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人说,爱情决定女人的一生;还有人说,婚姻决定女人的一生。归根结底。不管是爱情还是婚姻,都逃不过一个“恋”字,逃不过一个“爱”字,所以,终归还是:恋爱,决定女人的一生。  相似文献   

2.
《伴侣(A版)》2014,(4):32-33
问:我和丈夫闹离婚,为转业费如何分割的事纠缠不清。我认为,那十几万元军人转业费是夫妻共同财产,一人一半;他说,这转业费是部队给退役军人的,是他的个人财产,应该由他独享。双方争来扯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请问:军人转业费姓“公”还是姓“私”?  相似文献   

3.
兰君  浏泓 《现代妇女》2010,(8):40-41
常常有女人感慨,明明自己是为了他好,可在他那里怎么就变成唠叨.变成指责,变成纠缠了呢?他怎么就听不出自己言语中的爱意呢?其实.很多时候是你不懂他的心,因为男人和女人说“爱”的方式不一样,对“爱”的接收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妻子细心一点,多做换位思考,向他释放“爱”的信息并不是难事。  相似文献   

4.
理解 《当代老年》2007,(10):20-20
老伴爱好广泛,读书、写稿、琴棋书画无一不爱,我常调侃他像个“社会活动家”,他倒能借题发挥,说能称得上“家”的人,身边该有个好“秘书”。  相似文献   

5.
看了这个标题,一定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吗?当然是法治好。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人治好还是法治好?恐怕如今没有人不说法治好。但是我们现在说的是学术评价。在学术评价中,所谓的“法治”,如今自然就是“量化”——单位时间内发表了多少SCI、EI、CSSCI论文、出版了多少专著(许多地方还要统计字数)、得了多少数量多少级别的奖项、拿到多少”课题”、入账多少经费……这些数据是“硬杠杠”,有了这些“硬杠杠”,往上一套,人人平等,似乎优劣立判。各种各样的评估、申报等等,也都只看这些数据。这套做法近年愈演愈烈,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指出其种种弊端。然而维护这套做法的理由也很雄辩:你说这样不好,那怎样更好?!  相似文献   

6.
听说过“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话吗?你是不是明知他是个“坏男人”,但又无法从他身边离开?这些男人从不说真话、动辄发脾气、大吵大闹、用情不专并且不识好歹,不过他们也可能具有某种令你难以抗拒的迷人魅力,因此许多冰清玉洁的女孩子常常死心塌地守着无可救药的坏男人不能自拔,苦苦等待他回心转意。洪小惠与陈志勇谈了三年恋爱。陈志勇以“自由”为由不同意结婚,他提出如果她愿意,两个人可作为终身伴侣生活在一起,但必须有约在先,双方互不干涉彼此的私生活。他的理由是法国当代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萨特和彼伏娃就这样…  相似文献   

7.
眼下,把活泼、时尚、开朗、健康的年轻人称“阳光女孩”、“阳光男孩”。我们说某少年很“阳光”是说这少年单纯,健康,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我们说某青媚艮“阳光”,是说他(她)正派,透明,乐观,热情奔放,心无杂念;  相似文献   

8.
阿辉 《公关世界》2009,(8):52-52
或许有人认为,面对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等欺诈行为无孔不入的现实,而奢谈“信”,不是呆傻,也是犯神经!任人评说吧!我的想法是,如果时下“信”真的被践踏殆尽,无“信”可言,不是更需要说“信”,呼唤“信”的复归吗?“信”,守诺践约之谓也。  相似文献   

9.
看到某论坛上有一篇自署为“非震区灾民”的帖子,是一个工厂的工人为自己没有捐款而感到愧疚,而自责地说:“我是不是值得鄙视?”他没有捐款的原因似乎有这样几个:一是厂门口的捐款箱无人问津,他也不愿意“出风头”,然而,“心里却一直有点疙瘩,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件锗事,一直在受良心的谴责”;二是为了平复自己的良心,同时又不想在同事中显得“另类”,  相似文献   

10.
1.唯唯诺诺儿子;“妈妈,什么叫做唯唯诺诺?”妈妈:“嗜——就是指那些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嘴里常说;‘对、对、对’的人。孩子他爸,我解释的对吗?”爸爸:“对、对、对。”2.但足小学生在说故事:“猫见了老鼠,便成了老虎,但是见了老虎,又变成了老鼠……”有人问他,这个“但是”是什么?他想了想,答道:“这是一种比猪大而比鼠小的动物。”3爱、_,老师为小朋友讲解“爱”字,指出有父母之爱、师生之爱、兄弟之爱、朋友之爱……最后要小朋友用“爱”字造句。小东在黑板上写道:“爸爸爱吃牛肉。”小琴写答:“妈妈爱花。”…  相似文献   

11.
徐助全  姚慧 《老年人》2008,(4):26-27
在湘西泸溪县,有一位名叫向荣的老人,一生痴迷“辰河高腔”。有人说他是湘西民间文化的一只喜鹊,衔着梦想从大山飞到了巴黎和巴塞罗那等国际大舞台的枝头。有人说他是“辰河高腔的活化石”、“中国民间艺术的精灵”。而他则笑称自己“唱戏染上了瘾”,一生钟情于“辰河高腔”这个戏曲。  相似文献   

12.
佚名 《老年世界》2013,(15):8-9
南非媒体6月23日晚报道,94岁高龄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病情开始恶化,国际社会对其病情十分关注。纳尔逊.曼德拉是受到全世界人民爱“戴的自由战士,被称作是一部“活着的传奇”。还有人感叹说,他是当今世上,唯一可以被称作是“圣人”的人。那么,究竟是怎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传奇人生呢?  相似文献   

13.
“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构成“非我“的有自然和“他人”。我与“非我”是什么样的关系?我对“非我”应当具有何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哲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他人”是“非我”中的重要部分,我与“他人”处于什么样的关系?我对“他人”应当具有何种态度?  相似文献   

14.
面对婚姻危机,是抽刀断水解体,还是一忍再忍继续? 为减少草率离婚现象,“试离婚在争议声中频频出现,有人说它是婚姻的缓冲带,也有人说它在打法律的“擦边球”,反正,这在年轻人当中还真流行。不过,郑州的一对老人也时尚了一把,玩了一回“试离婚”……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岗位又在哪里?这是各地在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之一。 有人认为,我国社会工作人才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称社会工作者,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之一,特指在事业单位专职社会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是一个“小”概念、“窄”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东晋时,襄阳人罗友家境贫困,经常上顿不接下顿,这让他对吃有一种特别的偏好。罗友曾在荆州剌史桓温手下任从事。有一天,桓温为车骑将军王洽举办宴会,罗友不请自到,大大方方地坐了下来。宴席开始,罗友跟谁也没客气,抄起筷子就海吃起来。宴席一结束,他就站起身,拍拍肚子,告辞就要走。桓温很奇怪,问他说:“你刚才像是有话要跟我说,是不是有事?怎么这就要走了?”罗发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听说白水煮羊头味道鲜美,我平生一直没有机会吃到,因此今天冒昧前来赴宴,并没有什么事情要跟您说的。现在已经饱餐了一顿白水煮羊头,不必再逗留了。”  相似文献   

17.
元旦的早晨照常去散步,忽然就想到:再有人问起多大了,得说59啦。时光真是太快了,一不留神,“奔六”啦,还拿自己当小伙子?不行了。没听人家怎么夸你吗:瞧,马老师还像小伙子。人家说的是“像”,你假装听不见不行了。于是就想,年奔花甲了,就准备当老人吧。  相似文献   

18.
自从“城南”项目开始后,我们来来往往差不多都得经过前门地铁站。前门地铁口总是忽悠着一帮子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一看见人就凑上去:“发票、发票……”“住旅馆吗?去八达岭,逛长城吗?”并跟着你小声嘀咕……每走两三步,他们就会继续围上来,大有不做成一两单生意誓不收兵的气势。每次在我还没到来之前,老赵就要找这些人聊一聊。其中和一个来自河北高碑店的姓马的人渐渐地熟悉起来。问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说不知道,有人说“别人管他叫流氓”,他立即更正:“盲流——老盲流!”  相似文献   

19.
法国哲学教授让·吕克·南希曾经在《世界报》上撰文,说萨特是个“古往今来从未出现过的两面神:没有一个哲学家像他那样在文学海洋中游弋,也没有一个文学家像他那样大举进行哲学操练;我们无法理解,逻辑思辨和形象推演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竟然在同一支羽毛笔下毫无妨碍地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来”。为什么这么评价萨特呢?因为萨特的小说《恶心》就是这样一本逻辑思辨和形象推演完美合一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红卫 《老年世界》2010,(9):19-20
在我参加学习的一个英语班里,一位小同学问我:“阿姨您多大了?”我说:“你可以先告诉我你多大吗?”他说:“13岁。”我说:“你的年龄乘以4就是我的年龄。”他“啊?”了一声。从这以后,他对我的称呼由“阿姨”变成了“奶奶”。当时我的年龄是52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