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雏鸭阶段管理要点雏鸭是指从出壳到30日龄的幼鸭,在这个阶段,幼鸭生长速度快,主要生长内脏、肌肉和骨骼,代谢旺盛,但肠胃细小,采食量小,消化腺体不发达,所产生的消化酶不完全,因此要喂易于消化、营养全面、蛋白和能量都较高的日粮,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必须注重雏鸭的营养水平,加强饲养管理,以培育优质的肉雏鸭。1进雏前的准备按肉用型鸭的饲养标准,配制好雏鸭饲料。开始3天内,备足垫料(网上育雏不用垫料),充分晒干。清洗鸭舍和各种工具,进行彻底消毒。雏鸭入舍前12小时,开启供温设备进行预热,使室温达到育雏标准的要求。2接…  相似文献   

2.
雏鸭是指0~28日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检修好育雏舍,准备好加温、采食、饮水等育雏的工具,并连同育雏舍一起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其次,准备足够的饲料、药  相似文献   

3.
正初生雏鸭所遇到的外界环境与自身的生理机能之间有较大的矛盾,如外界温度变化无常,雏鸭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不仅要采食、吸收营养以达到迅速生长的需要,又因消化机能不健全,雏鸭肌胃容积小,要求每天多餐少喂,饲料易消化。雏鸭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人为地创造良好  相似文献   

4.
雏鸭一般指0—4周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稀短,体温调节能力很弱,消化机能尚未健全,生长速度很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所以,科学饲养雏鸭,一定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育雏期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5.
种鸭蛋经过 2 8天孵化成雏鸭 ,初生的雏鸭对外界环境很不适应 ,抵抗力较弱。为让雏鸭能够健康地生长和发育 ,一定要尽快地创造条件 ,使雏鸭尽早地适应 ,否则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甚至引起疾病或死亡。因此 ,养好雏鸭是保证鸭成活率的关键。1 控制好育雏温度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密度、饲料等均有密切关系 ,但以温度的影响最为关键。所以 ,掌握好育雏温度非常重要。雏鸭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 ,随着温度的高低 ,表现也各不一样。如果温度太高 ,雏鸭就会自动远离热源 ,烦躁不安 ,张口喘气 ,喜喝水 ,容易造成鸭体软弱…  相似文献   

6.
李雷 《水禽世界》2010,(3):21-22
雏鸭指0~28日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料要求易消化;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世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7.
苏开波 《中国家禽》2001,23(4):16-17
雏鸭一般指0-28日龄的鸭,雏鸭调节体温的能力和消化能力弱,抗病力差,敏感性高,但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育雏阶段的培育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肉用雏鸭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育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抵抗力弱,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因此应根据肉用雏鸭的生理特点,制定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雏鸭的成活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9.
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由于这个时期雏鸭体温调节能力差,常需人工保温;消化能力差,需提供易消化和营养全面丰富的饲料;娇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又是肉鸭饲养管理的基础,所以,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应根据雏鸭生长发育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0~3周龄是快大型肉鸭的育雏期,习惯上把0~3周龄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称为育雏。雏鸭阶段是肉鸭生产的重要环节,因为雏鸭刚孵出,各种生理机能不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必须从环境、营养等方面,给雏鸭提供合适的育雏条件,促使其平稳、顺利地过渡到生长阶段,同时也为以后的生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雏鸭一般指从孵化出壳到30日龄内的小鸭,这个时期,雏鸭生长迅速,对饲养管理要求高。由于雏鸭身体弱小,消化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低,对周围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稍有不慎,便易引起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因此,做好雏鸭的饲养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培育30日龄以内的雏鸭称为育雏,育雏阶段是鸭雏开始接触外界环境,也是生长最快的时期。培育出健壮、发育良好的雏鸭,不仅关系到雏鸭本身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而且还关系到鸭以后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养鸭成败的关键。l雏鸭的生物特性1.l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弱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稀短,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尤其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敏感,故应进行适当的保温,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之逐步适应新的环境。l,2胆小怕惊雏鸭胆小,异常动静会造成鸭群受惊恐惧,影响生…  相似文献   

13.
怎样育好肉用雏鸭四川省江津市农牧渔业局畜牧站凌承建肉鸭,一般是指60~70日龄可供上市的菜鸭。其雏鸭生长特别迅速,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高,稍一不慎易引起生长不良,甚至成活率不高等,这将对肥育期的增重和经济收益造成很大影响。现将我市成功的雏鸭饲养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蛋雏鸭的养育阶段是指从孵化出壳到产蛋前为止,根据日龄不同又可分为三个阶段,0~5周龄称为幼雏阶段,5~10周龄为中雏阶段,10周龄至产蛋前为大雏阶段,5周龄以后又称为育成阶段。幼雏阶段的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最快,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消化机能还不十分健全。幼雏期是雏鸭培育成败的关键,根据这些特点,幼雏鸭的饲养管理要点分别介绍如下。1开食幼雏鸭出壳后24 h,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料粒饲喂,具体方法是:每千只雏鸭用大米2~2.5 kg,煮至七八成熟,利用清水调稀米饭,以减少其粘性,先将米饭均匀的撒在竹席或者塑料薄膜等垫料上,然后给幼雏自由啄食。第一批幼雏都啄食以后就让第二批幼雏开食,每批开食时间  相似文献   

15.
我县 1 999年夏季发生多起雏鸭急性白肌病病例 ,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雏鸭一般在 1 5日龄发病 ,几起病例中 ,雏鸭均喂饲全价颗粒饲料 ,由于生长快 ,未采取补硒措施而引起发病。患病初期表现为全群雏鸭不爱运动 ,精神不佳 ,采食量减少 ,经 1~ 2天有的雏鸭出现瘫痪 ,叫声无力 ,多数在瘫痪后 2 h内死亡 ,并以生长速度快、体重大的雏鸭发病多 ,症状重 ,死亡快。2 剖检变化 病鸭肠道、腺胃空虚 ,肌胃内有少量食物 ;肝脏有黄色条、斑状病灶、质地脆弱 ;心脏、胸肌、腿部肌肉色泽变淡 ,肌肉松软 ,尤以心肌为重 ,呈明显…  相似文献   

16.
肉用雏鸭因其生长迅速,饲料工业未能跟上,往往造成营养成份的缺乏。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一批肉用雏鸭的典型的“胆碱缺乏症。”现将调查情况和诊治结果整理如下: 一、发病情况 1987年5月初,从上海、常熟等地引进樱桃谷肉鸭二万五千余只,由本地村民分散舍养,饲养至20日龄左右时,部分鸭出现共济失调,肌伸张无力,步履蹒跚、瘫痪等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莒县大力发展肉鸭养殖,给广大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笔者在工作中发现除了市场价格对农户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外,雏鸭的饲养管理作为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重要的一环,也是影响养殖户收入的重要因素。肉用雏鸭生长速度相对较快,育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抵抗力弱,对营养的要求较高,因此根据肉用雏鸭的生理特点,制定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与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高雏鸭的成活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肉用雏鸭具有生长快、用料少、长肉多的特点。就肉用雏鸭育雏阶段和育肥阶段的喂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雏鸭科学饲养方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进雏前的准备工作;严把引种关,确保雏鸭质量;创造适宜雏鸭生长的环境条件;雏鸭的饲养。  相似文献   

20.
两系列实验研究米糠基础日粮(含米糠40%)添加不同剂量的粗酶制剂对肉雏鸭生长性能、消化和代谢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米糠日粮添加0.1%的粗酶制剂对肉雏鸭生长性能影响较小,但可以显著降低小肠和胰腺的相对重量及血液尿酸和血糖水平,使IGF-I水平提高近2倍(P<0.01)。而添加0.4%的粗酶制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增重效果,并且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以及降低小肠和胰腺的相对重量、血液尿酸及血糖水平。在相同蛋白质及能量水平的条件下,米糠对照组的生长性能并不比玉米对照组差,提示米糠日粮对肉鸭不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但添加适量粗酶制剂可改善其生长机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