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2—2017年义乌市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2012—2017年义乌市疟疾病例资料,对输入性疟疾的三间分布、输入来源等情况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7年义乌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93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61/10万,无死亡病例。恶性疟158例,占81.86%;间日疟24例,占12.44%;卵形疟9例,占4.66%;三日疟2例,占1.04%。193例病例中,男性171例,女性22例,男女比为7.77∶1;平均年龄为(36.67±10.02)岁;职业以商业服务人员为主,166例,占86.01%。除2012年1例为云南省输入外,其余192例均为境外输入,占99.48%。境外输入来源以非洲最多,共177例,占91.71%。结论义乌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商业服务人员为主,类型主要为非洲输入的恶性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太湖县疟疾流行情况,总结流行趋势及特点,探讨下一步疟疾防控工作重点。方法 利用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等收集整理太湖县1950—2020年疟疾疫情数据等资料,描述性分析太湖县疟疾流行情况。结果 1950—2020年70年间太湖县共发生疟疾162 542例,死亡54例。2011年发现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间日疟)。2012—2020年共报告6例境外输入病例,包括5例输入性恶性疟,1例输入性卵形疟。结论 现阶段太湖县疟疾的发病模式已由本地感染间日疟转变为境外输入性恶性疟为主,今后应加强对输入性疟疾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郴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3-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3-2012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10万,死亡1例,无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24例(58.54%),恶性疟15例(36.58%),三日疟2例(4.88%);本地病例4例(9.76%),输入性病例37例(90.24%),93.33%(14/15)的恶性疟病例均由非洲输入;发热患者血检107 975人次,阳性率为3.43/万,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率均为100%;传疟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为主(86.04%),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发热患者血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提高疟疾控制后期输入性疟疾监测及诊治能力,保证2018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广西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来广西共报告国外和区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97例,其中恶性疟261例,间日疟10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例,混合感染8例,未分型16例,死亡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河池、百色、玉林和崇左6个地级市,占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的92.70%(368/397)。男女性别比为55.7∶1,年龄分布集中在20~50岁组,农民和工人占病例总数的85.39%(339/397)。国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是非洲加纳共212例,其次为缅甸68例,柬埔寨26例。结论 当前广西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为确保2018年广西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泰州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121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其中间日疟94例、恶性疟27例。9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22例(占23.40%)为流动人口,27例恶性疟病例全部为非洲高疟区输入性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泰州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贵州省2016~2017年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6、2017年全省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流行病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年共报告疟疾病例22例,较2016年病例(38例)下降42.11%。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2017年病例来源地主要来自非洲国家,2016年来源于非洲及东南亚国家。全省9个市州中,2017年有6个市州报告病例,2016年8个市州报告病例。通过省级疟疾参比实验室对2017年(22例)与2016年(38例)病例样本复核,恶性疟共37例,间日疟13例,卵形疟8例,三日疟2例。结论:贵州省自2012年后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但每年均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布,以恶性疟病例居多。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维持各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疟疾的诊治能力、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对疟疾病例的处置能力,以及多部门间联防联控合作是消除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舟山市普陀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输入引起本地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1年-2015年普陀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81年-2015年共出现7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9.53%(77/86);其中间日疟48例,恶性疟26例,未分型3例;属国内输入51例,境外输入26例,病例波及全区所有街道(镇),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5.42∶1,20岁~49岁占81.82%,外来民工和本地出国劳务输出渔船民占96.10%。间日疟的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国内安徽和亚洲国家,恶性疟则以非洲等国外疟疾高发区为主。结论普陀区自2007年报告最后1例本地病例,至今已连续8年未发生,而输入性病例几乎年年出现。今后针对输入性病例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2018年南通市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南通市所有疟疾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筛查方法,加以汇总分析。结果 2018年南通市共报告疟疾病例48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恶性疟39例,卵形疟6例,间日疟2例,三日疟1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以男性青壮年劳务输出人员为主(97.91%、47/48)。发病至确诊平均时间为3.6 d,64.58%(31/48)的病例确诊在市级医院,均治愈。结论以恶性疟为主的输入性疟疾是南通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及时发现和治疗疟疾病例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2011年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传播风险评估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1年全国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国外输入病例的感染疟原虫种类、国内分布、输自国家、国籍、人群特征、发病-诊断间隔时间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 2011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4 402例,国外输入病例2 716例;病例输自非洲国家1 315例(恶性疟占79.70%),输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1 401例(间日疟占73.59%),其感染疟原虫种类不同(2=1 057.04,P<0.001);主要以出国务工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自非洲输入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自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发病集中在56月(2=120.00,P<0.001);发病-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67 d。结论 2011年我国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病例为主,各地均应加强对自非洲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的监测和管理,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应重点关注输入性间日疟的传播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山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中山市2010—2016年确诊的疟疾病例个案资料,对病例分布、感染来源等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疟疾确诊病例中,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国外输入54例,外省输入7例,广东省其他市1例。恶性疟46例,间日疟13例,三日疟1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1例。除3月份外其余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4~12月份,共56例(90.3%)。62例确诊病例中,男51例,女11例,男女比为4.64∶1;发病年龄以30~49岁最多,占80.6%。职业以外出务工和经商为主,共61例,占全部职业的98.4%。62例确诊病例主要分布于中山市24镇区中的11个镇区,镇区覆盖率45.8%。结论近7年来中山市疟疾输入性病例占主导地位,病例职业特点集中为外出在非洲务工和经商的青壮年男性,病例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疟疾高发区,加强疟疾输入性病例的监测与控制,是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百色市报告的1例输入性重症恶性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并防止输入性病例出现死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诊疗经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 该例患者有明确的外出非洲史,驻地为疟疾流行区,回国后发病,血检、PCR证实恶性疟原虫感染阳性。百色市2009年至2017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推断病例为境外感染本地发病,回国后多次就诊未能及时诊断是导致患者发展成为重症疟疾的主要原因。结论 百色市辖区内需加强临床医生对疟疾知识的培训以及境外返乡人员的监测力度,尽早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并及时治疗,以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以及重症甚至死亡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徐州市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疫情,提出现阶段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徐州市网络直报的恶性疟疫情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徐州市2010-2012年发生输入性恶性疟共40例,分别为12、11、17例。病例均为男性,全年均有发病,发病分布在出国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区,病例主要是出国劳务人员。40例恶性疟均为境外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发热时间不规则,部分患者有胃肠道症状;37例患者血片镜检疟原虫阳性。结论徐州市输入性恶性疟有增多趋势,应加强重点地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的疟疾防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波  陆群  仰凤桃 《现代预防医学》2019,(22):4037-4039
目的 分析合肥市2013 - 2018年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趋势,为制定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合肥市2013 - 2018年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相关资料,对时间、地区、人群分布,感染的虫种,就诊情况,感染来源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 - 2018年合肥市共计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6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98/10万,其中恶性疟368例,占80.0%。6月份报告的病例数最多,占15.7%;肥东县是发病数最多的地区,占55.4%;发病人群以31~50岁年龄组(75.9%)和男性为主(99.1%);非洲国家(99.6%)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地。283例(61.5%)病例在境外有疟疾患病史;346例(75.2%)病例在初诊单位就得到了明确诊断。病例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2 d。结论 虽然境外输入性疟疾发生数呈现下降趋势,合肥市疟疾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既要保持消除本地感染疟疾的成果,同时做好输入性性疟疾防控,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06—2013年25例输入性恶性疟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疟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25例恶性疟病例均有蚊虫叮咬史和有非洲地区居留史,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畏寒、大汗、呕吐、贫血、血小板数减少、和肝肾功能异常等。在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后,25例恶性疟均获痊愈,无输入性恶性疟传播。结论菏泽市输入性恶性疟以有非洲旅居史,青年、中年男性为主,近年来发病有所增加;恶性疟诊断主要依靠反复外周血涂片检测;蒿甲醚联合伯氨喹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张静 《职业与健康》2014,(4):494-496
目的针对性分析南宁市2013年1-7月份出国务工,尤其是赴非洲加纳淘金者返乡对南宁市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发病状况,提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的方案。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2013年上半年南宁市输人性登革热和疟疾发病数均较近几年有所增多。疟疾发病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的97.88%,发病率为14.29/10万;6月份达到高峰;6县7城区均有发病,上林县占91.24%,其次为宾阳县占2.06%;平均年龄(36.24±8.99)岁;以农民为主,占95.18%(968/1017)。来源于非洲国家的占99.21%(1009/1017),登革热则全部来源于东南亚务工人员。结论2013年上半年输入性疟疾呈上升态势,目前重点应与公安机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做好既往感染者的申报工作;动员乡镇医疗卫生机构排查返乡人员,对镜检阳性的进行规范化治疗,对镜检既往患病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做好病例随访和休止期根治;对存在间日疟、卵形疟和混合感染病例的疫点采取媒介控制措施;继续开展媒介按蚊种群调查和密度监测;做好疟疾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6.
邓立鹏  肖超华 《职业与健康》2011,27(11):1261-1262
目的了解北流市消除疟疾后期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10年北流市疟疾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北流市16年发生疟疾25例,全部为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为主,男性远多于女性;88%病例发病时间为3—9月份。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及时发现、治疗疟疾病人,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是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常州市输入性恶性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该病的流行趋势。方法对常州市2006~2010年27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的个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类统计。结果 27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均为从非洲高疟区回国人员,无明显的发病季节,部分恶性疟病人因未及时就诊而出现重症表现。结论对来往于非洲等高疫区人员加强疟疾监测,从高疟区回归人员发热临床医生应提高首先考虑恶性疟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辽宁口岸输入性疟疾流行情况,为口岸输入性疟疾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辽宁口岸2005—2012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结果2005—2012年共检出疟疾19例,均为输入性疟疾,检出率为3.60/10万。其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临床多高热,以间日疟为主,其中11例患者有疟疾史。19例患者全部为男性,主要是中青年,多为劳务人员和船员,多数来自非洲及东南亚地区。结论根据辽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检验检疫机构应及时掌握国内外疫情信息,加强口岸检疫查验、疾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输入性疟疾的播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