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马尾松树皮为原料,采用"甲醛-盐酸"法进行改性,制备树皮生物吸附剂,并探讨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改性适宜工艺条件为:树皮粒径40~60目,甲醛20 m L,盐酸浓度0.5 mol/L,反应温度50℃;最佳吸附工艺条件:改性树皮吸附Cr6+时,溶液浓度180 mg/L,p H为5,反应温度为35℃,吸附时间为60 min。  相似文献   

2.
麦草阳离子型吸附剂的合成及对硝酸根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氯丙烷为醚化剂,二甲胺为反应剂,对麦草秸秆改性合成阳离子型吸附剂。该文以改性后产物对NO3-的去除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单一影响因素,并结合正交实验得出影响因素结论与最佳改性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催化时间是影响麦草秸秆改性效果的主要因素,麦草投加量、催化剂用量、二甲胺用量、活化反应和反应时间是次要因素;最佳改性条件为,当固定环氧氯丙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分别为20 mL和25 mL时,麦草投加量是2 g,催化剂用量是15 mL,二甲胺用量是30 mL,活化时间1 h,催化时间1 h,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硝酸根的去除率可达78.13%。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丙三醇和氯化氢为原料制备环氧氯丙烷的工艺,以己二酸为催化剂进行丙三醇的氯化反应,生成的二氯丙醇再和碱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氯化反应温度120℃,氯化氢的通气量326.4mL/min,反应时间20h,催化剂物质的量为丙三醇的16%,环化反应采用1.9mol/L的氢氧化钠在30℃下进行较为合适。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环氧氯丙烷收率为91.79%。  相似文献   

4.
张春丽  邢琦  任广军 《当代化工》2013,(9):1222-1224
研究了改性糠醛渣的制备过程和最佳改性条件。首先将糠醛渣进行预处理,然后在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30 min,并静置18 h,再加入环氧氯丙烷,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改性得到环氧氯丙烷改性糠醛渣。再根据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浓度,固液比确定最佳改性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改性条件为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60℃,环氧氯丙烷浓度70%,固液比1︰4。改性后的糠醛渣吸附亚甲基蓝溶液时,去除率可达到98%。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一种可磁分离的染料废水吸附材料,将煤系高岭土经高温煅烧后,用盐酸进行改性,实验过程中煅烧温度设置5个水平(600℃,700℃,800℃,900℃,1 000℃),煅烧时间设置5个水平(2 h, 4 h, 6 h, 8 h, 10 h),盐酸浓度设置6个水平(0.5 mol/L,1 mol/L,3 mol/L,4 mol/L,6 mol/L,8 mol/L),盐酸用量设置5个水平(4 mL/g, 6 mL/g, 9 mL/g, 15 mL/g, 18 mL/g),酸处理时间设置5个水平(1 h, 2 h, 4 h, 6 h, 10 h),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出较高比表面积的改性煤系高岭土。然后以改性煤系高岭土、硝酸铁、尿素等为原料,通过焙烧超声法制备出γ-Fe2O3/煤系高岭土磁性吸附材料,采用XRD、N2吸附-脱附及孔径分布分析、磁性分析等方法对其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该吸附材料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后磁分离性能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煤系高岭土在煅烧温度为800℃、煅烧时间为8 h、盐酸浓度为6...  相似文献   

6.
以马尾松树皮为原料,采用酯化法进行改性,制备生物树皮吸附剂,研究树皮溶解特性,并探讨其对重金属铬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树皮在离子液体中较优的溶解条件是:加热温度100℃,加热时间为48 h;最佳改性条件为:反应温度100℃,马来酸酐质量1.5 g,反应时间1 h。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马尾松树皮具有良好的吸附金属铬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环氧氯丙烷改性花生壳吸附水中Cu~(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氧氯丙烷对花生壳改性制备吸附剂,并用其吸附水溶液中Cu2+。实验结果显示,花生壳的改性条件为:花生壳5.0 g,浓度为1.5 mol/L NaOH溶液100 mL,环氧氯丙烷5 mL,反应温度30℃,反应40 min;用上述条件改性花生壳0.3 g,吸附初始浓度50 mg/LCu2+溶液,控制溶液的pH为5.0,吸附时间3.0h,对Cu2+吸附率可达96.0%,高于未改性花生壳的70.4%,使吸附率提高36.4%。  相似文献   

8.
改性粉煤灰吸附废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具有多孔性,比表面积大,但只有经过改性的粉煤灰才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本文分别用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碳酸钠等改性剂来改性粉煤灰,通过改性粉煤灰吸附废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来寻找一种理想的粉煤灰改性方法。结果表明:在这4种改性剂中,改性效果依次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改性粉煤灰的去除率可达到46.55%,实验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5 mol/L,85℃恒温,搅拌4 h。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活性炭负载磷钨酸(HPW@C)催化氧化2-硝基-4-甲砜基甲苯(NMST)制备2-硝基-4-甲砜基苯甲酸(NMSBA)的催化能力。[方法]使用ZnCl_2对HPW@C催化剂进行改性,找出最佳改性条件并探究原因。[结果]在浓度为0.10 mol/L的ZnCl_2溶液中浸渍6 h,并在600℃下活化4 h的活性炭所制备的HPW@C催化剂催化氧化NMST制取NMSBA效果最佳。反应90 min时,最佳改性条件下处理的活性炭所制备的HPW@C催化剂比未改性的催化剂NMSBA的浓度提升10.68%。[结论]ZnCl_2改性后的活性炭所制备的HPW@C催化剂,提高了HPW@C催化氧化NMST制取NMSBA的能力。BET和Boehm数据显示,活性炭表面积的增加以及酸性官能团的提高增强了催化剂的催化能力,其中介孔在催化氧化NMST制取NMSBA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三氟化硼乙醚溶液的催化下,庚醛与环氧氯丙烷反应生成2-己基-4-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中间体再与亚硫酸钠进行磺化反应,合成缩醛型可分解表面活性剂(2-己基-1,3-二氧杂环戊烷-4)甲烷-1-磺酸钠盐。考察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合成2-己基-4-氯甲基-1,3-二氧杂环戊烷产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环氧氯丙烷)∶n(庚醛)=1.125∶1,催化剂用量为0.5 mL,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6 h,产率为44.5%。所得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经核磁及红外表征,并测定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3.0×10-3 mol/L。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Y/BAPO-5双结构分子筛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Y/BAPO-5催化剂催化苯和长链烯烃合成长链烷基苯的反应活性,根据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Y沸石的最佳负载质量分数30%,催化剂粒度(60~80)目,用量10mL,空速1h-1,n(苯):n(长链烯烃)=8:1,反应温度200℃,压力1.0MPa。在此条件下,长链烯烃转化率可高达99.56%。  相似文献   

12.
以腰果酚和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苄基三乙基氯化铵的催化下合成了腰果酚缩水甘油醚。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环氧值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合成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适宜工艺条件为:n(腰果酚)∶n(环氧氯丙烷)∶n(氢氧化钠)=1∶5∶1.2,醚化温度为80℃,醚化时间为4 h,闭环温度为60℃,闭环时间为3 h,催化剂为腰果酚质量的2%,腰果酚缩水甘油醚的环氧值高达到0.279并且收率达到85.6%。  相似文献   

13.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一系列Cs负载催化剂,采用XRD、ICP和物理吸附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气相催化丙酸与甲醛羟醛缩合反应制备甲基丙烯酸,以多聚甲醛解聚液为甲醛源头,考察载体种类、Cs负载量、铯源、反应温度及载气流速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340℃,活性组分Cs负载质量分数10%,丙酸与甲醛物质的量比1∶2,载气N2流速60 mL·min^(-1),此条件下,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甲基丙烯酸收率为26%,甲基丙烯酸选择性为90.4%。  相似文献   

14.
刘颖 《化工时刊》2014,(11):18-21
本文主要研究了铸造砂芯粘合剂苯基苯酚甲醛树脂的合成路线。以邻苯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乙醇为溶剂,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通过催化缩合、真空抽滤、蒸馏等过程,制得苯基苯酚甲醛树脂。实验结果表明,邻苯基苯酚用量为100 g时、使用145 m L甲醛、50 g催化剂、35℃反应温度、6.5 h反应时间所得产品的质量最好。粘度在300 MPa·s以上,甲醛含量低于2%,固化时间在210 s左右。是一种耐水和酸碱、稳定性较好的苯基苯酚甲醛树脂。  相似文献   

15.
王百年  叶圣武 《广东化工》2011,38(9):119-121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Fe3O4纳米粉体,以下简称催化剂1和催化剂2,并采用XRD、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的表征。以合成的Fe3O4纳米粉体作为催化剂,采用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处理模拟含酚废水,探讨了不同的反应条件对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含酚废水浓度为1000 mg/L,20%H2O2用量35 mL/L,为1.5 g/L的条件下,用催化剂1湿式催化氧化苯酚,反应180 min,COD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72.99%和88.19%;在60℃,含酚废水浓度为1000 mg/L,20%H2O2用量45 mL/L,催化剂添加量为2.0 g/L的条件下,用催化剂2湿式催化氧化苯酚,反应180 min,COD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77.68%和94.71%。  相似文献   

16.
刘焘  李利军  刘柳  李果  李伟  覃桂 《化工进展》2012,(9):1975-1979,1984
研制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2O82―/ZrO2-TiO2-Al2O3,并以蔗糖为原料,催化水解法制备乙酰丙酸。通过单变量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催化剂的投加量、蔗糖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乙酰丙酸相对收率的影响,并采用了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550℃、蔗糖浓度为15 g/L、催化剂用量为蔗糖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乙酰丙酸的相对收率最大,达到72.28%。  相似文献   

17.
以双酚芴(BHPF)和环氧氯丙烷(ECH)为原料制备了双酚芴环氧树脂。研究了ECH与BHPF物质的量比、NaOH用量、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BA)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并采用红外、质谱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优的工艺条件为:ECH与BHPF物质的量比10∶1,CTBA质量分数3%(基于BHPF质量),NaOH与BHPF物质的量比2.4∶1;醚化反应温度54℃,加碱反应温度65℃,精制反应温度80℃,上述各阶段反应时间分别为60 min,120 min,120 min,产物环氧值可达到0.408。  相似文献   

18.
苯胺改性核桃壳可显著提高核桃壳对Pb(Ⅱ)的吸附率。详细探讨了改性工艺的影响因素如盐酸介质浓度、苯胺单体浓度、n(过硫酸铵)/n(苯胺)、改性温度、改性时间、核桃壳颗粒度以及核桃壳用量等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和对比实验对改性工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得出最适宜的改性工艺为:在150 mL的改性溶液中,苯胺用量为0.4 mol/L,核桃壳用量为6 g,n(过硫酸铵)/n(苯胺)为1∶1,盐酸介质浓度为1.0 mol/L,改性温度为20℃,改性时间为2 h。用此改性工艺制备得到的苯胺改性核桃壳1 g处理150 mL、200 mg/L的含Pb(Ⅱ)模拟废水,对Pb(Ⅱ)的吸附率为95.86%,吸附容量为28.76 mg/g。  相似文献   

19.
鞠广龙  洪新  金志新 《辽宁化工》2014,(2):117-119,123
对原花青素的提取及测定进行了系统研究。考察了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立了最适合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6、乙醇浓度为6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极差分析表明提取温度对原花青素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铁盐催化比色法系统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介质的种类、酸的种类、酸的浓度、金属离子的种类及Fe3+的含量等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确立最适测定条件为:以正丁醇及5 mL的浓盐酸的混合液作为反应介质,浓度0.415 mol/L的Fe3+作为催化剂,60℃下反应60 min,测得的吸光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以油茶茶籽粕为原料,采用乙醇水溶液提取茶皂素。在茶籽粉和乙醇料液比1 : 9(g : mL),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60 ℃和提取时间3 h的最佳条件下茶皂素的提取得率达14.9%。用NKA-9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纯化茶皂素粗品,树脂静态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树脂静态吸附茶皂素粗提液0.5 h基本饱和,体积分数80%乙醇解吸率为91.1%;动态吸附与解吸时,上样流速8 mL/min较佳,吸附率为66.04%,体积分数8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5.0 mL/min,洗脱体积50 mL时,可使流出液中茶皂素质量浓度在1.25~1.57 g/L之间,茶皂素纯度为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