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根据室内流变性测试实验,研究了三元复合驱注入体系和油井采出液流变特性,得到了描述其流变特性的本构方程,确定了相应的流变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驱注入体系和三元复合驱油井采出液(油相和水相)均符合幂律模式。本文的结果为三元复合驱油井流入流出特性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利用萨北过渡带筛选分离的本源微生物降粘菌种对弱碱化三元复合驱油井采出原油进行降粘解堵的室内研究结果。针对弱碱三元体系中的各组分分别研究了对本源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菌种复配、菌浓度大小及用量对北三西三元复合驱堵塞油井的采出原油进行乳化降粘、降蜡、降胶对比实验,确定实验菌种的应用效果及与弱碱化三元体系的配伍性,从而优化出不同菌种复配比例、菌浓度及营养剂配方,为进一步论证其在三元复合驱油井堵塞现场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河油田 J 区块多数油井高含水,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为了提高 J 区块的原油采收率,实施了二元复合驱。 二元复合驱会产生大量采出液,而采出液中含有化学剂,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处理成本较高。 利用室内驱替实验来模拟二元复合驱的采出液,优化采出液的回注方式,研究二元复合驱采出液回注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聚合物含量较高的采出液可直接作为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前置段塞;采出液原样可直接作为后续保护段塞并后续水驱;采出液的不同回注方式均可提高化学驱采出程度(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 20% ),采出液的回注不仅可以节约聚合物的用量,同时可以解决采出液的污水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石油科技工作者加强了三元复合驱驱油机理和提高驱油效果措施研究,认为乳化作用是提高复合驱增油效果的主要机理之一.依据矿场技术需求,以大庆油田A区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油井采出液和开采曲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乳化作用对弱碱三元复合驱增油效果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可与原油发生乳化作用,生成油水乳状液,乳状液在岩心多孔介质中运移所产生的"贾敏效应"导致渗流阻力增加,提高注入压力,扩大波及体积效果变好,乳化作用还会引起采出液剩余压力即流压减小;采出液含水率对乳化类型影响较大,W/O型乳状液向O/W型乳状液转型的临界含水率在60%左右;采出液油水相中都溶解了部分表面活性剂,原油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增强乳化作用和提高乳状液稳定性.对矿场生产数据分析表明,储层内油水乳化作用愈强,乳状液稳定性愈好,弱碱三元复合驱增油降水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5.
介绍利用萨北过渡带筛选分离的本源微生物降粘菌种对弱碱化三元复合驱油井采出原油进行降粘解堵的室内研究结果.针对弱碱三元体系中的各组分分别研究了对本源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通过不同菌种复配、菌浓度大小及用量对北三西三元复合驱堵塞油井的采出原油进行乳化降粘、降蜡、降胶对比实验,确定实验菌种的应用效果及与弱碱化三元体系的配伍性,从而优化出不同菌种复配比例、菌浓度及营养剂配方,为进一步论证其在三元复合驱油井堵塞现场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聚合物驱油井化学增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聚合物驱油生产规模的扩大,聚合物驱采出液的浓度和粘度相继升高,造成聚合物驱油井产液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油井产量。研究了一种聚合物驱油井化学增产技术,给出化学增产处理剂配方。并介绍了施工工艺特点及矿场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东河1油藏于2014年开展注天然气开发先导试验,增油效果显著。随着注气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由于油井酸化及注天然气的影响,储层地质条件日益复杂,油井出砂程度不断加剧。为实现油田稳产增产,需深入评价酸化、气驱及交变载荷对岩石力学性质及油井出砂的影响。文中通过室内实验对比了气驱前后岩石微观孔隙特征,研究了酸化、气驱对岩石强度及油井出砂程度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多轮次注采交变载荷下储层渗透率变化特征。室内岩心实验表明,气驱-酸化-气驱后,岩石三轴抗压强度降幅高达36.30%。循环加载50次,岩石三轴抗压强度由201.6 MPa降低至146.8 MPa。多轮次注采过程中,油井含水率上升快,提液造成生产压差加大,易引起油井出砂。因此,合理控制油井产水量、生产压差及产气量、优化注气参数对东河1油藏注气开发控砂和实现注气长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二区西部聚合物驱注入速度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北二区西部聚合物驱生产实际出发,详细分析受断层和地层条件差诸因素的影响造成注采关系不完善;分步射孔的油田补孔时间晚,导致注入井初期压力上升快,后期调整困难,部分井区油井压力水平高,注入状况差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并实施完善注采关系,加大油井提液力度、降低地层压力,优化增增注技术、跟踪调整注入方案等措施后,改善了该区块的注入状况和聚合物驱油效果。对于同类型油藏改善聚合物驱开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闫文华  魏勋  郑晓松  潘洪灏  牟勇 《特种油气藏》2012,19(1):101-103,140,141
为了在二元复合驱油过程中,既取得增油效果,又达到节约化学剂用量和减少污染的目的,利用不同采出阶段采出液及其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采出液二次利用驱油的物理模拟实验。将采出液原样、采出液原样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的二元体系这3种试剂进行驱油效果对比。结果表明:使用采出液原样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与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相当,优于直接使用采出液原样。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驱油技术已经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其采出液是一种不同于水驱采出液的新型油水混合体系,与水驱采出液相比,由于聚合物的注入,油井采出液的含水率明显下降,采出液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增加,进而导致了油水分离速度的明显降低及脱水难度的明显增加。本文研究了采出液的含水率、聚丙烯酰胺(以下简称聚合物)浓度及分子量这3种反映聚合物驱采出液和水驱采出液差别的因素对采出液性质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穆剑  武俊宪  姚振杰  郑晓松 《特种油气藏》2012,19(4):114-116,156,157
辽河油区锦16块实施二元复合驱时,产生大量采出液,同时要向油层注入大量水以保持油层压力。通过室内驱替实验模拟该区块实施复合驱后二元体系的采出液,测定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黏度稳定性及流变性,研究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不同注入阶段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所需的聚合物用量均比深部处理污水配制相同黏度的聚合物干粉用量少;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可达10-3mN/m;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度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采出液配制的二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黏弹性。因此,采出液配制二元复合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确定不同含水条件下聚驱油井流入动态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合理设计聚合物驱采油装置及生产制度,由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状态方程,考虑流体流变性的变化,建立了聚合物驱不稳定渗流的IPR曲线模型,结合油相IPR曲线进行加权,可以得到聚合物驱油藏不同含水条件下油井的综合IPR曲线。分析了含水率、注入液和采出液浓度对聚合物驱油藏油井综合IPR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裂缝性潜山油藏在中高含水开发期,基质原油动用程度低、控制含水上升与稳定地层压力存在矛盾的问题,在沈625潜山及静北潜山实施了空气驱,并对气驱见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注气见效体现在油井含水率持续下降;注气见效与注水见效时注采对应关系基本一致;纵向上不同部位注气均有油井见效,但无法确定注气部位的优劣。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注采对应关系、含油饱和度以及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该研究为同类油藏空气驱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保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的增油效果,针对其动态变化特点,提出了这一阶段的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后续水驱应保持合理压力场;开展分层注水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井动态变化特点,采取油井分类管理方法,可延长降水增油效果;应结合矿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后续水驱整体注采调整,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的矿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闻图说     
伴随着原油从井下采出的污水余温还未散尽,经过污水回用锅炉系统处理后,又被加热成蒸汽,回注到油井井底,化黏驱油。这些过去到达井口就完成使命的污永,如今实现了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6.
高驱油剂含量复合驱采出水的油水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对大庆油田北一区断西试验区进口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强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兼有破乳和清水双重功能的油水分离剂SP1001,并提出了采用沉降-气浮选工艺解决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油水分离问题的方法。受采出水中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影响,高驱油剂含量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油水分离困难。高驱油剂含量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可采用沉降-浮选工艺实现有效的油水分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油井回压有逐步升高的趋势,且以聚驱油井为主,影响油井出油效率和潜力发挥。分析认为含聚采出液粘度高,富含聚合物、蜡及沥青质等重组分的粘胶团增多,在管道内淤积,致使过流面积减小,阻力增加,进而导致井口回压升高;集输温度、含聚浓度及管输液量的变化均会不同程度的加剧管道淤积程度,管路入口、阀门、弯头处淤积行为尤为严重。针对聚驱采出液性质特点,合理确定集输工艺设计参数(集输半径、集输温度等),完善管道清淤工艺设施,实施常态化管道清淤措施,减轻聚驱集油管道清淤程度,降低井口回压,确保聚驱油井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驱注入压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以理论结合实践,探讨了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五大因素,即聚合物水溶液本身,注采井距,注入强度,注入速度及油层条件对聚合物驱注入压力的影响,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聚合物分子量,注采井距,注入强度,注入浓度及注入速度等参数值越大,聚合物注入压力就越高,尤其注采井距对聚合物驱注入压力影响更明显,与注水相比,其压力升值正比于注采井距平方的数倍,而地层系数越大,则注入压力越  相似文献   

19.
水驱特征曲线法分析生产动态普遍应用于水驱油田的开发实践中,但针对渤海气驱油藏缺乏相似的研究手段。基于稳定渗流理论,进行了气驱特征曲线公式的推导,公式表明,达到稳定气驱阶段后,可以认为气顶累积产出量与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坐标上成一条直线关系。实际气驱曲线受前期无气采出阶段和后期气携油阶段的影响,为反S型。锦州X油田结合气驱特征曲线划分出3种气窜模式:快速气窜型、稳定气驱型、高气油比型。快速气窜型油井产量递减快、累计产油量低,无稳定生产阶段;稳定气驱型油井气油比上升平缓、持续稳产、累计产油量高;高气油比型油井开发效果介于快速气窜型与稳定气驱型的开发效果之间,开发后期由于气顶气突破与原油脱气,油井逐渐以产气为主,仅携带少量原油,井别性质从油井向气井过渡。在明确气窜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控气技术应用实践,提出分气窜模式、分开发阶段的开发策略,针对快速气窜型油井,优化井位,原井眼向下侧钻,改善了开发效果;针对稳定气驱型油井,初期控制合理采油速度,中后期跟踪气油比上升幅度配套控气措施,气油比呈现出波动式上升规律;高气油比型油井受高气油比影响,仅携带少量原油,井别性质从油井向气井过渡,计算实施屏障注水,解...  相似文献   

20.
三元复合驱不同注采井距条件下,油井结垢速度及见垢时间等结垢规律不同,在120 m井距条件下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井结垢严重.结垢部位主要集中在生产管柱下部40根杆、管、泵、筛管、套管、炮眼及近井地带.三元复合驱油井采出液离子浓度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目前制定的结垢判断标准对喇嘛甸油田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井适应性较强,符合率达到95.9%.油井压裂后离子浓度变化速度加快,结垢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