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乙酰基偶氮氯膦光度法测定硅钡镁合金中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对乙酰基偶氮氯膦(CPApA)与钡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0.40 mol/LH3PO4介质中,CPApA与钡(Ⅱ)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6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35×105L.mol-1.cm-1。钡质量浓度在0~0.8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硅钡镁合金中钡的测定,结果与重量法相符,实际样品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加标回收率为97.4%~102.6%。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偶氮氯膦Ⅲ与钡(Ⅱ)的显色反应及共存离子对该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0.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钡与偶氮氯膦Ⅲ显色剂形成稳定的绿色络合物,该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7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49×104 L/(mol·cm);在25 mL试样溶液中钡量为0~50 μg时,吸光度测定符合比尔定律,且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样品中铝、铁对钡测定的干扰通过加入三乙醇胺和邻菲罗啉来掩蔽,钙的干扰则加入EGTA-Pb来掩蔽.偶氮氯膦Ⅲ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硅钙钡合金中的钡含量,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  相似文献   

3.
二溴对甲基偶氮磺分光光度法测定硅铝钡合金中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二溴对甲基偶氮磺与钡的显色反应,建立了直接测定硅铝钡合金中钡含量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在0.36 mol/L磷酸介质中,钡与二溴对甲基偶氮磺形成1∶5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24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38×104L.mol-1.cm-1。25 mL显色液中,钡质量在0~20μg内符合比尔定律,显色反应具有很好的选择性,主要共存离子均有较大允许量,可用于硅铝钡合金中钡含量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DBM-MSA)与钡、钙的显色反应,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钙和钡的方法。在0.4mol/L硝酸介质中,钡、钙与试剂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均形成1:2蓝色络合物。钙与试剂形成的络合物最大吸收在64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4×104,0~30μgCa2+/25mL符合比尔定律;钡与试剂形成的络合物最大吸收在63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31×104.绝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钙和钡的测定,已用于钡硅合金中钙、钡的同时直接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偶氮氯膦Ⅲ与钡的显色反应及共存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10.0的氨水-氯化铵缓冲溶液中,钡与显色剂形成稳定的绿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7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49×104。在25ml的溶液中,钡量在0~50μg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显色反应具有很高灵敏度。加入三乙醇胺和邻菲罗啉掩蔽样品中大量的铝、铁,加入氟硼酸钾掩蔽钙,可直接测定硅铝钡合金中钡含量。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  相似文献   

6.
DBS—偶氮胂光度法测定硅铝钡铁中的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度法测钡,一般用变色酸的双偶氮衍生物如偶氮脚Ⅲ、二甲偶氮磺Ⅲ等作显色剂,但这类显色剂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均不够理想,本文介绍采用DBS-偶氮胂作显色剂,此显色剂在偶氮基的邻、对位上引入了吸电子能力很强的嗅原子,使其与钡的显色反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优越的选择性。该试剂在HCl介质中用于硅钡孕育剂中钡的测定已有报道,在用于硅铝钡铁中测钡时,HCl介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钡、钙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的沉淀溶度积相差很大的特点,通过试验拟定了连续测定硅钡钙合金中钡、钼的方法。回收率试验及与AAS方法测定结果对照试验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较高,精密度亦较好  相似文献   

8.
钡和锶的光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沦述了钡和锶的光度分析新近发展状况,各类显色剂及其显色反应的条件,以及相应光度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干扰情况和应用及测定范围等。  相似文献   

9.
DBS-偶氮胂与钡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DBS-偶氮胂与钡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稀盐酸介质中,钡与此试剂形成1∶3的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在616nm处,ε为6.48×10~4,钡量在0~2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已用于孕育剂中钡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硅钡钙铁合金样品经混合熔剂熔融 ,高氯酸脱水析出硅 ,用六次甲基四胺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DDTC)消除铁、铝等元素对钡、钙的影响 ,以 0 2mol/L硫酸沉淀钡 ,实现 (于 pH12 )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 (EGTA)对钡、钙的测定。硅、钡、钙的RSD(n =8)分别为 0.16% ,1.19% ,1.19%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不同的样品处理方法,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重晶石中碳酸钡和硫酸钡含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采用不同浓度醋酸对纯硫酸钡进行溶解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7mol/L醋酸常温溶解1h,硫酸钡的溶出率与用水进行溶解时保持一致。因而采用以下流程对样品中碳酸钡进行测定:采用水溶解样品,并用ICP-AES对样品溶液中钡进行测定,得到样品中水溶性钡的含量;采用1.7mol/L醋酸溶解样品,并用ICP-AES对样品溶液中钡进行测定,得到样品中水溶性钡、以碳酸钡形式存在的钡的含量总和;将后者减去前者可得到以碳酸钡形式存在的钡的含量,再进一步换算为碳酸钡含量,实现了ICPAES对重晶石中碳酸钡含量的测定。采用1.0mol/L盐酸加热煮沸30min处理样品,可有效溶解氯化钡、碳酸钡等含钡杂质,而采用1.0mol/L盐酸对纯硫酸钡的溶解试验表明,1.0mol/L盐酸对硫酸钡的溶出率为0.090%,与重晶石样品中硫酸钡质量分数(大于10%)相比可忽略不计。因而采用以下流程对样品中硫酸钡进行测定:样品经1.0mol/L盐酸处理后,过滤,采用过氧化钠熔融-碳酸钠溶液浸提的方法处理沉淀,并采用ICP-AES对浸取液中钡进行测定,可得到以硫酸钡形式存在的钡的含量,将其换算为硫酸钡含量,实现了ICP-AES对重晶石样品中硫酸钡含量的测定。考虑到重晶石样品中碳酸钡的含量较低而硫酸钡的含量较高,分别选择灵敏度最高的Ba 455.403nm谱线和灵敏度较低的Ba 230.424nm谱线为分析谱线对二者进行测定,其对应钡的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0.999 9和0.999 5~1.000 0。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重晶石样品中碳酸钡和硫酸钡,碳酸钡方法检出限为0.001%,硫酸钡方法检出限为0.003%;碳酸钡和硫酸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2)分别不大于21%和1.0%。实验方法用于样品中碳酸钡测定并加入碳酸钡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其回收率为90%~110%。实验方法用于测定重晶石矿石成分分析标准物质中硫酸钡,测定值与认定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新合成显色剂2-(5-硝基-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NO2-4-CH3-PADMA)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0.6~2.4 mol/L H2SO4介质中,5-NO2-4-CH3-PADMA与钯(Ⅱ)形成1∶1的绿蓝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621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05×104 L·mol-1·cm-1,钯的质量浓度在0~3.2 μg/mL符合比尔定律。由于显色反应直接在强酸性介质中进行,其他金属离子几乎不显色,因此钯的测定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常见金属离子及100倍量的铑、25倍量铂、20倍量的钌、10倍量的银、7.5倍量的锇和5倍量的铱等贵金属离子不干扰钯的测定。所拟定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催化剂和矿样中微量钯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对含铅重晶石中硫酸钡的重选试验的流程分析建立分析方法.试样用0.6 mol/L盐酸处理,除去碳酸钡、硫酸钙、铅及铁等杂质,采用铬酸钡容量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P-AES)进行含铅重晶石重选试验中硫酸钡分析.ICP-AES法测定硫酸钡范围0.0005% ~ 15%,铬酸钡容量法测定硫酸钡范围:10% ~ 99.9%.应用于重选硫酸钡试验回收,平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硫酸钡重量法快速测定含钡铁合金中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硫酸钡重量法快速测定含钡铁合金中钡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 0.12mol/LHCl介质中 ,选择EDTA作掩蔽剂 ,绝大多数离子不干扰测定 ,Ba2 + 在 2~ 5 0mg范围内的回收率为 98.97%~ 10 1.1% ;当Ca2 + ,Pb2 + 含量高时 ,将沉淀酸度调至 pH5 ,至少 2 5mgCa2 + ,5mgPb2 + 不影响测定。所拟方法用于硅钡合金及硅钙钡、硅铝钡铁合金样品分析 ,分析时间仅为4~ 6h ,RSD(n =5 ) =0.60 %~ 3.83%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提出了一种用间接碘量法测定稀土硫化物中硫含量的方法:稀土硫化物易与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而硫化氢气体易和碘反应,故用已知浓度和用量的碘标准溶液完全吸收硫化氢气体,再用已知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出未反应的碘标准溶液,从而间接计算出稀土硫化物中硫含量。通过溶剂的选择、碘标准溶液用量及反应摇动时间的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稀土硫化物中硫质量分数为10%~25%时的最佳反应条件是:用盐酸作为反应溶剂,0.1 mol/L碘标准溶液用量为35 mL,反应开始至滴定前的剧烈摇动时间为2 min。采用实验方法对稀土硫化物中具有代表性的Ce2S3、Sm2S3及La2S3这3种样品中的硫进行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小于1%。测定结果与高频红外吸收法及硫酸钡重量法的测定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催化氧化显色光度法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钒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HAc -NaAc缓冲溶液 ( pH4 0 )中 ,痕量钒对KBrO3氧化原还型罗丹明B(RRDB)的显色反应有催化作用 ,催化程度与V 量线性相关。基于此 ,建立了一种光度法测定痕量V 的新方法。结果表明 ,在抗坏血酸存在下具有高灵敏的显色反应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为 3.8× 10 5 ,催化程度与V 量在 0~ 2 5 μg/2 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法用于测定粉煤灰中微量钒时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用新显色剂二溴羧基偶氮胂分光光度法测定钨合金中的钍.在0.5mol/L硫酸介质中,钍与新试剂形成蓝紫色配合物,在630nm处具有最大吸收,摩尔吸光系数为1.15×10~5L·mol~(-1)·cm~(-1),配合物的组成为Th:R=1:2.钍量在0~50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许多常见离子在xmg乃至xxmg时不干扰测定.对钨合金中钍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0.1 mol/L盐酸中,铀可与显色剂偶氮胂Ⅲ迅速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据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铀的方法。通过试验确定最大吸收波长为652 nm,0.1 mol/L HCl 的加入量为500 μL, 500 mg/L偶氮胂Ⅲ的加入量为2.0 mL。结果显示,铀的质量浓度在0~4.0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其线性方程为A=0.248 99 ρ-0.000 1, 相关系数R2=0.999 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5.93×104 L·mol-1·cm-1。对两个含铀废液按实验方法进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77%和0.51%;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对照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以试剂5-(5-碘-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 5-I-PADAT )做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0.6~2.4 mol/L HClO4介质中,钯(Ⅱ)与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而在此高酸度下,钴(Ⅱ)则完全不能显色;在pH 3.6~10的缓冲介质中,钴(Ⅱ)与5-I-PADAT反应形成稳定络合物,钴络合物形成后以强酸酸化,提高酸度至0.6~3.0 mol/L HClO4,可转变为另一种具有较高吸收特性质子化型体。研究还发现,钴(Ⅱ)、钯(Ⅱ)与5-I-PADAT形成的络合物,均呈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位置十分接近,强峰分别位于580和583 nm,弱峰分别位于532和543 nm。基于钴(Ⅱ)、钯(Ⅱ)与5-I-PADAT显色酸度的差异以及吸光度的加合性特点,采用双波长叠加,建立了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钴和钯的新方法。钴、钯质量浓度分别在0~0.4 μg/mL和0~1.0 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17×105 L·mol-1·cm-1和1.10×105 L·mol-1·cm-1,灵敏度较单波长分别提高1.75和1.53 倍。方法应用于催化剂和矿样中钴和钯的同时测定,测定值与推荐值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0.50%~2.3%(钴)和1.0%~1.4%(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