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损伤程度、粘贴钢板厚度和高度、有效预应力大小和加载方式等对粘钢加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进行2片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以及8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梁的U型粘钢加固抗弯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U型粘钢加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能够有效抑制裂缝的扩展,显著提高加固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损伤后加固,其屈服荷载和刚度较未损伤加固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初始有效预应力水平主要影响使用阶段的抗弯性能;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能够预测U型粘钢加固梁的抗弯行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实际工程中建议梁侧面粘贴钢板高度不超过梁高的1/3为宜。  相似文献   

2.
当前对于旧建筑物进行改造的工程很多,有相当数量的建筑物使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功能的改变和荷载的增加使得多孔板的可靠性不足.通过粘钢和粘碳纤维布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多孔板进行加固设计,分析了采用粘钢和粘碳纤维布对预制钢筋混凝土多孔板加固的异同点,并对2种方法在技术和经济上的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3.
浅析粘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粘钢法是用粘结剂将钢板粘贴于构件表面从而提高构件性能的一种加固方法。文章针对粘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的计算以及界限破坏时梁的相对受压区高度b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粘钢法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4.
普通钢筋混凝土梁的体外预应力加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体外预应力技术是加固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降低钢筋疲劳应力幅度。文中通过一座普通钢筋混凝土桥的加固设计实例,介绍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梁体外预应力加固的适用范围、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建立了加固时的预应力钢筋用量计算的简化公式。  相似文献   

5.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加载条件下的粘钢板加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6根钢筋混凝土梁在反向加载条件下与非反向加载条件下的粘钢加固试验研究 ,分析了 2种条件下粘钢加固梁的力学性能及裂缝的开展情况 ,得出了在反向加载条件下的粘钢加固梁能够提高梁的刚度及减小裂缝等优点以及采用粘钢加固梁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张斌侠 《西铁科技》2002,(4):41-42,44
本文主要介绍了预应力斜拉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大梁的加固方案及操作步骤,同时运用分析计算的方法阐明了预应力斜拉法加固钢筋混凝土大梁在工程实践中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黏钢加固法是将具有初张力的钢板固定于混凝土梁的受拉侧,以期达到一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效果,以改善结构裂缝受力状态,增加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刚度和耐久性.在预应力黏钢加固法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预应力黏钢加固法的预应力损失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各类预应力损失的计算方法,结合试验对比表明,该方法可行,且为预应力黏钢加固设计和效果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粘钢加固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乐为  王春平 《铁道学报》2001,23(4):113-115
粘钢加固是指将钢板用建筑胶粘贴于构件表面以提高构件强度的一种加固方法。通过对6个钢筋混凝土框架中节点钢加固的低周反复试验,探讨了影响框架变形性能的因素:节点核心区的剪切变形、梁端的弯曲变形、梁纵筋的滑移变形等。提出了粘钢加固框架层间位移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并且和现行抗震规范进行比较,阐明了粘钢加固后节点构件的延性和耗能性能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粘钢加固的特点,并结合甬台温铁路东外环立交桥的加固设计实例对粘钢加固法的计算理论、加固材料及加固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粘钢加固应注意的问题,可供类似铁路桥梁加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T构桥运营后出现结构腹板、顶板和底板开裂等病害,通过某T构桥采用体外预应力及粘钢板综合加固前后桥梁受力性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对加固前后结构受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比较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和粘钢板两种加固方法的优缺点和实用性,对类似结构的加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钢筋混凝土挡板墙对既有线进行防护,是一种行之有效、经济可靠的方法。就宝成铁路新增二线草房沟中桥桥台施工采用钢筋混凝土挡板墙进行施工防护,从结构原理及施工工艺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实践证明,采用钢筋混凝土挡板墙对既有线进行防护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包神铁路桥梁加固中时桥梁情况进行详细分析,采用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并引进了低曰缩锚具、聚合物混凝土等新材料,大大提高了桥梁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FRP加固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是土木工程研究热点之一。围绕国内外FRP加固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从混杂纤维材料(HFRP)加固、FRP加固砌体结构、预应力碳纤维布(CFRP)加固、CFRP与钢板复合加固混凝土结构等技术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试验研究表明:混杂纤维加固柱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优于单一纤维加固,且在承载力提高幅度相同的情况下,成本显著低于CFRP加固柱;FRP加固砌体结构可以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抗剪和平面外抗弯性能;预应力CFRP加固技术结合了预应力技术和FRP粘贴技术,能明显提高梁的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其提高程度随预应力CFRP的用量和预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预应力加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预应力控制值、端部锚固和预应力损失方面。CFRP与钢板复合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可以直接利用钢材参与受力,钢材形成的骨架在约束混凝土变形的同时,还提高了CFRP的利用效率,从而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改善构件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具有跨越能力大、行车平稳、养护简便等优点,在近代桥梁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而悬臂施工法是目前建造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主流施工方法。本文以实际工程为基础,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法,对大跨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桥不对称悬臂施工过程中结构的力学特点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临时压重、临时锚固拆除时机、环境温差对应力及挠度的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同类桥梁设计、施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其抗拉、抗剪、抗弯能力远优于普通混凝土.此文在简述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阐述钢纤维混凝土的工作机理和增强机理,并对影响其增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进一步论述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可以抑制其收缩裂缝和阻止其微裂缝的扩展,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拱桥多节段吊装主扣塔合用的设计及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圭河大桥是净跨为195m普通钢筋混凝土箱形拱公路桥,该桥在主拱箱吊装施工中采用主扣塔合用的施工技术,节约了成本,缩短了工期,该方法可供多节段拱桥吊装施工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结合工程实例,通过计算分析,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配合挂网、自密实混凝土的方法,对石拱桥进行加固,可显著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刚度及防撞击能力,从而达到桥梁荷载等级提升、运营能力提高的目的。同时,节省了大量模板,解决了湖南地区轻型石拱桥粘钢困难,加固效果难以保证的难题,为石拱桥的改造加固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外部粘贴预应力碳纤维板技术对金刚桥进行加固。金刚桥是一座已使用40多年的钢筋混凝土简支T形梁桥,开裂严重,抗弯刚度退化,在汽车荷载作用下梁体挠曲变形明显,需要进行加固并提高其通行荷载。根据正截面承载力验算结果,确定在主梁底部和梁肋两侧尽可能接近底部的位置粘贴预应力碳纤维板进行加固,以提高抗弯强度。加固过程中采用结构基座式的预应力张拉设备对碳纤维板施加1 000 MPa的初始应力,并在桥梁支座处通过永久性锚具设置了可靠的锚固。加固完成后采用标准荷载对桥梁进行荷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技术,桥梁结构承载力满足加固设计荷载要求,且挠曲变形显著减小,桥梁结构的内力分布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南盘江特大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客货共线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筑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施工难度位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其主桥为单跨416 m上承式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根据施工全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各项影响桥梁应力、索力与变形的参数,结合施工过程中监测的各阶段应力、索力与变形数据,及时分析与理论计算预测值的差异并找出原因,提出修正对策,确保全桥建成以后桥梁的应力状态和外形曲线与设计达到最佳吻合.为后续同类桥梁劲性骨架安装和拱圈外包混凝土保质量、保安全、快速、高效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南盘江特大桥主桥为416 m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拱桥,是云桂铁路全线的重难点工程,也是世界铁路中斜拉扣挂+分环分段组合法模筑拱圈混凝土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本桥交界墩高102 m,综合利用塔吊、缆索吊及工业电梯等设施配合自升式液压爬模系统进行交界墩施工.综合介绍了交界墩自升式爬模使用原理、施工工艺、施工过程安全、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交界墩实际施工效果来看,该技术充分保证了交界墩的安全、质量和施工进度,可为类似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