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柳条边和燕长城、明长城同样是历史遗迹。辽宁省法库段柳条边横贯法库东西,全长160余华里,沿线留下了许多地名。据笔者考证,这些地名有四个特点:第一,为寻觅柳条边遗迹指明了方位。清初修筑的柳条边距今已有300年左右了,大部分地段模糊不清,要想找到它的遗迹是很困难的。但是由于有这些地名流传至今,沿着这些地名去寻找,很容易就发现了它的遗迹。在法库边门的东边,有个至今仍叫“边沿”的居民区,因“边沿”处于城镇边缘,附近无其他建筑,柳条边的遗迹清晰可见。“边沿”地名成为发现柳条边遗迹的线索。用这种办法,准确地确定了法…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市西郊水库位于市区西南部,为发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2003年,市地名委员会先后数次召开会议,讨论西郊水库的更名。会议讨论是十分热烈的,主要围绕是否赞同西郊水库通名改为“湖”这一观点展开。持赞同观点的人认为,只要能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地名的经济效益,可以把西郊水库的通名改为“湖”。由此,他门分别提出了改名为“明珠湖”、“新月湖”、“瀚海湖”、“克拉玛依西湖”等建议;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水库和湖泊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地理实体,水库属建筑物,湖泊是自然地理实体,西郊水库本身是一个水库,并不是湖泊,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汉语地名通名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名通名含义及地名类别的划分(一)地名通名的概念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性质类别的词,称为地名通名,如山、河、湖、海、村等。从古至今,地名通名由简单到复杂在不断变化,早期的地名用字,专通名不分,没有通名的概念,但往往用偏旁来反映地理实体的类别。如带  相似文献   

4.
新宾满族自治县东部与吉林省通化县以富尔江上游为界。在富尔江的西岸有一个美丽的小镇——旺清门镇。作为地名的"旺清门",它应该源于清代在柳条边上修筑的旺清边门。对于这一点,我想大家是不会有异议的。  相似文献   

5.
张志文 《中国地名》2009,(8):104-105
在沈阳市区西45千米处的新民市前当铺镇境内,有个村子叫章京堡,其北约五千米处有一个面积约十五公顷的荷花湖——仙子湖。据传说,章京堡原来叫关家堡,仙子湖最初叫莲花泡子。在这两个地名的演变过程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酸的爱情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是与特定地理实体一对应的专有名词,因此地名文化应包括两个层而,一是地名语词文化;二是地名实体文化。地名语词文化属于语言文化范畴,是地名实体文化的文字图腾,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运用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卫片译等多种方法确证了莱州湾南岸古湖泊的存在,同时研究了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莱州湾南岸有巨淀湖,黑冢泊,别画湖等古湖泊,它们形成于距今约6000年以前,系由河口湾泻湖演变而成,该区古湖泊经历了中全新世全盛期和晚全新世收缩期两个阶段,湖泊消亡的原因是气候变干,河道迁移,人类活动影响等,其中河道迁移是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古迹地名主要包括:一是著名的自然景观地名,如名山、名水、名湖等著名的风景区、名胜地名;二是著名的人文景观地名,如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地名。它们由于代表着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知名度高、文化涵载量大等特点,被人们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因而这类地名的传播途径比其他地名要广得多,深刻得多。研究揭示这类地名的传播途径对把握整个地名领域的传播途径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通过帝王将相的活动来传播。在奴隶社会和建设社会,帝王将相是社会最高的统治者,他们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必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龙的国度 ,龙字地名在我国是广泛存在的 ,以政区类龙字地名为例 ,使用汉语地名的各省区中 ,省级龙字地名1个(黑龙江省) ,市、地、县级龙字地名就达几十个 ,乡镇级龙字地名200余个 ,至于村级龙字地名数不胜数。自然山水类龙字地名 ,尤其是水系地名 ,如江、河、泉、湖、沼、泽、池、潭、源、湾、井、港、溪、水、渠、滩、沟、洼、塘矶等与“龙”字组合的地名 ,更俯拾即是。若将各类地名综合统计 ,每个地区龙字地名都不在少数。最少者也不低于20几处。以龙之居处命名的就有龙门(山西、陕西、安徽、福建、海南)、龙关(河北)、…  相似文献   

10.
地名的生命历程包括命名和用名两个环节。地名的符号意义通过命名者得以构建,而在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又不断被重构。以内蒙古达茂旗为例,通过大量微观个体的深度访谈,从地方民众认知的视角分析北方农牧交错带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文化符号意义的变迁及成因。结果显示:案例地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汉化趋势明显,其大致经历了少数民族语地名主导阶段、少数民族语和汉语地名共存分立阶段、汉语地名与汉译少数民族语地名主导阶段。随着语言文字环境和用名群体结构的剧烈变迁,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的符号意义在新的用名环境中不断被弱化,地方民众对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的认知越来越有限,少数民族语聚落地名逐渐从意义丰富的文化符号衰变为简单的空间指位符号。  相似文献   

11.
刘烜 《中国地名》2013,(12):11-11
山东省诸城市地名协会成立以来,通过举办各种交流活动、编辑图书、参与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逐渐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社团。开放式学术研究和社会化地名管理是地名协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诸城市地名办公室与地名协会紧密合作,相互补充,协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弘扬地名文化的中坚力量和地名管理的参谋助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地名更改可谓此起彼伏:江苏宿迁千年骆马湖,因谐音“落马”犯忌被改成“马上湖”;苏州千年古镇西山镇因字面易联想到“日落西山”改名金庭镇;  相似文献   

13.
人文地理地名中重合最多的是行政区域地名和聚落地名。这两类地名数量十分庞大,也是造成重合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地随移民一。旧大陆的大量这类地名在新大陆重合出现即是由此。我在本刊发表的《论中国的非汉语地名》一文中所述的伦敦、剑桥、牛津等地名大量出现于美国和加拿大,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国也是一样,两晋之间,即所谓永嘉之乱的时代,北人大批南迁,原属郡、县,也随移民而重建于江南,即所谓侨郡、侨县。一时出现了大量郡、县地名的重合。据谭其骧教授的统计,当时仅今江苏、安徽二省的江南地区,就建立侨郡40个,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长白山地区中朝两国各类地名分布特征及规律,以历史时期的中国延边与朝鲜咸境北道地名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两个区域地名进行分类与用字特征分析,得出二者在类型分布与用字特征上具有规律相似性与分异性。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方向分布、高程分布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两个区域地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具有多个密集区,地名向咸境北道东部沿海以及中朝边境两侧区域聚集;两个区域地名点均较多集聚在丘陵、台地等地形之上,与海拔高度呈空间正相关性;延边和咸境北道地名分别呈现沿西北-东南与东北-西南方向扩散的格局。延边比咸境北道地名离散程度大,咸境北道地名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比延边高。延边地名点呈现高值聚集,咸境北道地名点呈现低值聚集。上述发现揭示了地名分布特征内隐或外显了中朝边境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长白山地区中朝边境的融合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独特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一些老地名属于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时刻不可或缺,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承载着人与环境的关系,蕴含了丰富的社会记忆。随着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地名面临着两大困境,其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迅速蔓延,催生了大量没有文脉的新地名,而历史地名却成批量的消失。居民无法认同新地名,削弱了地名的文化归属感;其二,部分城市和景区为了旅游开发、经济效益,不顾巨大的经济成本,随意变更地名,甚至出现较多的社会问题。地名相对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容易被人们忽视,当它不符合人们的口味时,便被丢弃,然而地名在延续地域文化差异、标识多样性的地理空间上,拥有无法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欣闻全国地名标志设置暨经验交流会闭幕。这次会议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性的地名会议,是全国地名工作的一大盛事,是全国地名工作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全国地名管理工作将步入全新的科学的法制的轨道。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在大会发言中,再次强调全国地名工作一定要以多吉才让部长的有关地名工作的讲话精神为指针,“全面推进设标工作,加强服务功能”。大会明确了今后两年全国要全面实现国标化的奋斗目标。会上,辽宁省的经验备受大家关注,人们纷纷为他们鼓掌喝彩,为学到真经——设标中的“四统一”和“市场运作模式”而兴奋。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在筹备全国地名理论研讨会和举办《中国地名》论坛的科研实践中,产业地名和地名产业两个课题同时进入我的视野。前者具有主导性,后者具有系统性,两者互为条件,共同作用于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使之更加丰富、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姜堰市地处泰州市东大门,面积1051平方公里,人口93万人,辖18个镇和1个国家4A级溱湖风景名胜区及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地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早在2002年,我市就启动了城区地名设标工作,并不断加以完善,截止去年年底,我市城区90%以上的道路都安装了一级路牌,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城市建设红红火火,更改地名新闻也是起起落落。最近,湖北方面宣布,湖北简称将改"鄂"为"楚",再次引起人们关注。近年来,地名更改可谓此起彼伏:江苏宿迁千年骆马湖,因谐音"落马"犯忌被改成"马上湖";苏州千年古镇西山镇因字面易联想到"日落西山"改名金庭镇;石家庄因系省会仍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2,(3):74
2005年以来,武汉市紧密结合实际,本着紧扣四个专项事务,紧抓关键环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地名标志设置为龙头,以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工作为两翼,以地名规范工作为牵动,全面开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完成了《武汉市地名规划》编制、建立起了含有52000条地名的武汉市地名数据库,尤其是提前两年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