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对2002~2011年保山市乙脑疫苗接种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发病及死亡率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保山市疾控中心2002~2011年的乙脑疫情资料和乙脑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保山市乙脑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从乙脑死亡率看,从2002年1月~2011年10月呈逐年下降趋势;从地域分布来看,隆阳区的发病例数占了总发病的84.6%:近5年来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率显著降低,同时发病率也明显减低。结论乙脑疫苗的接种以及诊疗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善了保山市乙脑的发病率,经过系统调查分析,保山市乙脑的下步工作还是应着重于预防.提高各地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发病率为2~10/10万之间.病死率为10%[1],其中极重型乙脑患儿病死率为20%~50%[2].我院ICU2006~2007年共收治由感染科转入的极重型乙脑患儿14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13例均病情稳定后转回感染科进行康复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早期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极重型乙脑患儿的死亡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宏  李刚  陈岷 《医药导报》2003,22(11):817-818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在临沂市的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我市1960-2002年乙脑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1960-2002年临沂市共发生乙脑43385例,死亡54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4/10万。病死率9.77%;发病均有严格的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9岁年龄段,占发病总数的74.48%;散居儿童和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占88.66%。结论 人群疫苗免疫、媒介蚊虫控制及动物宿主管理是减少乙脑发病流行的3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鹤岗市兴安区自1991~2000年10年来,细菌性痢疾(菌痢)发病率呈现由高到低(1991~1997年)然后由低至高(1998~2000年),非常有规律的一个发病趋势。笔者通过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对本地区这一肠道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做以分析。1 资料来源发病资料来源于兴安区所辖三家综合性医院,个体医疗网点及本市两家传染医院。人口资料来源于兴安区统计局。2 结果2.1 发病率变化情况从年度上看,1991年菌痢总发病率为207.58/10万,男性发病率为151.42/10万。本年度发病率也是这10年最高发病率。虽无暴发疫情,但和前几年相比,呈明显流行态势。其余年份从…  相似文献   

5.
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烨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9):56-56,59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急性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水肿、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情发展迅速,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我院于1998年6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重型乙脑患儿5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陈圣俊  雷显希 《贵州医药》2006,30(11):1046-104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蚊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病后5%~20%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1],病死率高达6%~7%[2].仁怀市2000~2003年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是27.78/10万、24.12/10万、26.24/10万和11.47/10万,2004年5月,我市组织接种了5万余人的乙脑疫苗,当年乙脑发病呈大幅下降,报告发病率仅为5.42/10万.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蚊虫为媒介而传染.因此,有严格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季.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尤以3~6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临床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病死率最高.我院传染科自1990—1997年共收治乙脑病人384人,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死率由1990年的10.3%降至1997年的1.07%,后遗症发病率也明显下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重,后遗症多,病死率高。迄今尚无特效药物治疗。1991年—1994年的7至8月间,我们收治乙脑96例,其中49例应用干扰素治疗对比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及病原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病原型别,为有效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乙脑监测管理系统信息、个案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阳性脑脊液标本采用RT-PCR方法进行分型。结果2006年发病率、病死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发病多为15岁以下的儿童,RT-PCR分型结果显示病例脑脊液标本感染乙脑病毒为Ⅲ型病毒,与我国常见型别一致。结论2006年河北省乙脑疫情加重,但流行特征仍符合乙脑的一般流行规律。感染的乙型脑炎病毒为Ⅲ型病毒。加强对15岁以下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是防控乙脑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关梅 《淮海医药》1999,17(9):49-50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由蚊虫为媒介而传染。因此,有严格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季。本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尤以3~6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临床以高热,惊厥,意识障碍段脑膜刺激症为特征,病死率最高,我院传染科自1990-1997年共收治乙脑病人384人,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病死率由199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化州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我市乙脑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者以<10岁的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占100%,男多于女;发病季节主要分布在5、6、7月,发病季节前移.结论 我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均有病例,且2001年又出现过一次小高峰.说明了我市乙脑预防工作还不容忽视,特别是要加强小年龄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性虫媒病毒引起、经蚊虫传播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传染源是被感染的人或动物,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尤其是儿童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自从乙脑疫苗接种以来,乙脑发病率明显降低,但仍是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探讨低流行区域乙脑防治的实用技术,我们通过对免疫接种、抗体监测、蚊媒监测、疾病监测,研究在乙脑低流行区消除乙脑的可行性,为最终消除乙脑提供理论技术方面的资料。1材料与方法1·1对象选取山区的吾山镇、丘陵的金冢子镇、平原的赵戈镇为监测点,经济水平相近,人口均在4万人左右。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2002~2006年白城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疫情概况,疫区分布及流行特点,为深入开展HFRS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2~2006年白城市HFRS疫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疫情分析.结果 2002~2006年白城市累计报告出血热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79/10万,死亡2例,病死率为2.47%.通过对疫源地人间及鼠间监测结果证实,我市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家鼠型,传染源为褐家鼠,鼠间检测阳性率为10.53%,疫区常住居民隐性感染率为16.67%.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形势严峻,应继续开展监测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2005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河北省自1951年以来出现过6次乙脑发病高峰,最高年发病率达21.56/10万(1969年).为进一步加强对该病的控制,现对河北省2005年乙脑疫情加以分析,为今后有效防控乙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罗甸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罗甸县2006~2011年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40例,年均发病率1.99/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22例,占55%;男性、女性分别占70%、30%;2~10岁儿童发病30例,占发病总数75%;6~8月份发病37例,占病例总数的92.5%,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结论发患者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是2~10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加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17.
高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64-265
目的了解昭通市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9年昭通市乙脑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0~2009年乙脑发病基本呈周期性波动趋势,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151例,发病率最高5.1049/10万,最低0.8779/10万,年均发病率2.3509/10万,死亡40例,年均死亡率为0.0861/10万。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68.30%;男性比女性多,疫情在6月开始上升,8月为高峰期,9月开始下降。结论发病呈现明显的夏季(8月)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预防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及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辅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卫生宣教和疫情监测、预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其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流行于夏秋季节,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症为特征。部分患者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高。2002年7月以来,我院共收治8例乙脑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整理如下,敬请参考。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其中急性重症肝炎(以下简称急重肝)是最危重的一型,临床上发病急、病情凶险、进展迅速、治疗困难、病死率高.只有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才能及早明确诊断,合理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现将我院11年(1991~2002)收治的27例患者的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蚊媒急性中枢神经性传染病。其病情重,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尤其是儿童)的身体健康。为掌握乙脑的流行规律、探讨流行因素、制定防治对策、进一步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现将我县1990~1999年10年间确诊为乙脑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