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目的:通过全科预约门诊观察医患沟通对糖尿病疗效的影响。方法:2014年2月—2014年8月对在社区全科预约门诊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实施个体化饮食与运动处方干预。结果:31例平均空腹血糖由(9.040±1.855) mmol/L降为(7.438±1.221)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由(11.936±2.525) mmol/L降至(9.861±1.923) 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由(8.071±1.112)%降至(7.026±0.851)%;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数目由(10.290±2.771/个)增加到(14.807±3.745/个);个人不良生活习惯由(2.387±0.667)个降至(0.516±0.72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新确诊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单药瑞格列奈治疗,实验组联合应用瑞格列奈及阿卡波糖,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结果:实验组治疗后FBG由(7.88±0.65)mmol/L降至(6.19±0.61)mmol/L(t=10.90,P〈0.05),2hPG由(14.52±1.96)mmol/L降至(7.97±0.83)mmol/L(t=17.73,P〈0.05),HbA1c由(8.68±1.35)%降至(6.64±0.68)%(t=7.76,P〈0.05),实验组治疗后2hPG及HbA1c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大(t=-4.67,P〈0.05;t=-4.20,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确诊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瑞格列奈与阿卡波糖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胰岛素泵输注入胰岛素;治疗组3餐前注射诺和锐30,晚12时加1次中效胰岛素。根据血糖结果设定诺和锐总量,初始剂量比常规人胰岛素用量减少25%,血糖控制满意时检测4次血糖作为观察值进行比较。两组疗程均为7~10d。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空腹2h血糖(7.35±2.33)mmol/L,早餐后2h(11.37±1.29)mmol/L,午餐后2h(9.38±1.27)mmol/L,晚餐后2h(10.9±2.37)mmoL/L;治疗组分别为(4.51±1.22)、(7.83±2.31)、(6.71±2.52)、(8.18±1.28)mmol/L。治疗组24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者少(P〈0.05)。结论诺和锐可有效控制24h高血糖、显著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使用方便,餐前或餐后注射均可达到良好效果;可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HbAIC)>7.5%]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20例)和对照组(优泌林70/30,20例),疗程12周,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来评价其有效性.根据低血糖反应及血生化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安全性;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安全性、疗效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 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于治疗前分别为:(10.60±2.51)mmol/L和(10.81±2.32)mmol/L、(15.60±5.22)mmol/L和(15.71±5.41)mmol/L、(9.11±2.01)%和(9.21±2.23)%,治疗后分别为:(6.53±2.11)mmol/L和(6.81±2.55)mmol/L、(8.90±2.30)mmol/L和(9.21±3.34)mmol/L、(6.95±0.79)%和(7.01±2.12)%,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现4次(20%)低血糖症状,对照组有13次(65%)低血糖症状发作,低血糖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TG、Bun、Scr、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问题及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确诊为糖尿病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5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并且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对于观察组的50例患者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之外再采用社区干预的方法,主要包括护理和饮食等方面。临床观察期为3个月。结果对观察组进行社区干预,干预结果如下,患者的空腹血糖在干预前为(10.4±3.4)mmol/L,餐后2h血糖在干预前为(12.3±2.8)mmol/L,胆固醇在干预前为(5.2±1.5)mmol/L,三酰甘油在干预前为(2.6±1.3)mmol/L,而在干预3个月之后,空腹血糖(8.7±2.8)mmol/L,餐后2h血糖(7.1±1.5)mmol/L,胆固醇(4.8±1.1)mmol/L,三酰甘油(1.6±1.1)mmol/L。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上述四项指标有了很明显的下降。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如下,患者的空腹血糖在治疗前为(10.2±3.2)mmol/L,餐后2h血糖在治疗前为(11.8±2.3)mmol/L,胆固醇在治疗前为(5.4±1.7)mmol/L,三酰甘油在治疗前为(3.2±1.4)mmol/L,而在治疗3个月之后,空腹血糖(9.6±2.6)mmol/L,餐后2h血糖(8.6±2.1)mmol/L,胆固醇(5.1±1.5)mmol/L,三酰甘油(1.7±1.3)mmol/L。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上述四项指标有了很明显的下降,但是没有观察组下降的明显。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控饮食能力、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的差异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154例糖尿病患者,于早餐前及餐后2h分别采用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糖浓度,比较两种分析方法测定血糖的差异。结果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早餐前血糖分别为(8.4±1.9)mmol/L和(9.8±2.0)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分别(11.6±2.5)mmol/L和(12.2±2.1)mmol/L,两者均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和全自动化生化仪均能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两种方法测定血糖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快速血糖仪操作更加快捷简便,值得临床及家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糖尿病肾病,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尿蛋白、甘油三酯四项生化检验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反馈得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7±0.5)mmol/L,餐后2 h血糖(9.4±0.7)mmol/L,尿蛋白(1.6±0.6)g/24h,甘油三酯(1.33±0.55)mmol/L,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8.7±0.5)mmol/L,餐后2h血糖(10.6±0.6)mmol/L,尿蛋白(2.4±0.8)g/24h,甘油三酯(1.84±0.7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两组患者反馈数据比较,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个性化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难控脆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将32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应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组16例(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水平。结果对照组早餐前(16.87±1.4)mmol/L、早餐后(20.09±3.52)mmol/L。午餐前(15.6±1.2)mmol/L、午餐后(18.44±4.21)mmol/L、晚餐前(16.0±1.5)mmol/L、晚餐后(19.67±3.46)mmol/L、睡前(15.8±3.1)mmol/L;观察组早餐前(6.8±2.1)mmol/L、早餐后(9.26±1.32)mmol/L、午餐前(6.6±1.8)mmol/L、午餐后(9.34±1.37)mmol/L、晚餐前(7.0±0.6)mmol/L、晚餐后(9.65±1.79)mmol/L、睡前(6.8±2.1)mmol/L,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难以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应用地特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可以有效治疗预混胰岛素难控脆性糖尿病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临床疗效。方法: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疗程12周,其中29例单用,其余病例与二甲双胍等合用。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①FPG由治疗前(9.71±2.39)mmol/L降至(7.17±1.63)mmol/L(P〈0.05);2hpG由(12.58±4.08)mm01/L降至(8.68±2.21)mmol/L(P〈0.05);HbAl由(7.17±1.65)%降至(6.23+3.06)%(P〈0.05)。②29例单用格列齐特缓释片患者治疗前TC、TG、LDL—C分别为(5.61±1.05)mmol/L、(2.53±1.44)mmol/L、(3.21±0.61)mmol/L,治疗12周后分别下降为(5.06±0.82)mmol/L、(2.11±1.14)mmoL/L、(2.94±0.55)mmol/L(P〈0.05);而HDL—C治疗前(1.42±0.29)mmol/L,治疗后(1.41±中0.31)mmol/L(P〉0.05)。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可靠,并且可以改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指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瑞格列奈组(38例)给予瑞格列奈0.5 mg/次,餐前15 min服用,3次/d,根据血糖调节剂量,疗程为12周;甘精胰岛素+瑞格列奈组(22例),口服瑞格列奈不达标,加用甘精胰岛素体重0.2 U/kg起始,1次/d,固定时间皮下注射,根据血糖调节剂量,疗程为12周;预混胰岛素+瑞格列奈组(12例),应用预混胰岛素,2次/d,午餐后血糖不达标,加用瑞格列奈,1次/d,午餐前15 min口服,根据血糖调节剂量,疗程为12周。结果72例患者经服药治疗后,其中达标者60例(83.33%),低血糖发生者5例(6.94%);治疗前FBG(9.80±2.17)mmol/L,餐后2 h血糖(2hPBG)(13.60±3.4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32±1.22)%,治疗后空腹血糖(FBG)(6.96±1.25)mmol/L,2hPBG(10.21±2.32)mmol/L, HbAlc(7.13±1.12)%,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都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龄老年餐后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高龄老年患者163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对比高龄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组患者的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效果。结果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早餐和中餐的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组患者( P<0.05);3组晚餐餐后低血压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组和糖尿病组患者组内的早餐和中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高于晚餐(P<0.05),正常组患者三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P>0.05)。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高龄老年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由治疗前的(145±6)mmHg降为(137±5)mmHg,舒张压由(93±5)mmHg 降为(88±4)mmHg,早餐和中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1.5%和20.0%;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 FPG 由治疗前的(7.03±0.53)mmol? L -1降为(6.13±0.42)mmol? L-1,餐后2h 血糖(2hPG)由(9.75±2.36)mmol? L-1降为(7.11±2.02)mmol? L -1,早餐和中餐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降低,分别为20.7%和22.4%。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高龄老年患者与正常高龄老年患者相比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更高,经过二甲双胍的治疗血压和血糖得到控制,且餐后低血压检出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那格列奈控制血糖不佳,不改变口服药,加用每天注射1次地特胰岛素或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比较两种胰岛素方案的疗效。方法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为40例,平均年龄(46土9.8)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予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38例,平均年龄(45±8.9)岁,男性22例,女性16例,予联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疗程12周。结果各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显著差异俨〈0.05)。治疗后治疗组的空腹血糖由(9,9±1.3)mmol/L降至(6.9±0.9)mmol/L,餐后血糖从(12.2±2.2)mmol/L降至(8.4±0.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8±0.5)%降至(6.6±0.9)%。对照组空腹血糖由(9.8±1.2)mmol/L降至(7.0±0.8)mmol/L,餐后血糖从(12.5±2.3)mmol/L降至(8.5±0.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从(8.7±0.6)%降至(6.7±0.8)%。对照组体质量指数增加,但与治疗组仍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发生低血糖事件5次,对照组发生低血糖事件11次,治疗组脱落3例(3/40,7.5%),对照组脱落5例(5/38,13.8%)。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提高,不增加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低,临床使用较安全、放便,患者依丛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每晚睡前1次皮下注射,调整剂量使空腹血糖控制于3.9~6.0mmol/L。同时联合瑞格列奈,调整剂量使餐后2h血糖控制于4.4~8.0mmol/L,或至4.0mg/餐。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及BMI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5.1±1.3)mmol/Lvs(12.3±4.2)mmol/L]。餐后2h血糖[(8.2±3.8)mmol/Lvs(17.5±6.1)mmol/L],HbA1c[(7.3±1.1)%vs(11.6±1.3)%],均明显下降(P〈0.01)。BMI[(25.8±4.1)kg/m^2 vs(25.6±3.5)kg/m^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控制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患者的血糖变化特点,指导GIGT患者的孕期处理。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糖耐量减低患者48例,收集其门诊75gOGTT结果、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监测结果、入院时随机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GHb)结果,并进行分析。同时随机抽取同期非GDM和GIGT产妇40例对照分析新生儿体重及胎儿窘迫等情况。结果 GIGT患者OGTT0、1h、2h、3h四点血糖异常率分别是:0%、20.4%、34.6%和44.9%,以2h和3h点异常为主,占GDM诊断依据的80.6%。48例患者中孕期空腹及餐后2h监测血糖果者24例,监测率50%,空腹血糖平均值(4.02±0.76)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值(6.26±1.53)mmol/L,入院随机血糖平均值(5.08±0.96)mmol/L,检测均未发现GIGT患者血糖监测值达糖尿病诊断标准。两组患者羊水过多、先兆子痫、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巨大胎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新生儿体重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未监测到GIGT患者在妊娠期间发展为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对肝源性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43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所有患者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除3例患者死于肝病并发症外,其余患者空腹血糖均控制在(6.8±1.0)mmol/L,餐后2h血糖均控制在(8.2±1.1)mmol/L,睡前血糖均控制在(7.3±1.8)mmol/L。结论门冬胰岛素治疗肝源性糖尿病安全、有效、方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8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外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和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1±2.2)mmol/L,餐后2h血糖为(13.5±2.7)mmol/L。实验组健康教育加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6±1.2)mmol/L,餐后2h血糖为(9.2±2.1)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定期监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的人数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80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4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外行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情况和相关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对照组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1±2.2)mmol/L,餐后2 h血糖为(13.5±2.7)mmol/L。实验组健康教育加常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7.6±1.2)mmol/L,餐后2 h血糖为(9.2±2.1)mmol/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理饮食、科学运动、定期监测、规律服药、定期复查"的人数比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社区治疗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记录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6.15±0.89)mmol/L,餐后2h血糖(8.23±1.15)mmol/L,糖化血红蛋白(6.11±0.54)%,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58.27±5.44)d,胰岛素日用量(17.13±2.87)IU,发生低血糖1例,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疗效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浓度,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日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亚平  李维君 《江西医药》2014,(10):1068-1070
目的:探讨饮食日记对I型糖尿病患儿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54例I型糖尿病患儿控制血糖稳定出院后,根据患者家属意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在营养师指导下每周3d进行饮食日记和血糖监测,共6个月;对照组维持出院时营养师制订的饮食计划进食,每月复查一次血糖。分别于方案实施后2个月和6个月评估两组患儿血糖值(睡前、空腹及餐后2h)、血浆白蛋白、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进行饮食日记干预2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7.2±2.3)mmol/L,空腹(6.9±2.7)mmol/L,餐后2h血糖(8.1±2.1)mmol/L;血浆白蛋白(39.1±2.5)g/L;身高(131.5±0.5)cm;体重(25.5±1.4)kg。对照组2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8.6±3.8)mmol/L,空腹(8.4±4.3) mmol/L,餐后2h血糖(10.9±4.2)mmol/L;血浆白蛋白(36±2.8)g/L;身高(130.5±1.1)cm;体重(23.5±1.4)kg。观察组饮食日记干预6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6.2±1.3)mmol/L,空腹(4.9±0.4)mmol/L,餐后2h血糖(7.6±0.6)mmol/L;血浆白蛋白(43.8±2.8)g/L;身高(134.5±1.2)cm;体重(27.7±1.5)kg。对照组6个月后血糖值为睡前(8.9±4.2)mmol/L,空腹(8.5±2.6)mmol/L,餐后2h血糖(11.2±4.3)mmol/L;血浆白蛋白(35.5±3.6)g/L;身高(132±1.5)cm;体重(24.6±0.8)kg。观察组与对照组在饮食日记干预前及干预后,患儿血糖值(睡前、空腹及餐后2h)、血浆白蛋白、身高、体重数据呈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日记有助于控制患儿血糖,使之保持平稳;而且有助于保证患儿各项营养,促进了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分析72例孕2428周诊断妊娠糖尿病患者病历资料。结果健康教育组患者对饮食、运动、胰岛素治疗和血糖监测4个方面的依从性干预组分别为79.9%、76.1%、90.5%、85.6%。对照组以上4个方面的依从性分别为43.0%、38.1%、60.9%、48.6%。各项指标比较.健康教育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前空腹血糖(5.99±0.24)mmol/L餐后2 h血糖(7.52±1.15)mmol/L。治疗后空腹血糖(5.42±0.75)mmol/L,餐后2 h血糖(6.82±2.29)mmol/L。健康教育组患者教育前空腹血糖(5.51±0.82)mmol/L、餐后2 h血糖(7.52±1.96)mmol/L,教育干预后空腹血糖(3.95±0.65)mmol/L,餐后2 h血糖(5.45±1.21)mmol/L。教育组血糖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行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妊娠糖尿病患者依从性,降低了母婴在分娩时发生合并症与创伤的危险,控制了患者血糖,大大降低了妊娠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