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玉泰 《新闻世界》2013,(10):90-91
财经新闻=枯燥乏味?财经新闻=艰涩难懂?财经新闻=缺乏情趣?怎样使财经新闻更具可读性?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生动活泼,通俗明快、轻松有趣的群众语言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2.
相比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较强,如果版面上报表、数字罗列,术语层出不穷,无疑会让大多数普通读者觉得枯燥,还往往招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诟病。如何增强报纸财经新闻的可读性?笔者结合最近读过的几篇财经新闻谈一点采写财经新闻的体会和领悟。  相似文献   

3.
玄泽钢 《视听界》2013,(3):101-102
“财经新闻”是近年来电视新闻的热词,但多数财经新闻栏目收视低迷,凸显出电视财经新闻节目的定位困境。如何兼顾节目收视、影响与营销,做好专业化与大众化的平衡博弈?1.财经新闻栏目的现状 目前,财经新闻栏目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栏目定位模糊,风格游移。有些节目没有明确的目标受众,像是为官员、白领、社会精英人群量身打造,又似乎定位于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有些财经新闻因专业性较强,语言较枯燥,文风生硬呆板,常常见事不见人,造成“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尴尬局面。如何运用形式新颖、读者喜闻乐见的手法写财经新闻?怎样把财经新闻写得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眼球和阅读欲望?笔者认为,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把生硬的财经新闻写活,用形象来表达抽象,用特殊来表现一般,从而易于传播,更收功效。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报道领域,不可否认,财经新闻在采写上存在着专业化程度高、报道内容抽象及涉及内容广泛等问题。因此,有人说,写财经新闻有“三难”,即难写、难懂、难记。财经新闻的写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变得内容枯燥、接近性差、没有可读性,出现“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尴尬。那么,财经新闻如何写才能更具有贴近性和服务性?  相似文献   

6.
自今年7月10日河北日报改版以来,更加突出了财经新闻的服务性、贴近性和实用性。相比社会新闻,财经新闻的专业性较强。如果版面上报表、数字罗列,术语层出不穷,无疑会让大多数普通读者觉得枯燥。还往往招致“外、行看不懂、内行不屑看”的诟病。如何增强报纸财经新闻的可读性?笔者认为,学会用社会新闻的采写方法“制作”财经新闻,淡化其专业性,则可使新闻可读性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7.
提到财经新闻。人们马上会想到股市、金融、商业、投资、GDP……一连串专业化的词汇让不少普通百姓如陷云里雾里。而同样是这些内容,如果换一种说法就不一样了,比如股市是涨是跌?银行卡会不会收费?商场打折和送券哪样更划算?我们的年收入离小康还有多远?相信面对这样的财经新闻,听广播的会支楞起耳朵,看报纸的也会睁大双眼。这就是民生化的财经新闻。  相似文献   

8.
经济化的大潮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财经新闻,除了迅速崛起的专业财经媒体,不少市民类报纸也纷纷开辟和增加财经新闻版面。与社会新闻相比,财经新闻因为专业性强,缺乏天然可读性,因此很难吸引普通读者。如何让相对生硬的财经新闻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这就要求财经新闻工作者对财经专业问题加以诠释,实现专业性与可读性的"联姻",以提高财经新闻的传播效果。只有让财经新闻"软着陆",才能吸引并留住读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大量地涌入信息消费市场,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行业如何保持其原有的生命力,避免边缘化,成为所要考虑的头等问题.而对于都市报中的财经新闻来说,如何紧扣当今读者对于财经新闻的需要,从而提升其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都市报财经新闻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财经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是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内容的拓展和报道方式的创新。本文就我国财经新闻报道国际化的动因、在报道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等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王琴 《新闻通讯》2010,(12):57-58
都市报的财经新闻经常面临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觉得浅不屑看的窘境。都市报主要是面向大众的,财经新闻如何当好“翻译官”,实现通俗化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祝璐  张建春 《新闻实践》2005,(10):51-52
综合类报纸的财经报道,如何兼顾其权威性和可读性,成为业界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在这两极的摇摆不定中,我们不禁追问,理想的财经新闻究竟是怎样的?权威性和可读性难道真的犹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综合类报纸的财经新闻如何才能在这两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一、讲述生活中的经济学理想的财经新闻应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去年岁末4G牌照发放,信息通讯开辟了又一条“高速公路”。各路媒体纷纷报道。可4G究竟为何物?那些标准牌照又是怎么回事?将对哪些行业和公司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关键的是,普罗大众现在和将来能从中获取什么?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文研究了多家纸媒的4G报道,解析他们的共性,探讨如何在财经新闻和受众关注话题之间寻找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李燚 《新闻与写作》2020,(2):114-11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体上英语财经新闻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加大。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国内国外的媒体也都越来越重视对财经新闻的报道,能否将英语财经新闻写好也成为了衡量财经记者是否具备国际传播能力的一项指标。《英语财经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通过参考借鉴国际主流的英语新闻报道方面的相关著作,针对中国读者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本教材,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如何使用英语进行财经类新闻文体的写作,并介绍了英语财经新闻报道的基本文本框架和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5.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用户的基本诉求是阅读轻量化。而财经新闻拥有着极强的专业性,财经记者该如何自处,本文通过对财经新闻的受众进行细分:专业投资者、财经爱好者及高学历人才、有理财需求的公众,基于对三类不同受众对财经新闻的需求以及自媒体时代下记者和受众的触媒习惯的新变化,笔者对财经新闻人才应具备的职业素养进行了整理,例如扎实过硬的经济理论知识、深度分析与预测的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新闻更有吸引力?如何让新闻更好看更耐看呢? 采访到位 新闻增色 新闻永远在路上,新闻永远在第一线。作为记者一定要在新闻发生时就在第一现场,或者新闻发生前就已经在现场。这个要求对社会新闻的记者来说,现在执行得还可以,但是对财经新闻、时政新闻的记者来说,执行就差很多。可能是迫于交稿压力,或者是挣分需要,如今很多记者爱坐在办公室里,  相似文献   

17.
财经新闻难做,好的财经新闻更难做。难在哪里?财经新闻的很多题目不是靠读者报料来的,而是要记者去思考、去挖掘,而这些"功力"需要记者平时多花时间去学习、积累、沉淀。同样是部门拿回来的消息、材料,有的人写出来的往往只是条"无味"的新闻;而有的人却能挖到"新点",这就是"功力"的不同。那么,如何独辟蹊径把财经新闻做好,做得重要起来?  相似文献   

18.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08,(13):60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复苏和快速发展的30年,财经类媒体从极少的几家发展到现在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财经媒体今后的发展趋势会怎样?跨媒体的财经新闻整合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9.
正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守望者,这是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城市晚报的财经记者如何履行对社会的守望责任?怎样把财经新闻做得既有前瞻性又贴近百姓的需求?笔者多年接触并从事财经新闻报道,一直在尝试"财经新闻民生化"之路。从贴近性上做文章,让百姓乐读财经新闻新闻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贴近性,贴近性对读者最具吸引力。河北《保定晚报》作为本地媒体,跟其他媒体竞争的过程,不是拼娱乐性和是否面向全国,而是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财经类新闻由于其专业性等因素,往往显得呆板、枯燥,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高效等优点,使得传统的电视财经新闻节目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如何运用新媒体促进和推动传统电视财经新闻节目的全面变革,是当代电视财经新闻节目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