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峰 《轧钢》1996,(1):39-41,56
介绍了钢材冷却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用于冷却的沸腾型冷媒、非沸腾型冷媒及其冷却特性,分析了钢材的表面性状对水冷特性及水温对冷却能力的影响,并详述了各种冷却方法的冷却能力及钢材冷却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钢材的冷却技术(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峰 《轧钢》1995,(6):49-53
介绍了钢材冷却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用于冷却的沸腾型冷煤、非沸腾型冷媒及其冷却特性,分析了钢材的表面性状对水冷特性及水温对冷却能力的影响,并详述了各种冷却方法的冷却能力及钢材冷却的研究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影响钢材淬透性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狄云 《金属世界》2004,(6):45-45
影响钢材淬透性的主要因素有:钢材的化学成分、淬火加热温度、冷却介质的特性、冷却的方式方法、零件的形状尺寸以及加热方式等。  相似文献   

4.
王国栋 《轧钢》2012,29(1):1-8
新一代TMCP技术是以自主研发的冷却速率可调(空冷至超快速冷却无级调整)、冷却温度精确控制的先进冷却技术和装备为手段,根据不同钢材成分、性能要求和相变规律设计相应的冷却路径和冷却过程控制参数,对钢材热轧和冷却过程中的微观组织进行有效调控,实现细晶强化、纳米析出强化、相变组织强化等各种强化机制的综合强化,充分挖掘钢材的潜力。与传统的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相比,新一代TMCP技术可节省钢材台金用量30%以上,或提高钢材强度100-200MPa以上,大幅度提高冲击韧性,节约钢材使用量5%~10%,声能10%~15%。该技术已经完成实验室和中试研究,开发的工艺技术、冷却装备目前在热轧带钢、中厚板、H型钢、棒材等生产过程中转化应用,开发出系列的减量化钢材产品,为我国钢铁产品的升级换代、钢铁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TMCP的实践和工业应用举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以超快速冷却为核心的新一代TMCP技术在钢材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和由此而导致的钢材性能的提升.这些应用包括棒线材控轧控冷技术突破和应用、轴承钢的轧后超快速冷却控制碳化物分布、利用超快速冷却技术进行热轧带钢组织复相化控制,以及热轧带钢轧机实施超快速冷却装置的改造和中厚板轧机实施超快速压力喷射式冷却 ACC的新式冷却系统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用流体对钢材进行冷却,是连续浇铸、热轧等生产中应用广泛的重要操作。长期以来,关于这种冷却的研究大多根据固体与流体间传热的观点来进行,在这方面正在积累生产分析和设计必需的传热系数的数据。笔者分析了对流传热阶段固体和流体间的传热现象,并提出了传热系数的理论值。冷却对钢材的组织、性能等金属学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例如近年来在控制冷却方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个平板状零件的注射模冷却系统的设计实例,利用常用的注射模CAE软件,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详细描述了此平板状零件的注射模冷却系统设计中的CAE方法和过程,用一种可行的分析方法设计出此类零件的冷却系统,并使冷却的综合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4.钢材轧后冷却控制钢材轧后冷却是利用热轧完成时的余热,对钢材进行热处理的过程,它可以取代热处理工序,节省成本,还可大幅度提高成品钢材的性能。因此,近年来在钢筋、线材、中厚板及热轧带钢的生产中,得到了广  相似文献   

9.
杜伟  苏光 《热加工工艺》2006,35(2):56-57
通过对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0Cr17Ni7Al钢在实际应用采用ATH进行热处理时零件硬度不均的现象进行分析,证明该材料经过T处理后的冷却方法,对硬度有较大的影响。实践表明,T处理后采用冰水冷却并保温,不仅能有效提高零件硬度,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便于控制、成本较低、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热冲压成形零件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热冲压成形技术是提高高强度钢板塑性成形能力,保证冲压零件尺寸精度以及提高冲压零件的强度级别的新型成形技术。本文在介绍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工艺流程及应用的基础上,对直接影响热冲压零件成形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识别和深入分析,讨论了模具材料、模具冷却设计及热冲压工艺参数如奥氏体化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和保压时间对热冲压零件质量的影响趋势,为车身制造中热冲压成形零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相变与回弹的热冲压成形冷却过程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弹是影响高强度板热冲压成形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22MnB5硼镁合金板热冲压成形实验,考察了冷却速率对回弹和相变的影响,提出了热冲压成形模具冷却系统设计相关的技术问题。研究表明,只有当冷却速度达到或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奥氏体才能直接转变为均匀马氏体;在模具结构、冷却系统、冷却介质等因素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控制冷却系统的水流速度,实现对最佳冷却速度的控制,消除热冲压成形中变形和回弹等缺陷,提高高强度板热冲压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12.
Conclusions Current directions in the quench cooling of steel are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and a qualitatively new path. For the solution of old problems in the quench cooling of steel, for example, decreasing distortion, it is possible to use new approaches.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forms of jet stream cooling show promise not only in metallurgical, but also in machine manufacturing plants. The widespread use of quench cooling in metallurgical plants will require an economy in the use of the coolant through an increase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its use along with a simultanous increase in the cooling intensity. The accelerated cooling of steel will vary according to its functional purpose, and therefore the cooling regime used may significantly differ from that found in traditional regimes of martensitic quenching. Quench cooling of steel at supercritical speeds has great potential during which the supposed effect of austenitic "vacancy" quenching occurs.Dnepropetrovsk Metallurgical Institute. Translated from Metallovedenie i Termicheskaya Obrabotka Metallov, No. 9, pp. 2–6, September, 1989.  相似文献   

13.
对3种用于薄钢板冷却的气体射流控冷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比较气体射流控冷结构内风速流场和钢板温度场,确定单均风板气体射流控冷结构可满足薄钢板淬火要求,且冷却均匀性较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无均风板相比,设置一个或两个均风板时,工件近壁面风速流场与温度场均匀性得到提高,利用单均风板气体射流控冷结构对钢板进行风冷时,在20 s时工件上存在的最大温度差约为63.8 ℃。在20 s内钢板平均温度从920 ℃冷却至Ms点(412 ℃)以下,最低冷速约为27.2 ℃/s,大于马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27 ℃/s,表明单均风板气体射流控冷结构可用于薄钢板气体射流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模拟试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研究了17-4PH不锈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奥氏体稳定化以及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研究发现,在0.05~5 ℃/s冷却速度范围内,17-4PH不锈钢只发生马氏体转变,Ms和Mf分别为116 ℃和35 ℃;在0.05~0.3 ℃/s冷速范围内出现奥氏体稳定化现象,当冷速≥0.5 ℃/s时奥氏体稳定化现象消失。在0.05~5 ℃/s冷速范围内,试验钢中都有少量的NbC析出;而在冷速≤0.08 ℃/s时,试验钢中可析出一定数量弥散的纳米ε-Cu颗粒。此外,根据试验数据构建了预测17-4PH不锈钢马氏体相变动力学的K-M方程。  相似文献   

15.
林鹏  张洪才  左辉  许正周  翟万里 《连铸》2023,42(1):61-65
针对包晶钢15CrMoG的200 mm×200 mm连铸坯存在表面凹陷及纵裂漏钢问题,对铸坯表面检查进行分析及试验对比。结果表明,结晶器铜管和保护渣传热不均及二冷强度低导致表面产生凹陷缺陷及漏钢问题。通过将结晶器铜管锥度从0.72%/m提到1.10%/m、保护渣碱度从0.72提到1.05、黏度从0.44 Pa·s提到0.74 Pa·s、熔化温度由1 170℃提高到1 191℃及二冷比水量从0.30 L/kg提高到0.45 L/kg等措施,改善结晶器冷却传热和二冷段喷淋冷却效果,提高铸坯冷却均匀性,使得铸坯缺陷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X80和X100钢级管线钢的合金化原理和生产要点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黄开文 《轧钢》2004,21(6):55-58
分析了X80、X10 0钢级管线钢的合金化原理 ,以及其炼钢、连铸、控轧控冷等生产工艺的要点 ,最后指出了生产X10 0钢级管线钢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夏焕梅 《轧钢》2021,38(4):112-116
X70、X80等高级别管线钢采用超快冷及低温卷取的生产工艺,然而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模型对带钢跟踪丢失、冷速较小产品性能不合及卷取温度波动等问题。为此,改造了层冷设备、开发了层冷区域冷检跟踪检测功能、优化了一级自动化过程控制及CTC模型控制参数等,使高级别厚规格管线钢冷却速率由20 ℃/s提高到30 ℃/s,解决了低温卷取带钢跟踪丢失及卷取温度波动大等问题,带钢性能显著改善,实现了高级别厚规格管线钢高效、低成本生产。  相似文献   

18.
冷却速率对高氮钢焊缝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明珠  王克鸿  王伟  王有祁 《焊接学报》2019,40(10):31-35
研究了水冷和空冷条件下高氮不锈钢焊缝金属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冷却速率对高氮不锈钢焊缝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增加能够有效增加高氮钢焊缝金属中的氮含量,尤其对于含氮量0.85%的高氮含量焊丝,增氮效果更明显. 冷却速率增加对高氮钢焊缝金属抗拉强度提高程度取决于焊丝中的氮含量,对于低氮含量高氮钢焊丝,冷却速率增加能够显著提高焊缝金属抗拉强度,当焊丝中氮含量超过0.58%时,冷却速率增加对焊缝金属抗拉强度影响不大,最终接头强度达到850 MPa.  相似文献   

19.
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上,利用膨胀法测定了PCrNi3MoV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采用切线法获得了其相转变点,用Origin软件绘制PCrNi3MoV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相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PCrNi3MoV钢的临界点:Ac1和Ac3分别为720℃和850℃;Ms和Mf分别为300℃和160℃。对于过冷奥氏体,当冷却速度较慢时,如0.05~0.07℃/s时主要发生铁素体、贝氏体和马氏体转变;而冷却速度中等时,如0.1~1℃/s时发生贝氏体和大量马氏体转变;当冷却速度较大时,如50℃/s时只发生马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维氏硬度从500 HV迅速增加,当冷速大于1℃/s以后趋于平稳并达到800 HV。  相似文献   

20.
蔡珍  汪水泽  徐进桥  刘洋  何亚元 《轧钢》2018,35(2):59-64
介绍了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以及典型工艺参数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类型分为低温卷取型和中温卷取型,终轧温度、空冷温度、空冷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双相钢的组织和性能影响显著。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短流程生产热轧双相钢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指出高强化、减薄化是双相钢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性能稳定性、表面质量和薄规格产品的板形问题是短流程热轧双相钢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