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对醋酸纤维素超滤膜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纳米二氧化硅(SiO2)为添加剂,丙酮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共溶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醋酸纤维素(CA)/纳米SiO2复合超滤膜。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制备的CA及CA/SiO2复合超滤膜的表面结构,讨论了纳米SiO2的加入对制膜液黏度及膜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可以使制膜液的黏度增大,膜孔隙率增加,同时使膜表面的微孔数增多,膜结构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油气田生产液中典型离子对CO_2环境下管道腐蚀行为的影响,采用腐蚀模拟实验,结合极化测试、交流阻抗谱测试等电化学方法及p H值分析方法,研究了Cl~-、SO_4~(2-)、Ca~(2+)、HCO_3~-和CO_2共存环境下碳钢(N80钢)的腐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 Cl~-、SO_4~(2-)对N80钢的腐蚀作用基本相同,Ca~(2+)、HCO_3~-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N80钢的腐蚀,HCO_3~-对腐蚀的抑制作 用明显优于Ca~(2+);(2)加入Cl~-和Ca~(2+)后溶液p H值的变化可以忽略,加入SO_4~(2-)和HCO_3~-后溶液p H值升高;(3) Ca~(2+)参与到腐蚀产物膜的生成,导致腐蚀产物膜孔隙率降低,因而在该介质环境下材料腐蚀速率低,感抗弧缩小;(4) HCO_3~-的存在升高了溶液p H值,降低了溶液的腐蚀性,同时也增大了CO_3~(2-)的离子浓度,促进了Fe CO_3的沉积,使腐蚀产物膜更加致密和完整,导致HCO_3~-溶液中测得的感抗弧消失,材料的腐蚀速率显著降低。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防腐工作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用二氧化碳(CO_2)作超临界流体,对单家寺90号道路沥青中多环芳烃进行了提取,提取物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了测定。结果表明。当提取压力为35MPa,温度为40℃条件下,先后用超临界CO_2和添加有6%(V/V)甲醇的超临界CO_2各8mL提取40min。则各种PAH的提取率分别达到了3.9%~48.7%,在同样提取条件下,添加有极性剂的超临界CO_2比纯超临界CO_2的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4.
电渗析法连续脱除醇胺溶液中的热稳态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  张运  陆克平 《石油化工》2009,38(10):1076
在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构成三室结构的电渗析装置中,对N-甲基二乙醇胺为主要组分的醇胺溶液中热稳态盐(HSS)的脱除进行了实验;采用厚1.2 mm的单层聚丙烯隔板和一级一段模式,自组装10组100 mm×300 mm的膜堆;考察了阴、阳离子交换膜的性能,膜电压和脱HSS室内醇胺溶液流速对脱除HSS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条件为:膜电压0.53 V、醇胺溶液流速1.32 cm/s,在此条件下,可使醇胺溶液中HSS的质量分数降至0.87%,N-甲基二乙醇胺的损耗率为0.62%;当脱除的HSS量累积达6.60 kg/m~2时,需用盐酸和Na_2CO_3溶液对膜进行再生,再生对脱除HSS基本无影响。电渗析装置脱除醇胺溶液中的HSS具有连续、清洁及经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Na_2CO_3对聚合物溶液性质的影响,对含Na_2CO_3的聚合物溶液进行黏度、剪切流变测试、水动力学尺寸测量以及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Na_2CO_3浓度的增加,KYPAM溶液黏度减小,AP-P4溶液黏度先降后增。将Na_2CO_3加入到含Ca~(2+)(质量浓度500mg/L)的聚合物溶液中,KYPAM和AP-P4溶液黏度随着Na_2CO_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AP-P4的黏度增加较大,Na_2CO_3浓度为55mg/L时,AP-P4黏度增加67%。聚合物流变测试表明,含Na_2CO_3的KYPAM溶液的稠度系数K均大于不含Na_2CO_3的体系,其流变指数n均小于不含Na_2CO_3的体系。注入水配制相同浓度的KYPAM溶液,加Na_2CO_3的聚合物水动力学尺寸平均粒径比不含Na_2CO_3聚合物增加78%;加Na_2CO_3的聚合物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比不含Na_2CO_3的体系更高,其分别为55.00、5.5和34.13、3.38。因此Na_2CO_3可以作为一种提高含Ca~(2+)聚合物黏度的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6.
CO_2干法压裂液工作效率是改善CO_2压裂流体的携砂性和造缝性的关键,本文以提高纯CO_2流体黏度和降低纯CO_2流体储层滤失系数为目标,采用乳化增黏降滤的技术路线,自主开发出了一种有机硅型CO_2压裂增稠剂(15%表面活性剂SFA+85%氯代环烷烃与正辛醇的混合溶剂(体积比1∶1)),建立了CO_2干法压裂液体系(2%数3%增稠剂+97%数98%液态CO_2),并研究了该体系的溶解分散性、黏度、滤失量及对岩心的伤害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黏度比纯CO_2的提高500数1000倍,储层条件下对岩心综合滤失系数比纯CO_2的降低了87.8%,对储层岩心无伤害。新型CO_2干法压裂液体系在鄂尔多斯盆地成功开展5口井的现场试验,施工参数和液体效率明显提升,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最高砂比25%,最大单层加砂量30 m3的施工规模。图4表5参12  相似文献   

7.
《炼油与化工》2004,15(4):48-48
专题论述1-1用大庆混合蜡膏开发生产高熔点石蜡1-3T1502抗静电添加剂在大庆3号喷气燃料中的应用1-5国内外木塑制品的生产及发展1-8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成型工艺及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1-10高密度聚乙烯2600J的性能分析及应用1-13溶聚丁苯橡胶的生产技术发展简介2-1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与溶剂精制基础油性能对比考察2-4国内外双酚A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应用3-1GOR—Ⅱ降烯烃催化剂在大庆RFCCUⅠ的工业应用3-4提高催化裂化装置柴汽比措施的应用3-7YF-97防腐剂在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4-1降低催化装置结焦实现长周期运行4-4LLDPE装置粉料输送系统…  相似文献   

8.
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考虑原油黏度、油相及CO_2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建立了CO_2混相与非混相共同驱渗流数学模型,用传质-扩散-吸附方程求解混相波及区内CO_2浓度的分布,用特征线法求解非混相波及区内饱和度方程,推导出特低渗透油藏CO_2混相与非混相共同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以F142和G89两个区块为例,进行极限井距计算,结果表明:(1)极限井距随注气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注气速度的增大而减小;(2)纯CO_2渗流区长度对极限井距的贡献最大,CO_2-原油有效传质区域及非混相波及区长度对极限井距的贡献居中,纯油区的贡献最小,注气速度越大,纯CO_2渗流区与CO_2-原油有效传质区域及非混相波及区长度差距越小,随着注气速度减小,差距越来越大,此规律表现得更加显著;(3)混相波及区与非混相波及区的压力下降梯度有着显著的差异,混相波及区中CO_2-原油有效传质区域的压力下降梯度比非混相波及区大。  相似文献   

9.
正Plast News,2016-03-10如果由德国政府资助的一个150万欧元的项目成功进行,那么聚氨酯弹性体将可以由工业CO_2制得。德国政府、亚琛工业大学和柏林技术大学与Covestro公司正在一个利用CO_2制多元醇的生产工艺的延伸项目中合作。Covestro公司表示,如采用碳酸聚醚聚氨酯,预计目前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采用浸渍沉淀相转化法制备了醋酸纤维素(CA)超滤膜.通过计算孔隙率判断膜孔径的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对膜表面进行观察,测定超滤膜的纯水通量和截留率,探讨PEG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用量对CA超滤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EG - 200和PEG - 4...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膜分离方法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天然气脱酸性气体(CO_2及H_2S)中的实际应用,并对膜分离法、传统的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脱天然气中CO_2时的费用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膜法在经济上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此外,膜法还具有设备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不需溶液贮存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Ĥ���뼼������Ȼ�������е�Ӧ����״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龙晓达  龙玲 《天然气工业》1993,13(1):100-105
本文综述了80年代以来,国外利用膜分离技术处理天然气的应用现状。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天然气中的CO_2,已有些用于了分离天然气中的H_2S,特别是用于分离含H_2S较高的天然气并获得满意效果,为含酸气浓度高的天然气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CO2分离捕集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捕集来自煤、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燃料燃烧而产生的CO2,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EOR),既可以缓解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可以缓解由温室效应引起的环境问题。为此,比较了吸附法、胺吸收法、离子液吸收法、CO2水合物分离法、膜分离法和膜基吸收法等CO2捕集方法,认为膜基吸收法由于其可操作性强、工业放大性好、吸收液再生循环效率高等优点,将是未来CO2捕集的主要方法。同时指出应借鉴国外发展经验,进行自主技术创新,研究CO2分离、富集、输送过程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克服技术障碍、降低CO2捕集成本,尽早实现CO2分离捕集的工业化,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碳捕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DMAEMA)-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共聚物为分离层材料,以聚砜(PSf)中空纤维膜作为底膜,采用浸渍涂层的方法制备了P(DMAEMA-PEGMEMA)/PSf中空纤维复合膜。考察了涂层液中共聚物的含量和涂层次数对中空纤维复合膜的性能以及操作条件(温度和压差)对分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涂层液中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经4次涂层制备的中空纤维复合膜具有较佳的性能,在35℃,0.2MPa条件下CO2渗透速率达24.3GPU,选择性系数αCO2/N2,αCO2/CH4,αCO2/H2分别为30.9,12.5,1.5;在中空纤维复合膜中CO2,N2,CH4,H2的渗透速率符合Arrhenius关系式;N2,CH4,H2在中空纤维复合膜中的渗透行为符合溶解-扩散模型,CO2的渗透由溶解-扩散和促进传递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空纤维膜组件逆流分离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五阶 Runge-Kutta 法和 Hooke-Jeeves 模式搜索法求解。考察了中空纤维膜的长度、直径及根数对多组分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原料气流量及操作条件下,随膜长度、直径及根数的增加,渗透气流量和 CO_2脱除率增大,而渗透侧 CO_2含量降低;膜管内压降随膜长度和直径的增加而增大,随膜根数的增加而减小。在相同的膜总渗透面积下,可以通过改变膜组件参数调节膜的渗透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6.
在含CO_2/H_2S介质中油气田用钢的腐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CO_2和H_2S对油气田开发用钢材的腐蚀机理、分析了影响因素以及防护措施,并对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国内各油气田关于CO_2/H_2S的腐蚀问题,一方面对腐蚀机理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与深入,另一方面其防护技术研究尚未达到系统化和实用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速致密油气藏、页岩气和劣质天然气(SQNG)的开发与利用,近年来,天然气脱氮工艺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当前应用于工业的天然气脱氮工艺包括:深度冷冻、溶剂吸收、变压吸附和膜分离。深度冷冻工艺流程复杂,投资与成本均较高,较适用于氮气含量相对较高的、处理高压天然气的大型脱氮装置。溶剂吸收工艺因溶剂选择困难且循环量大,还需要致冷系统,近年来工业上很少采用。"Molecular Gate"脱氮工艺的关键技术是使用孔径尺寸可以调节和控制的硅酸钛分子筛,此工艺已成为当前中、小型脱氮装置使用工艺的发展主流。随着天然气脱氮用特殊膜分离材料的成功开发,膜分离脱氮工艺也正在迅速发展,但膜材料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管道内CO2腐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_2腐蚀是造成管道运营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针对目前油气管道的运行情况,在大量的文献调研基础上,阐述了油气管道CO_2腐蚀情况及特点,着重分析了油气管道CO_2腐蚀形成机理,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对油气管道内CO_2腐蚀现象有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可为管道内CO_2防腐蚀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管道输送二氧化碳单井吞吐工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江苏油田有CO2气源井这一有利条件,根据气源井出气的状况.研究成功了管道输送CO2工艺、液态CO2注入工艺及防腐、返排等配套技术,并因地制宜,就近选择了近10口井进行现场应用,获得较好的增油效果。管道输送CO2单井吞吐工艺是一项适合复杂小断块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在江苏油田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再论我国发展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李士伦  孙雷  郭平  李健  陈林 《天然气工业》2006,26(12):30-34
在我国未来的石油工业中,提高石油采收率处于愈来愈重要的地位,这将是一项迫切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我国油田类型多,地质情况复杂,应该多元化地发展该项技术,尤其是我国的低渗透油藏,虽然地质储量在50×10t以上,但动用程度很差。现根据最近在美国、加拿大查阅的资料,再论注气技术,希望对近混相驱注气技术、注N2推动与原油能混相的气体段塞(CO2、富含C2~C6中间分子量烃等)的混相驱技术、利用注气体混合物(CO2/C1、CO2/N2、C1/N2等)来改善单井吞吐的增产效果技术和轻质油油藏注空气驱(低温氧化)技术等予以重视,以此促进我国注气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