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天然气井特别是生产到中、后期的天然气井,地层压力降低,产气量下降,携液能力也降低,部分进入井筒的底层水和重烃(Cs以上)会滞留井底产生积液。积液的液柱压力可能与底层压力达到静态平衡,使生产条件恶化,产量降低,甚至水淹停产,因此必须及时排出。本文针对积水严重的大47—22井进行连续泡沫排水采气试验,以携液能力为主要指标,优选出适合大牛地气田含凝析油、低产气、高产液、高矿化度条件的UT-11C型泡排剂。  相似文献   

2.
川东北地区普光、河坝、元坝等区块的海相天然气藏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地区目的层埋藏深,地层压力和温度高,H2S和CO2含量高,属"三高"气田。陆相和海相地层有多套压力系统,长封固段和小间隙是固井工艺面临的主要挑战,H2S和CO2对气井长期安全造成威胁。2006年以前川东北探井的技术套管和生产套管固井的一次合格率仅为80%和72%。通过研究应用胶乳防腐防气窜水泥浆体系,紧密堆积高密度防气窜水泥浆体系,正注反挤工艺和分段压稳模型设计环空液柱结构等体系和工艺技术,固井质量较2006年前有大幅度提高。普光气田固井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达到90%,为普光气田顺利投产供气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元坝气田开发力度的加大,面临长封固段固井、安全压力窗口窄、固井漏失、套管下入困难、高温高压、防气窜、高含硫等固井难题,如何有效的提高元坝气田固井质量,迫切摆到了对元坝气田进行服务的固井施工队伍面前,通过对影响固井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从井眼准备、水泥浆体系、固井工艺等方面人手进行了研究及应用,对稳步提高元坝气田固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泡排技术是用于自喷采气井上的排液采气井技术。随着地层能量的降低和积液加剧,气举、泡排等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已经不能维持气井自喷生产,机抽排液成为油田气井排液采气的主要手段。但机抽排液采气受泵深和泵效限制,仍有一部分井筒积液排除,造成了生产压差降低,近井水锁效应,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把以前主要用于自喷采气井的泡排技术应用于机抽排液采气井上,可以降低油套环空液柱在井底产生的流压,提高气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5.
同直井相比,大位移井固井难度增大。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固井中的技术难点,分析了套管居中度、水泥浆体系、顶替效率等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套管居中度、实施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作业、优化钻井液性能、调整前置液结构以及提高顶替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大位移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6.
吉林探区红岗油田萨尔图油层由于埋藏深、井底温度高,经过长期的开发,在地质构造、地层渗透率、注采失衡等因素的影响下,地层原始压力已经破坏,目前已经进入了开发困难期。在该地区进行钻井施工,容易出现井漏,堵漏也会造成钻井成本的增加;同时,由于大量漏失的泥浆也会导致地层压力不稳定,使得固井风险增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大量的方案优选和现场试验显示:双凝双密度水泥浆体系具有很好的强度和稳定性,能有效地减少固井发生漏失的概率,保证油层的封固敦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116—1500伸缩管的结构,保养流程以及其在套管井中的应用。作为井下作业管柱的关键配套工具,主要用于管柱中调节由于温度或压力变化而引起的油管长度的变化,从而避免管柱因轴向载荷变化过大而出现的危险,便于在斜井等特殊井中进行开关井操作,应用前景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随着储气库建设工作逐步展开,对注采井管柱优选是储气库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通过对气藏注采方案下不同管径的注采能力、携液和冲蚀情况进行分析,优选出挂采井管柱管径;同时,通过对比直井注/采过程油管的受力计算,和对丝扣连接强度校核、抗内压强度和抗外挤强度校核,并考虑到温度和压力的作用,计算出管柱受力情况,进而优选出管柱级别。基于该方法优选的储气库注采管柱在储气库注采井得到采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强 《中国科技博览》2013,(36):564-564
同直井相比,大位移井固井难度增大。本文介绍了大位移井固井中的技术难点,分析了套管居中度、水泥浆体系、顶替效率等影响因素,提出提高套管居中度、实施低密度高强度水泥浆作业、优化钻井液性能、调整前置液结构以及提高顶替技术等措施,提高了大位移井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分析水平管降膜式蒸发器管间流型的转换规律,设计一种多层布液器,采用可视化方法研究开孔规格、布液高度和管间距对管间流型转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流量下,流型转换的临界雷诺数与布液孔径、布液孔间距、布液高度、管间距、流动介质有关。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临界雷诺数Re与伽利略数Ga的关系,发现柱状流到柱-膜状流的过渡区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多采用起始平衡法测量气体活塞有效面积,起始平衡法是用一定的小砝码来消除两活塞参考面液(气)体的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即认为液(气)柱所产生的压力是不变的。但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气体密度随压力变化而变化,这就造成了气柱高度虽然不变,而气柱所产生的压力却是变化的,从而产生测量误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力求使气体活塞式压力计的量值传递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
气举排液技术在中原油田所属气田(藏)开发中进行了广泛应用,是气井日常维护的重要工艺技术。随着气田(藏)开发,地层压力与气井产能逐渐降低,气井逐渐受到积液影响。通过对气井积液机理、井筒流态的研究,对更好地诊断井底积液,达到优化气举制度,提高气举排液效率的目的,对提高气井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传统压力集中型锚索在工作中承压板下面的水泥芯柱易被压坏,从而会导致锚索失稳,为此提出了改进的压力集中型锚索。针对这种新型预应力锚索,基于不连续介质力学的界面元法建立了精细模型。在模型中,模拟了水泥浆芯柱、外部岩土体和不同介质交界面等材料的特性,考虑了岩土体和水泥浆芯柱的弹塑性及开裂效应等非线性力学行为。通过典型问题的计算分析,得到了各种情况下预应力锚索各介质的应力值,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这种新型预应力锚索的受力特征和加固效应,得到了一些有益的认识。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以考虑预应力锚索中各种介质的不连续变形特征,能够较好反映预应力锚索体中各种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效应,是进行加锚岩体数值仿真和加锚作用机理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低碳钢不均匀膨胀率异形截面弯管零件充液成形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低碳钢异形截面管零件的充液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仿真,对影响圆角破裂的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及优化。结果液室压力过小,弯管圆角内侧不易贴模;压力过大,圆角内侧会因材料过度减薄而发生破裂。推头轴向进给量合适时,可以在圆角处形成"有益皱纹",防止材料不均匀膨胀发生破裂。结论成形压力在300 MPa,推头的轴向进给量为50 mm时,可以成形出合格零件。  相似文献   

15.
挤水泥浆就是利用液体压力积压水泥浆,将其挤入地层缝隙或多孔地层,且停止流动并很快凝结硬化实现封堵,从而达到在地层内部形成永久性隔离带的目的,通过现场应用得出了该工艺技术具有封堵效果好、成功率高、成本低、现场应用比较广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挤水泥浆就是利用液体压力积压水泥浆,将其挤入地层缝隙或多孔地层,且停止流动并很快凝结硬化实现封堵,从而达到在地层内部形成永久性隔离带的目的,通过现场应用得出了该工艺技术具有封堵效果好、成功率高、成本低、现场应用比较广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在天然气开采中,排液采气是有水气藏开发的必经阶段,是采气工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支柱技术。本文结合日常生产实际,介绍了气井自身能量带液采气工艺、化学排液采气工艺、气举排液采气工艺、复合排液采气原理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油气井特种增产技术发展很快,且种类繁多,但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是一种主要的特种增产技术。而研究压裂过程的压力-时间曲线对深化化其机理,提高其压效果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高能气体压裂采用两种施工工艺;一是电缆下井,液柱压挡,地面点火的施工 是油管送璐顺与液柱复合压挡,撞击引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9.
氧化石墨烯(GO)表面富有大量的含氧基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是新型纳米碳材料,会对水泥水化产物的形状及聚集态造成影响。本文将多层GO和水超声分散后形成GO分散液,对不同GO掺量的新拌水泥浆体的自收缩进行测试,并采用氮吸附法对其孔隙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入GO会增加凝胶孔中的自由水,加快水泥水化速率,增大自收缩,且随着掺量的增加,自收缩会更加明显。由迟滞效应的特征推论出GO使得水泥浆体内部的孔隙呈现狭缝形。根据Kelvin方程的BJH法进行孔分布分析,探索GO对自收缩的调控机理。发现GO有助于细化内部孔径,使水泥浆体内部的大毛细孔向着小毛细孔转变,导致毛细孔压力增加,进而增加了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  相似文献   

20.
对蒸馏水分别通过压力雾化喷嘴和直流喷嘴喷射到低压环境的喷雾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环境压力、工质温度、工质流量对压力雾化喷嘴喷雾锥角和直流喷嘴喷雾瞬态特征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采用压力雾化喷嘴时,环境压力越低,工质初始温度越高,喷雾锥角越大;工质流量越大,工质冲转旋转叶片速度越快,喷雾锥角也越大。当采用直流喷嘴时,环境压力越低,工质温度越高,工质流量越大,液柱出现破碎所用的时间越短。直流喷嘴的喷雾现象表现为随时间生长的过程,喷雾形态经历了液柱—液柱破碎—液柱完全雾化的过程。工质温度、环境压力直接影响工质的过热度,来影响闪蒸的剧烈程度,从而改变喷雾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