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雪慧  刘航  金岩 《天津中医药》2021,38(3):313-316
刘建秋教授认为中医辨证咳嗽变异性哮喘本质与哮病相同,仍是宿痰。但具体治疗应根据病机的不同分别在“风咳”“燥痰咳嗽”“久咳”中辨证。其中“燥痰久咳证”是临床难治证之一,因痰邪内热久郁变生燥痰,而肺肾之正气已伤,此时虚实夹杂病情复杂,不易治疗,刘建秋教授根据临证经验自拟扶正祛痰止咳汤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2.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2,17(3):38-39
哮以声响言 ,喉中如水鸡声者 ,此肺中有痰 ,阻塞气道也。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曰 :“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 ,因内有壅塞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虽有“咳而上逆 ,喉中有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之说。但临证治哮 ,未发时多以扶正为主 ,既发则以攻邪为主。扶正者 ,须辩阴阳 ,阴虚者补其阴 ,阳虚者补其阳 ;攻邪者 ,须分微甚 ,或散其风 ,或温其寒 ,或清其痰火。近代名医姜春华论哮喘云 :“前人对哮证之治疗与预防有谓‘平时治…  相似文献   

3.
崔玉衡主任医师治疗咳喘经验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新中医》2005,37(3):18-19
崔玉衡主任医师擅长治疗肺系疾病,治疗咳嗽首辨寒热,异病同治;以祛痰为先,痰祛则咳自平;运用标本学说辨证施治;并分季节时间用药。治哮喘以缓急平哮法、标本兼治法、扶正固本法三步法治疗,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哮喘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痰鸣为特点。属于哮、喘病范畴,二者《医学正传》指出:“喘以气息言,哮以声响言”。由哮必兼喘,故一般习称哮喘,而喘来必兼哮。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对其发病及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迄今为后人所用。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云:“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证治汇补·哮病》云:“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可见其病主要是内有伏痰被外邪所动,致肺气壅滞、痰气交阻而成。又如清·叶桂提出本病“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揭示了肺肾二脏司呼吸主摄纳功能失  相似文献   

5.
哮病基本病机的既往认识为宿痰伏肺,外邪触发,痰气交阻,肺失宣降则发为哮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哮病湿热郁肺病机也较为常见。湿热之邪或因外感,或为内生,湿热内蕴上干于肺,每遇外邪侵袭或饮食不当、情志因素、劳倦等诱发,湿热郁肺,阻滞气机,内外合邪,肺宣降失司,肺气出入为艰导致哮病。本文从古今认识、病因病机特点、临证辨治等几个方面论述哮病湿热郁肺病机的客观存在,从而强调清热化湿法在哮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林素财  罗燕 《环球中医药》2009,2(2):141-142
咳嗽是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症。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脾为生痰之源,肺乃贮痰之器”,治肺成止咳之常法,治脾成祛痰之惯例,如《活法机要’咳嗽证》所云:“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是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而咳,动于脾湿因咳而为嗽也”。但临床咳嗽往往病情错综复杂,“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7.
咳嗽的病机为肺失宣肃以致肺气壅塞,上逆为咳,其致病因素为风、痰、火、燥,治咳当审证求因,因势利导,泄肺止咳。"金郁泄之"为《黄帝内经》中五郁治法之一,该理论为治疗咳嗽提供了思路,并通过探究其理论内涵,论证"金郁泄之"对治疗咳嗽的意义:风邪犯肺,治以宣泄;痰邪壅肺,治以开泄;火邪伤肺,治以清泄;燥邪扰肺,治以润泄。  相似文献   

8.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发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属中医急症范畴。中医药对本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参考名家经验结合临床体会就哮病急症的辨治规律探讨如下。1 辨病与辨证1.1 从证舍病 哮病急症辨证分五型论治:(1)寒痰伏肺:症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白量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暗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用射干麻黄汤。(2)热…  相似文献   

9.
许欢  陈进  陈竹 《江西中医药》2021,52(8):28-29
陈进认为小儿久咳病为本虚标实证,风邪、痰邪与热邪反复侵害,肺气郁闭,无法正常宣降,导致肺气上逆,气结胸中,而致久咳.小儿久咳证型属于痰郁闭肺兼气阴两伤者,应以通为法,从肺脾论治;治以宣肺祛痰,养阴止咳,自拟通肺止咳汤加减.附病案1则,以兹勘验.  相似文献   

10.
久咳从脏腑论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祥庚 《河南中医》2007,27(11):66-66
《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故咳嗽的辨治除肺脏本证外,还应注重脏腑兼证.久咳者表邪内郁,肺失宣降,肝升过亢,气火上逆犯肺,故久咳呛咳不止.临床常见的有肺虚肝郁,肺燥肝热,肺肝阴虚,肝火侮肺等.分别采用补肺疏肝,润肺清肝,润肺滋肝,泻肝清肺等治疗方法.脾虚乏运者,因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当健脾化湿豁痰,以收其效.《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指出: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发作性疾病 ,以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急促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 ,不能平卧为其特征。其发病机理为宿痰内伏于肺 ,加上外感邪气 ,饮食不当 ,冷暖失宜 ,情志劳倦等因素 ,致痰阻气结 ,壅塞气道 ,使肺管狭窄 ,通畅不利 ,肺失宣降 ,引动内积之痰而致痰鸣喘促 ,哮鸣有声。正如《证治汇补哮病》曰 :“哮即痰鸣之久而常发者也 ,因内有壅塞之气 ,膈有胶固之痰 ,外有非时之感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哮喘病情往往错综复杂 ,尤其是一些反复发作的久病患者 ,临床中出现虚中有实 ,寒中有热的挟杂症状 ,给治疗带来一定困…  相似文献   

12.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正如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相似文献   

13.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从理论上提出"治咳先治痰,治痰先治气"的论述,开创了通过祛痰而治疗咳嗽的先河,承《素问·咳论》之说,并得到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运用,效如桴鼓。在后人的不断总结运用中,治咳先祛痰之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趋于完善,而且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一种与前人不同的方法,对于咳嗽的临床治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肺胀系久咳、久哮、久喘、肺痨等多种慢性肺系疾患迁延失治,或长期吸烟、吸入粉尘等伤肺,使肺之体用俱损。久病肺虚成为发病的基础。肺虚卫外不固,反复感邪成为诱发本病的条件。临证有因久咳不愈,虽寒热已除,独留咳喘上气、咳痰不解者;有因久哮、久喘肺肾俱虚,气逆、气郁,终日胀满痞闷不舒者;亦有病久肺、脾、心、肾皆损,水液代谢障碍,水饮、痰浊、瘀血并见,复兼外感寒热,症状百出者;此外,亦有反复应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久治迁延者。笔者依据多年经验,主张临证抓病机,合肺性,论治肺胀。  相似文献   

15.
咳、喘、哮为肺系疾病,总的病机包括本虚和标实两个方面。标实总属风盛气逆、痰阻血瘀,具体来说,外风引动内风是中心环节,气血失调、痰瘀内阻为病理基础,气机升降失常为病机关键。本虚离不开气血阴阳的亏虚,肺、肝、肾阴血亏虚是咳、喘、哮发生的内在因素,而肺、脾、肾阳气不足是其根本原因。阐述了咳、喘、哮发生的病机以及在其发生过程中肝肺两脏生理相依、病理相关的特性,为调肝以理肺治疗咳、喘、哮提供更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1])。《证治汇补·哮病》指出:"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哮病的发作与壅塞之气、非时之感、胶固之痰三者密切相关。"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狭窄,通畅不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目前,多数认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是支气管哮喘主要病机,风盛是其主要因素,痰壅气道、肺管不利是其病理结果。亦有人认为,风邪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痰饮并不是主要因素,其病因病机当属外感失治,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气道挛急。此外,有人认为,本病因于先天禀赋不足,阴精亏虚,脾虚痰蕴,痰瘀伏肺,肺失治节,痰浊搏结于肺,遇新邪引动而触发。 2 辨证论治 2.1 分型论治 潘氏等将顽哮分为3型:痰热郁阻气道,以清肺化痰为本,佐以温散之法;肺虚夹杂伏痰化热,以温补肺脾  相似文献   

18.
邵长荣教授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经验丰富,认为其与传统意义上的“哮”证有一定区别,而与中医所谓“风咳”、“痉咳”、“呛咳”相似,其病因病机当属外感失治,邪郁于肺;病理特征为风动气逆,痰气瘀阻。治疗首当祛风降气止咳,兼见痰气瘀阻者分别予以健脾化痰除湿,疏肝理气解痉,活血化瘀通络。临床效果明显,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许庸勋认为治疗外感咳嗽不离肺、鼻、咽喉,须辨清寒热,从病邪上重视风、痰的治疗,强调早期予祛风、治痰,在病邪已出时予养肺阴、敛肺气以恢复正常肺系整体的生理机能,恢复期宜补肺,佐以健脾。许庸勋主任针对痰的性质,强调化痰、祛痰相结合,从肺脾同治痰湿,治疗时注重痰液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从风痰调治哮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德新  潘丰满 《四川中医》2005,23(12):13-15
本文从风邪犯肺、风痰伏肺、哮病治风治痰等方面论述了风、痰与哮病的发病观及治疗特点.认为风、痰与哮病发病相关.外风伤肺,内风扰肺,外风引动内风、痰浊,是哮病发作的根本.治疗当以疏风解痉,祛风降气化痰与调理脏腑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