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是了解区域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其研究仍限于采用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的思路,难以准确、量化地反映实际环境承载力.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全新理解,提出通过表征环境承载力组成(即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生态服务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的思路,达到具体、全面地衡量区域环境承载力的目的.通过厘定或改进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和社会支持能力的计算方法,并提出生态服务能力计算方法,建立起实用的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同时提出修正向量模法,为环境承载力的综合计算提供方法基础.以宁波市为例,通过环境承载力的具体量化实践检验上述方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以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根据2011年、2012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选取与大熊猫生境相关的7个影响因子,从大熊猫潜在生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的生境等方面分析了生境的变化特征,探讨该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类活动的情况下,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22%,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02%,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9%;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保护区内大熊猫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19%,较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为46.67%.与不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相比,不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23.22%上升到23.63%,适宜区域面积比例从19.02%下降到19.00%,受人类活动影响后转变为不适宜生境的面积达到36.96km2,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生境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基于1975—2015年间多期Landsat TM/ETM卫星影像数据,对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变化、海湾面积变化和海岸属性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近40年来渤海湾陆域海岸线总长度增加761 km,呈现先微略减小后逐渐增加的变化;至2015年渤海湾沿岸人工海岸线比例约占岸线总长度的95%以上,渤海湾海湾面积一直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导致岸线长度增加和性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围填海工程与港口建设),主要集中在曹妃甸港区、天津港、黄骅港三个重点区域.从水动力、沉积物以及自然演变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岸线和海湾面积的变化对海湾动力沉积环境的影响,指出随着海洋滩涂资源和港口资源开发活动不断增加,人为因素对海岸带环境演变的影响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强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量化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地质环境承载力,并利用相等间隔法将承载力等级划分为好、较好、中、较差、差五个等级,进而获得各评价时间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图。经对比分析,在评价时间内研究区中北部冲洪积平原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63%;南部基岩山区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19%。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控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减小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衡量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是否协调的标准之一。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调节人类活动强度,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量化综合评价模型,分析评价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地质环境承载力,并利用相等间隔法将承载力等级划分为好、较好、中、较差、差五个等级,进而获得各评价时间地质环境承载力分区图。经对比分析,在评价时间内研究区中北部冲洪积平原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63%;南部基岩山区承载力指数平均下降率为5.19%。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控地质环境变化趋势、减小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库调度水质影响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供给区,整个规划库区承担着重要的区域公共生态责任.国家对库区水质、水量提出了严格的指标性要求,整体水环境安全是保障调水目标实现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在分析了库区污染源及水质现状的基础上,以2010年、2030年为评价目标年,采用D illon模型建立了水体富营养化与磷负荷之间的关系,对丹江口水库富营养化趋势做出宏观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水库存在富营养化的风险,需要进行纳污能力核算.结合丹江口水库水质现状、水污染特点,以及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要求,确定COD和NH3-N为纳污能力计算控制指标,选用河流二维水质模型,对库区局部污染水域纳污能力变化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水库蓄水位加至170m后,计算区域水体的COD、NH3-N月消纳总量相对157m水位时均下降,局部水域纳污能力减弱,国家及库区政府部门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7.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作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省级区域尺度明确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评价方法的研究尚且不足,本文以多学科理论方法为指导,在对资源环境承载力概念内涵分析的基础上,从生态支撑系统、资源供给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及调节系统4个方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集对分析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资源环境承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经济整体发展不足,调节能力较弱,虽然资源供给未成为限制因子,但生态环境支撑系统自身脆弱性对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巨大,运用集对分析方法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其结果能够实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全面表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秦巴山区以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探究秦巴山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对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地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秦巴山区的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子系统构建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TOPSIS模型对城口县2007—2018年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结果】2007—2018年,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自然资源子承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子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子承载力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对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影响最大的是自然资源子承载力,其次是生态环境子承载力,最后是社会经济子承载力。【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秦巴山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基于RUSLE和InVEST模型核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量、水源涵养量等实物量,综合运用影子工程法、替代成本法、市场价格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定量评估乌兰布和沙漠1990-2018年食物与原材料供给、植被固碳释氧、水源涵养等12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动态。结果表明:1990-2018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8年价值量最高,达139.62亿元,其中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对总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占90%以上;各土地利用类型对总价值的贡献率从1990年到2018年变化显著,流动沙丘贡献率由79.65%降至26.04%,固定沙丘贡献率由2.31%增加至39.75%,且价值流动增加;研究期间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占比逐期下降,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占比逐期上升;支持服务与其他服务间呈权衡关系。通过本研究为沙漠生态系统资源合理利用及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锦州市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锦州市的用水现状,从水资源、环境、经济以及社会等角度综合评价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大小,为锦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锦州市水资源数据、社会经济数据、水文数据等,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和数据整理,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锦州市水资源现状,采用"虚拟水赤字评价方法"和"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分别从广义和狭义水资源的角度对锦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锦州市2011—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从广义水资源角度看,除了2014年和2015年特枯水年时,水资源严重不足;2011—2013年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发展仍处于可支撑的范围;2011—2013年区域水资源对虚拟水的生产和消费均处于可支撑状态;2014年和2015年锦州市的水资源量不足以供给城市的生产生活、消费和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由于水资源的不足,锦州市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超采,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造成了水量及水质的破坏.结论锦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已经严重不足,应当大力发展科技,找到合理利用绿水资源的科技手段,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锦州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时空动态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以全国为参照区,分别计算分析了: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十年来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②新疆与中国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新疆综合资源处于富余状态,且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3)与东部地区相比,新疆综合资源承载压力远低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相比,其综合资源承载力超载程度也低于西部整体水平.并指出新疆经济发展的障碍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石河子地区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科学评价石河子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原方法改进创新,分别计算了1980~2005年石河子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与全国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区域对比,石河子地区综合资源处于富余状态,且水资源是石河子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水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石河子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3)水资源承载力远大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其水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占大部分,说明对石河子人口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水资源,而不是经济资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CLC)与土地资源承载指数(ILCC)模型,定量评价了年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1997—2006年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1997—2006年甘南州人粮关系趋于盈余;土地资源承载力中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与土地资源利用强度密切相关;人口总量的变化与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芜湖市的资源承载力水平,运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以全国和安徽省作为参照区,动态分析了芜湖市1999-2006年各种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及综合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以全国作为参照区,除1999年外,其它年份芜湖市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超载人口在5万人以上,以2001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以安徽省作为参照区,芜湖市的综合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且富余人口在120万人以上.对芜湖市综合资源承载力贡献最大的是经济资源,其次是社会资源,自然资源贡献最小.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与方法,计算了1993年-2003年的辽宁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并对2010年和2015年的相对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辽宁省近10年经济的增长是以自然资源的减少为代价的。因此,必须改变这种方式,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铁路编组站到达-解体系统与线路通过能力的最佳协调条件,利用计算机对编组站到达-解体系统与线路通过能力进行了整体模拟,经过分析,得出了研究点线能力协调关系的新结论和关系式,并给出了实际应用表.  相似文献   

17.
1995~2016年,北京市的城镇化率从75.6%提高到了86.5%,但是环境污染制约了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构建城镇化-社会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北京市城镇化与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①城镇化与社会经济承载力的综合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呈明显的“U型”趋势;②北京市城镇化与社会经济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三者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以大连市金州区为研究对象,计算了2000~2005年金州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以及2004年各乡镇相对于金州区的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研究表明,金州区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经济和土地资源共同对金州的人口起支撑作用.金州城区和个别乡镇土地承载力较低,说明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在发展中应当重视耕地资源减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野生动物环境容纳量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野生动物管理中容纳量的概念与类型,以及研究其营养容纳量的方法,并分析了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在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容纳量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野生动物环境容纳量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张小琴  范东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9):2229-2232,2236
城市人口容量研究不仅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对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也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道路交通资源作为承载人口的重要载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城市人口容量研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太原市为例,从道路交通资源承载角度,运用太原市交通模型,以城市交通系统车行道容量估算方法与OD反推两种方法为基底研究手段,结合太原市交通模型开发报告与太原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方式划分结果,进行基于交通环境的城市人口容量预测研究,运用此两种模型方法得到太原市规划年极限交通环境承载力条件下的人口容量,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论证该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两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