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 2 0 0 0年 3月18日在汉召开第三届第四次常委会议 ,审定了 1个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 3号 ,审 (认 )定了 1个甘薯新品种———鄂薯 3号。现简介如下 ,供各地因地制宜组织示范推广。1 鄂马铃薯 3号   1)品种来源 :湖北恩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用“7914 - 33”作母本 ,与“5 9- 5 - 86”作父本杂交 ,经系统选育而成。原代号 :88P5 5 - 30。2 )产量表现 :1996~ 1997年参加湖北省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单产 (公顷产量 ,下同 )2 4 180 0kg ,比对照米拉增产 34 9%。其中 ,1996年比米拉增产 2 9 …  相似文献   

2.
品种来源:荆州农业科学院用赣黑1号作母本,鄂啤2号作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大麦品种。2008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08003。  相似文献   

3.
鄂豌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豌豆(Pisum sativum L.)新品种,在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种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征特性。2015年该品种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其适宜种植区域为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主要介绍了鄂豌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鄂蚕豆1号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谷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蚕豆(Vicia faba L.)新品种,在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种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熟期适中、综合抗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等特征特性。2015年该品系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认)定,其适宜种植区域为湖北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本文主要介绍了鄂蚕豆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正>品种来源:华中农业大学用"川农大2号/甘木二条//美里黄金/浙农大3号"经系谱法选育的大麦品种。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  相似文献   

6.
<正>马铃薯是德江主要作物之一,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通过费乌瑞它、鄂薯3号、威芋3号与当地品种大黄洋芋进行比较,筛选适宜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品种:费乌瑞它、鄂薯3号、威芋3号、本地大黃洋芋。1.2试验设置:试验设4个处理费乌瑞它(处理1)、威芋3号(处理2)、鄂薯3号(处理3)、本地大黄洋芋(处理4、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20m2。  相似文献   

7.
粤北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粤北山区冬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对经前期初步筛选的4个优质马铃薯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荷兰薯16号(F)为早熟品种,薯形好,品质、商品薯率、产量等综合性状最佳,鄂马铃薯1号(E1)次之,两品种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桂红皮1号(G)和韶引I号(S)为中晚熟品种,中小薯偏多,增产潜力大,但需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一次会议,于2000年9月29日在郑州召开,会议审(认)定通过了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12种作物29个品种,报道如下:1 小麦品种本次审(认)定了10个小麦品种:豫麦63号(偃展1号)、豫麦64号(商技83-8)、豫麦65号(孟原355)、豫麦66号(兰考906-4)、豫麦67号(郑农8号)、豫麦68号(豫农015)、豫麦69号(新麦9号)、豫麦70号(内乡188)、中育6号(95中44)、淮阴9628。2 玉米品种本次审(认)定了5个玉米品种:豫玉31号(漯单97-1)、豫玉32号(郑单94-2)、豫玉33号(郑单958)、豫玉34号(豫单7925)、登海1号。3 棉花品种本次审定…  相似文献   

9.
2011年以鄂马铃薯7号为供试品种,开展了氮、磷、钾肥肥料效应试验,探索马铃薯平衡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氮(N)不同施用量对鄂马铃薯7号产量影响显著,钾(K2O)、磷(P2O5)不同施用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鄂马铃薯7号氮、磷、钾最佳施用量分别为172.5、67.5、90.0 kg/hm2,此时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鄂马铃薯3号在西南地区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马铃薯 3号参加第 7轮国家级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 :该品种产量比西南地区主栽品种米拉增产3 7 98% ;产量成分显著优于当家品种 ;适合西南地区复杂的自然条件种植 ;国家马铃薯品审委员会建议作为国家级品种进行生产试验 ,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