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FCC汽油重馏分加氢精制后的硫醇(称为重硫醇)的脱除开发了一种自制脱臭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质量分数、硫醇类型等对催化剂体系脱除硫醇效果的影响,并实际考察了催化剂体系对加氢精制汽油中重硫醇的脱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硫醇脱除效果越好; 催化剂浓度越大,硫醇脱除效果越好;异构硫醇比正构硫醇难脱除,高碳数硫醇比低碳数硫醇难脱除;该催化剂体系可以将油品中100ug/g的硫醇硫降至5ug/g以下,博士试验合格。  相似文献   

2.
硫醇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石油产品中,不仅具有恶臭,而且对于金属有较强的腐蚀性,同时也是一种自由基引发剂,严重影响油品的质量和安定性。本文通过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考察了脱硫醇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机械性能和催化剂寿命。  相似文献   

3.
加氢精制汽油重硫醇脱臭催化剂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酞菁钴与氯磺酸为原料,于130℃合成了四磺酸基酞菁钴催化剂,采用电位滴定法重点考察了该催化剂对模拟汽油体系及加氢汽油中重硫醇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对大分子硫醇有较好的脱除效果,且在工业条件限制下,最佳反应温度为45℃;催化剂含量越大,硫醇脱除效果越好;正构硫醇及低碳数硫醇的脱除较为容易;可将油品中约100μg/g的硫醇硫降至5μg/g以下,博士实验合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以十二醇与H2S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固定床多相催化取代反应一步合成正十二碳硫醇。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进料空速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佳的制备条件下,十二醇转化率可达81.6%,选择性为90.4%。产物经减压精馏,并利用凝固点的差异,结晶分离十二醇和正十二碳硫醇,正十二碳硫醇的精制总收率85%以上,纯度达到98.5%。  相似文献   

5.
制备了Keggin结构型硅钨酸镧(LaHSiW12O40)复合催化剂,用FT-IR分析方法对催化荆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丙酸丁酯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催化剂对催化丙酸丁酯的合成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同时该催化剂具有制备简单,可重复使用性能良好等优点。在较佳条件下,丙酸丁酯酯化率可达80.0%以上。  相似文献   

6.
研究载体活性炭对沉淀法制备的Pd/C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在不饱和醛/酮加氢反应中通过考察载体粒度和试剂改性等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活性以及C=O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粒度(100~200)目的活性炭在80℃的10%HNO_3溶液中浸泡120 min,洗涤干燥后得到活性炭载体制备的Pd/C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C=O选择性,不饱和醛转化率达95.2%,不饱和醇选择性达96.3%。  相似文献   

7.
用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酯化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评选出几种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及催化活性较高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固体碱MgO/Al_2O_3催化氧化硫醇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不同Mg与Al摩尔比的固体碱脱硫醇催化剂,并探讨了酸性气体和扩散阻力对催化反应的影响以及NiO的添加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分别用静态法和动态法做了催化剂初活性和稳定性表征实验,结果表明,NiO的添加,提高了催化剂的反应初活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氯乙酸正戊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活性炭为载体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并采用XRD、IR、N2吸附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将其用作合成氯乙酸正戊酯催化剂。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各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活性良好。适宜的反应条件:磷钨酸负载量为18%,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3∶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5%,反应时间(3~5) h。酯化率最高可达98%。  相似文献   

10.
对正丁烷氧化制顺酐流化床催化剂的颗粒成型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类型的粘合剂和喷雾成型的条件下,实验获得了不同颗粒尺寸和粒度分布的流化床催化剂。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探讨了喷雾操作条件对催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同时确定了最佳喷零操作条件。研究发现,催化剂颗粒尺寸在20~200μm,平均粒径在70~80μm左右的催化剂对正丁烷流化床催化反应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胡凌波  王波  鲍涛  计伟荣 《工业催化》2013,21(10):71-75
在间歇式反应釜考察了非贵金属催化剂对乳酸乙酯液相加氢的催化性能,比较Ni、Cu、Co和Mo负载于γ-Al2O3的催化剂活性,研究添加Cr、Zn、Fe和Sn作为助剂的催化剂加氢效果。结果表明,Cu-Cr催化剂具有较佳的催化性能,n(Cu)∶n(Cr)=2∶1时,催化剂活性最优。考察搅拌速率、催化剂粒径和催化剂用量对乳酸乙酯催化加氢的影响。在乙醇作溶剂、反应温度200 ℃、氢压3 MPa、搅拌速率900 r·min-1、底物浓度5 g·(100mL)-1、催化剂粒径(80~100)目和催化剂用量0.04 g·mL-1条件下,乳酸乙酯转化率和1,2-丙二醇选择性分别达到79.8%和80.1%。  相似文献   

12.
以NaOH、Na2CO3、Mg(NO3)2、A(lNO3)3和Co(NO3)2为原料,用共沉淀法合成的类水滑石为前体制备固体碱型Co-O/Mg(Al)O催化剂,将其用于常压下催化分子氧氧化正丁硫醇向二硫化物转化。对催化剂进行了XRD测定,讨论了镁铝摩尔比、焙烧温度与催化剂物相组成及其活性关系。考察了溶剂和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对氧化产物结构进行了IR、UV和MS表征。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国内外硫醇转化催化剂及硫醇氧化反应机理的研究概况。介绍了酞菁钴类硫醇转化催化剂、固体碱硫醇转化催化剂以及硫醇的碱催化氧化反应机理和氧化还原催化氧化反应机理。指出以新型硫醇转化催化剂取代目前工业上的酞菁钴类催化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由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由氢、氧直接合成过氧化氢研究新进展,研究重点是催化剂的组成和制备,其中包括催化金属的组成和载体的选择以及它们的预处理等。研究结果普遍表明,双金属催化物质(Pd-Au或Pd-Pt)的催化性能优于单金属催化物质(Pd);载体对催化剂性能也有显著影响,大多优选活性炭。在一些研究中,进行了对比实验,得出上述结论。实验中主要考察了催化剂生成H2O2的活性和选择性等。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学者对催化金属颗粒在载体表面的形态结构、分布、粒径(纳米级)等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研制一种新型耐硫、抗胶质镍系加氢催化剂,在固定床液相加氢装置评价催化剂性能,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载体和助剂种类对裂解C9馏分加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较高,添加稀土分子筛及助剂后的催化剂低温活性更好。在反应器入口温度(60~80) ℃、空速1.5 h-1、反应压力3.0 MPa和氢油体积比500∶1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240 h稳定性实验,裂解C9馏分的双烯值由5.3 g-I2·(100g)-1降至约0.60 g-I2·(100g)-1,溴值由57.2 g-Br2·(100g)--1降至约25.5 g-Br2·(100g)-1,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针对磷钨酸比表面积小和不易回收利用等缺点,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磷钨酸负载量的H3PW12O40/SiO2固体酸催化剂,用XRD和N2-吸附对H3PW12O40/SiO2固体酸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在苯甲醛和甘油缩合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磷钨酸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H3PW12O40/SiO2固体酸是平均颗粒在(20.9~26.4)nm的无定形催化剂,在苯甲醛甘油缩醛的合成中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性。最佳条件:焙烧温度500℃,H3PW12O40负载质量分数10%,催化剂用量0.5 g,n(苯甲醛)∶n(甘油)=1∶1.1、甲苯15 mL,反应时间2.0 h。最佳条件下,苯甲醛转化率达99.2%。H3PW12O40/SiO2固体酸催化剂独特的Keggin阴离子结构和表面酸中心、高比表面积和准液相在苯甲醛和甘油的缩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碳酸钠共沉淀法制备了5种不同组成的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活性评价和形貌及抗磨损性能表征. 结果表明,氧化锆可使催化剂的耐磨损强度显著提高,磨损指数(AJI)可达0.056;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较好,CO转化率约40%,260℃高温下长达50 h基本不失活. 氧化铝与铜锌发生复合使催化剂的活性显著下降,CO转化率仅有10%,对催化剂的强度提高作用不明显,AJI值达0.103. 组成为铜锌锆的催化剂较适用于流化床中甲醇的合成.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方法负载钨钒钛催化剂对催化氧化邻二氯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钨钒钛催化剂是消除钢铁冶炼废气中的二噁英最好的催化剂,为了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并获得良好的催化效果,将实验室筛选出的钨钒钛催化剂负载到不同载体上,研究催化剂负载量及不同负载方法对降解邻二氯苯催化效率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和直接浸渍法在堇青石蜂窝陶瓷上负载V_2O_5/WO_3/TiO_2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直接浸渍法在堇青石蜂窝陶瓷上负载的V_2O_5/WO_3/TiO_2催化剂含量比溶胶-凝胶-浸渍法负载的含量高,粒度较小,表面光滑无缝隙,活性成分V和W分散较好,催化活性高,在(250~350)℃邻二氯苯去除率大于95%,直接浸渍法负载的催化剂与堇青石的最佳质量比为1:100。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催化剂的基础上,分别以钒-钛系催化剂、固溶体催化剂和新型MnO x 催化剂为重点介绍了近些年低温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不同活性组分的复合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元素掺杂、反应机理和抗性等,并通过分析不同复合型催化剂的表征总结了催化剂的性能状况以及低温脱硝效率,着重阐述了新型MnO x 催化剂所具有的优异脱硝特性,认为通过改性提高新型MnO x 的抗水抗硫性将会成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最后介绍了不同负载体对新型MnO x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的影响规律,发现二氧化钛负载体具有良好的抗水性,三氧化二铝负载体能显著增强催化活性,二氧化铈负载体的热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