至 4 0℃而来诊。诊见患者无畏寒 ,略汗出 ,阴道出血色鲜红。此为气分热盛 ,迫血妄行 ,遂仿白虎汤意 ,药用生石膏30 g、山药 30 g、玄参 1 2 g、甘草 6g,煎汤趁热频服 ,并嘱避风寒。 1剂后热退汗出身凉而愈。血瘀发热姜某 ,女性 ,54岁 ,2 0 0 0年 3月 1 4日初诊。患者腰痛 2年 ,曾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行牵引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近来疼痛加重 ,沿两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