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清前列腺素(PGF_(2α)、PGE_2、β-EP)、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患者复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PGF_(2α)、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GE_2及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明显(P0.05)。治疗组中治愈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研究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的镇痛效应及机制。方法:将30只处于动情间期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合谷组。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缩宫素联合制备痛经大鼠模型,观察电针合谷穴对痛经大鼠扭体行为、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合谷穴组大鼠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扭体次数、总分均显著性减少(均P0.01);子宫PGE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PGF2α含量及PGF2α/PGE2比值均显著性下降(均P0.01);血浆、子宫、下丘脑β-EP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垂体β-EP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电针合谷穴可以通过降低大鼠子宫PGF2α含量和PGF2α/PGE2比值、升高垂体β-EP含量达到止痛的作用,其镇痛效应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中枢β-EP的含量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杜文玲  周帆  何乐中 《新中医》2018,50(10):153-15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少腹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少腹逐瘀汤配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少腹逐瘀汤口服治疗;2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于治疗前后及随访3月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计算PGF2α/PGE2值;疗程结束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对照组为8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愈率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及随访3月,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且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时段改善更显著(P 0.05)。治疗后,2组血清PGF2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05),PG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但上述指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GF2α/PGE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少腹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关琦  张化莲  张珊珊 《新中医》2021,53(19):208-211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3 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7 例、对照组46 例。2 组均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热敏灸疗法,经前1 周至经后3 d 为1 个疗程,2 组均连续治疗3 个疗程。比较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β-内啡肽(β-EP)]水平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2 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 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84.7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血清PGE2、β-EP 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血清PGF2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血清PGE2、β-E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GF2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 组患者均未出现大面积的皮肤红肿、瘙痒、水泡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结论:热敏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改善子宫内分泌激素含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血PGE2和PGF2α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75例,试验组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布洛芬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血流变学及PGE2和PGF2α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1);治疗后2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试验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和PGF2α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PGE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血流变学、PGE2和PGF2α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效果好,可以明显缓解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可能通过增加血流量和调节PGE2和PGF2α来影响血管舒缩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桂枝茯苓胶囊对痛经小鼠及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前列腺素F2α(PGF2α)致小鼠痛经模型,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小鼠扭体次数、血浆β-内啡肽(β-EP)、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复制缩宫素(OT)致大鼠痛经模型,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大鼠扭体次数、子宫组织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减少前列腺素F2α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P0.05),显著升高血清中β-EP含量(P0.05),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升高血清中6-Keto-PGF1α含量(P0.05);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胶囊高剂量组可显著减少缩宫素引起的大鼠扭体次数,显著降低大鼠子宫组织PGF2α含量,桂枝茯苓胶囊高、中剂量组PGF2α/PGE2比值降低。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痛经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β-EP、6-Keto-PGF1α、PGF2α、PG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复方益母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1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使用复方益母胶囊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PGE2、PGF2α、β-EP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0/42)高于对照组(78.9%,30/38)(P0.05)。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I、PI、A/B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PGE2、PGF2α、β-E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GE2、β-EP显著升高、PGF2α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益母胶囊对原发性痛经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安全性高,能够调节子宫内分泌系统,改善子宫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将6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子宫穴治疗,对照组30例予消炎痛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以及检测各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GE2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减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其治疗机理可能与改善前列腺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法联合针灸治疗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前列腺素和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12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治疗的130例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益母草冲剂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自拟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痛经疼痛程度(痛经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β-EP水平变化情况,评估治疗措施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PGE_2及β-E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 05),PGF_(2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降低(P均<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均<0. 05),且观察组患者痛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85%(61/65),对照组为78. 46%(51/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经疏肝、化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疗效更好,可明显减轻患者围月经期疼痛程度及缩短痛经持续时间,可能与明显调节血清前列腺素和β-EP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胡慧菊  郑瑜 《新中医》2016,48(5):167-169
目的:观察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予痛经汤口服治疗,对照组35例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分、静脉血清前列腺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GE_2)、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变化,测定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疼痛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疼痛NR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动脉上行支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收缩舒张峰值比(S/D)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I、RI、S/D指标改善不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PGF_(2α)、PGE_2、E_2、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PGF_(2α)、PGE_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痛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清PGF_(2α)、PGE_2、E_2、P含量,促进子宫动脉血流,从而起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临床经验方复方金铃四逆四物失笑散(FFSXF)对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子宫的前列腺素和外周血中β-内啡肽(β-EP)的作用,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制备大鼠原发性痛经模型,以消炎痛、月月舒作对照药,根据FFSXF临床常用剂量,由人与大鼠体重换算后每天分别予FFSXF低、中、高剂量组2.5、5、10 g/kg浓度的FFSXF混悬液灌胃,采用ELISA对照考察药物对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变化,放射免疫法观察药物对其外周血液中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FSXF高、中、低剂量组PGE2含量显著上升(P0.01),PGF2α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FFSXF高、中剂量组β-EP含量显著上升(P0.01)。结论 FFSXF能有效调节原发性痛经模型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水平,同时提高外周血液中的β-EP水平,增强内源性镇痛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应用自拟化癥止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前列腺素、血液流变学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寒凝血瘀型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自拟化癥止痛汤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素、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1%(39/4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8.1%(32/4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GF_(2α)、E2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减少(P0.01),PGE_2、β-EP及P浓度均显著上升(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1)。两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压积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并以观察组减少更显著(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癥止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PD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前列腺素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状态,调节性激素水平,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产地鲜切加工、传统加工延胡索对痛经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雌激素诱导构造小鼠痛经模型,通过记录小鼠扭体反应,以及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2α(PGF_(2α))、血管加压素(AVP)、β-内啡肽(β-EP)水平来比较2种加工方法治疗痛经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种不同加工方法延胡索均能明显减少痛经小鼠扭体次数(P0.01),降低PGE_2、PGF_(2α)、AVP水平(P0.05),升高β-EP水平(P0.01),但两者在相同给药剂量下的作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地鲜切加工、传统加工延胡索均能对痛经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两者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艾灸时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均选用纯艾条灸法,A组灸10 min,B组灸20 min,C组灸30 min,观察治疗前后痛经临床症状评分、血清PGE_2(前列腺素E_2)、PGF_(2α)(前列腺素F_(2α))、β-EP(β内啡肽)含量及变化。结果:与A组治疗后比较,C组痛经症状得分及血清PGE2,PGF2α含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灸治时间与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呈正相关,30 min能取得比较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疏肝养血通络方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疼痛程度及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2例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疏肝养血通络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单项症状(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胀痛、乳房胀痛、胸闷不适、经行不畅)、疼痛状况[COX痛经症状评分量表(CM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实验室检查指标(PGE_2、PGF_(2α)、NGF)改善情况,统计2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经期或行经前后小腹胀痛、乳房胀痛、胸闷不适、经行不畅积分和COX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以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PGE_2、PGF_(2α)、N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PGE_2、PGF_(2α)、N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4/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6/5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养血通络方联合米非司酮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血清PGE_2、PGF_(2α)、NGF表达,改善患者痛经等症状,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原发性痛经(PD)寒凝血瘀证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PD寒凝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栓纳肛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在PGF2α、PGE2、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PD寒凝血瘀证可调节血清前列腺素浓度,改善盆腔血液微循环指标,从而减轻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毫火针疗法配合针刺三阴交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β-内啡肽(β-EP)、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76例原发性痛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其中对照组给予针刺三阴交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毫火针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血清β-EP、ET-1、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VAS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FSH、L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E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β-EP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ET-1、PGE2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研究组血清β-E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ET-1、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P <0.05)。结论:毫火针疗法配合针刺三阴交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确切,能够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血清β-EP、ET-1、PGE2水平,从而缓解患者痛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疗效及对血清CA125、TNF-α、IL-8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少腹逐瘀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CA125、TNF-α、IL-8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后痛经症状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大小、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CA125、TNF-α、IL-8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痛经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上述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痛经治疗总有效率及中医证候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均显著减小(P均0.05),观察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NHP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自拟少腹逐瘀汤联合西药能够显著降低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血清CA125、TNF-α、IL-8水平,缓解患者痛经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探讨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缩宫素制备大鼠痛经模型。西药组采用芬必得灌胃治疗,穴位埋线组在"关元""次髎""三阴交"穴进行简易穴位埋线治疗。比较各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次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穴位埋线组均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β-EP含量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降低、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穴位埋线组血浆β-E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GF2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机制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可升高血浆β-EP含量,降低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温经丸配合暖宫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给予大温经丸配合暖宫贴;对照组44例给予布洛芬胶囊口服。记录痛经症状的积分变化(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及随访3个月),经前经期抽部分患者血查前列腺素PGF2a、β-EP(β-内啡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48%和86.67%(P0.05)。痛经症状的积分提示:治疗组的近期症状改善与对照组相当,而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比对照组。比较两组部分患者PGF2a、β-EP,提示治疗组能显著升高原发性痛经患者经期外周血中的β-EP、降低PGF2a含量。结论:大温经丸配合暖宫贴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