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在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凡是了解钟蔚的人,都把他誉为"矿区画家".  相似文献   

2.
正青春好比金子,放在哪里都能发光;人生犹如种子,撒在哪里都能萌芽。刚刚跨入"而立"之年的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赵固二矿综掘二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张明建,把自己火热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了他热爱的煤炭事业,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今年4月21日,他被共青团中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正>他是矿区第一个非大专院校毕业生但成长为大型机电设备维修专家的人;他是矿区第一个34岁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技术能手;他是矿区第一个一年内蝉联三个综采维修电工状元的首席员工;他是矿区第一个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的科技带头人;他是矿区第一个自费"走出去"学习参观太重技师工作室的职工;他是矿区第一个代表焦煤集团公司参加全煤系统职工技能大赛载誉而归的功臣……  相似文献   

4.
王冬 《当代矿工》2013,(5):44-45
是金子,放到煤堆里都会发光.只要肯干,干什么都能成才.面庞黝黑、身材偏瘦、憨厚朴实和不时流露出率真笑脸的吕松亮是郑煤集团超化煤矿一名平凡的区队长,也是一名普通党员.他割煤、安装支架、搬运物料……井下的工作琐碎而平凡.然而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伟大,伟大的事业中积满了平凡.就是这位平凡而技术精湛的区队长,27年如一日,坚守在井下一线,献身煤海、奉献矿山,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用矿灯在黑暗中照亮出最耀眼的光芒. 他是爱岗敬业的"老黄牛".一盏矿灯照亮井下27年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吕松亮跋涉在起伏不平的巷道里.他无怨无悔爱上采煤这一行.他把全部的爱献给了矿山,献给了他挚爱的煤炭事业,被誉为"矿山老黄牛".吕松亮常说,农民有农民的责任田,采煤队长的责任田就是在井下.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只有天天跟班到现场,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下达正确的操作指令.哪里工作忙,哪里就能看到他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听到他的声音.201 2年6月,拆除121工作面综采支架.由于上副巷巷道低、压力大,必须走下副巷,也就是从高处的机尾往下拆,称之为"倒拆",工作复杂,安全系数低.为了确保安全,吕松亮天天跟班到点,盯在现场指挥,工人三班倒,他却常常在井下一干就是24小时不升井,整整十天没有回家.  相似文献   

5.
他天天与石子、铁镐、螺栓打交道,每年累计在线路上步行近万里;他以工区为家,以确保线路安全畅通为己任,哪里活儿最苦、最累、最脏、最险,他就出现在哪里.他就是全国煤炭系统"十佳班组长"、郑煤集团公司铁运处工务段平陌工区工长卢要中.  相似文献   

6.
已年界半百的田伟兵是龙口矿业集团新闻中心的摄影师.自197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在矿区拍下了大量反映矿区生活的作品,其中《爸爸妈妈不在家》在烟台市首届艺术节荣获优秀奖,《龙腾煤海》在首届中国矿业摄影大赛中荣获金奖,《喜悦》在全省煤炭摄影展览中荣获一等奖.2004年11月,他又与别人合作,在烟台群众艺术馆和矿区文化中心举办"矿山、生活、风情"三人摄影展,并出版了三人摄影作品集.  相似文献   

7.
老苏爱香米     
风靡全国的"老鼠爱大米",流传到了矿区就演变成了"老苏爱香米".采煤工老苏听得是心花怒放.香米是老苏的媳妇,是矿区人人称颂的"贤内助".老苏口拙,人又保守,平时从来不会在媳妇面前说什么爱.如今可好,矿区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歌唱他老苏的心声,真可谓是天随人愿.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有10万矿工、20万家属.在矿工和家属中,只要提到矿区工会主席张守祥,没人说个"不"字. 2005年4月19日,七煤公司的党委委员、矿区工会主席张守祥带领矿区工会的同志去煤矿给咱矿工送新"矿服".所到之处,他们受到了矿工们的热烈欢迎.为啥能得到如此的拥戴?记者就此采访了张守祥.然而,他只有一句回应的话:"你得用心给工人办事啊!"  相似文献   

9.
在江西乐平矿务局沿沟煤矿,只要提起他的名字,不论是矿工还是家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官"不大,只是该矿一"兵头将尾";他的"权"也不大,手下只"管"着十多名矿工兄弟.但是,他的事迹在这十里矿区却广为流传--他就是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班组长,局、矿两级劳动模范,该矿掘进区掘进班班长魏小明.  相似文献   

10.
张雷的名字在新汶矿区逐渐地响了起来.第一次"响"是2003年,因为他工作突出,矿上奖励了他一套94平方米的住房;第二次"提高知名度",是因为他带领职工创出了年产96万吨的骄人业绩,作为嘉奖,集团公司统一安排到韩国旅游.  相似文献   

11.
啄木鸟是一种以消除森林害虫为生的益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森林医生".而在陕煤化集团蒲白矿业公司白水煤矿,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巷道医生",他就是该矿掘进二队副队长刘艳军.今年36岁的刘艳军,高个子,瘦身板,鼻子高高尖尖的,以察除安全隐患闻名于白水矿区,是该矿"十佳"察除隐患能手,质朴的矿工们亲切地称他为掘进巷道的"啄木鸟". 作为矿上察除隐患的能手,刘艳军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有一次他去矿幼儿园接三岁的小女儿,人家老师都不让他接,还质问他说:‘你是谁呀?凭什么就敢乱接孩子?’"这是刘艳军的妻子多年来对丈夫的"积怨","不比别人多挣一分钱,却能把人劳累死.这么多年来,家里的啥事他都不管,幼儿园的老师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孩子的爹!"对于妻子偶尔的不理解,刘艳军总是在耐心劝说之后,仍然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察除隐患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正"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天,当晨曦的阳光开始洒向黑龙江七台河矿区时,总有一位七旬多的老汉和他的老伴,拿着自己带来的旗杆,用音箱放着国歌,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旗升起在矿区的广场上,在他们的心里,默默地跟唱着国歌……升旗的老人名叫迟绍武,是黑龙江煤业集团七台河分公司新强煤矿的一名退休职工。今年已经75岁了,经常来广场的人都认识他,钦佩他,因为一晃,他已经坚持每天义务升国旗1 4年了,风雨无阻,给了大家一个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问起老人为什么要十几年如一日地带着老伴来升国旗,他  相似文献   

13.
任兆劲 《当代矿工》2005,(12):54-54
34年前,一位18岁的上海知青从插队所在的淮北市任圩镇农村被招到淮北朔里煤矿当了一名采煤工……三十多年煤海征战,他不求索取,不谈回报.当他把近乎半个人生贡献给煤炭事业的时候,矿区也永远铭记了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4.
抚顺矿区是五十年代闻名全国的"煤都",人们不仅习惯地把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矿区称之为"煤海",而且还把在矿区周围进行盗窃活动的犯罪分子称之为"海盗".有人做过统计,80年代分布在抚顺西露天矿矿坑周围的废品收购点(站)只有十几个,到90年代末期已发展到了近百个,10年间增长了十倍.这些大都属于个体性质的收购点(站)出于私利,无论是成品,还是废品,只要是有人敢卖,他们就敢收.便利的销赃条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盗窃案件的上升.另一方面,由于抚顺矿区辖区广阔,厂矿分散,对盗窃案件难于防范,加上个别部门对刑事案件打击不力、以罚代刑及发案单位缺少防范意识、企业内部管理不严等主观原因也给犯罪分子进行盗窃犯罪活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汾西矿业集团高阳矿的史国雄,在矿区称得上是"知名人士".他凭着一股顽强拼搏、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精神,带领一班二十余名职工,在百米井下攻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下了一个又一个佳绩,一举刷新了该矿掘进记录,所带班组连年被评为先进班组.1998年他被评为矿劳模,连年被评为矿先进,2003年又获得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班组长称号.人们为他的敬业精神所折服,他的事迹也在百里矿区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6.
在小峪这个三万人的矿区里,只要提起杨天斌三个字,别说大人们钦佩,就连三岁小孩都敬佩.这是为何呢?因为他是小峪煤矿一矿之长吗?不.而是因为他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峪矿给救活了.  相似文献   

17.
"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这个七十年代响遍徐州百里煤田、夸赞青年采煤工张建设的口号,如今在整个矿区30余万职工和家属中仍传为佳话.近日,笔者找到年过半百、已担任徐州矿务集团救护大队政委的张建设,请他谈谈三十年前这段闪光的创业经历,他谦虚而又意味深长地说:"那段历史是我扎根矿山的起点,也是我眷恋矿山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采一工区有这样一个人,他一年到头,人在哪里就把安全管到哪里,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心谱写出安全的音符。  相似文献   

19.
山东煤矿"十佳矿长"、新汶矿业公司鄂庄煤矿矿长陈杰的手机号码,向全矿职工和家属公开,鼓励群众反映情况.他不论走到哪里,随时都会接到打来的电话,对每一个电话,每一个细节,都是细心听取,认真处理.或自觉接受监督,或受理群众举报,或及时解决职工和家属的后顾之忧,由此他被誉为"永远向群众敞开的连心窗".  相似文献   

20.
5月中旬,河南卫视直播的《武林风》栏目中,淮北矿区职工惊喜地看见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舞台上.他以娴熟的技巧,凌历的进攻,严密的防守,连闯两关进入决赛,向全国电视观众展示了"矿山卫士"的风采.他就是淮矿集团力源热电有限公司治安办主任张宝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