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骨折的损伤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05—2014-05收治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下胫腓联合用1或2枚直径3.5~4.5 mm的皮质骨螺钉固定,术后10~12周取出下胫腓螺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2~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无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疗效根据AOFAS评分:优17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结论恢复下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有效固定下胫腓联合处韧带损伤,积极的术后康复是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韧带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对20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采用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修复下胫腓联合前后韧带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断钉、胫腓联合再分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均愈合,时间为6~8周。末次随访按AOFAS踝-后足评分评定疗效:优13例,良4例,可3例。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的同时修补下胫腓联合韧带,可最大程度恢复踝关节稳定结构且不失微动,又减少了下胫腓螺钉的应用,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3.
胫腓下联合分离伴踝部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关节损伤共31 例,其中19 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 例用螺针固定胫腓下联合,2 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 例松动,2 例术后1~2 a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 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关节损伤时胫腓下联合分离的机制及胫腓下联合固定的利弊。方法:伴胫腓下联合分离的踝天节损伤共31例,其中19例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10例用螺钉困定胫腓下联合,2例用下胫腓钩固定。内踝骨折以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以螺钉或钢板固定,后踝用松质骨螺钉加压固定。结果:胫腓下联合固定患者中2例松动,2例术后1~2年取出固定螺钉,其余10例均6~12周取出胫腓下联合固定螺钉。未发生胫腓下联合螺钉断裂。内外踝及后踝骨折内固定于6~29个月取出。未行胫腓下联合分离固定的病例均未出现胫腓下联合分离。结论:胫腓下联合的稳定性不仅仅取决于胫腓下联合本身,胫腓下联合韧带损伤时,只有同时伴有踝关节内侧骨韧带复合体损伤,才会出现临床上的胫腓下联合分离,因此踝关节骨折脱位时,只要内外踝或后踝解剖复位,固定,牢固,胫腓下联合分离即可自动复位,一般不必做胫腓下联合的固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拉力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1例踝关节旋前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所致下胫腓联合分离,经拉力螺钉固定治疗的效果。在踝关节水平以上2.0~4.0cm处,以后外向前内25°~30°用1枚3.5 mm或4.5 mm拉力螺钉经3层皮质固定下胫腓联合;若腓骨骨折位置较高,可选择2枚拉力螺钉固定。术后8周左右局麻透视下取出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术后每6~8周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且术后12个月以上时取出其余固定物。结果所有患者均获12~24个月(平均18.6个月)随访,骨折X线愈合平均时间为16.5周(12~20周),未出现螺钉切出、断裂、下胫腓联合取钉后再分离。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结果优15例,良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拉力螺钉是治疗踝关节旋前外旋型Ⅲ、Ⅳ度骨折所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较好内固定物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下胫腓螺钉固定或不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的下胫腓联合分离疗效差异。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4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其中24例行下胫腓螺钉固定(固定组),22例未予下胫腓螺钉固定(未固定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侧别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测量下胫腓重叠距离(tibiofibular overlap,TBOL)、下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BCS);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2个月。固定组完全负重时间为8~12周,中位时间11周;较未固定组的6~10周(中位时间8周)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49,P=0.000)。X线片复查示两组患者下胫腓联合均获复位,骨折均愈合,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83±1.37)周、未固定组为(13.91±1.31)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945);无下胫腓联合分离复发、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TBOL、TBCS比较,以及术后1年时两组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分离时(除Maisonneuve骨折),如能按损伤情况修复内、外及后踝结构,下胫腓螺钉固定与否对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2):2103-2105
[目的]探讨纽扣钢板线缆系统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共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2~58岁,平均40.6岁。依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Ⅱ度1例,Ⅲ度2例;旋前-外旋型Ⅳ度6例;旋后-外旋型Ⅳ度3例。按照常规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法进行切口选择和内固定。12例均行Hook试验、外旋应力试验证实下胫腓联合有分离,采用纽扣钢板线缆系统行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经钢板孔固定6例,单独固定6例,均未加用下胫腓螺钉。[结果]术后8周扶拐部分负重,12周完全负重。随访3~24个月,平均12.7个月。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优6例,良5例,可1例。除1例局部感染外,均未出现断线、断板、应力性骨折、骨不连及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1年后行内固定拆除,5例单独固定者未拆除。[结论]纽扣钢板线缆系统具有固定牢靠、创伤小、操作简单、免除二期取出内置物、半刚性生物力学特性、容许关节微动、无断钉风险及提早负重等优点,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4月至2014年3月期间38例获得10个月以上时间随访的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对踝关节骨折进行钢板或螺钉内固定,并采用下胫腓螺钉对下胫腓联合进行规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术后4周去除石膏托循序功能锻练,术后10~12周取出下胫腓螺钉。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至末次随访时,骨折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5周,平均(12.8±1.4)周;术后3例患者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例患侧出现切口处浅表的皮缘坏死,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0.5%;无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治疗优良率为86.8%。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损伤能够有效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提高踝关节功能,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5年3月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37例,根据AO-Weber分型:B型11例,C型26例。通过关节镜修整软骨缺损的关节面,取出游离体,1/3管型钢板固定外踝,螺钉固定骨折的内踝和后踝。在关节镜监视下准确复位仍有残存不稳的下胫腓联合,并用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4~36个月(平均21.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1~15周,平均13周。无感染、断钉及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等并发症,根据AOFAS评分:优23例,良10例,可或差4例,优良率为89.1%。结论通过踝关节镜可更准确判断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并更精确地将其复位、固定,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34岁。右踝扭伤 3d ,踝部明显肿胀 ,活动受限 ,内侧及前侧局限性压痛 ,踝关节弹性固定。拍片为右踝外脱位 ,距骨与内踝间隙 1 5cm ,未见骨折。诊断为右踝外脱位并下胫腓分离。腰麻下试行手法复位失败 ,即给手术治疗。术中见内踝三角韧带浅深两层完全断裂 ,胫后肌腱嵌入 ,胫腓下前后韧带断裂 ,骨间韧带断裂 ,下胫腓完全分离 ,三踝未见骨折。修补韧带 ,2枚加压螺丝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术后石膏外固定 ,8周后开始主动功能锻炼 ,10周后取出内固定螺丝钉 ,随访 1年 ,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踝关节脱位多合并内、外踝或后踝骨折 ,创伤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优点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3—2019-03采用手术治疗36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取健侧卧位作腓骨后外侧切口行外踝和后踝骨折复位固定,取仰卧位作内踝弧形切口行内踝骨折复位固定,然后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固定损伤的下胫腓联合。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6(12~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神经及血管损伤、切口感染或皮肤坏死,随访期间未出现复位丢失、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10.3~15.7周,平均12.6周。末次随访时踝与后足AOFAS评分:优8例,良23例,可5例,优良率86.1%。结论踝关节骨折术中采用TightRope带袢钢板内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能够在获得可靠固定的同时维持下胫腓联合微动关节的特性,避免术后早期取出下胫腓螺钉,使患者能够早期康复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固定后踝骨折后对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2009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对28例后踝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术中透视下作拉钩试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以决定是否需要应用下胫腓螺钉。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5~64岁,平均44.1岁;左侧骨折12例,右侧骨折16例。交通伤9例,跌倒扭伤19例。28例患者全部为新鲜闭合骨折。按照Lauge-Hasen分型,旋后外旋型Ⅲ度3例,旋后外旋型Ⅳ度20例,旋前外旋型Ⅳ度5例。所有患者均同时有腓骨远段和后踝的骨折,其中25例存在内踝骨折,5例为踝关节骨折脱位。结果 27例患者因后踝骨折得到稳定固定后不需要再应用下胫腓螺钉,1例即使固定后踝骨折下胫腓仍不稳定,需加用下胫腓螺钉。术后随防7~26个月,平均16.3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平均6.5个月。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其中优(90~100分)23例,良(80~89分)3例,可(80分)2例,平均93分,优良率为92.9%。结论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时固定后踝骨折能增强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及减少应用下胫腓螺钉的概率,临床中应重视后踝骨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复杂踝关节骨折中后踝骨折及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3—2013-03共手术治疗三踝骨折38例,其中合并胫腓下联合分离32例,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外踝、内踝、后踝和下胫腓联合。结果 38例均获得平均15(6~36)个月随访。1例下胫腓联合固定后轻度背伸受限,6周取出螺钉后经过康复锻炼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定:优30例,良5例,可2,差1例,优良率达92.1%。疗效差的1例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结论固定后踝对于稳定踝关节有重要意义,固定后踝后可正确评估下胫腓联合分离情况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固定,可以恢复踝关节的稳定性,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联合下胫腓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踝关节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6—2015-10采用弹性髓内钉联合下胫腓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18例(18踝)踝关节C型骨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3~19个月,平均15.8个月。术后腓骨无短缩,下胫腓联合解剖关系恢复良好。所有骨折均愈合,下胫腓螺钉无断钉,下胫腓联合无再分离现象。末次随访疗效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术后疗效:优14例,良3例,可1例。结论弹性髓内钉联合下胫腓螺钉可以应用于踝关节C型骨折的微创治疗,在腓骨置入弹性髓内钉后不影响下胫腓螺钉的置入,而且能有效恢复腓骨及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固定可靠,创伤小,可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求,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创伤病理特点和下胫腓韧带损伤的处理方法 .方法 1998~2008年,笔者对24例合并下胫腓韧带损伤特殊类型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Maisonnuve骨折4例,Dupuytren骨折18例,Bosworth骨折2例)作了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47.3岁(21~ 69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腓骨骨折22例,内踝21例,后踝5例),下胫腓联合采用单个或双螺钉固定 24 例,手术后用石膏外固定6周.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4.5年(6个月~8年),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按Baird和Jack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91~100分)19例,可(81~90分)3例,差(0~80分)2例;平均84.5分(20~100分).结论 骨折的解剖复位,胫距之间正常的对合关系,应依据不同骨折类型处理下胫腓韧带损伤,是取得优良结果 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术中复位困难的原因,寻找下胫腓关节分离复位的方法。方法笔者自2011-10—2016-03诊治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切开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和对照组(闭合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结果观察组31例中,30例完全复位,1例未完全复位,复位成功率96.77%。对照组31例中,25例完全复位,6例未完全复位,复位成功率80.65%。观察组复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45)。结论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关节分离开放复位下胫腓关节螺钉内固定疗效满意,翻修率低。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65例踝关节骨折脱位与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对外踝骨折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者至少行4孔或6孔普通钢板固定,下胫腓联合行长螺钉固定.随访60例,随访时间4个月~4年8个月,优47例,良9例,可4例.认为按照Lauge-Hansen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阐明受伤机制,指导临床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恢复外踝长度和稳定下胫腓关节,对踝关节的稳定和防止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意义.术中应注意固定下胫腓关节的松紧度,以防止踝关节背伸受限.  相似文献   

18.
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的治疗方法和体会.[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9年7月配合治疗、资料完整的10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损伤,其中,单纯损伤23例,合并踝部骨折和距骨骨折77例.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86例.手术采用螺钉固定79例,保守和手术治疗复位后稳定者未用螺钉固定共21例.6~8周改支具或行走石膏逐渐功能锻炼和负重,8~12周去除外固定.[结果]随访10~23个月,平均14个月,优46例,良38例,可11例,差5例(优良率84%),金属螺钉断裂5例.5例差者为合并严重踝关节骨折和距骨骨折发生创伤性踝关节炎.螺钉断裂均为螺钉贯穿四层皮质固定者,均为优良患者.21例未用螺钉固定者中,6例有轻微下胫腓联合分离,但功能仍然为优良.[结论]根据损伤和稳定情况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复位后稳定者可以不用螺钉固定,即使患者有轻微下胫腓联合分离,总体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ndobutton纽扣钢板弹性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Endobutton钢板弹性内固定治疗的5例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术中对内踝和下胫腓联合间隙清理后,采用2枚Endobunon钢板实施下胫腓联合弹性固定。结果 5例术后获平均10(6~15)个月随访。踝关节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1周。无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评估为:术前平均46(35~56)分上升至75(69~81)分;优4例,良1例。结论 Endobutton纽扣钢板弹性内固定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分离可以保留下胫腓联合关节生理微动、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及避免下胫腓联合关节再分离等优点,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骨折脱位中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6月手术治疗的伴有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18例。患者外踝均采用钢板固定;内踝:11例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6例采用三叶草钢板固定,1例采用克氏针固定;下胫腓联合均采用单枚螺钉经或不经钢板孔固定。结果18例患者获8~2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深部感染、断钉等情况,3例患者在拔钉后下胫腓联合再次出现分离,1例Pilon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即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功能检查和X线检查评定疗效:本组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术前全面评估、正确的手术方法及技术、精确的解剖复位固定是提高踝关节骨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