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国际上对生态旅游和旅游者行为的研究很多,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又因为其复杂性,对其分类研究也是研究的难点。观鸟旅游是生态旅游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点进行研究是亟待开展的课题。本文运用休闲分类学方法,通过调查到访过董寨的观鸟旅游者的旅游行为、观鸟水平和忠诚度,分析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按照不同类型观鸟生态旅游者分析其行为特征和目的地偏好属性,目的是:(1)应用生态旅游者分类方法研究不同类型观鸟旅游者行为特征;(2)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提供范例。观鸟旅游者可以被分为3类,即偶尔型、积极型和熟练型;(3)提出观鸟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加强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培育生态旅游市场;为经营者提供目标市场的细分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蜜月旅游者行为特征与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月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旅游经营中,了解客源市场旅游者的行为特征,对市场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蜜月旅游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市蜜月旅游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武汉市蜜月旅游者具有出游时间长、消费能力强、偏好海滨型目的地等行为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提出设计多样化产品、完善产业链、品牌化经营及加大宣传营销力度等具体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居民旅游认知特征分析--以湖南省四县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郑群明  钟林生 《地理研究》2005,24(4):591-600
论文通过对湖南省四个县市1200个农村居民抽样调查,分析了农村居民对旅游的认知特征,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对旅游的态度普遍较好,但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的农民对旅游的认知差异较大,农民接受旅游信息的渠道还较单一。(2)农民出游动机出现多元化,但出游目的较为集中,旅游偏好受年龄和经济来源的影响较大。(3)农民的出游愿望很高,出游时间充裕而且较集中,但出游预算比实际花费明显偏高。(4)多数农民出游的主要限制因素还是可自由支配收入,而担心影响农业生产和不能照顾家庭也限制了中青年人外出旅游。  相似文献   

4.
研究旅游者选择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能够为政府寻求有效的区域旅游空间合作,为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组织和设计旅游线路提供科学依据。在深入分析江苏省国内游客旅游线路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关联度分析、回归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目的地吸引力、旅游者出游目的、旅游交通和旅游成本等不同角度综合研究了旅游者选择区域旅游线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差异可将江苏13个省辖市划分为4种城市节点类型;(2)出于不同旅游目的的游客选择旅游线路时对不同城市节点类型具有倾向性差异;(3)不同类型的公共交通方式对旅游线路选择的影响尺度和程度存在差异性;(4)通过构建旅游成本统计模型,揭示了旅游成本中距离、时间和消费3个因子间的关系,并结合统计数据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公式。  相似文献   

5.
女大学生旅游市场是整个旅游市场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把握女大学生旅游行为是开发女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提与基础。根据对重庆市在校女大学生的出游意愿、旅游决策行为和旅游消费行为的分析,提出了女大学生的旅游行为具有如下特点:(1)出游动机以休闲动机或精神动机为主,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偏好自然风景区和民族风情区。(3)多是在假期出游并采取结伴出游的方式。(4)注重通过人际交往和书刊杂志获取旅游信息,并与人商量决定。(5)旅游花费主要来自家庭,但呈现多元化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人格特质这一视角,结合旅游消费者购买决策程序理论,探讨和研究城市居民的出游行为偏好。首先,运用5因素人格特质量表测量了武汉市居民的人格特质,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将潜在旅游者细分成不同人格特质类型的人群,其次,运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等方法具体分析了不同人格类型的武汉市居民在出游行为偏好上的差异性,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基于人格特质这一心理变量,可以把武汉市居民细分成外向随和型、严谨含蓄型、开放时尚型3种不同人格类型的人群;不同人格类型的潜在旅游消费者在出游行为偏好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文本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吴宝清  吴晋峰  刘佳  吴玉娟 《中国沙漠》2015,35(4):1041-1047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号称世界上最美的沙漠。本文基于网络游记文本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特点。结果表明:(1)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旅游活动和旅游活动方式的偏好既丰富多样,又具有相对一致性,特征词汇频率分布拟合曲线服从幂律分布,基本符合二八规律。(2)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吸引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并以自然景观为主。(3)旅游者偏好的巴丹吉林沙漠旅游活动以徒步、越野、探险等三大类活动为主。(4)巴丹吉林沙漠旅游者偏好自助旅游活动方式。(5)旅游者对巴丹吉林沙漠旅游的情感体验不仅丰富多样,而且以美好震撼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桂顺  龙江智  李恒云 《地理研究》2012,31(12):2185-2196
鉴于学界对银发族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注还不够, 于2010年6月通 过在组团出游的老年旅游者中共发放问卷200份, 有效回收178份, 在此基础上基于市场细 分理论对银发族的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总体而 言, 旅游目的地治安状况、资源和环境、目的地可进入性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其它因素的 影响有限;(2)根据旅游特质因子, 可将银发族旅游市场分成了三个细分市场, 即:大众型, 经验型和品质型银发旅游者;(3)不同旅游特质细分市场的银发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行 为和人口统计特征上存在显着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9.
李屹  王凤霞 《热带地理》2024,(2):326-338
基于去哪儿网在线游记所获取的数字足迹数据,在锚点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流向统计、关联规则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凝练不同类型旅游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游览特征。结果表明:1)三亚市旅游流呈现“一心两核”和若干核心路径的流动格局,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受景点受欢迎程度的影响,核心区处于沿海岸线区域,展现滨海旅游城市的特征;2)在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中核心节点分布不均匀且结构洞现象明显;3)三亚市旅游流结构网络的中尺度旅行的旅游者占多数,其次为小尺度旅游者,大尺度旅游者最少,各尺度各游览类型的旅游者都倾向于游览沙滩型旅游地和岛区,即地文景观类旅游地,而不同尺度下不同游览类型的旅游者游览倾向又有所不同;4)三亚市旅游流的旅游吸引系统呈分级分布且有多个锚点吸引物,不同的锚点吸引物除沙滩型旅游地和岛区外,对不同游览类型和游览时间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同。  相似文献   

10.
张希月  陈田 《地理研究》2016,35(3):590-604
旅游产品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开拓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目前非遗旅游产品市场存在诸多问题.非遗传统手工艺旅游开发更是陷入了一种旅游购物单一开发模式的困境.以苏绣为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从游客感知的视角实证研究影响非遗传统手工艺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机理.研究发现:① 遗产吸引力感知,市场问题感知和展示内容偏好对旅游者的遗产保护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② 展示内容偏好,展示方式偏好对旅游者的旅游产品开发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③ 旅游者对遗产保护的态度越强烈,其支持旅游产品开发的态度越明显.④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支持度越高,其对参与遗产旅游的支付意愿越高.⑤ "对旅游产品开发态度"是"对遗产保护态度"和"对遗产旅游的支付意愿"两者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湖南省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阐明了该省国际客源市场的发展前景,着重讨论了进一步开发湖南省国际客源市场的对策措施;(1)建立合理的国际客源市场区域经济;(2)加大湖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3)搞好基础设施建设;(4)加大旅游产品的促销力度,把湖南旅游精品推向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卞显红  王慧  施琳霞 《地理科学》2016,36(1):99-106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村居民旅游动机,然后通过构建对数回归方程研究旅游动机对“现代化的大城市”、“中小城市”、“历史文化城市”、“旅游城镇”、“山区”和“乡村旅游地”等六大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外出旅游动机主要停留在观光游览层次。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对探亲访友旅游动机的赞同感知度较低,但探亲访友对于不同目的地选择具有一定影响。长江三角洲农村居民外出旅游非常重视通过旅游能提升其在家人、亲戚、朋友中的地位与声望的功能。 旅游安全问题对提升农村居民出游力非常重要,同时农村居民非常注重旅游目的地住宿设施能营造家外之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3.
王鑫  吴晋峰  郭峰  李蕾 《中国沙漠》2012,32(4):1176-1181
近年来,沙漠旅游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应用问卷调查法对国内居民的沙漠感知形象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沙漠旅游行为意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漠旅游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人们对沙漠旅游十分向往,愿意支付较高的旅游费用并花费较长的旅游时间,但对沙漠的感知形象支离破碎,且对已开发的沙漠旅游景区认知度较低。研究还发现,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和交通可达性差是阻碍目前中国沙漠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推动中国沙漠旅游快速发展的3点建议,即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塑造鲜明旅游形象,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交通可达性,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GIS技术,以景点可达性为切入点,从市场供需的视角,依据市场供需的影响因素将潜力模型进行分解,得到旅游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潜力模型。研究发现:①哈大高铁使东北各地到区域内各旅游景点平均时间压缩2.5 h左右,填补了东北一日游市场区的空白,拓展了两日游市场区的范围,形成以高铁为轴,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一日游、两日游及七日游为主要形式,向高铁两侧和中心城市周边依次扩散的圈层+轴带状区域旅游空间形态。②东北城市旅游供需潜力变化均呈现随到高铁距离增加而衰减的现象,促使供需市场向高铁沿线集聚,带动了高铁旅游经济带的形成,并导致东北旅游空间集散特征更加明显。③高铁对短期游(一日游、两日游)供需市场的带动明显好于七日游市场。④基于旅游可达性,以城市为基本单元,根据核心—边缘理论,结合旅游供需潜力发展状况,将东北城市旅游市场区划分为核心区、外围区、过渡区、边缘区4类。本文认为,应以高铁等快速交通方式和旅游枢纽城市为依托,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旅游供需空间网络的优化与对接。  相似文献   

15.
龙江智  李恒云 《地理研究》2012,31(1):155-168
以往学术文献主要探讨旅游消费行为的局部特征,而本文旨在基于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旅游消费模式进行整体性探究,试图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的普遍规律。本研究于2010年1月至3月对全国15个城镇的2500名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藉由前期质性研究提取的核心变量提炼出我国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消费的基本模式。研究表明:(1)我国城镇居民参加国内旅游的消费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积极主动型、中间型和消极被动型;(2)这三种基本国内旅游消费模式在其旅游消费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分异现象和规律;(3)这三种基本旅游消费模式的旅游者在人口统计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4)旅游动机、旅游涉入、目的地选择因素的重视程度、对各类景观的兴趣程度等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长沙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的收入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出境旅游消费,分析不同收入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抽样调查方法获得基础数据,将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出境旅游出游方式和意愿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得出城市居民出境旅游需求出游方式差异不大,出境旅游意愿存在较大的差异。将收入水平与出境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因素、停留时间等变量进行对应分析得出:不同收入城市居民在出境旅游目的地,决策影响因素的选择差异不大,在出境花费意向、停留时间、出境旅游目的等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铁对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以京沪高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德根  牛玉  王莉 《地理研究》2015,34(9):1770-1780
通过因子分析降维得到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旅行时间、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地的交通通达性、旅游地的服务设施系统等4个指标;由此构建旅游需求—供给引力模型,测度高铁条件下主要因素对旅游者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影响程度变化。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前客源地和旅游地的空间距离是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且起到出游阻力影响;而高铁开通后主要影响因素对选择出游目的地的作用程度发生很大变化,客源地与旅游地的空间距离对出游阻力影响变得很小,而旅游地的交通网络密度、旅游资源禀赋和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高铁时代下旅游目的的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以期在高铁条件下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要素体系,实现旅游地系统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18.
李涛  刘家明  朱鹤  龙飞  余文婷 《地理科学》2019,39(2):204-213
以旅游业三大核心部门(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投资为研究变量,分析了2000~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演化及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的响应。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投资存在与旅游发展总体协调、省域空间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多样和部门差异明显的特征;省域旅游发展响应系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旅游产业投资的“时间磨蚀效应”和“绩效累积效应”;在“空间牵引效应”作用下,中国旅游产业投资促进了中国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特征由离散型“核式极化”向连续型“域状扩散”转变。最后,提炼了旅游发展对旅游投资空间响应的实质:以投资为驱动,依据循环积累因果机制,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其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旅游信息产业的提升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必然选择。该文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