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王勇  李刚 《山东冶金》2000,21(4):44-45
采用变色酸光度法对生铁中钛元素进行分析,改进原繁琐操作。试验证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符合国标允许差要求,且缩短了钛元素的分析时间,适用于炉前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2.
田芳  周景涛 《包钢科技》2021,47(1):88-90
文章论述了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生铁中钛、砷、锡元素含量的方法。通过样品的制备、磨料粒度的选择、工作曲线的绘制等条件试验确定的检测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满足现场快速分析生铁中钛、砷、锡元素含量的要求,为生产试验钢提供高质量铁水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雷圣辉  雷霆 《云南冶金》2007,36(4):42-45
介绍了电炉冶炼钛渣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直流电炉冶炼钛渣时,钛元素的行为。将分析结果与采用30MW密闭电炉冶炼云南钛铁矿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比较得出钛渣中钛存在的主要形式为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钛,这两种氧化物分别占钛渣成分的50%和35%;钛渣中没有碳化钛存在;有微量的钛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钛进入铁相中。  相似文献   

4.
含钛铝硅合金中硅、铁、钛、铜、锆、锰、镁一般采用各自单独称样熔样分别测定, 操作繁琐。郑州轻金属研究所研究制定了一次称样制备成试液后可供多元素分析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5.
钽铌矿石样品加入氢氟酸、硝酸、盐酸,通过高压密闭装置消解样品,采用ICP-OES同时测定钽铌矿石中钨铜钛元素。探讨了基体对被测元素的影响,选择了合适的溶样时间和分析谱线。结果表明:此方法同时测定钽铌矿石中的铜钨钛元素,在0.050%~1.0%范围内,各元素测定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 7;元素检出限分别为:钨0.013%、铜0.002 0%、钛0.002 1%;加标回收率在96.0%~107.5%之间,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不大于1.93%。该方法适用于钽铌矿石中钨铜钛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6.
微量钛对低碳钢平面各向异性及织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一定工艺条件下,微合金化元素钛对冷轧退火态钢板平面各向异性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钛含量的ODF(取向密度函数)织构图,并对钛影响平面各向异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钛基钛锰合金阳极抗钝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芬  胡永海 《中国锰业》1996,14(3):46-48,53
从电化学及电极表面结构方面分析了钛基钛锰合金阳极的抗钝化机理,钛基钛锰金阳极抗钝化的主要原因可归因子电极表面锰元素的存在,以及电极的特殊表面形态。  相似文献   

8.
低钛生铁的高炉冶炼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生铁中的钛源,生铁降钛途径及林钢高炉冶炼条件下钛的还原情况,介绍了冶炼低钛生铁([Ti]≤0.03%)采取的精料,低硅操作,高风温,合理造渣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于不锈钢成分的分析,一般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及原子吸收法,虽然化学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比较高,但分析程序长,操作复杂,而用ICP—AES法可同时测定不锈钢中硅、锰、磷、镍、铬、钛等多种元素,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采用基体匹配法,选择了仪器最佳工作参数,测定了不锈钢中硅、锰、磷、镍、铬、钛,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0.
高健 《冶金分析》2021,41(1):55-62
明确物相变化是剖析钛渣酸解机理和改进酸解工艺的关键点之一。综合应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分析、矿物解离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形貌分析对某74钛渣酸解过程中主要物相的含量、形貌变化以及Ti、Si两种元素的含量及赋存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渣主要由黑钛石和辉石组成,酸解过程中黑钛石含量逐渐减小,辉石含量逐渐增加;反应过程中,酸主要以扩散的形式渗透到黑钛石颗粒表面及内部孔缝,从而分解黑钛石;酸解前后,辉石形貌无明显变化,但随反应深入,其解离度逐步提高;钛渣中Ti元素主要赋存于黑钛石中,Si元素主要赋存于辉石中,部分赋存于黑钛石和黑钛石-辉石混合物中,反应过程中Ti元素主要由黑钛石向TiOSO4迁移,部分迁移至黑钛石-辉石混合物中;Si元素迁移并主要富集于辉石以及黑钛石-辉石混合物中。  相似文献   

11.
张健  周砚池 《四川冶金》1996,18(4):69-70,82
本文以大量测试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分析了碳,铬,锰,钛等四种主要化学成份对20CrMnTi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锰元素显著增强淬透性,铬元素则影响不大,钛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当Ti〈0.07%提高淬透性;Ti〉0.07时,则降低流淬透性。最后提出了四种化学成份的最佳控制范围,供炼钢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钛微合金化生产的热轧盘圆抗拉强度远低于目标值的原因,并提出了优化措施。认为当冶炼过程中氮元素过高并且工艺控制不当时,氮元素与钛元素形成氮化钛夹杂物,使得轧制过程中起强化作用的钛元素数量变少,从而影响到产品力学性能。通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手段,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3.
陶俊 《冶金分析》2005,25(4):64-67
提出了用ICP-AES法同时测定铁矿石中钒,钛,铝,铜,锰,砷元素的分析方法。选用元素最佳分析谱线和仪器合适的工作条件测定,RSD〈3%,回收率在95%~105%之间。本法测定铁矿石中钒,钛,铝,铜,锰,砷含量的分析误差和精密度符合GB/T6730的技术要求,结果令人满意,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XPS研究了1J79光亮热处理后表面发灰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氧在高温下和材料中的钛发生作用,引起杂质元素钛在表面的偏析,是造成材料表面光亮处理后发灰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八钢A高炉受原燃料的影响,导致炉况顺行变差。通过对A高炉参数的监控和分析,在操作上抑制钛的析出,及时排出有害元素,活跃炉缸,优化炉前作业的参数,及时更换变形的风口中套来恢复送风参数,对侧壁热耦测量的高温区域采取压浆和冷却参数调整等相应的措施,实现了高炉顺行。  相似文献   

16.
张健 《特钢技术》1998,(1):36-37
本文以大量测试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了碳、铬、凶、钛等四种主要化学成分对20CrMnTi钢淬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锰元素显著增强淬透性,铬元素则影响不大,钛元素对淬透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当Ti〈0.07%时,提高淬透性,Ti〉0.07%时,则降低淬透性。最后提出四种化学成份的最佳控制范围,供炼钢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朝  胡金兰 《宝钢技术》1995,(1):51-54,15
利用高压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对高强度热镀锌钢板中硫化钛夹杂进行观察和分析,以此说明微合金元素钛对硫化锰夹杂的变性行为。  相似文献   

18.
裴家炜 《炼铁》2000,19(B07):72-75
通过分析富矿粉、返矿和生石灰对钡钛磁铁精矿烧结过程的影响,阐明了不同物料对钡钛磁铁精矿烧结的产、质量指标及烧结中间操作参数的量化关系,并提出了不同物料配比下的合理烧结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20CrMnTiH齿轮钢冶炼过程中钛的吸收率与目标偏差较大的问题,对影响钛元素吸收的工艺环节进行了分析和优化。通过提高转炉终点的碳含量至0.08%~0.10%,控制出钢温度在1 650℃左右,使用周转红包冶炼,稳定VD炉温度基础上保真空时间控制在11~12 min等措施,实现了对钛元素的稳定控制,成品钢中钛元素吸收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Inconel718高温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渣系各组元对合金中易氧化元素铝、钛的影响,以五元渣系CaF2-CaO-Al2O3-MgO-TiO2为基,通过分子与离子共存理论,根据渣金界面中各组元的平衡反应和物质守恒,建立了Inconel718高温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渣金界面铝、钛元素氧化反应的热力学模型。通过分析该模型并对模型结果进行渣金平衡验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渣中CaF2、MgO质量分数的变化对合金中铝、钛元素的影响很小;渣中Al2O3有烧钛增铝的作用,TiO2有烧铝增钛的作用,CaO能够抑制铝元素的烧损;能够有效减少Inconel718高温合金电渣重熔过程中铝、钛元素烧损的渣系配比为CaO质量分数为20%~25%、TiO2质量分数为4%~6%、MgO质量分数为1%~4%、CaF2质量分数为50%~60%、Al2O3质量分数为1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