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吸烟与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和E(P-VE)、β-胡萝卜素(P-β-CAR)浓度的关系。 方法 检测384例健康老年吸烟者和176例健康老年非吸烟者的P-NO、P-VC、P-VE、P-β-CAR浓度,在Compaq586计算机上用SPSS/PC+统计软件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P-NO平均浓度显著升高及P-VC、P-VE、P-β-CA  相似文献   

2.
检测384例健康老年吸烟者和176例健康老年非吸烟者血浆维生素C(P-VitC)、维生素E(P-VitE)、β-胡萝卜素(P-β-CAR)、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的结果表明,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P-VitC、P-VitE、P-β-CAR和E-SOD平均值显著降低(P<0.001),而P-LPO平均值显著升高(P<0.001);82例61岁男性吸烟者P-VitC、P-VitE、P-β-CAR和E-SOD均随吸烟史及吸烟量的增加而降低,P-LPO随吸烟史及吸烟量的增加而升高,并均呈一定程度的直线相关(P<0.0001)。提示老年吸烟者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3.
吸烟者血浆VitC,VitE,β—CAR,LPO和E—SOD值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384例健康老年吸烟者和176例健康老年非吸烟者血浆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过氧化脂质含量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结果表明,与非吸烟组比较,吸烟组的P-VitC,P-VitE,P-β-CAR和E-SOD平均值显著降低,而P-LPO平均值显著升高,82例61岁男性吸烟者P-VitC,P-VitE,P-β-CAR和E-SOD随吸烟史及吸烟量的增加而降低,P-LPO随吸烟吸及吸烟量的增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与一氧化氮及抗氧化剂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一氧化氮、抗氧化剂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8例脑出血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含量,采用直线回归和相关、逐步回归等分析患者病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NDS)以及颅内血肿量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NO平均值显著升高(P<0.01),P-VC、P-VE、P-β-CAR平均值均显著降低(P<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患者NDS与P-NO、P-VC值相关最为密切,颅内血肿量与P-NO、P-VE值相关最为密切。结论脑出血患者体内NO代谢反应异常,氧化、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等自由基与脑出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等自由基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检测133例脑出血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和过氧化脂质(P-LPO)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E-L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P-NO、P-LPO、E-LPO均值显著升高(P<0.001),P-VC、P-VE、P-β-CAR、E-SOD、E-CAT、E-GSH-Px均值显著降低(P<0.001);逐步回归发现,患者病情(NDS)与P-NO、P-VC、E-LPO值相关最为密切,颅内血肿量与P-NO、P-VE、E-LPO值相关最为密切。结论脑出血患者体内自由基反应病理性加剧,氧化抗氧化平衡严重失  相似文献   

6.
酗酒者的血浆抗氧化维生素浓度检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酗酒者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状态。方法用分光光度比色分析法检测194例40岁男性酗酒者和50例40岁男性不饮酒者的血浆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和β-胡萝卜素(P-β-CAR)浓度,并在Compaq586微电脑上采用SPSS/PC+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酗酒组以及不同酗酒史和酗酒量组的P-VC、P-VE、P-β-CAR平均浓度均显著低于不饮酒组(P<0.05~0.001),酗酒者的P-VC、P-VE、P-β-CAR浓度均随其酗酒史和酗酒量的增加而降低,并均呈一定程度的直线负相关(P<0.0001),脂肪肝组的P-VC、P-VE平均浓度均显著低于无脂肪肝组(P<0.01)。结论酗酒者体内的氧化和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氧化反应病理性加剧。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叶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效应。方法检测78例心绞痛患者经银杏叶制剂天保宁治疗前后的血浆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过氧化脂质(P-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过氧化脂质(E-LPO)值,在Compaq586微机上用SPSS/PC+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P-VC、P-VE、P-β-CAR、E-SOD、E-CAT、E-GSH-PX平均值皆显著升高(P<0.01),P-LPO、E-LPO平均值皆显著降低(P<0.01);且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绞痛患者体内病理性氧化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在治疗后明显减缓,银杏叶制剂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患者部分抗氧化指标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配对设计的54例多发性脑梗塞痴呆患者的54例健康老年人血浆维生素C、血浆维生素E含量及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血浆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E-SOD值均显著降低(P<0.001),平均P-LPO和E-LPO含量均显著升高;54例患者的P-VC、P-VE含量均与P-SOD、E-SOD值呈直线正相关,均与P-LPO、E-LPO含量呈直线负相关;患者病程与P0VC、P-VE、E-SOD值呈直线负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红细胞膜唾液酸含量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人红细胞膜唾液酸(RBCm-SA)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ialsche试剂法检测RBCm-SA,F-8836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浆唾液酸(P-SA),红细胞免疫粘附试验观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RCF)。结果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脑梗塞(ACI)组的RBCm-SA分别为30.8±4.3和31.3±4.4μgNANA/mg膜蛋白,RRCF分别为16.7%±3.5%和16.0%±3.6%,均低于老年对照组(P<0.01或0.05),老年对照组均低于非老年对照组(均为P<0.05);AMI和ACI患者的P-SA分别为2.4±0.4和2.4±0.3mmol/L,均高于老年对照组(均为P<0.05),老年对照组则高于非老年对照组(P<0.05)。老年患者和老年对照组的RBCm-SA与RRCF均呈正相关,而RBCm-SA与P-SA均呈负相关。结论老年人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与RBCm-SA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老年矽肺与一氧化氮及氧化和抗氧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矽肺与一氧化氮(NO)及氧化和抗氧化的关系。方法检测85例矽肺患者和80例对照者的血浆一氧化氮(PNO)、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PVC、PVE、PβCAR、ESOD、ECAT、EGSHPX均值显著降低、PNO均值显著升高(P<001);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上述各检测值与患者病程均有相关,逐步回归表明患者病情、肺功能状态与PNO、PVE、ESOD值相关最密切。结论老年矽肺患者NO代谢异常,氧化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NO和脂质过氧化与老年矽肺的关系。方法 检测85 例老年矽肺患者和80 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浆NO(P-NO)、过氧化脂质(P-LPO)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过氧化脂质(E-LPO)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E-SOD、E-CAT、E-GSH-Px 均值显著降低,P-NO、P-LPO、E-LPO 均值显著升高(P< 0.001);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上述各检测值与患者病程均有相关;逐步回归表明患者病情、肺功能状态与P-NO、E-SOD、E-LPO 值相关最密切。结论 矽肺患者体内NO 代谢异常,氧化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病理性加剧。  相似文献   

12.
检测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1例冠心病(CAD)和20例正常对照(NS)的血清维生素E(VitE)、人超氧化物岐化酶(hSOD-1)及血浆过氧化脂质(LPO)的代谢产物之一丙二醛(MDA)水平。结果显示AMI组的MDA水平明显高于CAD及NS组,而VitE水平则显著低于CAD及NS组,二者呈显著负相关(γ=-0.67,P<0.001);AMI和CAD组的hSOD-1水平均明显低于NS组,但其两组间无差异,提示AMI时VitE作为主要的抗氧化剂被大量消耗,可能是AMI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对18月龄雌性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和血浆内阿片肽含量及下丘脑内阿片肽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NorthernBlot和神经肽放免测定法。结果与5月龄青年大鼠比较,18月龄大鼠下丘脑和血浆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NK)、强啡肽A1-13(DynA1-13)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0.01);垂体β-EP、L-ENK含量升高,DynA1-13含量降低(P<0.01);下丘脑阿黑皮素原(POMC)基因和脑啡肽原(proenkephalin)基因mRNA水平明显低于青年大鼠(P<0.05)。肌注戊酸雌二醇后,老年前期大鼠下丘脑POMC和proenkephalin基因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β-EP含量增加(P<0.05);垂体β-EP降低,L-ENK升高;血浆DynA1-13含量增加(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促进老年前期雌性大鼠下丘脑β-EP基因表达,增强其合成能力,而对L-ENK和DynA代谢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报道老年冠心病患者、老年及青年健康者的窦房结功能测定(包括SNRT、CSNRT、SNRTI、SACT及AVNC文氏点)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与老年健康者的窦房结功能均较青年人降低(P<0.05),但老年冠心病患者与老年健康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对老年人窦房结功能减退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青、老年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s)胞浆游离钙([Ca~(2+)]i)、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规律,探索上述变化对老年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特征,并寻找一种可替代心肌组织标本作为判断再灌注损伤的检测指标。方法5年龄及6月龄家兔实验性心肌缺血30分钟、再灌注30、90、360分钟,分别取外周血PMNs及心肌组织测定MDA、SOD、PMN[Ca~(2+)]i和心肌组织钙。结果青、老年组PMN[Ca~(2+)]i、MDA于缺血期均明显升高,至再灌注时更显著,而SOD活性则明显降低(P值均<0.01);上述改变在老年组更明显(P值<0.05及0.01)。PMN[Ca~(2+)]i、MDA、SOD的变化分别与心肌钙、MDA、SOD的变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92、0.9436和0.9867)。结论钙超载、氧自由基不但共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老年期对致损因子更敏感。PMNs指标测定可作为判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戒烟10年以上的健康老年人肺功能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观察健康老年人戒烟10 年后肺功能的10 年变化。方法 51 名戒烟10 年以上的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并挑选条件相同的从不吸烟健康老年人12 名作为随访对照,肺功能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 戒烟10 年后健康老年人在随访的10 年中肺功能与从不吸烟健康老年人肺功能相比,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年下降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呼气峰流速(PEF)年下降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残气量(RV)、残气量/肺总量(RV/TLC)的年增加值差异有显著性( P<0-01) 。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最大通气量(MVV) 、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 也有一定的改变,但变化值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随访研究发现即使戒烟后曾吸烟对肺功能仍然存在一定影响,可能与研究对象吸烟时间长,吸烟量大所形成某些不可逆病理变化有关,并建议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相似文献   

17.
以培养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和正常对照大鼠(WKY)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为模型,动态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AVP)对动脉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HR动脉VSMC的NOS活性、NO含量明显低于WKY(P<0.05);AVP对SHR动脉VSMC的NOS活性、NO合成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同一浓度AVP作用于SHR及WKY动脉VSMC,WKY的NOS活性及NO含量显著高于SHR(P<0.01);AVP作用后,动脉VSMC的NOS活性与N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提示SHR动脉VSMC的NOS-NO系统可能功能不良;AVP可能通过NOS-NO途径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检测109例脑梗塞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红细胞胆固醇(E-Ch)含量、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P-SOD、E-SOD)活性及血浆和红细胞过氧化脂质(P-LPO、E-LPO)含量的结果表明,患者组E-Ch、PLPO、E-LPO平均含量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01),P-SOD、E-SOD平均活性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患者病情随E-Ch含量升高而加重,呈直线相关;患者E-Ch含量随P-SOD、E-SOD活性下降而升高,随P-LPO、E-LPO含量上升而升高,均呈直线相关。提示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内脂质代谢异常与体内氧自由基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病理性加剧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血压病(EH)患者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特点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本研究以复合胶元酶法分离培养EH患者和血压正常者(NT)离体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检测细胞培养液的NO含量和VSMC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观察EH患者动脉VSMC分泌NO的特点。结果显示:①EH组VSMC的NO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低于NT组(P<0.01);②EH患者和NTVSMC的NO含量和NOS活性随培养时间延长均显著地增加(P<0.01);③EH患者和NT的NO含量随NOS活性增强而增加,并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EH患者VSMC的NOS-NO系统可能存在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并参与高血压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脑血管痉挛(CVS)及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ET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液和脑脊液中NO的代谢产物NO-x(NO-2和NO-3)含量。结果SAH后血液和脑脊液中ET含量增高(P<005),且重症组高于轻症组(P<005);而SAH后血液和脑脊液中NO含量则下降(P<005),重症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结论提示SAH后脑血管痉挛和迟发性脑缺血可能系ET升高和NO下降使大脑动脉持续收缩所致,且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ET增高和NO下降的程度密切相关。本实验结果支持SAH后CVS发生机制中ET与NO动态平衡破坏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